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周期性内斜视的屈光状态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24例周期性内斜视者用1%阿托品液散瞳验光检验屈光度。斜视日与正位日用三棱镜测量斜视度,用同视机检验双眼立体视觉。手术量按斜视日最大斜视角有设计。结果 轻度、中度远视23例。斜视日均有复视。正位日均有双眼立体视觉,斜视矫正术后23例在斜视日与非斜视日眼位均矫正有正常的立体视觉。结果 为获得正常的双眼立体视功能,应在周期性期间及早手术。手术量控斜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立体视觉与间歇性外斜视手术量的关系,以提高术后正位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按常规手术量矫正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病例资料,查验其术前有无远近立体视觉及术后眼位情况;另对间歇性外斜视中具有远立体视患者进行手术量调整的研究。结果回顾性资料中,术前无立体视觉和只有近立体视觉的患者,其术后正位率,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有远立体视者,其术后正位率与术前无立体视及只有近立体视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资料中,术前有远立体视觉的患者均在常规手术量的基础上适当减少手术量,术后眼正位率,与术前无立体视及仅有近立体视而采用常规手术量的患者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术前远立体视的存在与否,调整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量,可提高一次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双眼视觉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5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以术后正位、欠矫、过矫分为三组,行术后双眼视觉训练,对三组训练前后的视远立体视锐度及最后眼位正位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三组视远立体视锐度经双眼视觉训练后比术后2周时显著改善P〈0.01;最后眼位正位率三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过矫组比欠矫组最后眼位正位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双眼视觉功能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疗效和双眼视功能改善十分重要。术前有一定双眼视功能的患者术后早期的轻度过矫,加上双眼视觉训练将有利于达到远期眼位的正位与双眼视功能的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术前立体视状况与手术量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47例常规手术量矫正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术前远近立体视觉及术后眼位,与16例术前有远立体视并采用调整手术量患者手术后眼位对比研究。结果回顾性资料中,术前无立体视觉和只有近立体视觉的患者,其术后正位率,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有远立体视者,其术后正位率与术前无立体视及只有近立体视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资料中,术前有远立体视觉的26例患者均在常规手术量的基础上适当减少手术量,术后眼正位率,与术前无立体视及仅有近立体视而采用常规手术量的患者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有远立体视的间歇性外斜视,适当减小手术量,不影响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和分析周期性内斜视手术前、后双眼视觉及其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 将30例4~21岁符合标准的内斜视分为2组:周期性内斜视者14例;恒定性内斜视(初诊时为周期性内斜视)16例.同视机测定远双眼视觉级别,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测定近立体视锐度.观察术前、术后的远双眼视觉,近立体视锐度变化.结果 14例周期性内斜视患者术前正位日及术后远双眼视觉及近立体视锐度与正常人群相比无显著性差异.16例恒定性内斜视(初诊时为周期性内斜视)术前12例(75%)无双眼视觉,术后16例(100%)具有同时知觉能力,16例(100%)可获得融合力,但融合范围低于正常人群.10例(62.5%)获远立体视,8例(50%)获得不同程度近立体视.结论 周期性内斜视应尽量在周期性期间手术,有利于双眼单视功能的恢复,达到功能治愈的目的 .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双眼外直肌超常量后徙联合缝线松弛治疗大度数间歇性外斜视的安全性及长期疗效。方法:回顾68例大度数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按遮盖24h后最大手术量设计,双眼外直肌后徙10~14mm包括放松缝线2~4mm。所有患者行详细相关检查。术后随访24mo到3a,分析近期和远期手术效果。结果:术后1wk:41例正位,斜视角为 8△~-8△;有14例轻度过矫。13例明显过矫,其中1例需要再手术。术后3mo,56例正位,斜视角为 8△~-8△;有6例轻度过矫,6例轻度欠矫;术后2~3a,56例正位,斜视度为 8△~-8△,有8例轻度欠矫。4例明显欠矫。眼球运动正常。结论:双眼外直肌超常量后徙联合缝线松弛治疗间歇性外斜视长期手术效果稳定,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人类立体视功能的产生有诸多必要条件,双眼平行的视觉方向是其中之一。斜视后双眼的视觉方向不再平行,从而导致双眼视觉功能破坏;同时双眼视觉功能的丧失也意味着中枢对眼位的控制能力变差,进而促进斜视的发展。斜视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术后患者可以达到双眼正位,但很多患者的双眼视觉功能并未恢复,一些患者还会由于双眼视觉功能的异常导致短期内斜视复发。因此,斜视的治疗不仅是手术达到双眼正位,术后双眼视觉的康复也同样重要。术后康复训练方法主要包括同视机双眼视觉康复训练、融合能力训练、电脑软件训练、视感知觉训练法等。人类大脑终身具有可塑性,如在术后双眼正位的情况下及时加以适当训练,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双眼视觉功能,加强大脑对双眼眼位的控制力,更好地保持术后双眼正位。(国际眼科纵览, 2018,  42:   179-183)  相似文献   

8.
共同性斜视的系统诊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炜 《眼科》2005,14(5):335-337
在提高共同性斜视手术正位率的基础上,应规范共同性斜视的系统诊疗.儿童共同性斜视需掌握好手术时机的选择、合理的手术设计、术后随访及双眼视觉训练.成年人手术目的不仅为美容外观,部分患者术后可恢复亚正常的双眼视功能.共同性斜视患者术前、术后应进行双眼视觉的检查和训练.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双眼视觉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儿童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的疗效。方法:将2010-01/2011-10收治的112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术后分为3组,第1组采用同视机进行双眼视觉训练,第2组采用视知觉学习训练软件进行双眼视觉训练,第3组为对照组,未进行双眼视觉训练。对三组患儿术后视远、视近立体视锐度及术后1a眼位正位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视觉训练患儿视远、视近立体视锐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在术后1a随访时,对照组眼位正位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结论:间歇性外斜视患儿术后进行双眼视觉训练,可显著促进患儿双眼视功能的重建,降低眼位回退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共同性外斜视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对63例平均随访12.3(6~35)个月的儿童共同性外斜视术后患者,按年龄、双眼视觉、斜视类型分组进行回顾性研究,经统计学处理,观察各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术后眼位:正位48例(76.19%);过矫3例(4.76%);欠矫12例(19.05%)。术后眼位正位率与手术年龄、斜视类型无相关性;与术前有无融合功能、斜视是否为间歇性有关。学龄前手术组的立体视功能恢复率较高。结论儿童共同性外斜视在斜视仍为间歇性、融合功能未丢失之前手术疗效较好。早期手术有利于双眼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