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桥社区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长桥社区居民现接受健康教的育状况及对健康教育活动的需求,以使进一步在社区开展有效的预防保健宣传教育活动,我们在社区内随机抽取220人,作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居民获取健康教育的方式以讲座及宣传品居多占79%,实施者以医疗单位和社区居民为主占79%,有57%的居民对组织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能力持一般或不满意评价;87%的居民对参加健康教育活动有兴趣,有68%的居民愿意来组织健康教育活动等等.我们得出结论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存在着必要性和紧迫性,大力发展志愿者是我们的工作方向.调整健康教育活动的内容形式,加强对组织人员的培训,提高宣教质量等等,都将是我们今后开展有效健康教育活动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城市社区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潘传波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0):1209-1211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寻找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点和有效方法。方法:随机抽取300名社区居民,现场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输入计算机,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社区居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平均知晓率为63.43% ,对艾滋病的三种传播途径知晓率为86.40% ,基本认识知晓率为59.67% ,不传播艾滋病的途径知晓率为55.21% ,对感染者的态度正确率为45.81%。居民获得艾滋病知识主要喜欢的途径为电视、报纸、宣传挂图、医生。影响居民对感染者和病人态度的主要因素是“看起来健康的人可能会有艾滋病病毒”、“目前艾滋病不可以治愈”、“工作单位是否组织过艾滋病防治宣传”。结论:以电视、报纸、宣传图画、医务人员为主要载体,组织开展以艾滋病基本认识和不传播途径为重点的系统化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市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改变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不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脑卒中高危人群对卒中危险因素的认识、防治态度及对药师服务的需求。方法:对2013-2015年各社区脑卒中筛查的426名高危人群,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高危人群对卒中的各种危险因素认识中,知晓率最高的是高血压(81.69%),全部危险因素知晓率为5.4%,6.81%的人群对所有的危险因素均不清楚;早期症状中:偏侧肢体发麻知晓率最高(62.91%),头痛头晕知晓率为60.09%,一侧肢体力量减弱、视物模糊、较严重的头痛呕吐、舌部发硬、说话不清楚等症状知晓率低于40%,全部早期症状的知晓率为6.81%,对早期症状都不清楚的占11.27%;防治态度中,100%的人愿意积极应对,力图降低中风的风险。73.47%的人群愿意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来预防;20.66%和18.54%的高危人群愿意通过定期体检、接受健康教育及健康体检的方式来预防;对药师的服务如患者教育、用药指导的需求方面,表示很需要药师服务的占56.34%,需要药师服务的占39.2%,有3.05%的人认为不需要,1.41%的人不清楚药学服务。结论:对具有脑卒中高危因素的人群加强对卒中危险因素、早期症状等相关知识的宣教,普及相关知识,并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和药学监护服务,提高高危人群对卒中的防治态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流动人口艾滋病知晓率。方法对本区内建筑工地、娱乐场所、农贸市场内的流动人口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评价干预效果。结果通过对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较干预前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干预后调查对象中愿意向身边的人传播艾滋病防治知识,对艾滋病存在畏惧以及性行为愿意采用安全套的人数较干预前显著增多(P<0.05),对于是否愿意接受更多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愿意通过更多的途径获得艾滋病防治知识,干预前后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流动人口实施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显著提高其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改善其对艾滋病的态度及行为,对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抗感染药学》2018,(8):1362-1365
目的:评价同伴教育对在校大学生肺结核的防治影响及其对策,为高校开展预防结核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3月选修2017级健康教育课的大一学生544名,随机分为一班学生(n=266)设为观察组,二班学生(n=278)设为对照组;对照组学生开展常规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学生开展结核病同伴教育干预,统计和调查两组学生按学校自行设计的"大学生肺结核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内容干预前后的评分值;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学生的肺结核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总分值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学生的肺结核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的总分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学生的肺结核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的总分值均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患者的肺结核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的总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伴教育提高了在校大学生对肺结核病防治的相关知识水平,增强了防治意识,端正和改善了防治肺结核的态度和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手足口病”预防工作中的作用。方法用随机抽样方式抽取郑州市金水区300名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前、后问卷调查。结果居民“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水平对比:居民对“手足口病”的认识教育前、后无差异;对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的认识教育前、后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手足口病”预防工作中的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与分析长春居民对肠道传染病预防知识的了解程度。方法采取系统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长春地区部分居民进行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内容包括"肠道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和症状、在预防肠道传染疾病时应注意的问题、长春居民对夏季常见肠道传染病的熟识度等"。结果长春地区居民对肠道传染疾病预防知识的了解程度仅为53.2%,患过肠道传染疾病的居民占34.8%,其中农村患肠道疾病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46.3%,城市患肠道传染疾病的人数占总数的23.5%,农村人群患肠道感染疾病的概率高于城市人群,而且老年人对预防知识的掌握程度普遍比年轻人低,通过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和肠道感染预防知识讲解,长春地区居民对肠道感染病的了解程度得到提高,现为85.9%。结论为降低肠道感染疾病的发生率,应通知健康教育部门加大对肠道感染疾病的宣传力度,以提高居民对该病的了解程度,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广州地区880名公务员艾滋病认知态度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机关公务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和传播途经的认识情况、对艾滋病人态度和对获取艾滋病知识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方法 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对广州市直属和13个区、县级市的政府办公室和职能部门的公务员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大部分调查对象了解艾滋病,对预防艾滋病和对待艾滋病病人、HIV感染者都有比较正确的态度,但仍然存在知识误区:积极锻炼能否有效预防艾滋病(正确率42.5%),患艾滋病的母亲所生下孩子是否会被感染(正确率48.1%);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需求的前三位分别是:预防措施(91.9%)、传播途径(68.8%)和国家有关政策(45.7%),结论 提示对公务员的健康教育应根据其特点和需求有计划地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农村人群中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的情况,为有效地开展结核病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确诊的230名结核病患者经过1年半的健康教育.通过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对结核病知识知晓率和相关行为形成率,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 干预后患者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相关行为形成率均有明显提高(P<0.01),知识总知晓率和相关行为总形成率,分别由干预前的37.86%、37.52%,上升到干预后的82.45%、80.30%.结论 农村人口文化程度较低、经济条件较差,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相关行为形成率处于较低水平,应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促进其形成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0.
张澄  徐辉  吴珊  杨小东  朱启星 《安徽医药》2022,26(5):921-924
目的 了解安徽省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现状,为全省癌症防治健康宣教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安徽省合肥、黄山、宿州三市城市和农村地区共计2208位18岁以上居民开展癌症防治核心知识问卷调查,采用四格表χ2检验、趋势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总体核...  相似文献   

11.
沈蔚  严瑾  刘晔  龙娉 《中国医药指南》2012,(24):368-369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有关高血压防治的知识、态度、行为,并开展一系列的健康教育的干预,并对其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随机抽取某社区街道的4个居委,共有385名研究对象,比较这些研究对象在接受6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后各项评价指标的变化。结果干预前发病原因知晓率48.53%,干预后69.85%;按时医嘱服药率46.46%,干预后68.25%;诊断标准及分级知晓率17.65%,干预后61.03%;体育锻炼率42.65%,干预后78.68%;吸烟率63.97%,干预后33.82%;饮食控制率57.35%,干预后72.06%;自测血压6.62%,干预后30.88%。结论通过健康教育使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知、信、行均有明显的改善,说明健康教育干预在预防和控制疾病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建芳 《上海医药》2014,(14):58-60
目的:评价真新街道某社区3年肿瘤防治健康教育效果。方法:整群抽取1个社区进行肿瘤防治健康宣教,随机抽取200人为调查对象,比较宣教前后受试者对肿瘤防治的认知。结果:居民预防肿瘤相关知识水平显著提高,相关行为发生了明显改变。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居民预防肿瘤的知识水平,认识肿瘤发生的早期信号,提高自查意识,改变不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行为和态度,探索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长春科技学院869名一、二年级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0.49%,知道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的学生分别为74.22%、82.39%和70.31%,对蚊虫叮咬、握手或共用厕所是否传播艾滋病的回答正确率分别是31.65%、24.17%。70.20%的学生不想与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接触,92.06%的学生认为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还不够,应扩大宣传覆盖面,以多种形式开展艾滋病宣传活动。结论被调查的大学生对于如何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掌握不全面,部分学生对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表现出不宽容或歧视态度。建议学校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健康教育对高中学生毒品预防相关知识、态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高中学生毒品预防相关知识、态度的影响。方法:以396名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于健康教育前后,对学生进行有关毒品预防的知识和态度方面的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教育后学生毒品预防的基本知识平均得分由教育前的10·1分提高到14·5分(满分16分),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吸烟、饮酒的危害性的认识水平也显著提高,正确回答率由教育前的9·0%-80·3%上升到教育后的82·1%-100·0%。教育后对毒品预防及其相关问题的正向态度率均明显高于教育前。结论:在高中学生中开展的有关毒品预防的健康教育,对增加学生毒品预防的基本知识,树立与毒品预防有关的正确态度都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农村女性"两癌"筛查意愿性干预效果。方法 2014年9月至2014年12月选取我院辖区内常住农村女性居民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给予"两癌"知识针对性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随访3个月后采用问卷调查法,比较两组女性对"两癌"知识了解程度及"两癌"筛查意愿性。结果观察组女性对"两癌"早期症状、致病因素、早期预防及"两癌"筛查的意义等知识了解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女性愿意参加"两癌"筛查者约占92.0%,对照组愿意参加者约占36.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农村开展"两癌"知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农村女性参与"两癌"筛查意愿性。  相似文献   

16.
大家都知道预防疾病的好处,谁也不愿意得病,可是怎么才能有效预防疾病呢?有些措施是靠政府,如加大对公共卫生管理、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资金投入。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加强海关检疫、严格监督食品药品质量、治理环境污染、隔离传染病人等等,这些法规及措施对预防疾病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社区居民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和行为方式,探索公众更加容易接受的宣传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 采用社区健康教育前后比较的方法,健康教育前随机抽取了288人进行问卷调查,健康教育后又随机抽取了1460人用同一份问卷进行调查,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健康教育后社区居民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健康教育促使更多居民宽容、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健康教育使社区居民更加注重自己经常使用的生活用品的专用性.大多数居民倾向于希望通过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获取艾滋病知识.结论 社区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健康教育提升社区居民对艾滋病的认识,有利于社区居民对艾滋病的态度及行为的转变.今后要更加注重利用大众传媒进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林少东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4):132-133
目的:探讨开展健康教育预防和控制肿瘤的效果。方法:采用收集资料和问卷调查方式,对900例观察对象实施肿瘤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结果:健康教育开展后肿瘤知识知晓率、肿瘤预防态度正确率、健康生活方式普及率均明显高于开展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健康教育有助于进一步改善人们的健康理念,提高肿瘤预防和控制的意识,需要进一步扩大到全人群宣教,提高宣教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城镇居民食品安全意识现状,为今后传播食品安全知识、进行食品安全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宿迁市宿城区居民,进行有关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宿迁市城镇居民食品安全知识及行为意识均较低,不同学历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民有较强的健康饮食意识,有97.2%的人愿意接受更多的食品安全知识,改正不良的饮食行为。结论:应采取多种形式对居民加强食品安全知识教育,使他们获得更多的食品安全知识,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加强食品监督部门的工作职能,使食品安全问题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汉川市高中生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为汉川市在中学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对582名在校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分别有82.3%、92.5%、80.2%的学生知道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与他人共用针头或注射器静脉吸毒,无保护的性交行为和母婴途径传播,分别有52.8%、54.2%、45.6%的学生知道艾滋病病毒不通过拥抱,同在一个教室上课和共餐传播,有42.2%的学生表示愿意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继续做朋友,有3.8%的学生报告曾有过性交行为,专题知识讲座、网络、电视是高中生获得预防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结论汉川市高中生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比较了解,对艾滋病患者及病毒感染者有较高的恐惧、拒绝心理,应督促学校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提高学生对艾滋病患者及病毒感染者的接纳和关心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