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华中建筑》2021,39(6)
通过对创意产业园产生的背景以及公共文化设施设计与园区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公共文化设施的设计方法在促进工业遗存转型创意产业园区过程中的作用,从提升文化、创造价值、增强归属感等方面探究公共文化设施对于创意产业园的意义,同时援引国内外已建成的优秀创意产业园区为参考,提出在设计公共文化设施时应根据创意产业园中的工业遗存现状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最后通过湖北省拖拉机厂改造的实际设计案例,提出公共文化设施的设计方法,应当注意对工业遗存的改造和文化氛围的营造,从而符合创意产业园的特色与文化内涵,最终实现创造价值、保存文脉、传播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城市由于生产、工作和生活区的分离带来巨大的交通压力,提高了生产生活成本。产城融合理念致力于解决城镇化与产业发展、人口就业等问题,是城市着力的重要方向,对指导产业园区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推进产城融合的现实意义,产业园区规划必须从园区实际情况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四化同步、突出特色、创新模式等原则。以泸州白酒产业园产城融合规划的实践为例,对基于产城融合理念的产业园区规划模式进行实践总结。  相似文献   

3.
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内外发展迅速,对于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其园区的建设也被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所热衷,但新规划的园区一般会有形象不突出、文化不鲜明、氛围不浓厚等问题,在集聚创意产业和创意阶层方面存在较大挑战。广东省揭阳玉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城市设计通过详尽分析现状历史文化和玉石设计师的需求等方面,以文脉传承、创意活力、多元功能为理念,并从功能组织、公共空间、文化形象和创意氛围四个方面研究延续文脉、增强创意氛围的设计手法,探讨具有传承地域文化、增强创意氛围的规划实践,以期为其他创意产业园城市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宁夏银川西夏区801创意产业园建成景观要素现状为研究对象,以参与文化创意产业园的人群满意度为研究视角,运用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研究结果 :①被调查者对园区总体景观不满意的原因有景观类型单一,景点少且缺乏观赏性,建筑外观杂乱,整体园区景观缺乏地域特色;②园区存在景观布局不合理、规划结构和目标不明确、建筑功能混乱、绿地缩减等其他问题;③被调查者期望801创意产业园应有相当规模,且具有宁夏地域景观特色,配套设施齐全,是服务于不同人群不同时段的开放型工业遗产景观示范化与现代化社区。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工业遗产保护意识的增强,许多城市中废弃的工业厂房被改造成文化创意园区加以保护与再利用。在对杭州市现有工业遗产型文化创意产业园详细调研的基础上,文章指出杭州该类产业园普遍存在开放程度不高、大量空间闲置浪费和公共空间缺乏活力等问题,并提出结合共享思维模式,从空间共享、时间共享、情感共享三个层面重塑该类产业园区户外景观,使其更好地融入当代居民生活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6.
文化创意园区是文化创意产业在空间上出现群聚,产业之间连接而形成的结果。不可忽略的是,文化创意园区的形成与后工业时代都市产业结构的改变是有关的,其与都市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延续中西方文献对都市中闲置空间再利用的研究成果,结合文化产业的创新与文化园区的设置,引导出台湾文化产业与文化园区的设置,并以华山1914为例,分析台北市与设置文化园区的利害关系。台湾设置文化创意园区、对台湾的后工业时期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型,产业能量的提升、城市营销高附加价值的创造有很大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熊健  萧明 《规划师》2012,28(10):34-37
城市文化产业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培育城市新的增长点、扩大城市就业、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等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东台市西溪文化产业园是以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为依托的文化产业园区,其规划根据资源条件、园区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文化产业的运行特点,从充分发挥独特的资源优势出发,合理地进行了产业选择和用地布局。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合肥美亚光电产业园规划设计过程的回顾,提出现代工业园区应向科技化、公园化和人性化发展的思想理念,并探讨在工业厂区环境中融入地域文化和自然生态景观,创造出具有较高文化品位,较强景观特征的产业园区环境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产业园区规划设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中国电科华南电子信息产业园的规划设计,提出绿色生态园区的规划理念及开发原则。按照(减排、再利用、可回收和可重组)4R原则、食物链原则、生态优先原则,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园规划、空间形态、功能体系、交通组织、景观体系、绿色园区和智慧园区的构建,突显地域特色,打造生态自然、宜居宜业、智慧高效的绿色生态产业园区,充分体现了产业园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正不同地方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源,本身拥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不仅穿越历史长河,经受洗礼和打磨,而且可以反映当时人们生活的场景,彰显遗产的当代考古价值,也可以作为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来进行挖掘与活化。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能够彰显地方性,能够让欣赏它的人们产生地方感。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今天,遗产的社会价值、产业价值、精神价值将变得更为珍贵。  相似文献   

11.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南京万达茂的设计就是立足于"文化自信"基础上的一次产品创新设计。对万达而言,文化自信既是一种企业责任,也是历史赋予的时代责任。文章论述了南京万达茂是如何围绕文化自信、文化挖掘、文化植入、业态融合、时代精神等几个方面展开设计的。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塑中探寻与世界融合的发展模式,万达意欲创建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2.
袁媛 《建筑与文化》2016,(9):234-235
在地域文化中,最能够体现当地文化的载物便是传统的民居建筑,并且,传统的民居建筑的发展方向会受到当地的地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在当今地域性和民族性不断被人们所重视的今天,建筑物通常会带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因此,在建筑物创作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去从传统民居建筑中挖掘浓厚的文化传承基因,去更好地体现属于自己的民族特色,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去追求建筑物和大自然的相互结合和融合。本文将会结合具体的实例和笔者的经验,从传统民居的建筑文化基因为切八点,介绍怎样去深刻地挖掘传统民居建筑中的精华,进而灵活巧妙地将其运用到新的民居设计中,从而创造出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新民居建筑形式。  相似文献   

13.
王畅 《建筑与文化》2016,(7):196-197
在文化旅游日益成为热点研究话题的今天,复原型文化景区作为其中重要类型,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关注。然而,该类型不少景区的标志导视系统设计缺乏统一性、系统性、特色性与互动性。本文以南京市复原型文化景区——阅江楼景区的标志导视系统设计为例,从logo、地图、标牌等方面探索复原型景区标志导视系统设计的原则与手法,突显景区特色,进一步提升阅江楼的文化艺术价值,塑造更具吸引力的景区形象。  相似文献   

14.
余之谓“站得住的建筑”,乍听有悖常理:从形式上而言,建筑当然是以“站立”的姿态存在的;“站得稳”是检验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站得久”是考量施工质量标准的。其实不尽然,私以为“站得住”更多地考量了建筑的文化内涵,而不是物质形态。  相似文献   

15.
在里斯本贝连文化中心的屋顶花园,人们可以近距离接触自然,欣赏塔古斯河的美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岭南文化的核心区——广州市为例,以建筑学的基本要素着手文化区的划分,从文化区划的角度总结广州市的传统村落与民居的分布特征和文化景观。本文的目的在于扩展文化地理学的学科领域,并利用其方法为广州逐渐消失的传统村落与民居提供一个新的保护思路。  相似文献   

17.
刘旸 《建筑与文化》2016,(8):230-231
文章基于聚落层级和住宅层级两个居住空间层级,对文化因素影响下的傣族村寨形态进行研究。分析傣族的宗教信仰、风水观和伦理道德观对傣族村寨的结构布局、中心、边界、结点以及住宅的空间布局等产生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从文化的角度阐释傣族村寨中一些独特空间形态的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快速变革背景下,历史地段面临自然消逝与商业开发的双重压力,对历史地段人文环境认识不足,缺乏延续人文环境的方法是保护工作需要面对的困境。针对这一困境,文章浅析了历史地段中人文环境的内涵、特点与演变机制,通过借助国内外相应案例的分析,探讨了历史地段更新中实现人文环境延续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近期中国著名纪实摄影师胡武功一篇乾陵石像“洗澡”的文字在国内新闻界掀起了一片争论之声,公众对于文物保护的意识正在逐步提高,针对于此,专业人士需要面向公众来解释和普及文保知识之时,也要重新思考那些业界内看似毫无疑问的概念,重新思考一些基本问题。本期特邀王代赟老师撰文来考证引述“文物”在中国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在具有鲜明个性特征及文化特质的原有建筑环境中,新建筑应尊重原有建筑艺术风格,但不是简单、被动地复制、拼凑原有建筑的构成要素,而是应在延续原环境的自然与文化意义的基础上,融入时代的气息,运用现代的材料、技术、手法,创造出能与原有建筑环境相融共生的文化氛围,从而实现更深层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