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戴路  任壮 《建筑与文化》2016,(10):209-211
法律法规建设是建筑遗产保护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对于遗产周边环境的保护和整治工作仍缺少关注。本文针对遗产周边环境的保护这一议题,从国家法律和地方法规两个层面出发,对当前中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进行解析,并对相关法律法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与西方现代建筑不同,中国现代建筑的引进与发展,既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抵抗、交融有关,又与中国特定的历史发展背景有关。在现代化与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今天,对现代建筑遗产的保护成为中国社会反思现代性、反思现代化、进而为未来人居环境建设提供经验与教训的重要途径,在DOCOMOM0理念正式进入中国的背景下,2013西安建筑遗产保护国际大会的召开对推进我国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事业将起到一定的作用,本文从国际现代建筑遗产保护工作新进展、现代主义东渐和现代建筑遗产的界定、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的多元视角、不同进程共同遗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会议学术综述。  相似文献   

3.
建筑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保护我国珍贵的建筑遗产迫在眉睫,建筑遗产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和周围环境一起叙说着自己的历史,而我国对保护建筑遗产最大的不足之处就在于对建筑遗产的环境保护上。本文以北京现有城墙遗址公园为例,通过阐释城墙周边环境的历史变迁,论述不同设计思路下遗址与环境所传达的不同的历史信息,以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  相似文献   

4.
作为现代运动的产物,现代建筑遗产是国家身份的象征,也是城市文化和记忆的组成部分。然而,作为中国现代化的无声见证,许多现代建筑遗产由于一些原因仍然缺乏保护。如今,现代建筑遗产问题因未受到重视而面临极大隐患。现代建筑遗产保护需要科学的保护方法,而其保护方法又应该建立在准则基础上。文章通过对中国现代建筑遗产保护重要性进行研究,阐明中国现代建筑遗产的基本概念和价值体系,回顾遗产管理制度和法律,对中国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的研究案例进行评估,对中国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的问题、困境和挑战,以及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建筑》2016,(12)
正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近现代建筑保护委员会成立大会于6月12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该委员会将致力于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的理论、技术、工艺、材料的研究和推广,并开展相关的传播、教育与交流活动,拟促进中国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利用。它的成立,被认为是中国建筑遗产保护发展到一定阶段、开始重视近现代建筑保护的重要表征。当天,与会专家们还以"城市发展中近现代建筑抢救保护技术"为主题,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6.
近代工业的发展在我国现代城市中留下了许多值得尊重和保护的工业建筑遗产。在旧城改造的过程中,在地产开发项目中如何利用这些工业遗产文化和经济价值来促进旧城活力的再生,已经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以无锡"西水东"这个住宅开发项目为蓝本,通过对"西水东"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成果分析与总结,探讨住宅项目中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可能性与再利用的策略,明确其对城市空间环境的改善、城市记忆的积淀、城市生机魅力的保持以及对城市文化复兴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进步,文物保护工作日益被人们所重视。建筑遗产历经漫长的时空变迁后,在对其价值认知中,要结合其成长的背景环境和历史风貌,做到既保护好建筑遗产本体,又保护建筑遗产的背景环境。山西武乡大云寺的保护规划研究,寻求一种重视建筑遗产及其环境的整体保护和发展的途径,以达到保护与传承并重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笔者近十年来对现代建筑遗产进行田野调查和学术研究的实践经验,从多个层面总结出现代建筑遗产的研究与保护工作所面临的诸多困境,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其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可供探讨的解决对策,为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的相关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风貌是历史城镇的重要保护内容,辨析风貌及其相关概念,是开展历史环境保护及整治工作的基础。研究对风貌、风貌协调、风貌保护对象、风貌形成机制、风貌整治等概念逐一进行思辨性论述,并结合项目实践深度解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0引言风貌是遗产保护与城乡规划设计中经常提到的关键词,也是人们感知城乡地域特色的直接对象。与现代城市强大的建造能力、丰富的建筑材  相似文献   

10.
叶建华  王雅丽 《华中建筑》2011,29(11):110-112
随着社会进步,文物保护工作日益被人们所重视.建筑遗产历经漫长的时空变迁后,在对其价值认知中,要结合其成长的背景环境和历史风貌,做到既保护好建筑遗产本体,又保护建筑遗产的背景环境.该文结合山西武乡会仙观的保护规划,寻求一种重视建筑遗产及其环境的整体保护和发展的途径,以达到保护与传承并重.  相似文献   

11.
高层建设项目将对风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给遗产保护利用带来新的问题与隐患。于是在城市规划设计早期,评 估拟建高层建筑风环境对周边建筑遗产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以规划中的广州白鹅潭国际中心商贸区及其中文物建筑 群——同盛机器厂旧址为例,应用 CFD 软件 Phoenics 模拟典型工况下拟建高层建筑风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①强台 风工况下,屋面风荷载未超过安全限值,由风压分布得出易受破坏部位;②“回南天”工况下,区域通风效果较好,但 风影区影响较大,存在加重生物侵害的隐患;③夏冬季工况下,风廊改善夏季风环境的作用明显,冬季在高层建筑附近 出现下行的高速冷风。依据建筑遗产受影响情况作出预评估,可指导城市高层建筑建设与周边建筑遗产保护协同进行。  相似文献   

12.
金一 《城市建筑》2014,(12):257-257
随着城市发展以及经济崛起,城市建筑遗产遭到破坏的新闻屡见不鲜。如何协调城市发展与建筑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很值得探讨。本文以城市规划中的建筑遗产为研究对象,站在真实性保护的角度,结合建筑遗产发展现状,提出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3.
锡林浩特市贝子庙是全国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其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广泛被人们了解。随着建筑遗产保护理论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建筑遗产价值的认知已不仅仅局限于此,而是将关注点投向建筑遗产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对人和社会所产生的效益与影响力,因此贝子庙建筑遗产的社会价值逐渐凸显出来。应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构建贝子庙建筑遗产社会价值的理论模型,从六个方面予以分析与梳理,进一步挖掘其价值内涵,旨在为今后贝子庙建筑遗产的保护作为依据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刘国伟  赖伟王军 《福建建筑》2014,(1):111-113,78
万州滨江环湖地区是其历史发源地,是城市中心和景观核心区。本文对万州滨江环湖区域城市建筑、广场公园、空间节点三个场所要素进行了现状调研,提出依托自然山水景观,传承历史文脉,突出建筑主题,改善人居环境是提升万州滨江环湖场所文化的重要主题策略。从文化和建筑出发,结合现代人居生活需求,展示主题空间,改善居住环境,形成建筑与文化的融合、人与环境的互动,从而达到提升万州滨江环湖场所文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历史建筑是城市公共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物质载体。本文以巢湖市冯玉祥旧居为例,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对旧居的周边环境和建筑本体空间进行研究,分析旧居建成环境的优势和不足,明确旧居保护规划的侧重点,为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和参考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史靖塬  史耀华 《建筑师》2017,(4):115-118
"真实性"~([1]),是国际遗产保护遵循的重要原则,厘清其概念与内涵,有助于对建筑遗产进行科学性保护。本文在对"真实性"概念缘起基础上,对遗产相关类型的"真实性"进行整理,然后对"真实性"概念发展、内涵演进进行梳理,最后,对建筑遗产的"真实性"保护提出了相关原则,以期对未来中国建筑遗产保护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胡彬 《山西建筑》2006,32(4):26-27
初步分析了当前建筑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的主要矛盾,提出结合城市开发建设保存与保护建筑文物的设想,并根据不同性质的建筑遗产类型提出不同的保护措施,初步探索了当前城市建设中建筑遗产保护的操作方式。  相似文献   

18.
工业遗产保护呈现物质遗存、环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重的趋势,历史性城市景观的视角可以更为全面地认知工业遗产价值并促进其完整性保护。以宁波甬江北港区工业遗产为例,从自然与建成环境脉络、基础设施与空间结构演进、工业遗产单元及其工业技术三个方面展开实证分析,揭示各层面关联特征,提出了建立时空框架下工业遗产的价值认知、倡导基于工业遗产要素系统关联的整体保护、完善塑造工业遗产特色风貌的规划管理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已影响城市和建筑的空间构成,并渗透和融入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之中。以云南大学设计初步(1)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探讨将建筑遗产保护思想融入教学建构、教学解析以及研究与教学并重的设计专题,并运用到建筑学、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三个专业教学中,从本科低年级设计课程开始就为学生打好建筑遗产保护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