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丝交织物同时具有羊毛和蚕丝的许多优良特性,但由于羊毛纤维的刚性较大,使织物有刺痒感,而且易起毛起球.现采用蛋白酶对织物进行整理,使织物表面的毛羽减少,摩擦系数降低,手感柔软,服用性能得到改善.通过实验,从蛋白酶用量、整理液的pH值、整理液温度、整理时间几方面综合分析,确定了最优的整理工艺.  相似文献   

2.
将通用型纤维素酶康利隆TM-750应用于Modal针织物的生物抛光整理,讨论了酶用量、pH值、温度对生物抛光效果的影响,评价了织物的表面毛羽、表面摩擦性、顶破强力、毛效和白度。结果表明:在纤维素酶0.3 g/L,温度50℃,pH值5左右,处理时间50 min,浴比1∶20的条件下对Modal针织物进行抛光处理,处理后织物表面光洁,毛羽去除干净,织物手感柔软光滑,毛效和白度提高,顶破强力下降21%。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大麻纱线在针织机上编织成圈困难的问题,探讨了采用纤维素酶对大麻纱线进行预处理,再进行阳离子柔软剂处理的方法与工艺。通过正交试验得到酶处理的最佳工艺为:纤维素酶用量2%(owf),pH值4.5,反应温度50℃,处理时间50 min,浴比1∶15。再结合质量浓度2.5 g/L阳离子柔软剂处理液在50℃条件下处理40 min,可使大麻纱线初始模量降低62.82%,纱线刚性下降明显,手感柔软,显著提高了大麻纱线的上机编织性能。  相似文献   

4.
亚麻织物的生物抛光整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季英超  姜风琴  邓丽丽 《印染》2003,29(5):30-31
亚麻织物表面的毛羽给人穿着造成刺痒感,需进行生物酶整理。通过纤维素酶对亚麻织物进行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方案:纤维素酶用量2%(owf),pH值为6,温度取50℃。经生物酶整理后,织物表面的毛羽大大下降,外观光洁,手感柔软,服用舒适性得到提高,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选用MEGA LPG-55中性纤维素酶,对喷气涡流纺黏胶针织物进行柔软预处理工艺参数优化。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方法,探讨了纤维素酶用量、浴比、pH值、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对织物弯曲长度、弯曲刚度、静态悬垂系数和纵向折痕回复角等织物柔软和弹性性能的影响,对比了不同整理方法对织物柔软性能的影响效果。获得纤维素酶预处理优选工艺参数:纤维素酶用量1.5%(owf)、浴比1∶10、pH值5.5、处理温度40℃和处理时间50 min,织物经纤维素酶预处理组合柔软剂整理后的柔软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机械摩擦导致的针织物表面光洁度和成品外观差的问题,采用酸性纤维素酶对靛蓝针织牛仔面料进行处理,对正交设计试验方案处理后的织物毛羽分布情况、织物顶破强力、失重率等性能指标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在毛羽长度0~0.2 mm、0.2~0.4 mm、0.4~0.6 mm 3个范围测试中,织物毛羽指数最小、表面最光洁的处理工艺为:处理温度50℃,酸性纤维素酶质量浓度1.8 g/L,pH值为4,处理时间60 min。影响顶破强力的因素主次排列为:pH值>酸性纤维素酶质量浓度>处理温度>处理时间,顶破强力损失最小的方案为:处理温度40℃,酸性纤维素酶质量浓度1.2 g/L,pH值为5,处理时间60 min。在平磨试验中,处理温度对织物质量损失影响最大,最优方案为:处理温度50℃,酸性纤维素酶质量浓度1.2 g/L,pH值为6,处理时间30 min。  相似文献   

7.
APL酶对苎麻织物抛光处理最佳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苎麻织物贴身穿着的刺痒感,采用APL纤维索酶进行抛光处理.讨论了纤维素酶对苎麻纤维处理的机理,研究了酶用量、抛光温度、抛光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APL酶对苎麻织物抛光处理的最佳工艺:酶用量1%(owf),pH=5.0,渗透剂JFC 1 g/L,浴比1:15,50℃抛光处理40 min,搅拌速度40 r/min.对比APL纤维素酶处理与柔软剂处理后得出:用纤维素酶处理后再用柔软剂处理的织物手感柔软,且表面毛羽变短变少.  相似文献   

8.
采用反应型紫外吸收剂UV-SUN CEL LIQ对蚕丝织物进行抗紫外整理,探讨了整理温度、时间、纯碱用量、氯化钠用量和紫外吸收剂用量对抗紫外效果的影响,测试了整理织物的耐水洗性能.结果表明:整理蚕丝织物的抗紫外性能随着整理时间的延长和氯化钠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随着整理温度的升高和纯碱用量的增加,蚕丝织物的UPF值先升高后降低;当紫外吸收剂用量为0.5 g/L时对蚕丝织物的较佳整理工艺为:纯碱用量0.5 g/L、氯化钠用量50~75 g/L、整理温度70~80℃,保温60 min,整理后蚕丝织物的UPF值接近110,且具有较好的耐洗性,整理织物经30次标准洗涤后UPF值仍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9.
朱晨  杨颖 《针织工业》2017,(11):56-59
本文研究植物靛蓝染料在蚕丝织物上的染色工艺,探讨了pH值、保险粉用量、还原时间、还原温度以及染色时间和染色温度等对蚕丝织物K/S值、强力损失率的影响,并测试了最佳工艺下蚕丝织物的色牢度。结果表明,植物靛蓝的最佳染色工艺为:保险粉用量15 g/L,NaOH调节pH值至10,还原温度40℃,还原时间15 min,染色温度60℃,染色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蚕丝织物的K/S值最大,强力损失率为6.94%,耐皂洗褪色牢度、耐干摩擦色牢度、耐日晒色牢度较好,耐湿摩擦色牢度及耐皂洗沾色牢度较差。  相似文献   

10.
由于苎麻纤维其纤维刚性大,弹性伸长小,纤维间抱合力差,纱线毛羽多且长硬,为解决苎麻/竹纤维混纺纱线在织造过程中的问题,分别探讨了纤维素酶、阳离子DT-587亲水硅油类柔软剂以及复合使用的处理方法对纱线的性能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酶处理的最佳工艺为:纤维素酶用量2% (owf),pH值4.8,反应温度50℃,处理时间50min,浴比1∶ 20;再通过1.5%(owf) DT-587硅油类柔软剂,在50℃条件下处理50min,可使混纺纱线的初始模量降低59.56%,纱线刚度明显下降,手感柔软、顺滑.  相似文献   

11.
黄翠蓉 《印染》2002,28(8):30-32
采用纤维素酶对丝/麻交织物进行酶处理试验,以达到消除毛羽,改善手感的目的。研究了pH、温度、酶用量和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从而得出控制酶处理丝/麻交织物效果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2.
探讨应用纤维素酶对棉织物进行抛光整理的工艺.分析了影响纤维素酶抛光效果的各种因素,进行了酶用量、温度、pH值、处理时间等对织物减量率、强力下降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棉织物经纤维素酶抛光后其手感、悬垂性等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提高了棉织物的服用性能,纤维素酶对棉织物进行抛光整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大麻织物有机硅柔软整理及染色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大麻纤维木质素含量高、表面粗糙、手感硬挺等缺点,采用4种不同类型有机硅3种整理工序对大麻织物进行处理,并采用正交设计法对环氧有机硅整理工艺进行优化分析,给出了大麻织物环氧有机硅最佳整理工艺配方.结果表明,先染色再有机硅整理,大麻织物色牢度好、染色均匀,织物柔软性能提高.有机硅含量对K/S值影响显著,焙烘时间次之,焙烘温度和浸渍时间影响最小.有机硅最佳整理工艺为:有机硅30 g/L,渗透剂JFC2 g/L,常温浸渍5 min,100 ℃预烘3 min,150 ℃焙烘3 min.  相似文献   

14.
采用低甲醛树脂整理剂对纯棉府绸进行抗皱整理.讨论了树脂用量、pH值、焙烘条件等因素对整理效果和织物性能的影响,优化的工艺条件为:树脂用量80g/L,pH值4.3,焙烘温度155℃,焙烘时间3.5 min,整理后织物的平整度提高、色差减少和强力损失降低.  相似文献   

15.
竹原针织物表面毛羽多而密,因此穿着有刺痒感,影响外观和舒适性。为此,采用Cellusoft^TM L酶对竹原纤维进行处理,以去除织物表面毛羽,使织物柔软、光洁,降低或消除刺痒感。文中通过实验研究了Cellusoft^TM L酶处理竹原针织物的最佳工艺:酶用量为2%,pH值5,温度50℃,时间60min。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中性纤维素酶整理丝光棉织物后对其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分析了酶用量、pH、整理温度和时间对织物失重率、顶破强力、硬挺度及抗起毛起球性的影响,并确定最佳工艺条件:酶用量2.0%(omf),pH=7.5,整理温度50℃,整理时间55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整理的丝光棉织物,各方面性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顶破强力控制在220 N以上.  相似文献   

17.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和涂料染色技术,具有简化印染加工工艺、节水节能和保护环境等优点。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处理蚕丝织物,以改善蚕丝织物涂料染色性能。通过测定K/S值、摩擦牢度、耐洗牢度、柔软度、透气性、结合扫描电镜表征纤维表面形态,研究了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蚕丝织物涂料染色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低温等离子体处理能有效改善涂料染色效果,处理工艺条件为功率150W,时间5min。真空度10Pa.低温等离子体改性后提高了蚕丝织物涂料染色的深度,各项牢度均有所提升,最佳工艺为:涂料50g/L,粘合剂60g/L,焙烘温度120℃,焙烘时间3min。  相似文献   

18.
《印染》2018,(22)
采用荆芥色素提取液对蚕丝织物进行染色,讨论了染色pH值、温度、时间和荆芥提取液用量对蚕丝染色和抗紫外线性能的影响,测试了荆芥色素在蚕丝织物上的上染率、染色色深值、颜色特征值、UPF指数、紫外线透过率和染色牢度。结果表明,当荆芥提取液体积分数为50 mL/L时,荆芥色素直接染色蚕丝织物的最佳工艺为pH值2~3,染色温度90-100℃,保温染色60 min左右,染色蚕丝织物的耐洗、耐摩擦和耐日晒色牢度均达到3~4级以上,且染色蚕丝织物具有优良的抗紫外线性能,UPF值达45以上。  相似文献   

19.
用无甲醛阻燃剂DM-1303整理棉织物,设计了L9(34)的正交试验,用极差及方差分析法分析了影响阻燃织物性能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其最佳整理工艺为:DM-1303用量400g/L,交联剂DM-3522用量50g/L,焙烘温度150℃(烘3min),工作液pH值3.5,所整理的阻燃织物具有较好的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20.
丝光苎麻织物的令人不舒服的刺痒感一般认为是由于丝光苎麻织物表面纤维的裂纹、粗糙程度以及硬度造成的。用纤维素酶对丝光苎麻织物处理时,纤维素酶的用量、pH值、温度、浴比、时间对刺痒感处理效果都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在实验中改变纤维素酶的用量、pH值、温度、浴比、时间对处理丝光苎麻织物,做对比实验。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发现纤维素酶用量影响最大。对丝光苎麻织物进行纤维素酶处理后,其刺痒感得到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