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国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综合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土壤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我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明确将重金属污染土壤列为主要整治内容之一。文章综合分析了国内外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的研发历程、运用现状;指出了国际土壤修复技术现已进入黄金期;比较了欧美国家运用于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主要技术的优缺点;介绍了最新的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同时结合"十五"和"十一五"国家"863"计划,给出了我国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研发现状示意图,以及我国土壤修复技术研发和应用路线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的四大需求、四大发展方位和六大发展方向,并从六方面指出我国与发达国家土壤修复技术存在的差距,初步提出了我国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我国土壤污染形势及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市场现状,介绍了几种典型的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结合各种污染场地土壤修复项目特点,系统地分析了现阶段国内染污场地土壤修复产业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3.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筛选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白利平  罗云  刘俐  周友亚  颜增光  李发生 《环境科学》2015,36(11):4218-4224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筛选是场地监管中的重要环节,修复技术的适用性直接影响场地修复效果及费用.确定最适修复技术时需综合考虑污染物特征、场地条件、修复费用及时间等多种因素,目前我国在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筛选时多依赖专家赋值评分,在决策方法的推广上受到限制.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考虑我国污染场地监管需求,提出土壤修复技术初筛及详细评价方法,并建立了修复技术筛选指标体系.为解决在各指标赋值及评价过程中存在的模糊性问题,利用可拓理论进行修复技术等级划分.以我国某铬渣污染场地为例,开展了土壤修复技术筛选研究,提出了最适的修复技术,研究成果可为我国污染场地监管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4.
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土壤重金属及有机物污染情况日益严重,尤其表现为工业污染场地方面,因此加强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首先阐述当前我国土壤污染的具体类型,然后解析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最后分析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的实践应用,以期为推广土壤修复技术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污染场地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国在污染土壤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健全、公众对污染场地的关注度不高、中国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框架和设施的研发尚不成熟,现有的技术支撑条件难以满足污染场地修复工作的需求。结合污染场地管理和场地风险评估、土地利用功能、场地修复技术,提出了场地修复管理急需开展的工作。指出破解污染场地管理和修复难题的关键是:健全土壤专项法律法规、优化土地空间用途、按照土壤反退化原则化解土壤环境风险、完善土壤治理修复技术框架。  相似文献   

6.
土壤中六价铬污染主要来源于铬化工、电镀和制革等行业。简述了我国涉铬行业概况,铬污染土壤的来源及铬特性,重点综述了国内外铬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分析了各种修复方法的优缺点,并列举分析了国内外的修复工程案例。我国是铬盐生产大国,铬化工场地污染尤为严重且复杂。电镀类铬污染场地呈现铬、镍、铜、锌多重金属复合污染特点。制革类铬污染场地具有铬有机物复合污染特征。目前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主要是基于六价铬的还原稳定化原理,具体包括化学还原、化学淋洗、电动力学修复以及生物修复技术等。考虑到技术适用性和经济性,目前铬污染土壤修复工程绝大部分采用化学还原的修复技术。开发经济、环境友好型修复材料,探讨其修复机理和长期安全性是未来铬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大量工业场地的迁移与重建,土壤的有机污染问题开始逐渐浮出水面,有机污染土壤的修复成了人们关注的问题。美国有机污染土壤修复工作开展较早,目前已有大量成功的修复案例。列举了目前国内外有机污染土壤修复的常用技术,并比较了各项技术的优缺点。同时,介绍了美国超级基金污染场地修复的四个典型案例,以期为我国有机污染土壤修复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我国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的工程应用与商业模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我国土壤污染形势及污染场地的特点,介绍了几种典型的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在国内的工程应用现状,包括工程技术适用范围、系统构成、主要工程装备、工程案例、参考成本等。并结合当前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的特点,系统分析了现阶段国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行业的商业模式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我国工业场地土壤中汞的来源,汞在土壤中的赋存形式和危害等,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治理与修复汞污染场地/土壤的关键核心技术,并对每一种技术的适用情景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汞污染场地/土壤治理与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新污染物在土壤中具有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和生物积累性等特征,广泛存在于我国污染场地中。对污染场地土壤中新污染物的研究现状、迁移转化机制和修复进程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对典型新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来源和生物毒性进行详细讨论,并展望我国污染场地新污染物修复的未来,以期对今后新污染物检测—代谢途径—土壤修复技术全链条深入研究、新污染物治理的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前土地修复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工作的过程和修复的技术方法以及修复的制度都需要不断的予以完善。本文在简要介绍当前污染场地土壤污染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主要探讨了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工艺流程和修复技术,以及加强污染场地监管、明确修复责任主体、完善场地污染修复审批等制度建设,旨在更好地推动污染场地和修复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市污染场地的增多,污染场地修复迫在眉睫。介绍了我国城市工业污染场地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阐述了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主要技术及其优缺点,比较了国内外城市工业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和方法。指出了目前我国城市工业污染场地修复的研究重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中国污染场地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概述了欧美国家污染场地管理现状,分析了中国污染场地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国在污染土壤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污染土壤治理投入等方面同欧美国家有一定的差距.结合污染场地管理和场地风险评估、场地修复条件以及土地利用功能,提出了基于风险评估基础上污染场地管理程序和污染场地管理亟待开展的工作.指出了土壤环境标准体系,污染场地管理体系和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体系的三元结构的完善是破解中国污染场地管理和修复的难题的根本.  相似文献   

14.
张长波  余锦涛  曹卫承 《环境工程》2022,40(12):244-252
基于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和化学品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以物理危险、健康危害和环境危害为主要因素,以新化学物质判定及管理、危险化学品识别及危险特性判别为主要环节,探索并建立了污染场地治理修复药剂危险性评价技术流程;在此基础上,以上海市污染场地土壤、地下水治理修复技术和药剂为例,对所制定的评价技术流程进行合理性验证。系统收集整理了上海市135项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工程的基本信息,对典型污染物治理修复技术和药剂类别进行统计分析,识别了各药剂的危险特性。以常用的氧化剂过氧化氢为例,高浓度过氧化氢可引起燃烧或爆炸,建议其浓度控制在60%以下。该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工程的安全实施、药剂安全利用以及生态环境部门对土壤修复行业的监督管理提供创新思路、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选择我国某典型的废弃化工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在对场地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美国试验与材料学会(ASTM)规范的场地环境评价方法,对场地中污染物类型、污染程度和空间分布进行了描述.同时,以人体健康风险为基础对场地修复目标进行推算,并界定修复边界和测算污染土壤体积.结果表明,四氯化碳、四氯乙烯、五氯乙烷、六氯丁二烯、六氯乙烷和六氯苯等挥发/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为场地土壤中的主要污染物类型,其含量超过我国现有标准.根据场地特性,以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1×10-4、1×10-5和1×10-6计算得出的修复目标值界定修复边界,场地中对应区域的污染土壤体积分别为20457、25600和37300m3.最后,根据综合场地利用规划和成本投入要求,对场地中污染土壤分类处理和修复提出了技术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选用稳定化固化修复技术对云南一化工企业场地受汞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工程应用研究。使用不同的稳定化、固定化试剂考察稳定化固化修复技术对该场地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同时也考察了土壤性质、样品形态、混合方式等因素对污染土壤处理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所选用的稳定化固化试剂添加量、不同样品性质和混合方式对该化工场地的土壤污染修复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某待搬迁硫酸厂污染场地为研究对象,以污染调查监测为基础,按照《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报批稿)推荐的模型和参数,对该场地重金属污染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砷和钒是场地的特征污染物,主要通过经口摄入与呼吸吸入方式对人体产生健康风险。健康风险远超出可接受水平,须修复。砷和钒基于风险的修复目标建议值分别为0.35,123 mg/kg。但砷的修复目标建议值远低于我国土壤背景值,建议结合当地土壤背景值及修复技术方案等合理制定修复目标值。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化工厂污染场地的修复问题,采用土壤气相抽提原位修复技术将包气带中的挥发性和某些半挥发性污染物抽出,使污染场地得以修复。根据场地条件及污染特性,确定修复系统的组成、运行。样品检测结果表明:修复8个月后,对主要污染物苯,在土壤中的去除率达95.2%~99.9%,在土壤有机废气中的去除率达80.7%。从实际工程应用说明土壤气相抽提技术是一种效果较好的修复技术,为类似污染场地原位修复问题提供工程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邓瑜衡  赵军 《环境工程》2017,35(4):179-182
欧洲和美国的污染场地修复实践表明:60%~90%的被污染场地存在有机物污染问题,其中挥发与半挥发性有机物(VOC/SVOC)是常见的土壤污染物。针对VOC/SVOC污染场地,采用异位修复技术符合现阶段的中国国情,但污染场地修复工程实践中可能存在二次污染问题。主要介绍了土壤气提、土壤机械通风、热脱附、土壤淋洗、生物堆和水泥窑协同处置6种污染土壤异位修复技术的原理,重点讨论了异位修复技术过程中共通的土壤挖掘、清运、堆放等中间环节产生的以及不同技术自身可能存在的二次污染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能够为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VOC/SVOC污染场地修复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城市工业污染场地:中国环境修复领域的新课题   总被引:39,自引:9,他引:30  
城市工业污染场地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布局调整过程中出现的新环境问题,制约着城市土地资源的安全再利用,并威胁着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本文分析我国城市工业场地的污染特征,探讨我国场地修复产业的市场潜力,比较欧美国家应用于城市工业场地污染土壤修复主要技术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了我国城市工业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