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飞速进步,老年人口在不断增加,痴呆疾病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据欧美国家的统计表明,60岁以上老年人6%~12%发生痴呆,85岁以上的老人则有20%~48%发生痴呆,我国最近完成的首次老年痴呆病的大规模调查显示,我国并非痴呆病的低发区,其发病率已接近欧美国家。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患老年痴呆的人数将达到6000万,而我国就将有1200万。本专辑选译自《治疗》杂志2004年第86卷第5期,就痴呆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检查与诊断等诸多方面作系统论述,内容具体、新颖,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专辑全部由中国医科大学神经内科教授陈谅审校。  相似文献   

2.
以前认为,日本与欧关不同,血管性痴呆多于Alzheimer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报告表明,日本与欧关一样,也是Alzheimer病的患病率最高。由于使用的诊断标准、调查方法不同,各家报告的发病率不尽相同。但是,一致的结论是患病率、发病率都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除年龄以外,载脂蛋白E(apoE)也几乎确定为Alzheimer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痴呆     
狄群 《日本医学介绍》1994,15(11):513-514
痴呆一、血管性痴呆和变性型痴呆在日本迄今为止痴呆的发病率中血管性痴呆约占50%,变性型痴呆占30%,其余为兼有血管性痴呆和变性型痴呆二者的混合型痴呆。可是最近变性型痴呆有增加倾向,以往的比例正在逆转,这是因为高龄人口增加而绝对数增加所致,另外也应考虑...  相似文献   

4.
痴呆的原因包括变性疾病、血管病、代谢性疾病、外伤、系统性疾病等。从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常见的痴呆是Alzheimer病、路易体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特别是日本,血管性痴呆依然很多。长期以来,认为血管性痴呆是由脑动脉硬化引起,但Hachinski等研究发现不仅仅脑动脉硬化能引起痴呆,已明确脑血管病所引起的脑梗塞也能导致痴呆。因此提出多发梗死性痴呆(multi—infarct demantia)这个概念。但是并非只有多发性脑梗死能引起痴呆,脑出血和单发脑梗死也可引起痴呆。  相似文献   

5.
脑血管性痴呆的临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脑卒中的死亡率降低。一方面致死性脑卒中减少;另一方面伴随老年人口的增多,非致死性脑血管障碍在增加。从而遗有轻度神经精神障碍的患者增多,这是医学与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尤以脑血管障碍引起的痴呆更为突出。世界各地调查65岁以上老年人痴呆的患病率大都在5%左右。其中大部分为早老性痴呆(Alzheimer型老年痴呆)和脑血管性痴呆,欧美与日本的情况不同,脑血管性痴呆在欧美占10~20%,而日本达50%。脑血管性痴呆的概念:在老年性痴呆之前就已形  相似文献   

6.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是指“既不正常也非痴呆,而是处于二者之间的状态”。作为痴呆的前阶段,认为不影响日常生活,只是记忆力下降。对于痴呆今后开发出有效的治疗方法时,MCI作为治疗可能的时期非常重要,因而近年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正常健康人相比,MCI向痴呆,特别是向Alzheimer病的移行率高。脑脊液tau蛋白增高,影像学上有海马萎缩等早期Alzheimer病特征的MCI,将来容易发展为痴呆。另一方面,MCI在病理学上也有某种程度变化,特别是在Alzeimer病早期出现变化的嗅内野,有50%以上的神经细胞脱落。MCI尚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只进行了一些自然经过观察或与生物学标记对应的小规模研究,因而此症候群尚不完善,正在进行的多机构协同前瞻性研究令人期待。  相似文献   

7.
老年前期、老年期的痴呆疾病,尤其在阿尔茨海默(Alzheimer,A)病和皮克(Pilk,P)病等的病程经过中多见失语。此种情况的失语,通常为痴呆的部分症状。在疾病学上有的病例虽疑为引起痴呆的进行性变性脑疾患,但发病初期仅有失语而发病后相当长期间不表现为痴呆。这种病例很引人注意。出现痴呆的时间Mesulam(1987)规定失语到痴呆出现的时间为7~8年,但他本人报告的病例也包括不符合这个标准的病例。在目前尚无关于痴呆的统一诊断标准的情况下,如仍然依照诊断和统计手册DSM-Ⅲ-R标准,把职业、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等发生显著障碍以上的重症障碍判定为痴呆,作者等16年间诊治的6例病人不出现痴呆的时间至少为2~6年,这与文献报告相同,有从8个月到12年不伴痴呆的病理解剖病例。神经心理学有的病例如果把计算、构成和行动障碍等失语以外症状进行充分的神经心理学评价,初期即表现为某种程度的知觉障碍。则作者本人经治的部  相似文献   

8.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日本的糖尿病患病人数明显增加,据推测约有500~600万人,其中95%的糖尿病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Ⅱ型)。糖尿病在早期几乎无任何自觉症状,由于对糖尿病合并症知识的缺乏,约1/3的患者未能得到认真的管理,有不少病例是发生了合并症之...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现在设想的生化学标志物的作用。1.Alzheimer型痴呆和其它类型痴呆的鉴别。对明显痴呆的患者,现在可以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综合判断是Alzheimer型痴呆,还是其它类型的痴呆。在这个鉴别诊断过程中,需要进行MRI(包括特殊条件成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必要时可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等影像检查、生理学检查(脑电图等)、为除外内科疾病进行的血液检查、以及各种智能检查。  相似文献   

10.
Lewy小体型痴呆(dementia with Lewy body;DLB),首先由小阪于1980年报道,初老期或老年期发病呈进行性认知功能低下及Parkinson症状,并伴特有精神症状的痴呆性变性疾病。1996年国际会议制定出临床及病理诊断标准。临床上以进行性认知功能低下为必有的症状,此外还有核心症状以伴随有注意或觉醒度变动的认知功能的动摇;反复出现幻视以及Parkinson症状。最近又注意到病人于REM睡眠期出现行动异常。自1996年发表了DLB的诊断标准后,临床医生们才对其有所重视。目前欧美认为DLB已成为仅次于Alzheimer痴呆(AD)的第二位痴呆,日本现在将AD、血管性痴呆(VD)以及DLB列为三大痴呆疾病。  相似文献   

11.
无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康复医疗方法已基本确立。但以脑血管障碍、脊髓障碍和外伤等病因而有运动障碍的人患心肌梗塞时,应怎样进行康复医疗还没有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在日本,心肌梗塞患者有逐年增加的倾向,估计每年约8万人,而约10%的脑血管障碍患者合并有心肌梗塞。由此很容易推想出伴有四肢运动障碍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也有日趋增加的倾向,故必须确立对这些患者的康复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据日本总务省发表的统计结果,日本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500万,2002年日本厚生劳动省颁布的糖尿病患者人数约740万,其中60岁以上的患者占患者总人数的2/3,由此推断,6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有近500万人。也就是说5—6位老年人中就有1人是糖尿病患者,因此糖尿病治疗在当今老年社会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日本伴随着生活方式的西方化,其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增多,已经成为21世纪的常见病。在日本,估计高血压有3900万人,50岁左右约占半数以上。65岁以上有2/3的人患有高血压,另一方面,根据厚生劳动省对糖尿病的实情调查,高度疑似糖尿病人比例是40岁男女约占6%,但是60岁的男性是17.3%,女性10.3%,70岁的男性是11.3%。女性是15.5%,即随着年龄的增长糖尿病增加。根据日本国民卫生动向(2002年)显示,由脑血管病、心脏病、肾功衰竭引起死亡占死亡总数的33%,高于恶性肿瘤的30%,因此。必须对包括控制动脉硬化危险因素在内的老年高血压实施有效的管理。本文将就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治疗问题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4.
帕金森病患者的精神症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森病是以中脑黑质为主要病变的神经变性疾病,随着人口的高龄化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目前推测每10万人中的患病率约为100人。主要症状为震颤、肌挛缩、寡动、姿势反射障碍等特征性的运动症状,除运动症状外还可出现抑郁、幻觉、妄想、痴呆等各种精神症状。目前针对帕...  相似文献   

15.
近年 ,8 0岁后半岁段的人口数量明显增加 ,逐年形成了社会人口的高龄化。超高龄者 (指 85~ 90岁以上 )的增多竟变成痴呆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同时还意味着超高龄者痴呆的患者也会增多。过去 ,这一年龄组的痴呆统称为老年痴呆。就连老年前期与老年后期发病的老年痴呆也很少区别开来 ,事实上二者的临床表现与长期特征明显不同 ,当然各自的治疗措施也不同。若不将整个老年期患病的老年痴呆加以区别的话 ,治疗上则很难按型对症用药。作者的临床调查也证明 ,超高龄者痴呆组与老年痴呆组的临床表现有显著差异。随着社会高龄化趋势的发展 ,超高龄…  相似文献   

16.
脑血管性痴呆及其危险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脑血管性痴呆及其危险因素东仪英夫与阿尔茨海默病(AD)(或阿尔茨海默型老年痴呆,SDAT)并列的脑血管病是在老年期痴呆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原因之一。在西欧,脑血管性痴呆约占65岁以上老年人痴呆的10~20%,日本为40~50%,但据最近的统计,在日本AD...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每年新增加透析患者约l万人,至2003年末已达237710人,其中糖尿病肾病是每年增加透析患者的一个重要原因,自1998年以来占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第一位。2003年,新采用透析治疗的患者33966人中糖尿病肾病的透析患者占41.0%。由此可以认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数量增加的最重要原因是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采用透析治疗的患者中,多合并有大血管疾病,五年生存率仅50%,预后极为不良。因此应当充分认识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早期就进行积极的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IgA肾病的治疗在日本长期透析患者约5万人,每年新增透析患者数约2.5万人,原发疾病中糖尿病肾病增加约30%,另外约40%为慢性肾炎,其中约40%为IgA肾病。1.诊断标准IgA肾病的发生率存在地域和人种差异,因为有家族的多发现象,推测存在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19.
日本迅速向老龄化发展,老年人中70岁以上或75岁以上的超老龄者的比例增加。据厚生劳动省在2002年9月末的推测,在314万名需要护理的人中,每2人就有1人是“须要护理和帮助的痴呆老年人”(痴呆性老人自立度Ⅱ以上),大约每4人中有1人是“需要一定护理的痴呆老年人”(痴呆性老人自立度Ⅲ以上)。今后,“必须护理和帮助的痴呆老年人”在2015年大约增加100万人,达到250万人,2025年达到323万人.痴呆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0.
肾脏是药物在体内的重要代谢途径之一,了解药物在肾脏的代谢机制不仅可以指导科学用药,同时可最大限度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如果使用药物时不了解药物对肾脏的毒副作用,将会对肾脏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影响肾脏功能并最终发展为尿毒症而需要透析治疗或肾移植。 有资料显示在发达国家肾脏病人以每年25%的速度递增。美国和荷兰,约有6.5%~1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肾脏疾病。日本的透析患者超过了25万人,平均每500人中就有1名透析患者。在中国,40岁以上人群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高达8%~9%。大多数患有慢性肾脏病的患者,目前没有得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往往是肾脏疾病症状严重后才来就诊,此时就诊不仅治疗效果差,而且多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且治疗费用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美国卫生组织的数据表明,虽然慢性肾脏病和尿毒症患者总数只占医疗人群的7%,但他们的医疗费用却占了美国医疗预算费用总额的24%;尿毒症患者每人的透析费用需6.5万美元/年(约50万人民币),肾移植需4万美元/年(约32万人民币)。在中国,虽然应用同样产品的透析费用仅为发达国家的1/10,但即使如此,普通家庭仍难以承受透析费用的沉重负担,以致大多数尿毒症患者目前还无法得到及时的透析治疗。 本专辑选译自《医学のあめみ》2005年第215卷第6期“药物性肾障害”专辑。详细介绍了药物对肾脏的作用机制与产生毒副作用的机理,同时对临床各科常用药产生的肾损害及对慢性肾脏病的预防与治疗加以介绍,内容新颖,是临床医生需要密切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专辑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李昌臣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孙伟教授审校。[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