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电力光纤到户建设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低压通信接入网中采用光纤复合低压电缆,将光纤随低压电力线敷设,实现到表到户,配合无源光网络技术,建设电力光纤通信专网,覆盖到每个电力用户,实现电力网与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的相互融合。国家电网公司已于2010年6月全面启动旨在实现"四网融合"的电力光纤到户试点工程,并加快电网领域对光通信技术的引入速度。日前,中国电力招标采购网发布的"2012年度EPON、SDH光  相似文献   

2.
《电力系统通信》2012,(8):41-41
2012年8月3日,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光纤到户商业运营模式交流会召开。本次会议是电力光纤到户项目从试点建设向规模建设运营转变的一次重要会议,标志着电力光纤到户商业运营全面启  相似文献   

3.
阐述国家电网智能电网电力光纤到户的方案目标,论述了电力潜在优质资源的优势.结合光纤传输相关技术详细论述了上海“电力光纤到户”网络建设的发展策略与组网原则.介绍了网络节点的选取原则,包括:变电站机房作为网络节点的要求、骨干层及汇聚层节点的选取原则.  相似文献   

4.
《电力信息化》2011,(9):60-60
2011年8月30日,天津市电力公司与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举行电力光纤到户合作协议签订仪式,进一步推进电力光纤到户与公共服务基础平台的建设运营,支撑智能电网可持续发展。天津市电力公司与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签订电力光纤到户战略合作协议,是天津市电力公司与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落  相似文献   

5.
电力光纤到户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电力光纤到户在国网智能电网建设中起到的作用与国网发展电力光纤到户工程的历程,分析未来可在电力光纤到户之上的应用,并对电力光纤到户未来发展规模与商业合作模式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新闻事件 8月3日,国家电网公司召开电力光纤到户商业运营模式交流会,与会代表听取了相关单位关于电力光纤到户商业运营模式及经验的专题发言,并就2012年电力光纤到户商业建设和运营工作思路等议题展开充分讨论。  相似文献   

7.
基于光纤复合低压电缆的光纤到户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光纤到户是智能电网建设的关键支撑技术之一,光纤复合低压电缆是实现电力光纤到户的更好传输介质.通过含松套和紧套结构光传输单元的两种结构OPLC设计、制造扣试验对比,证明松套光纤结构更适宜;也证明含干式光单元的OPLC有更佳的机械和光学性能.OPLC已经成功应用于中国电力光纤到户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8.
电力光纤到户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纤通信作为广泛应用的通信技术,具有带宽高、抗干扰能力强、性价比优等其他技术不可比拟的优势,已经成为通信网络建设的首选.电力光纤到户采用光纤复合低压电缆(OPLC),实现电力流和信息流的同步传输,是电力通信网在智能电网用电环节的延伸,是进行用电信息采集、智能用电双向互动、推动社会资源共享的必然选择.文章设计了光纤复合低...  相似文献   

9.
正3月25日,南瑞集团国电通公司与拉森集团合作的首个电力光纤到户小区项目——天津天辰科技园区二期工程开工建设,标志着国内首个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商业化建设运营的电力光纤入户项目正式启动。2013年4月,国电通公司与拉森集团就合作开展电力光纤到户工程建设及小区运营服务达成一致意向并签署合作备忘录。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电力光纤到户规模化建设,并开展小区后续增值运营服务,国电通作为项目建设和运  相似文献   

10.
目前电力光纤到户智能小区建设正在全国多个省市陆续展开对于什么是电力光纤到户和光纤复合低压电缆,很多人还不熟悉相关概念,更不懂如何建设电力光纤到户智能小区,现阐述相关概念并介绍了一些实践经验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由于风电的易变性和不确定性,大比例风电接入电网时会对其运行、调度和稳定性带来影响。文章介绍了风电场并网需考虑的因素,分析了风电场并网技术和控制技术,包括调节无功容量、低电压穿越、减出力和调节有功功率变化率等。最新的风电并网技术可控制整个风电场的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调节并网点电压,并使得风电场在电网故障条件下也能保持并网,这对于电网成功接纳高比例风电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区域电网未来主网架结构特点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这一轮电网发展中,电网规划人员必须树立全国联网规划指导区域电网规划、区域电网规划指导省级电网规划的观念,解决电网控展满足建立竞争性电力市场的需要.在电力供需严重不平衡的情况下做好电网规划等问题。通过分析各区域电网主网架发展思路、结构特点及发展趋势,认识到:区域电网的发展首先要适应全国联网战略,跨区电力流、跨区联网模式对区域电网主网架发展起到引导作用,其次对区域内主网架发展进行多方案论证,根据推荐方案对主网架的发展方向、关键受端环网和输电通道作了概述,最后从技术层面上提出电网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认为智能电网实际上是伴随第三次工业革命而出现的新生事物。通过分析智能电网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系,揭示出智能电网内涵的本质要求是电网的绿色化及能源的高效利用;其主要特征表现在电网与用户双向互动、分布式电源与集中式电源并重、电能实现普遍储存、电网管理向经营服务型转变等方面。指出智能电网建设不等同于电网的智能化建设。智能电网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可再生电源的建设和接入电网,小型和微型绿色电网的建设,智能用电及需求响应系统、储能及电动车充电系统、以及相应的调度自动控制和信息交互系统的建设等。未来的电网将形成由主干电网与众多小型电网相结合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4.
南方电网电力规划需重点研究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旭 《广东电力》2005,18(6):1-5
在电力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和西电东送规模加大的形势下,结合南方电网的发展特点和南方电网电力规划的作用,有针对性地从电源、电网、无功规划、短路电流水平、可靠性、新技术及电力改革政策法规等方面对南方电网电力规划需重点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利用近几年的运行数据分析了甘肃电网内风电和光伏的发电出力特性,探讨了新能源给电网规划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提出了电网规划协调性的概念。重点从规划电源结构、调峰容量配比、源网协调性、输电网利用效率、变电站选址定容、重要用户供电质量等方面,分析研究了风电和光伏的大规模发展对甘肃电网规划协调性的影响。针对如何提高电网的接纳能力和利用效率,以及增强电网发展的协调性和适应性,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这些建议的落实有利于改善新能源规划与电网规划的协调性,避免出现新能源无序发展和电网规划被动滞后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路畅  孟繁骏  罗金山 《电力建设》2015,36(10):88-92
实施面向低碳发展的电网规划,是电网企业乃至电力系统应对“碳锁定”效应,实现向低碳化转型的重要基础。从时空两维度全面分析了电网规划中的低碳要素;在常规电网规划流程的基础上,分析了低碳电网规划的新模式,研究了低碳要素的引入对电网规划流程中各环节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电力工业的禀赋特点及发展现状,为我国电网的低碳化规划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智能电网发展要求及区域电网规划体系的角度,对现行区域电网规划工作进行分析.把经济管理学科的理论与电网规划工作相结合,考虑并平衡了电网性能最优、效率最高、社会效益最大和成本最低四大目标因素,提出了面向智能电网的区域电网多适应性规划体系.引入多因素三级生产函数,建立了全系统综合效益指数模型,以指导和评估电网规划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根据区域电网的特点,提出电能损耗递推预测法,采用状态波动系数建立省间交换电量和线损电量、线损率之间的联系,综合考虑负荷形状系数、等值电阻、平均电压、运行时间、功率因素等方面对线损的影响,在省间交换电量预测的基础上实现线损电量和线损率的预测,为电网节能降损及经济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电网结构愈加复杂,伴随电网中不确定因素逐渐增加,电网运行面临的风险水平也不断增加。将风险评估引入电网规划,可在电网规划过程中考虑国民经济发展、资源优化配置、电网运行环境等多个影响电网发展的内外部不确定因素,从而使电网规划方案更加经济合理,适应性更强。研究了新形势下电网规划面临的大规模新能源集中开发、电网格局变化、现代配电网建设以及其他新技术带来的挑战,总结分析了国内外电网规划风险评估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开展风险评估工作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由评价对象、评价层级和评价约束因素构成的多适应性电网规划风险评估框架,以及进行风险评估的整体思路和评估流程,并对未来风险评估技术在我国电网规划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加权拓扑模型下的小世界电网脆弱性评估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电网连锁故障机理研究是目前的热点,该文构造基于线路电抗的加权电网拓扑模型,提出计算加权电网平均距离的算法,改进基于节点负荷平衡的连锁故障动态模型,并提出新的电网脆弱性评估指标。在实际电网上验证加权电网拓扑模型和故障模型的合理性。对电网加权模型分析表明,电网的加权模型不仅保持了小世界特性,在反映节点重要程度和实际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等方面都优于无权模型;在改进的故障模型上的仿真结果表明,小世界电网对关键节点的依赖性远大于对普通节点的依赖性,外界影响因素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其本身固有的结构脆弱性,合理安排电网的结构将更有助于增加电网的可靠性水平和稳定性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