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詹灵凌  吕小平  李山  王学峰  蔡小燕 《广西医学》2003,25(12):2416-2417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尿激酶受体 (UPAR)含量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检测 2 0例健康成年人 ,6 3例肝硬化患者血浆 UPAR含量 (ng/ m l) ,其中肝硬化又分为三组 :肝硬化无腹水组 35例 ,肝硬化腹水组 1 8例 ,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腹膜炎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组 1 0例。半年后随访。结果 :1正常对照组 U PAR含量 1 .6 3± 0 .96 ng/ ml。 2肝硬化无腹水组 U PAR含量 2 .6± 1 .5 ng/ ml。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3肝硬化腹水组UPAR含量 4 .5± 2 .3ng/ ml。 4 SBP组 UPAR含量 7.6± 5 .6 ng/ ml。肝硬化无腹水组、肝硬化腹水组、SBP组两两相比有显著差异 P<0 .0 1。且后两组肝硬化患者 U PAR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并且有显著差异 ,P<0 .0 1。而四组 UPAR含量有如下规律 :SBP组 UPAR含量 >肝硬化腹水组 >肝硬化无腹水组和正常对照组。结论 :所有肝硬化组的 U PAR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我们认为 ,这可能与其病程发展进程中 ,由于肝组织的病变、损伤、坏死、炎症发生 ,同时正常的肝组织也代偿性增生有关。因此 ,我们认为 ,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浆中 UPAR含量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及发展方向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TGF-β1水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对照组血清TGF-β1水平.结果:12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TGF-β1水平为(53.97±14.39) ng/L,56例正常人血清TGF-β1水平为(18.27±6.81) ng/L,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TGF-β1的水平明显增高.动态检测血清TGF-β1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了解原发性肝癌发展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脑梗死患者血清TGF—β1、IL—8水平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介素8(IL-8)与脑梗死患者炎症损害之间关系.方法采取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56例脑梗死患者、34例体检正常者血清TGF-β1、IL-8水平.结果脑梗死组TGF-β1、IL-8水平分别为(56.8±19.5)ng/ml、(98.8±62.7)pg/ml,对照组分别为(32.4±13.6)ng/ml和(29.5±13.8)pg/ml,两组TGF-β1、IL-8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6.41,3.08,均P<0.01).脑梗死组梗死体积≥6ml者(26例)TGF-β1、IL-8分别为(63.7±15.6)ng/ml、(94.3±61.3)pg/ml,梗死体积<6ml者(30例)则分别为(50.7±20.8)ng/ml、(102.7±64.6)pg/ml,两者比较TGF-β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61,P<0.05),IL-8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09,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TGF-β1、IL-8均升高,TGF-β1与脑梗死体积大小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2 5例肝硬化无腹水患者、2 6例肝硬化有腹水患者、12例肝肾综合征患者及 3 0例正常人血浆内皮素 ( ET)含量。结果 ,无腹水组血浆 ET浓度与正常人无显著差异 ;有腹水组血浆 ET为 64 .9± 11.6ng/L与正常人及无腹水组有显著差异 ( P<0 .0 1) ;肝肾综合征组血浆 ET为 10 8.1± 15 .3 ng/L与其它 3组均有显著差异 ( P<0 .0 1)。肝肾综合症患者血浆 ET浓度显著升高 ,提示 ET在该病发病机理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尘肺病发生、发展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70例尘肺病患者(其中包括29例矽肺病患者和41例煤工尘肺病患者)和77例健康对照者血清TGF-β1、PDGF、CTGF的表达水平。结果尘肺病患者血清TGF-β1、PDGF、CTGF含量分别为(44.95±23.72)ng/mL、(56.95±55.68)ng/mL、(346.70±259.49)pg/mL,对照组则分别为(6.81±4.99)ng/mL、(30.96±21.63)ng/mL、(307.49±235.40)pg/mL,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TGF-β1、PDGF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TGF含量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矽肺病患者血清TGF-β1、PDGF含量均高于煤工尘肺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尘肺病患者血清TGF-β1、PDGF含量随着期别的增加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变量相关分析显示TGF-β1与PDGF、CTGF与PDGF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血清TGF-β1、PDGF表达水平与尘肺病的发生发展、病理类型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玻璃体中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含量的研究,探讨TGF-β2在PDR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10例(10只眼)正常人及24例(24只眼)PDR患者玻璃体中TGF-β2的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10例正常人玻璃体中,TGF-β2的含量为(1.27±0.69)ng/ml;24例PDR患者玻璃体中,TGF-β2的含量为(4.89±3.51) ng/ml.两组比较,PDR组的玻璃体中TGF-β2的含量明显升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将糖尿病视网膜病Ⅳ期及Ⅴ期14例(14只眼)患者列为一组,10例(10 只眼)Ⅵ期患者另列一组,玻璃体中TGF-β2的含量分别为(6.07±4.05)及(2.84±1.72) ng/ml,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它们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也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和显著差异(P<0.05).结论:PDR患者玻璃体中TGF-β2的含量升高,提示TGF-β2在PDR的病理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门静脉高压症(门脉高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对50例门脉高压患者(其中20例伴腹水形成)、5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TGFβ1和TNFα的检测。结果对照组血清TGFβ1和TNFα为12.32±3.29ng/ml,94.74±49.30pg/ml,门脉高压组分别为19.21±5.87ng/ml,140.85±53.47pg/ml(P<0.05);门脉高压伴腹水者为18.44±5.89ng/ml,167.34±38.62pg/ml,不伴腹水者为20.68±6.73ng/ml,101.54±28.24pg/ml,两者比较TGFβ1差异无显著性,而有腹水者TNFα高于无腹水者(P<0.05)。结论TGFβ1和TNFα水平升高在肝硬化门脉高压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β1 )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在门静脉高压症 (门脉高压 )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对 5 0例门脉高压患者 (其中 2 0例伴腹水形成 )、5 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TGFβ1 和 TNFα的检测。 结果 对照组血清 TGFβ1 和 TNFα为 12 .32± 3.2 9ng/ml,94.74± 49.30 pg/ml,门脉高压组分别为 19.2 1± 5 .87ng/ml,140 .85± 5 3.47pg/ml(P<0 .0 5 ) ;门脉高压伴腹水者为 18.44± 5 .89ng/m l,16 7.34± 38.6 2 pg/ml,不伴腹水者为 2 0 .6 8± 6 .73ng/ml,10 1.5 4± 2 8.2 4pg/m l,两者比较 TGFβ1 差异无显著性 ,而有腹水者 TNFα高于无腹水者 (P<0 .0 5 )。 结论  TGFβ1 和 TNFα水平升高在肝硬化门脉高压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乙肝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和腹水中糖链抗原125(sugar chain antigen 125,CA125)及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的变化情况。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6月杭州市西溪医院乙肝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乙肝肝硬化腹水未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2组患者血清和腹水中CA125、PCT水平。 结果 观察组血清CA125和PCT水平[(425.76±157.43) U/L、(1.326±0.434) ng/ml]均高于对照组[(314.27±132.95) U/L、(0.587±0.276) ng/ml],P<0.05。观察组腹水CA125和PCT水平[(567.34±213.75) U/L、(0.983±0.316) ng/ml]均高于对照组[(378.52±167.53) U/L、(0.214±0.105) ng/ml],P<0.05。抗生素治疗有效患者47例中,治疗后血清和腹水CA125、PCT水平[(411.53±152.13) U/L、(1.279±0.424) ng/ml;(558.76±202.14) U/L、(0.946±0.307) ng/ml)]均低于治疗前[(331.86±143.25) U/L、(0.635±0.265) ng/ml;(385.42±197.47) U/L、(0.546±0.324) ng/ml],P<0.05。血清CA125和腹水CA125呈正相关(r=0.882,P<0.001),血清PCT和腹水PCT呈正相关(r=0.856,P<0.001)。血清CA125水平和血清PCT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 乙肝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和腹水中CA125、PCT水平升高,经抗生素治疗有效患者血清和腹水中CA125、PCT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0.
血清CA125检测对肝硬化腹水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癌抗原 (cancerantigen ,CA12 5 )对肝硬化腹水的诊断价值。 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有腹水肝硬化及无腹水肝硬化患者血清CA12 5水平。结果 有腹水肝硬化组血清CA12 5为 32 1± 2 30U/ml,无腹水肝硬化组血清CA12 5为 5 0± 17U/ml。经统计处理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CA12 5可作为肝硬化腹水的诊断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的变化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 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 -β1 含量 ;测定各项反映肝功能主要生化指标 :ALT、ALB、SB、PTA。结果 :TGF -β1 含量 ( x±s)分别为 :慢性乙型肝炎轻度 ( 18.2 5± 3.71)ng ml,中度 ( 5 4.32± 19.13)ng ml,重度 ( 10 8.15± 47.2 3)ng ml。重型 ( 2 41.73± 45 .48)ng ml均高于对照组 ( 7.1± 6.6)ng ml(P <0 .0 5 ) ,且随着肝损害加重 ,TGF -β1水平逐渐升高。结论 :TGF -β1 含量可反映肝损害程度 ,血清TGF -β1 的测定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细胞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growthfactor,TGF-β)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发病机制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活性TGF-β的含量。结果单纯糖尿病组患者血清中的TGF-β含量(12.7±5.0)pg/ml与健康对照组(12.6±4.4)pg/ml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DN组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清TGF-β含量(65.3±13.0)pg/ml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1。DN组临床蛋白尿期患者血清TGF-β含量(136.4±21.4)pg/ml明显高于微量白蛋白尿期患者血清中的含量(65.3±13.0)pg/ml,P<0.01。而且DN患者血清TGF-β含量与尿白蛋白排泄率成正相关(r=0.64,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血中TGF-β含量就已开始增多,而且随着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患者血中TGF-β含量明显增加,同时血清TGF-β含量的变化与尿白蛋白排泄率成正相关。本实验说明TGF-β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及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把血中TGF-β含量变化做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其结合蛋白3(IGFBP-3)的含量与肝脏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63例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30例急性肝炎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IGF-Ⅰ及IGFBP-3的含量,同时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肝组织活检及其他肝功能指标,了解血清IGF-Ⅰ及IGFBP-3的含量与肝脏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IGF-Ⅰ和IGFBP-3含量分别为(94.52±61.34)ng/ml、(16.16±8.30)ng/ml,均显著低于急性肝炎组(214.05±72.41)ng/ml(、35.41±9.13)ng/ml及正常对照组(283.47±80.05)ng/ml、(42.27±9.65)ng/ml(P<0.01)。随着肝硬化Child Pugh分级程度的逐步增加,其水平持续下降。结论:血清IGF-ⅠI、GFBP-3的测定能反映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状况,是一项有价值的估测肝硬化患者病情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进一步了解肝癌患者的异常免疫状态,探讨血清、腹水中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p55(sTNFR-p55)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双单抗夹心酶免疫吸附法检测了25例肝癌患者和25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腹水中血清sTNFR-p55水平并以正常人为对照。结果肝癌病人血清sTNFR-p55浓度[(0.74±0.50)ng/ml]显著高于正常人[(0.37±0.03)ng/ml]和肝硬化患者和[(0.35±0.02)ng/ml],P<0.01。肝癌病人腹水sTNFR-p55浓度[(1.11±1.25)ng/ml]亦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0.33±0.03)ng/ml],P<0.01。肝癌、肝硬化患者血清与腹水的sTNFR-p55水平显著相关。肝癌患者血清sTNFR-p55水平与外周血TBil和AFP呈正相关(r=0.524,P=0.01和r=0.234,P=0.03)。结论 sTNFR-p55的检测对反映肝癌患者的异常免疫状态和肿瘤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IGF I)测值改变及其与肝功能Child分级间的关系。方法  4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及 34例健康对照者应用免疫放射法测定血清IGF I值 ,比较IGF I在正常人与肝硬化以及肝功能不同Child级别组中的变化。结果 肝硬化患者的血清IGF I值 (2 45 .5 3± 94.0 9)ng/ml明显低于正常组 (6 7.98± 6 5 .97)ng/ml,P <0 .0 0 1,且随肝功能Child分级的增高而进行性下降。 结论 IGF I测值与肝功能状况有明显的相关性 ,测值低于 30ng/ml则临床预后不良。研究结果提示血清IGF I测定是一项重要的肝功能状况评估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患者孕晚期血清内瘦素及白介素 1- β(IL- 1β)水平的变化。方法 :应用免疫放射及放射免疫法检测 35例妊高征患者 (中度组 15例 ,重度组 2 0例 )和 35例年龄、孕前体质指数 (BMI)及孕周与其相匹配的血压正常的孕妇 (对照组 )血清瘦素及 IL- 1β水平。结果 :妊高征患者血清内瘦素水平 :中度为 (34.79± 2 .0 8) ng/ml,重度为 (4 2 .19± 2 .2 0 ) ng/m l,较对照组 (2 5 .2 8± 1.98) ng/m l明显升高 (P<0 .0 1) ,IL - 1β水平 3组无差异 (P>0 .0 5 ) ,分别为 (0 .11± 0 .0 4 ) ng/ml(正常 )、(0 .19± 0 .0 3) ng/ml(中度妊高征 )、(0 .13± 0 .0 4 ) ng/ml(重度妊高征 ) ,瘦素及 IL - 1β的水平不具有相关性。结论 :妊高征患者血清瘦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且重度妊高征组血清瘦素浓度显著高于中度妊高征组 ,而 IL- 1β水平 3组无差异且与瘦素无相关。  相似文献   

17.
血清生长因子β1对肝硬化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水平的变化。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测定。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1水平为 4 0 .38± 5 .8ng/L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2 0 .37± 3.0ng/L(P <0 .0 0 1)。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1水平明显升高 ,TGFβ1在肝硬化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云林  叶静  张曙  吴巍  奚容平 《上海医学》2001,24(10):605-607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测值改变及其与肝功能Child分级间的关系.方法4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及34例健康对照者应用免疫放射法测定血清IGF-I值,比较IGF-I在正常人与肝硬化以及肝功能不同Child级别组中的变化.结果肝硬化患者的血清IGF-I值(24553±9409)ng/ml明显低于正常组(67.98±65.97)ng/ml,P<0001,且随肝功能Child分级的增高而进行性下降.结论IGFⅠ测值与肝功能状况有明显的相关性,测值低于30ng/ml则临床预后不良.研究结果提示血清IGF-I测定是一项重要的肝功能状况评估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采用Guesdon法制备出生物素化兔抗人GST-π抗体(B-IgG)。以生物素-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BA-ELISA)测定了肝癌、肺癌、胃癌患者血清和胎儿脐带血血清中的GST-π含量。测定结果,肝癌、肺癌、胃癌患者血清中GST-π含量分别为7.25±6.47ng/ml,4.3±1.85ng/ml,3.74±2.25ng/ml,比正常人的1.16+0.81ng/ml均显著升高,胎儿脐带血血清中GST-π含量为1.14±0.88ng/ml,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差异。故认为,血清中GST-π很有可能成为肝癌、肺癌、胃癌的一个肿瘤标志。  相似文献   

20.
Zou GR  Lin XH  Wu JH  Hu JZ  Zhang C  Li JS  Li YH  Cao XL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8):1171-1174
目的观察早期鼻咽癌(T1-2N0-1M0)患者放疗前、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急性放射性损伤、无疾病进展生存的关系。方法以32例健康志愿者的平均血清TGF-β1水平(50.2±3.2)ng/ml作为本试验患者的标准值。57例早期鼻咽癌初治患者按照放疗前血清TGF-β1含量分为两组:A组29例:血清TGF-β1值低于或等于标准值的患者;B组28例:血清TGF-β1值高于标准值的患者。检测患者放疗前、中、后的血清TGF-β1含量,评估患者急性放射性损伤程度及疗效。结果 A、B两组患者放疗前血清TGF-β1水平分别为(35.4±1.4)、(58.8±1.0)ng/m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急性放射性粘膜、皮肤损伤程度明显高A组(P<0.05)。急性放射性粘膜、皮肤损伤3级的患者放疗前血清TGF-β1水平明显高于3级以下的患者[(54.0±2.2)ng/ml vs(42.0±2.3)ng/ml,(54.3±2.4)ng/ml vs(43.4±2.2)ng/ml,P<0.05]。A、B两组患者的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率(3.4%vs 7.1%,3.4%vs 10.8%)、无疾病进展生存率(DFS)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能降低早期鼻咽癌患者的血清TGF-β1水平,早期鼻咽癌患者放疗前的血清TGF-β1水平能预测患者急性放射性粘膜及皮肤损伤的程度,但与DFS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