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出生体重情况与产时孕妇体重指数(BMI)进行相关性分析,指导围产期保健工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8月经住院分娩的2132例活产新生儿出生体重及相对应的孕妇产时BMI.以产时孕妇BMI是否达到28为标准进行分组,比较2组巨大儿的发生情况.结果 2 132例新生儿中巨大儿216例(10.13%),巨大儿剖宫产分娩率为43.06%.BMI<28的孕妇巨大儿的分娩率为5.46%,BMI≥28的孕妇为16.4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孕期及产时BMI并指导产前胎儿体重预测,有利于减少巨大儿的发生,降低剖宫产率,选择适合的分娩方式,避免母婴损害.  相似文献   

2.
陈旭晖 《中外医疗》2011,30(25):56-57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BMI及孕期BMI增幅对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选取单胎初产妇605名作为研究对象,产前BMI≥28为肥胖组、产前BMI〈28为正常组,孕期BMI增幅〈4为Ⅰ组,4≤BMI≤6为Ⅱ组,〉6为Ⅲ组。以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为观察指标,对各组进行随访。结果产前肥胖组剖宫产、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增加(P〈0.0001);孕期BMI增幅≥4孕妇剖宫产增加、孕期BMI增幅〉6孕妇巨大儿明显增加(P〈0.0001)。结论产前BMI及孕期BMI增幅与妊娠结局有关,控制孕期体重过度增长,可减少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深圳市孕妇妊娠期适宜体重增长范围.方法 选择2011年9月~2013年2月在深圳市人民医进行正规产前检查并分娩的3008例足月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MI)将研究对象分为低体重组(BMI<18.5 kg/m2)679例,正常体重组(BMI 18.5~23.9 kg/m2)2003例,超重组(BMI>23.9~27.9 kg/m2)278例,肥胖组(BMI>27.9 kg/m2)48例.分析各组正常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母亲的孕期增重,并计算新生儿出生体重在2900~3499 9产妇的孕期平均增重,作为各孕前BMI组孕期适宜的体重增长.结果 超重组和肥胖组巨大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低体重组和正常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及超重组中分娩巨大儿的孕妇孕期平均增重明显高于分娩正常出生体重儿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孕妇孕期平均体重增长和适宜增重范围:低体重组12.00~18.00kg,平均(15.06±4.52)kg;正常体重组12.00~17.50 kg,平均(15.05±4.20)kg;超重组9.00~15.00kg,平均(12.39±5.17)kg;肥胖组9.00~14.50 kg,平均(12.17±5.09)kg.结论 推荐在深圳地区孕前低体重组和正常体重组的单胎足月妊娠妇女孕期平均体重增长为15 kg左右,适宜增重范围为12.00~18.00kg.  相似文献   

4.
目的 孕妇肥胖对新生儿体重及阴道分娩的影响.方法 2003年1月至2004年1月孕妇在我院住院并进行阴道试产的产妇823例,其中早孕期肥胖即体重指数BMI≥24有18例,分娩时体重指数BMI≥27有126例,观察产妇的体重指数与新生儿体重及分娩方式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早孕期肥胖孕妇的总产程时间,产程异常发生率,剖宫产率,巨大儿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分娩时肥胖产妇的总产程时间,剖宫产率,产前助产率,巨大儿和新生儿窒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孕期肥胖导致宫口扩张缓慢,巨大儿,产程异常,剖宫产率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BMI)和孕期BMI增幅对孕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520例单胎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身高、基础体重和产前体重计算出孕妇孕前BMI和孕期BMI增幅,根据孕前BMI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BMI为18.5 ~25)和肥胖组(BMI ≥25),根据孕期BMI增幅将研究对象分为A组(BMI增幅<4)、B组(BMI增幅4~6)、C组(BMI增幅≥6),记录各组产妇的分娩方式.结果:孕前肥胖组产妇分娩时的孕周比正常组明显缩短(P<0.05),剖宫产率明显增加(P<0.05);C组和B组产妇分娩时的孕周比A组产妇分娩时的孕周小(P<0.05),剖宫产率明显增加,自然分娩率降低(P<0.05).结论:孕前BMI和孕期BMI增幅明显影响孕妇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增幅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建卡定期产检并住院分娩的单胎足月孕妇7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前体重指数分成标准组和高于标准组,根据孕期体重增幅分成△BMI﹤4(A)、4≤△BMI≤6(B)、△BMI>6(C)三组,分别分析比较在GDM、剖宫产、产后出血、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结果:孕前体重指数高于标准组GDM、剖宫产、产后出血、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标准组。产前△BMI≥4剖宫产发生率明显增加,△BMI>6巨大儿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幅与妊娠结局有关,减少肥胖,可明显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BMI增幅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巨大儿及分娩结局的关系。方法:将500例单胎孕妇按孕前BMI分为正常组(18.5≤BMI23)、超重组(23≤BMI25)和肥胖组(BMI≥2 5)3组。再根据整个孕期BMI的增幅,分为I组(BMI的增幅4)、Ⅱ组(4≤BMI的增幅≤6)和III组(BMI的增幅6),并分别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巨大儿及分娩结局的关系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肥胖组、超重组孕产妇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胎儿窘迫、难产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组、III组孕产妇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巨大儿、剖宫产、高危新生儿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孕BMI及孕期BMI增幅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巨大儿、难产、高危新生儿发生率之间有密切关系,控制孕前体重及孕期体重的增加可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巨大儿、难产、高危新生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孕妇分娩前营养物质摄入状况、体重指数、分娩时年龄、妊娠时间等情况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6月1日在重庆某医院产科分娩的237例孕妇进行分析,其中有3例死胎,8例引产,实际分析226例.调查孕妇的分娩前营养物质摄入状况、体重指数、分娩时年龄、妊娠时间以及新生儿的体重,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能量摄入量高、脂肪摄入量高、体重指数(BMI)高、过期产的孕妇娩出体重偏大或巨大儿的几率高;孕妇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分娩时年龄对新生儿体重无影响.结论:孕妇总能量及脂肪的摄入量、身高、体重、妊娠时间等因素对新生儿体重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永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7):2083-2084,2094
目的:探讨新生儿体重与母体4项健康指标的关系,为指导孕妇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对466例新生儿体重及母体分娩前营养物质摄入情况、体质指数(BMI)、分娩时年龄、母体妊娠时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母体总能量摄入量高、脂肪摄入量高、BMI超过正常值、过期产的母体娩出体重偏大或巨大儿的几率高;母体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分娩时年龄对新生儿体重无明显影响。结论:母体总能量和脂肪摄入量、BMI、妊娠时间等因素对新生儿体重有明显影响,加强产前孕妇的健康指导,对预防儿童肥胖保证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产妇BMI及其变化对足月新生儿体重以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2—10在福建省立医院分娩的单胎足月头位的初产妇334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孕妇BMI及其变化与足月新生儿体重和分娩方式的关系。结果:孕前肥胖者与体重消瘦和肥胖者比较,其巨大儿发生率和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019,28.952;P〈0.01,0.01)。产前肥胖者足月新生儿,与体重正常者比较,发生巨大儿的可能性和剖宫产率显著增加(x2=43.692,35.782;P〈0.01,0.01)。a组(妊娠期△BMI〈4)与c组和b组比较,其巨大儿发生率和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527,28.133;p〈0.01,0.01)。结论:孕妇肥胖或妊娠期BMI增幅过大,足月新生儿体重较重,巨大儿的发生率高,剖宫产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超声心动图监测孕中晚期胎儿心室Tei指数变化情况,探讨其与子痫前期的关系。 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2015年12月金华市中心医院产科重度子痫前期孕妇70例作为A组,轻度子痫前期孕妇70例作为B组,同期正常孕妇220例作为C组。对所有孕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正常孕妇不同孕周胎儿心室Tei指数,各组孕妇新生儿出生情况、心室功能指标、心室Tei指数,子痫前期孕妇胎儿右心室Tei指数和胎儿出生情况的相关性。 结果 在正常孕妇中,各孕周右心室的Tei指数高于左心室的Tei指数,但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出生孕周均小于B组和C组(P<0.05),A组新生儿出生1 min和5min Apgar评分均小于B组和C组(P<0.05)。A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右心室射血分数低于C组(P<0.05);A组和B组左心室等容时间和右心室等容时间高于C组(P<0.05)。A组左心室Tei指数和右心室Tei指数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左心室Tei指数和右心室Tei指数高于C组(P<0.05)。子痫前期新生儿的右心室Tei指数和胎儿的出生体重、出生孕周、1 min Apgar评分、5 min Apgar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 结论 心室Tei指数能够评价胎儿心脏功能,子痫前期胎儿心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损害,影响胎儿的预后,Tei指数检测对预测子痫前期胎儿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肥胖、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4 例孕前BMI>=28 kg/m2,孕期体质量增加P<20 kg 的GDM 孕妇(孕前肥胖GDM 组,A 组);28 例孕前
BMI 18.5~23.9 kg/m2,孕期体质量增加P<20 kg 的GDM 孕妇(孕前非肥胖GDM 组,B 组);23 例孕前BMI>=28 kg/m2,孕期体质量
增加P<20 kg,无任何妊娠并发症的孕妇(单纯肥胖孕妇组,C 组);23 例孕前BMI 18.5~23.9 kg/m2,孕期体质量增加P<20 kg 的正常
健康孕妇(正常对照组,D 组)血清RBP-4、肿瘤坏死因子琢(TNF-α)、脂联素(APN)水平;同时测定所有受试者的糖、脂生化指
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1)A 组孕妇FINS、HOMA-IR 明显高于其他3 组( P<0.01),B 组孕妇FINS、
HOMA-IR 高于C 组及D 组( P<0.05),C 组孕妇血清FINS、HOMA-IR 高于D 组( P<0.01);(2)A 组孕妇血清RBP-4 水平明显
高于其他3组孕妇( P<0.05),C 组孕妇血清RBP-4 水平高于B 组及D组( P<0.05);(3)血清RBP-4 与舒张压、孕前BMI、
FINS、HOMA-IR、TNF-琢正相关,与APN 负相关( 值分别为0.274,0.667,0.500,0.435,0.528,-0.386, 均P<0.05);(4)多元逐步回
归分析显示孕前BMI、TNF-琢是血清RBP-4 的独立相关因素( P<0.05)。结论GDM 孕妇存在胰岛素抵抗,孕前肥胖的孕妇无
论是否合并有GDM,其血清RBP-4 水平均明显升高,血清RBP-4 水平与肥胖密切相关,脂肪细胞因子之间相互抑制或相互促
进,参与肥胖或GDM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6):58-60,63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围生期母婴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分娩的121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A组)与同期121例正常孕妇(B组)围生期母婴结局。结果 A、B两组患者的羊水情况比较,其羊水过多、羊水过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产妇产后出血进行比较后,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胎膜早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A、B两组顺产及剖宫产率比较,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早产儿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肺炎、黄疸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孕妇更易发生巨大儿及新生儿低血糖,同时低体重儿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孕妇胎膜早破、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低体重儿较正常孕妇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2):67-71
目的 研究正念行走对高危孕妇预防子痫前期的可行性,同时评价正念行走与阿司匹林对子痫前期预防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产科治疗的妊娠期高血压高危孕妇,随机分为三组,均进行正常产检流程,试验组(n=28)进行正念行走锻炼,给药组(n=28)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对照组(n=31)无干预措施。分析三组高危孕妇的母胎结局。结果 试验组和给药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10.71%、10.71%)略高于对照组(6.50%),但子痫前期发生率(3.60%、0.00%)显著低于对照组(22.60%),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IUGR 发生率(22.60%)高于试验组(0.00%)和给药组(10.71%),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为(3503.57±402.52)g 大于给药组的(3079.29±452.64)g和对照组的(3024.50±662.99)g,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危孕妇孕期进行系统的正念行走干预或小剂量阿司匹林给药,均对子痫前期的发生具有一定预防作用,正念行走训练无经济压力、安全有效,可以作为预防子痫前期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5.
范娟  沙红兰  丁燕燕  胡阳 《安徽医学》2020,41(6):649-652
目的 探究短肽型肠内营养指导应用于胎儿生长受限孕妇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胎儿生长受限孕妇的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指导,观察组给予短肽型肠内营养指导。对比干预1周后两组孕妇宫高、腹围与体质量情况,胎儿双顶径、头尾、腹围、股骨长、体质量及孕妇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孕妇宫高、腹围与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宫高、腹围与体质量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胎儿双顶径、头尾、腹围、股骨长及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胎儿双顶径、头尾、腹围、股骨长及体质量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1周后孕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肽型肠内营养指导应用于胎儿生长受限孕妇中,可提高孕妇宫高与腹围、胎儿双顶径与头尾,并提高孕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桂林地区正常妊娠孕妇合理的增长体重指数。方法采集238名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产前保健并知情选择的孕妇资料,记录单胎、初产妇的孕前体重、身高、产前体重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1)最佳数据从222名孕妇中得出,全部孕妇的平均增加体重为14.37kg(n=222);(2)孕妇妊娠期间体重增长与新生儿出生体重间无统计学关系;(3)孕前不同体重指数(BMI)与新生儿体重间无统计学关系。结论在桂林地区不同的BMI值人群中推荐桂林地区孕妇体重增加为14kg。  相似文献   

17.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母婴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含珠 《海南医学》2012,23(8):68-70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母亲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分娩的135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观察组)与随机抽取的150例同期正常分娩的孕产妇(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35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低蛋白血症、早产、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剖宫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围生儿早产、FGR、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率也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能增加母婴的不良妊娠结局,必须加强产前保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改善母婴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妊娠早期孕妇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功能的筛查,并对TPOAb阳性的亚临床甲减孕妇予以左旋甲状腺素(L-T4)干预,比较干预治疗是否可以影响妊娠结局和新生儿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水平。方法选择293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妊娠早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TPOAb阳性组、阴性组和干预组。比较TPOAb阳性组、阴性组孕妇TSH水平,并比较3组产科并发症(包括先兆子痫、妊高症、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等)以及产后新生儿临床特征(身高、体重以及Apagar评分)和TSH指标。结果①在TPOAb阳性组孕妇中,有38.89%(28/72)存在亚临床甲减,TPOAb阴性组孕妇中有13.92%(28/158)存在亚临床甲减,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3,P<0.05);②3组间产科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6,P<0.05);③3组产妇的新生儿临床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TPOAb阳性组产妇的新生儿TSH水平高于TPOAb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和阴性组之间新生儿T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早期孕妇TPOAb阳性可能会对妊娠结局有一定影响,但对新生儿临床特征可能没有影响。对伴有亚临床甲减的TPOAb阳性孕妇早期干预治疗,可以改善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田秀琴 《中外医疗》2014,(28):35-36
目的研究分析孕期体重管理对孕妇体重及围生期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3年10月在该院进行建册、产检并住院分娩的单胎、身体健康且无严重并发症的80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孕妇在知情同意情况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0例,对照组孕妇给予常规的围生期健康检查和孕期指导,而观察组孕妇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孕期体重管理以及饮食健康指导。观察两组孕妇孕期的体重增加情况、新生儿体重情况、不同BMI增幅孕妇的分娩方式以及孕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的孕期体重增长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体重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BMI增长幅度在4-6 kg/m^2时,观察组的子痫前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BMI增长幅度〉6 kg/m^2时,观察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剖宫产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妇给予孕期体重管理能够有效控制孕妇体重增长,降低巨大儿的可能性,减少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剖宫产等发生率,同时改善孕妇围生期结局,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