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海风藤中木脂素和五味子乙素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广东海风藤药材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物中木脂素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广东海风藤药材,萃取压力10MPa,萃取温度45℃,分离压力5MPa,分离温度50℃。采用比色法和HPLC法分别测定了萃取物中总木脂素和五味子乙素的含量。结果:广东海风藤药材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物中总木脂素平均含量以五味子酯甲计为96.6mg·g^-1,RSD为2.77%;五味子乙素平均含量为25.53mg·g^-1,RSD为2.71%。结论: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法能有效地提取出广东海风藤中木脂素成分。本实验所采用方法可作为广东海风藤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酸枣仁汤及其主要单味药超临界流体萃取物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和传统水蒸气蒸馏法制备供试品溶液,运用 GC-MS 法对复方及其主要单味药的超临界流体萃取物和水蒸气蒸馏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共鉴定出37个化合物,其中2,4-癸二烯醛、棕榈酸甲酯、棕榈酸乙酯为首次从酸枣仁油中发现;4-甲基-3-环戊烯-1醇、安息油、4-羟基-3-甲氧基安息香醛、1,2,3,4-四氢萘烯、4-甲基苯酚、3-甲基-7-甲氧基苯并吡喃、4-甲氧基苊烯、4,5-二甲氧基苯环丁烯醇8个化合物为首次从川芎油中发现。结论:复方酸枣仁汤与其主要单味药超临界流体萃取物的化学成分存在一定差异,研究结果为探讨复方共提和单味药分提的化学成分变化规律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郑健荣  王琴 《今日药学》2006,16(2):9-12
分析国内外对广东海风藤的研究情况.近年来通过药学工作者不懈的努力,广东海风藤在原植物鉴定和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都有了很大进展.本文所介绍的广东海风藤药材为木兰科南五味子属植物海风藤的干燥藤茎,有别于<中国药典>收载的海风藤植物.广东海风藤的化学成分主要是木脂素和萜类,均为其有效成分,分别有抗脂质的过氧化作用和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作用.广东海风藤作为中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主要是治疗风湿骨痛和气管炎.本文分别就这些方面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沉香中精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及其GC-MS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沉香中的精油.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沉香精油的工艺,并用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与结论 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18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2 h、沉香药材粉末过40目筛,萃取率达0.62%;共分离出39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34个成分.首次分离出γ-芹子烯、α-可巴烯-8-醇、广藿香醇(3种倍半萜化合物)、5-羟基-7-甲氧基-2-戊色酮、8-甲氧基-2-(2-苯乙基)色烯-4-酮、7-苄氧基-甲酰色烯-4酮(3种色酮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广东海风藤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国内外对广东海风藤的研究情况。近年来通过药学工作者不懈的努力,广东海风藤在原植物鉴定和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都有了很大进展。本文所介绍的广东海风藤药材为木兰科南五味子属植物海风藤的干燥藤茎,有别于《中国药典》收载的海风藤植物。广东海风藤的化学成分主要是木脂素和萜类,均为其有效成分,分别有抗脂质的过氧化作用和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作用。广东海风藤作为中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主要是治疗风湿骨痛和气管炎。本文分别就这些方面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邓海鸣  李洁仪 《今日药学》2011,21(4):220-222
目的 研究黑老虎药材用2种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挥发油成分及收率.方法 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及水蒸汽蒸馏法从黑老虎药材中分离出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其化学成分.结果 从2种不同方法所得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27种和25种成分.其中β-石竹烯、δ-杜松烯、法尼醇、芹子烯为黑老虎药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结论 超临界C...  相似文献   

7.
藏药甘毕二汤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精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藏药甘毕二汤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精油的化学组成及相对含量。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离鉴定甘毕二汤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精油化学成分并测定其相对含量。结果:甘毕二汤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精油得率为5.9%,分离得到48个色谱峰,鉴定出43种成分,主要成分是桉叶油二烯-5,11(13)-内酯-8,12、胡椒碱、β-谷甾醇、α-蛇麻烯、8-十七烯、9-十八炔酸甲酯、反亚油酸甲酯、榄香醇、正十六烷、花生四烯酸甲基酯、正十四烷、反式石竹烯、(Z,Z,Z)-9,12,15-十八烷三烯酸乙酯、1,1-二甲基萘等。结论:甘毕二汤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精油中富含烃、萜、酯和醇等组分,其中桉叶油二烯-5,11(13)-内酯-8,12和胡椒碱的相对含量之和占精油含量的39.40%。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关黄柏萃取物的化学成分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获得关黄柏萃取物,应用GC-MS分析其主要化学成分。利用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考察萃取物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 关黄柏萃取物得率为4.68%,主要有1,5-二甲基-1,5-环辛二烯(9.55%)、顺-1-醋酸基-7-癸烯(7.44%)、反,反-2,4-癸二烯醛(7.28%)等30个成分。该萃取物对超氧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其IC50值为1.44 g.L 1。结论 关黄柏超临界CO2萃取物的化学成分种类多,且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海桐果实中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组成。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对海桐果实进行萃取,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进行分离分析。结果:共分离并鉴定出22种化学成分。萃取物中含量最高的成分是α-蒎烯(72.38%),其次为γ-杜松烯(5.66%)、1-异丙烯基-3-异丙酯苯(5.21%)。结论:首次采用HS-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海桐果实中的挥发性成分,为海桐挥发性成分的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9,(22):3100-3104
目的:研究新疆产胡萝卜籽超临界CO_2萃取物(简称"胡萝卜籽萃取物")的化学成分,并初步考察其抗菌和抗氧化活性,为该植物相关产品的开发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超临界CO_2萃取法萃取新疆产胡萝卜籽中的弱极性挥发性成分。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并结合标准谱库对所得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琼脂培养基平板法考察胡萝卜籽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活性,同时采用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法考察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胡萝卜籽萃取物中共鉴定出20个化学成分(总相对百分含量为98.76%),主要成分为β-红没药烯、α-细辛脑、α-蒎烯、β-丁香烯、绵马酚等。胡萝卜籽萃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039、0.833、0.625 mg/mL,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0.078、1.667、1.250 mg/mL;该萃取物对1,1-二苯基乙-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结论:超临界CO_2萃取所得的新疆胡萝卜籽萃取物中含有复杂的单萜和倍半萜烯类化合物,并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狭叶羌活根茎和根的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狭叶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Ting ex H. T. Chang)根茎和根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狭叶羌活根茎和根的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检出242个色谱峰,初步鉴定出83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5·77%。结论狭叶羌活根茎和根的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两者分别占总油中化学成分的13·63 %和67.93 %。(1S)-β-蒎烯(1·67%)、3-蒈烯(1·05%)、柠檬烯(1·22%)和1S-endo-醋酸冰片酯(1·68%)为单萜类化合物中的主要成分;( )-β-榄香烯(6·78%)、苜蓿烯(1·54%)、α-石竹烯(2·64%)、异大香叶烯D (1·67%)、桉烷-4 (14),11-二烯(2·36%)、α-芹子烯(2·42%)、δ-杜松烯(1·55%)、3,7,11-三甲基-2,6,10-十二烷三烯-1-醇(1·03%)、(±)-榄香烯(5·18)、(-)-匙叶桉油烯醇(1·40%)、愈创醇(3·81%)、去羟基异菖蒲烯二醇(1·06%)、γ-桉醇(1·05%)、α-桉醇(7·97%)、异愈创木醇(3·09%)和胡萝卜醇(2·30%)为倍半萜类化合物中的主要成分。总挥发油中,反式肉桂酸异丙酯占11·3%,为所有化合物中含量最高者。  相似文献   

12.
张利  朱化雨  宋兴良  孙爱德 《中国药房》2006,17(19):1514-1516
目的分析黄荆子超临界CO2萃取物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对黄荆子药材进行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萃取物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91个峰,并鉴定出了其中的60个化合物,所鉴定的化学成分约占色谱峰总面积的96%。其主要化学成分为正癸醇(71.22%)、2,5,5,8a—四甲基—八氢—2H—苯并吡喃(4.96%)、β—石竹烯(2.29%)、环己烯(1.86%)、蛇床子素(1.77%)、4—羟基—4—甲基—2—戊酮(1.61%)、9—(3—丁烯基)蒽(1.11%)等。结论本研究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黄荆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玉米须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 -计算机联用分离和鉴定了玉米须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显示 ,从 5 7个色谱峰中鉴定了 42个成分 ,其中主要的化学成分有二十一烷 ( 6.5 3% )、二十九烷 ( 10 .70 % )、三十六烷 ( 4.11% )、亚油酸乙酯 ( 3.5 7% ) ,豆甾 5 -烯 -3-醇( 6.67% )、β-谷甾醇 ( 7.89% )、豆甾 -7-烯 -3-醇 ( 6.82 % )。  相似文献   

14.
木香超临界萃取物分子蒸馏产物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香超临界萃取物在加热温度100℃,真空度100Pa的条件下进行分子蒸馏,得到351g蒸出物;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鉴定蒸出物的化学成分,结果从中鉴定出39种化学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它们的相对含量,其中亚麻酸甲酯、反式石竹烯、β-榄香烯的相对含量较高,分别为23.09%、13.67%和13.49%。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莲子心超临界CO2萃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莲子心中提取亲脂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计算机连用技术分离鉴定其中的化学组成,计算其相对含量.结果:萃取物得率为2.5%,萃取物主要由前荷叶碱等14种成分组成.结论:该法安全无毒,结果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浙产山胡椒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山胡椒叶的挥发油中,分析并鉴定出21个化合物。结论主要含α-杜松醇,氧化石竹烯,.tau-.Muurolol,橙化叔醇,A-毕橙茄醇,氧化别香橙烯,n-棕榈酸,檀香醇,金合欢醇等,它们占挥发油总量的50.07%。  相似文献   

17.
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迷迭香油工艺及其化学组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红  王磊 《中国药房》2010,(47):4441-4443
目的:优化超临界CO2萃取迷迭香油工艺,并分析其主要化学组分。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CO2萃取迷迭香油工艺的参数,将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进行分离鉴定,并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优化的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45℃,分离压力6MPa,萃取时间120min。迷迭香油中鉴定出21种化学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7.99%。迷迭香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是1,8-桉叶素(27.23%)、α-蒎烯(19.43%)、樟脑(14.26%)、莰烯(11.52%)等。结论:超临界CO2萃取迷迭香油具有提取时间短、提取率高等优点;浙江产迷迭香与西班牙型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天名精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天名精中挥发油,用GC-MS法测定和分析其化学组分。结果共鉴定了41个成分,占总峰面积的65.47%,其主要成分为异丁酸香叶酯、3,7,11,15-四甲基-2-十六碳烯-1-醇、δ-杜松烯和反式橙花叔醇等。结论为天名精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远志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及含量进行鉴定分析.方法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SFE-CO2)技术,提取远志药材中的脂溶性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萃取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对远志SFE-CO2萃取物GC-MS分析结果共检测出17个...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比较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太子参提取物中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异同。方法:使用水蒸馏提取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太子参中提取挥发性成分,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计算机联用技术分离鉴定其中的化学组成。结果:太子参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物中初步鉴定了33种成分,主要成分为:亚油酸乙酯(28.70%)、n-十六酸(23.12%)、3-糠醇(5.51%)等;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初步鉴定了17种成分,主要成分为2-丙基呋喃(22.45%)、3-糠醇(19.78%)、3-乙基-3-甲基戊烷(19.47%)。结论:2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差异较大,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太子参药材中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