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分析≤1 cm肺纯磨玻璃结节(pGGN)病灶的CT影像特点,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1 cm肺pGGN浸润性腺癌与浸润前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邯郸市第一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03例≤1 cm肺pGGN患者,手术后确认103例pGGN病灶中浸润前病变67例(浸润前组),包括不典型腺瘤样增生28例、原位腺癌39例;浸润性病变36例(浸润组)包括微浸润腺癌21例、浸润性腺癌1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MSCT扫描,比较不同病理类型病灶的部位、大小、CT值、内部密度、病灶边缘、周围血管情况和瘤肺界面,并绘制浸润性病变和浸润前病变大小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鉴别两种性质pGGN大小的界值.结果 浸润前组与浸润组的病变部位(x2=0.529,P=0.746)、空泡征(x2=1.581,P=0.209)、支气管充气征(x2=1.639,P=0.201)、病灶边缘(x2=0.614,P=0.7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浸润组肺瘤界面清楚所占比例高于浸润前组(86.11%∶44.78%,x2=16.568,P<0.001).在病灶与肺内血管的关系分类中,浸润组Ⅰ型所占百分比低于浸润前组(5.56%∶41.79%,x2=14.894,P <0.001),Ⅲ型所占百分比高于浸润前组(38.89%∶1.49%,x2=26.320,P<0.001).浸润组病灶平均最大径[(0.85 ±0.17)cm]大于浸润前组[(0.76 ±0.16)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663,P=0.009).鉴别浸润前和浸润性病变大小的最大径界值为0.81 cm,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2.1%和63.5%,曲线下面积为0.622.结论 在≤1 cm肺pGGN中,浸润性病变病灶较大,肺瘤界面更为清楚,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分型Ⅲ型所占比例较大,MSCT可呈现病灶的上述影像学特点在≤1 cm肺pGGN浸润性腺癌与浸润前病变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T定量参数对肺混合磨玻璃结节侵袭性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4例肺混合磨玻璃结节(mixed ground glass nodules,mGGNs)患者的CT图像。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及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微浸润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和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C)的CT定量参数(肺窗最大径、肺窗最大径的最大垂直径、肺窗病灶体积、平均CT值、纵隔窗最大径、纵隔窗最大径的最大垂直径、纵隔窗病灶体积以及肿瘤影消失率(tumor disappearance rate,TDR)差异。  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肺窗最大径(OR=3.080,95%CI:1.135~8.355,P=0.027)及纵隔窗最大径(OR=5.881,95%CI:1.634~21.166,P=0.007)可独立预测mGGNs的侵袭性;两者联合应用所对应的曲线下面积为0.855,灵敏度为77.61%,特异度为86.67%,其截断点对应的肺窗最大径和纵隔窗最大径分别为1.902 cm和1.273 cm。  结论  CT定量参数有助于预测评估肺混合磨玻璃结节的侵袭性,病灶肺窗最大径及纵隔窗最大径是其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磨玻璃密度结节肺腺癌的多排螺旋CT( MDCT)的影像表现。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磨玻璃密度结节( GGNs)肺腺癌31例的完整MDCT资料,经多方位重建和多窗位处理,对GGNs的形态(圆形或类圆形、不规则形),瘤肺界面(清楚毛糙、模糊无界),边缘形态(短密毛刺、浅分叶、尖角征),内部结构(实性成分、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邻近结构改变(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及强化幅值深入分析。结果:瘤体圆形与卵圆形29例、瘤肺界面清楚27例,分叶征19例,毛刺征14例,胸膜凹陷征13例,空泡征11例,血管集束征8例,支气管充气征7例,GGNs内实性成分强化幅值大于20Hu 15例。结论:仔细识别磨玻璃密度结节肺腺癌MDCT征象细节对提高GGNs肺腺癌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恶性肺纯磨玻璃结节(pGGN)患者基于CT影像学特征的病理分型预测模型并分析其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2022年12月于三二〇一医院行手术治疗并具有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的肺pGGN患者193例217个病灶, 根据是否为浸润性腺癌划分为浸润性腺癌组(68例患者, 73个病灶)和非浸润性腺癌组(125例患者, 144个病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资料及CT影像学参数指标;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恶性肺pGGN确诊为浸润性腺癌的危险因素;构建恶性肺pGGN病理分型logistic预测模型并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预测效能。结果浸润性腺癌组与非浸润性腺癌组毛刺征比例分别为34.25%(25/73)和5.56%(8/144);内部血管征比例分别为93.15%(68/73)和18.75%(27/144);空气支气管征分别为67.12%(49/73)和12.50%(18/144),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0.93, P<0.001;χ2=108.95, P<0.001;χ2=67.72, P<0.001);浸润性腺癌组结节平扫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CT征象与临床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54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CT征象与临床病理分型的关系。结果:不同病灶位置病理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鳞癌、腺鳞癌实性高密度结节发生率高于肺泡癌,鳞癌磨玻璃样密度结节发生率低于腺癌、肺泡癌和腺鳞癌,肺泡癌磨玻璃密度结节发生率高于腺癌、鳞癌和腺鳞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的CT征象主要表现为血管穿过征、分叶征、毛刺征,较少表现为空泡征、血管集束征和胸膜凹陷征;鳞癌的CT征象主要表现为分叶征,较少表现为毛刺征、空泡征、血管穿过征、血管集束征;肺泡癌CT征象主要表现为血管穿过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较少表现为血管集束征、分叶征、毛刺征;腺鳞癌CT征象主要表现为分叶征、血管穿过征和毛刺征,较少表现为空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结论: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病理分型与CT征象具有一定关联,临床可通过不同CT征象对病理类型进行预判断,以对进一步诊治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依据CT形态学特征建立的Fisher判别函数模型,对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s,GGN)样早期肺腺癌浸润前及浸润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荆州中心医院与东风总医院在2014年9月至2017年2月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磨玻璃结节样早期肺腺癌患者160例,通过对浸润前与浸润性病变的多种CT形态学特征的统计分析,通过卡方检验,以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的CT特征建立Fisher判别函数公式,然后运用交叉核实法,计算总体误判率及准确率。结果:160例患者分为两组,浸润前病变组53例,浸润性病变组107例,毛刺征、分叶征、结节形状、瘤-肺界面、平均直径、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及实性成分有无具有统计学差异,并以其为判别指标建立Fisher判别公式Z=2.046X1+2.006X2+2.015X3-1.473X4+0.189X5+0.023X6+1.813X7+1.957X8-1.687。误判率为6.3%,准确率是93.7%。结论:Fisher判别模型对鉴别诊断GGN样早期肺腺癌浸润前与浸润性病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直径≤3 cm浸润性肺腺癌脉管侵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于安徽省胸科医院行手术切除的257例直径≤3 cm浸润性肺腺癌患者,分析脉管侵犯组及非脉管侵犯组的临床资料、术前薄层CT及病理学资料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直径≤3 cm浸润性肺腺癌脉管侵犯与患者术前CEA水平、毛刺征、肿瘤直径、胸膜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家族史、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或支气管充气征、血管集束征、肿瘤位置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毛刺征、肿瘤直径及淋巴结转移是直径≤3 cm浸润性肺腺癌脉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毛刺征、肿瘤直径及淋巴结转移是直径≤3 cm浸润性肺腺癌的脉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脉管侵犯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混合磨玻璃结节肺腺癌的CT表现与其病理等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胸部CT表现为混合磨玻璃肺结节,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腺癌的118例患者的资料,根据病理性质分为三组,其中原位腺癌组、微浸润性腺癌组、浸润性腺癌组分别为17、29、72例。比较三组患者混合磨玻璃肺结节整体及实性成分CT表现。对结节的大小、实性成分的大小、实性成分的比例、实性成分的CT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确定预测浸润性腺癌的最佳截值,并计算敏感度、特异度。结果:混合磨玻璃肺结节的大小、形状、空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在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性成分的大小、实性成分的比例、实性成分的CT值、实性成分的边界在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的大小预测浸润性腺癌的最佳截值为15.5 mm,其敏感度为0.792,特异度为0.783。实性成分的大小预测浸润性腺癌的最佳截值为5.5 mm,其敏感度为0.764,特异度为0.811。实性成分的比例预测浸润性腺癌的最佳截值为38.7%,其敏感度为0.736,特异度为0.935。实性成分的CT值预测浸润性腺癌的最佳截值为-149.0 HU,其敏感度为0.694,特异度为0.826。结论:混合磨玻璃结节肺腺癌的CT表现与其病理等级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节的大小、实性成分的大小、实性成分的比例、实性成分的CT值对其病理等级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程国芬  包忠英  刘海波 《癌症进展》2019,17(1):38-40,51
目的分析周围型肺神经内分泌癌(LNEC)的计算机体层摄影(CT)征象及强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周围型LNE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比较不同类型的周围型LNEC患者的病灶分布情况、病灶大小、CT征象(形态、密度、分叶征、毛刺征、钙化、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及CT值。结果 55例周围型LNEC患者中典型类癌(TC)6例,不典型类癌(AC)5例,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21例,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CNC)23例。TC、AC、LCNEC、SCNC中均以右肺多见。LCNEC患者的病灶最大径为(42.8±15.6)mm,长于TC患者的(18.3±6.1)mm、AC患者的(22.3±7.6)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CNC患者的病灶最大径为(39.5±11.2)mm,长于TC、AC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C、AC患者的CT征象以形态规则、密度均匀为主,LCNEC、SCNC患者的CT征象以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为主,但TC、AC、LCNEC、SCNC患者病灶的形态、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C、AC、LCNEC、SCNC患者的分叶征、毛刺征、钙化、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C、AC、LCNEC、SCNC患者CT强化前后差值分别为(50.5±15.6)Hu、(53.5±18.3)Hu、(26.6±8.7)Hu、(28.9±9.6)Hu,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434,P﹤0.01)。结论不同类型的周围型LNEC患者的CT平扫及强化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TC及AC强化明显,而LCNEC及SCNC体积较大,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窗宽值对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的肺腺癌侵袭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77例纯磨玻璃结节 CT 图像,术后病理均为肺腺癌,其中有18例浸润前病变和59例浸润性病变。肺窗窗位不变,固定在-450 HU,调节窗宽值,利用ROC曲线来评估两组病变不可见的窗宽值的差异及最佳截断点。结果:两组病灶不可见的窗宽值存在差异(Z=-3.900,P<0.05),ROC 曲线下面积为0.805,敏感度为 57.1%,特异度为 89.2%,最佳窗宽截断点为341 HU。结论:窗宽值对于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的肺腺癌侵袭性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亚实性肺结节(subsolid pulmonary nodule,SSPN)作为一种特征性而非特异性的肺部病灶与早期肺癌关系密切,为探讨其对ⅠA期肺癌的诊断价值,本研究将分析不同性质SSPNs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2008年4月—2014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CT引导Hookwire定位下胸腔镜手术(video 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治疗的405例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磨玻璃影(ground-glass opacity,GGO)成分含量将SPNs分为单纯型磨玻璃影(pure ground-glass opacity,pGGO)、混合型磨玻璃影(mixed ground-glass opacity,mGGO)和实性结节(solid nodule,SN)3组,并统计各组恶性率。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再将SSPNs分为ⅠA期肺癌组和良性组,分析对比影响SSPN良、恶性的影像学特征。结果:共纳入405例SPN患者,其中SSPNs有367例(包括124例pGGOs和243例mGGOs),且在ⅠA期肺癌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良性组[95.9%(257/268) vs 80.3%(110/137),P<0.001]。SSPN的总恶性率为70.0%(257/367),且mGGO的恶性率(72.0%)要高于pGGO(66.1%)和SN(28.9%)。恶性SSPN多发生于中年女性肺上叶,且病灶边界不清、边缘毛刺、分叶和胸膜凹陷征的发生率高于良性组(P<0.05)。结论:SSPN是肺癌的重要征象,且以mGGO的恶性倾向最高。若中年女性伴有肺上叶的SSPN,且病灶边界不清、边缘出现毛刺、分叶或胸膜凹陷时,应高度怀疑恶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肺磨玻璃结节(GGN)的胸部CT征象,分析其在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65例具有GGN的CT影像征象的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26例)、恶性组(39例),收集整理相关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良、恶性GGN不同CT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结果:良、恶性肺GGN在病变直径、形状、边界、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和密度具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中胸膜凹陷征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分别为76.92%和73.08%;而粗糙边界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最低,分别为25.64%和26.92%。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的AUC值分别为0.718、0.75,对恶性GGN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肺GGN的胸部CT征象(病变直径、形状、边界、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密度)有助于鉴别诊断良、恶性肺GGN。  相似文献   

13.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肺癌是恶性肿瘤患者首位的死亡原因,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等影像筛查的普及,肺癌的疾病谱正在发生变化,以往以中央型局部晚期肺鳞癌为主,而目前肺癌疾病谱主要为以孤立性肺结节、磨玻璃结节、亚厘米结节等为影像学表现的早期肺腺癌。早期肺癌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就早期肺癌外科治疗的多个方面进展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单纯针刺定位法对肺亚厘米磨玻璃影结节定位的临床价值。方法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19例患者共21枚肺小结节。术前在CT引导下行单纯穿刺定位后行胸腔镜下结节楔形切除术。结果19例患者的21枚磨玻璃影小结节在CT引导下单纯针刺定位成功率100%。定位时间(5.78±4.75)min。所有患者均成功定位后行VATS下肺楔形切除术,无中转开胸和严重并发症。术中快速诊断肺腺癌的3例患者行肺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其他患者均行肺楔形切除术。所有患者术中均未输血,术后无并发症,术后住院(6.01±3.44)天。结论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单纯针刺定位法定位肺部小结节,特别是亚厘米磨玻璃影小结节安全、有效,定位过程简单快捷,能有效缩短VATS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