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髓核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及其与弧弦距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11至2019-07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科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住院患者34例,测量其弧弦距数值,采用经皮穿刺低温等离子髓核减压术治疗,评定治疗效果采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的方法量化,于术前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由患者填写自身情况。结果 (1)在术前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VAS评分分别为(7.21±0.687)分、(3.12±1.225)分、(1.94±1.278)分。NDI评分分别为(15.79±2.185)分、(7.85±2.476)分、(6.12±3.003)分,术后1周VAS评分、N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VAS评分、NDI评分较术后1周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弧弦距数值与术前1 d VAS评分及NDI评分均没有明确的相关性(r=0.238;r=0.250),弧弦距数值与术后1个月和术前1 d VAS评分差值呈正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5,P<0.05),弧弦距数值与术后1个月和术前1 d NDI评分差值呈正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384,P<0.05)。结论 应用低温等离子髓核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从疼痛及日常生活功能方面进行观察近期效果良好,疗效较稳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介入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研究经后、侧后入路穿刺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镇痛效果.方法 253例满足研究条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后入路(A组,136例)及侧后入路(B组,117例)途径穿刺病变椎间盘并注射医用臭氧.前者注射位置为盘内、突出髓核内及突出部神经根周围,后者注射位置为盘内及椎间孔附近椎旁间隙.术前和术后3个月收集调查问卷和/或通过电话调查完成所需数据采集.主要数据包括下肢根性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SF-36量表评分及其手术前后的改变,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253例患者均按预想成功实施臭氧注射治疗.两组患者除手术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在年龄、性别比例、病程长短、椎间盘突出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下肢疼痛VAS评分、ODI评分及SF-36量表评分三方面考察,两组患者均有显著治疗效果(P=0.000),而手术前、后VAS及ODI评分改变,A组明显大于B组(均示P =0.000),SF-36量表评分中躯体疼痛(BP)维度变化A组明显大于B组(P =0.018).治疗优良率A组为90.4%,B组为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4),且A组的显效率为41.9%,B组为27.4%.疗效优良的患者疼痛消退至VAS评分5以下的平均时间A组[(15±5)天]小于B组[(19±11)天](P=0.001).结论 相对于侧后入路穿刺途径,后入路穿刺途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镇痛效果较高,疼痛减轻程度较大,疼痛消退速度较快,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椎牵引联合针刺放血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四川省骨科医院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4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7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A组患者给予颈椎牵引治疗,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放血疗法。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评分标准(JOA)评分、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结果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95%(71/74),高于A组的86.49%(6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肩窜通、上肢麻木、颈部僵硬与头部沉重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上述证候积分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N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B组的VAS、NDI评分均低于A组,JOA评分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牵引联合针刺放血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颈椎功能,缓解疼痛,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 fracture,OVCF)患者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后邻近椎体骨折再行PKP、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2015年2月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8例行PKP术后发生邻近椎体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再行PVP术患者(A组)16例,男性4例,女性12例;年龄58~89岁,平均69.8岁;同期收治的行PKP术后发生邻近脊椎骨折再行PKP术患者(B组)12例,男性3例,女性9例;年龄56~86岁,平均67.6岁。统计分析A、B组邻近椎体骨折行PKP、PVP术前、术后2d、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发生第二次邻近脊椎骨折个数。结果 A组再次手术前、术后2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7.9±1.6)分、(2.0±0.9)分、(2.9±1.1)分;B组再次手术前、术后2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7.8±1.7)分、(2.0±0.7)分、(2.2±0.8)分。两组术后2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1)。A组末次随访时VAS高于术后2d(P0.05),B组随访时与术后2d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A组VAS评分高于B组(P0.05),两组间术前以及术后2d的VA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末次随访时A组有4例发生第2次及以上的邻近脊椎骨折;而B组只有1例发生第2次及以上的邻近脊椎骨折;两组发生的邻近脊椎骨折均位于初发骨折邻近3个脊椎以内。结论骨折邻近3个脊椎是PKP术后好发骨折的部位,PVP和PKP是治疗PKP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有效手段;邻近椎体骨折行PKP发生再次邻近椎体骨折的几率比PVP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CT介导下后入路经椎管及硬膜囊椎间盘内医用臭氧注射治疗重度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优势。方法 36例重度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于CT介导下从背部棘突旁开约1~2 cm后入路经椎管及硬膜囊穿刺到达椎间盘内,臭氧注射于椎间盘、突出髓核及患侧硬膜外间隙神经根周围。椎间盘及突出髓核内医用臭氧浓度为40~50μg/ml,神经根旁医用臭氧浓度为30μg/ml。结果 36例患者均治疗成功。术前平均下肢根性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8.34±1.62)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平均为(61.75±12.44)分;术后6个月随访VAS评分平均为(3.97±0.53)分,ODI评分平均为(38.28±7.76)分;术前及术后VAS及OD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按照ODI评分区段分布,5例达到优,21例达到良,7例可,3例差,总优良率达72.2%。15例共注射臭氧2次,13例(86.7%)取得优良疗效。全部患者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CT介导下后入路经椎管及硬膜囊腰椎间盘内医用臭氧注射治疗重度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注射准确、疗效好,可作为备选方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颈椎一期后前路手术中应用自体颈椎椎板行椎间植骨融合加前路钢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6月采用颈椎一期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前后方均受压迫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7例,其中A组采用后路所切除的颈椎椎板行椎间植骨加前路钢板固定,B组采用自体三面皮质髂骨植骨加前路钢板固定(n=22)。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植骨融合率、VAS评分、JOA评分及椎间隙高度变化。结果 A组手术时间(102.7±13.9min)及术中出血量(170.3±25.7ml)均明显低于B组(分别为128.9±12.3min、191.1±32.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术后3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17.4个月。术后6个月A、B两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94.4%(14/15)和100%(2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0)。两组术后VAS评分、JOA评分、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需行前后路手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椎板作为颈椎前路椎体间植骨材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与切开复位Herbert钉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中冶医院收治的38例单侧桡骨小头骨折(MasonⅡ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20~65岁[(37.4±12.6)岁]。20例采用关节镜下复位Herbert钉内固定治疗(A组),18例采用切开复位Herbert钉内固定治疗(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前、术后1,3,6,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肘关节屈伸范围、前臂旋转范围、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及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评分。同时评估并发症情况,包括螺钉松动、断裂或骨折移位等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4个月[(12.3±2.3)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A组为(8.9±0.6)周,B组为(8.7±0.6)周(P>0.05)。术前两组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A组VAS为(4.8±0.5)分,低于B组的(6.0±0.7)分(P<0.05);术后3,6,12个月时A组与B组V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关节屈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时A组肘关节屈伸范围分别为(110.4±3.8)°、(137.1±4.04)°,显著大于B组的(90.6±4.7)°、(125.1±3.5)°(P<0.05);术后6,12个月时A组和B组肘关节屈伸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肘前臂旋转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时A组前臂旋转范围分别为(107.1±2.8)°、(138.1±2.9)°,显著大于B组的(95.5±3.9)°、(121.5±3.0)°(P<0.05);术后6,12个月时A组和B组前臂旋转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ME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A组MEPS为(50.4±3.8)分,高于B组的(40.6±4.7)分(P<0.05);术后3,6,12个月时A组和B组MEP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DAS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A组DASH评分为(57.1±2.8)分,高于B组的(42.5±3.9)分(P<0.05);术后3,6,12个月时A组和B组DASH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未发生螺钉松动或断裂,两组各有1例患者出现骨折再移位(P>0.05)。结论对于MasonⅡ型桡骨头骨折,关节镜下Herbert钉内固定较切开复位Herbert钉内固定治疗具有疼痛轻、患肢早期功能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术联合塞来昔布治疗颈源性头痛(CE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04例CEH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4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2例患者。A组给予塞来昔布治疗,B组给予颈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术联合塞来昔布治疗,治疗1个月。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VAS)评分、颈椎活动度(ROM)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睡眠质量(QS)评分。结果治疗后,B组总有效率为96.2%(50/52),显著高于A组的73.08%(38/5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ROM评分、SDS评分及Q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ROM评分、SDS评分及Q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VAS评分、ROM评分、SDS评分、QS评分分别为(1.82±1.02)分、(1.21±0.34)分、(41.23±6.20)分、(0.64±0.15)分;A组评分分别为(3.72±1.15)分、(1.64±0.50)分、(44.15±7.13)分、(1.75±0.28)分,B组各项评分均小于A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脊神经后支射频消融术联合塞来昔布治疗CEH能够明显缓解头痛,减轻头颈受限和抑郁状态,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与保守疗法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解放军202医院骨科收治的7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6例接受经椎间孔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设为A组;43例接受保守疗法,设为B组。治疗后1周、3个月、6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时的颈部功能(NDI)评分、颈痛及上肢痛的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 A组手术时间(36.0±4.1)min,术中出血量(13.6±1.2)ml;其中,药物过敏性皮疹1例,手术失败3例。B组平均住院治疗5 d;药物不良反应10例,其中,血糖升高5例、双下肢水肿3例、急性胃炎2例;治疗失败3例。治疗后1周、3个月、6个月随访时,A、B组NDI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8.9%和84.4%(P>0.05)、86.1%和81.7%(P>0.05)、75.0%和67.4%(P<0.05);而且,治疗后1周、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ND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1周、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颈肩痛、上肢痛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1周、3个月及6个月,两组患者在颈肩痛、上肢痛VAS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间孔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与传统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能有效缓解症状。两者早期疗效相当,前者并发症较少、中期效果维持较好,后者并发症较多、中期疗效维持情况相对前者较差。  相似文献   

10.
夏栋才 《人民军医》2012,(11):1077-1078
目的:观察臭氧注射联合射频热凝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采用盘内臭氧注射联合射频热凝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盘内臭氧注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5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2%(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为(1.19±0.9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1±0.90)分(P<0.05)。结论:采用臭氧注射联合射频热凝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