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肠道菌群及后期感染的影响。方法连续性纳入自2015年2月-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SAP患者8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42)及对照组(n=43)。研究组给予早期EN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态、肠道黏膜损伤程度,肠道菌群以及预后的差异。结果入院第14天,研究组血清白蛋白(34.87±5.32)g/L高于对照组(32.18±5.09)g/L,入院第7天及第14天,研究组血清前白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第7天起,研究组血清内毒素、D-乳酸以及DAO均低于对照组(P<0.05);入院第7天起,研究组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高于对照组(P<0.05);至第14天,研究组产气荚膜梭菌、肠杆菌及肠球菌低于对照组,拟杆菌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PN、ARDS及脓毒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研究组ICU天数及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EN可以有效改善SAP患者营养状态,降低肠道黏膜损伤程度,调节肠道菌群失衡,减少IPN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脂肪乳剂对胃肠肿瘤患者术后早期恢复阶段营养状况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本科室收治的胃肠肿瘤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全营养的肠外营养支持。研究组营养液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了新型鱼油脂肪乳剂(Lipoplus)。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前白蛋白;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清C-反应蛋白(CRP),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变化,观察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response syndrome,SIRS)和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白蛋白术后第3天与第6天水平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前白蛋白水平在术后第3天均下降,第6天均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中性粒细胞计数均下降,且研究组术后第6天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术后第3天升高,随后开始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细胞因子IL-10、IL-6、TNF-α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SIRS发生率、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68,7.66;均P<0.05)。结论进行胃肠肿瘤手术后在恢复患者的营养安排中可添加鱼油,其能够恢复和改善胃肠肿瘤患者的营养及其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化疗期间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对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需进行化疗的恶性肿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EN)和对照组,研究组40例,在常规饮食的基础上,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40例,进食常规饮食,不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前、化疗第28天和化疗第56天时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和淋巴细胞亚群(包括NK、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包括IgG、IgM、IgA)的变化情况。结果:化疗第28天时两组差别不明显(P〉0.05);化疗第56天时,研究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与化疗前差异不大(P〉0.05),对照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化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免疫指标均低于化疗前,其中研究组免疫指标下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化疗期间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机体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维持和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颅脑损伤患者肠道免疫功能及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7年10月张掖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肠外和肠内营养支持序贯的方法,研究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各组患者均于肠内营养开始第1天、7天和15天,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IL-6、IL-10、IL-17、IgA、IgG、内毒素(ET)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等。血常规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记录各组患者治疗期间医院感染情况。结果研究组营养第15天,血清IL-6、IL-10、IL-17水平有降低趋势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营养第7天,第15天血清IgA、Ig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营养第7天,第15天,血清ET、CRP、PC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营养第15天血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第7天、第15天血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方式有利于恢复机体免疫功能,显著降低炎症反应和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营养物质及营养支持途径对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时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及缺血-再灌注后各营养支持组.实验结束行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的检测. 结果:缺血-再灌注后肠黏膜发生明显损伤,普通肠外营养(PN)组D-乳酸、血浆内毒素水平、细菌移位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普通肠内营养(EN)组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低于谷氨酰胺肠外营养(G-PN)组(P<0.05),EN和免疫肠内营养(IEN)组细菌移位率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①肠内营养在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方面优于肠外营养.②谷氨酰胺对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有显著作用,但无法取代肠内营养的作用.③免疫增强型营养与普通肠内营养相比,对细菌移位的防治效果并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肠外营养对肝癌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免疫功能及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指标、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营养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肛门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出入院体质量差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CD_3+、CD_4+、CD_4+、CD_4+、CD_4+/CD_8+/CD_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D_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D_8+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感染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20.83%(P<0.05),其中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阴性菌、真菌。结论 肠外营养有利于促进肝癌手术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提高其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维持营养均衡,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态免疫肠内营养(EIEN)支持对高位肠瘘病人免疫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47例病人随机分为EIEN组(n=24)和肠外营养(PN)组(n=23),分别给予等氮、等热量的营养支持治疗.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前和支持后第7和14天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营养指标、血D-乳酸水平和血内毒素水平的变化. 结果:与营养支持前比,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后第7天血D-乳酸水平和血内毒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营养支持后第14天,两组病人营养指标和CD3、CD4阳性细胞数及CD4/CD8比值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EIEN组血D-乳酸水平和血内毒素水平基本恢复正常水平,且与PN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EIEN支持有助于改善高位肠瘘病人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肠黏膜屏障功能,促进机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生态免疫营养剂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机体营养状况、炎症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3年6月~2006年6月在我院接受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生态免疫营养组(A组)和常规肠内营养组(B组)。术后第2~8天给予等氮、等热能[125.52kJ/(kg.d)]的营养支持。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9天测量体重、上臂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术前1天、术后5、9天取外周血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术前1天,术后1、9天测血清IgG、IgM、IgA、IL-6、CRP、淋巴细胞总数等营养、免疫指标。并记录营养治疗期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均出现各种血清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的下降及炎症因子的升高。经过一段时间的营养支持,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都有升高,A组患者术后第5天和第9天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第9天的转铁蛋白也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IgG、IgA均逐渐上升,A组患者术后第9天的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患者的IL-6、CRP水平术后第9天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患者的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天数均少于B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生态免疫营养制剂较普通肠内营养能明显减轻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的炎症反应,可能有提高血清白蛋白合成速度、改善营养状况的功效,还可较好地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促进肠功能恢复,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制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研究组(给予肠内营养制剂)和对照组(给予自制流食)。对比(1)两组营养支持前及营养支持14天后营养指标。(2)两组营养支持前及营养支持14天后免疫指标。结果:两组营养支持前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三项营养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营养支持14天后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三项营养指标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营养支持前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两项免疫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营养支持14天后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两项免疫指标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应用肠内营养制剂,可以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生态免疫营养剂用于脓毒症肠功能障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60例脓毒症肠功能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80例。全部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微生态免疫营养剂,连续治疗2周。分析两组患者入院、治疗1周、2周后炎症指标、免疫功能指标、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葡萄球菌)检出和胃肠道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炎症指标CRP、PCT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功能指标CD_3~+、CD_4~+、CD_4~+/CD_8~+、IgG、IgM、IgA水平均升高,CD_8~+水平均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检出数高于对照组,葡萄球菌检出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胃潴留、腹胀、腹泻、便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脓毒症肠功能障碍患者在常规肠内营养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微生态免疫营养剂,有利于减轻患者全身炎症反应,调节其肠道菌群,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治疗期间一系列胃肠道不良情况发生,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对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肽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肽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血清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IgG)、IgA、IgM及IgE水平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7月海口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巨细胞病毒感染(Cytomegalovirus,CMV)新生儿113例,其中潜伏性CMV感染患儿75例作为潜伏组,活动性CMV感染患儿38例作为活动组,另选择同期健康新生儿5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新生儿肝功能指标TBIL、ALT、AST、GGT变化情况及血清免疫球蛋白、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_4~+、CD_8~+、CD_4~+/CD_8~+)变化结果活动组患儿肝功能指标TBIL、ALT、AST、GGT分别为(23.81±5.62)μmol/L、(58.37±17.23)U/L、(79.68±21.87)U/L、(22.14±6.38)U/L均高于潜伏组(9.12±2.26)μmol/L、(22.05±6.10)U/L、(46.17±12.56)U/L、(17.95±4.11)U/L和对照组(P<0.05),其中潜伏组患儿肝功能各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新生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Ig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动组患儿外周血CD_4~+、CD_4~+/CD_8~+水平分别为(37.84±10.63)%、(1.20±0.28)低于潜伏组(45.27±7.22)%、(1.64±0.40)和对照组(P<0.05),而活动组CD_8~+水平高于潜伏组和对照组(P<0.05),且潜伏组CD_4~+、CD_4~+/CD_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潜伏组CD_8~+水平为(27.14±1.95)%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新生儿自然杀伤(NK)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2)。结论巨细胞病毒感染可引发新生儿肝功能损害及抑制细胞免疫功能,而对机体体液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其中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对机体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3.
Angiogenesis means the formation of new blood vessels from preexisting vascular, is of fundamental importance in several pathological states such as tumor growth,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diabetic retinopathy. Angiogenesis involves a set of steps, including activation and movement of endothelial cells and tube formation. Control of these steps by drugs or dietary food components is a hopeful approach for the prevention of angiogenic disorders. Based on these backgrounds, we searched the anti-angiogenic food components. As a result, we found that tocotrienol (T3), especially delta, beta, and gamma-T3 has the potent anti-angiogenic activity in vitro and in vivo experiments. T3, which is rich in rice bran and palm oil, inhibited growth factor-induced proliferation, migration and tube formation in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T3 showed inhibition of tumor cell-induced angiogenesis in mouse dorsal air sac (DOS) assay.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3 is a potent anti-angiogenesis compound. Tocopherol (Toc) did not inhibit angiogenesis. The anti-angiogenic mechanism of T3 and Toc was evaluated by western blotting. T3 inhibited activation of growth factor-induce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Akt (protein kinase B), and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eNOS), which are located downstream of the various growth factor receptors. T3 suppressed phosphorylat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receptor 2. These effects were dose-dependent manner. Anti-angiogenic mechanism of T3 mediates inhibition of growth factor induced survival, migration and angiogenesis signals. Thes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T3 may have potential for preventing angiogenic disorders in humans.  相似文献   

14.
15.
16.
NEDELEC M 《Concours médical》1958,80(6):653-4 passim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和年龄的脑瘫儿童和青少年的粗大运动功能、手功能及沟通功能受损情况及三大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制定康复干预目标和计划提供更多依据。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3月应用中文版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扩展和修订版(GMFCS-ER)、中文版Mini手功能分级系统(Mini-MACS)及中文版MACS、中文版沟通功能分级系统(CFCS)对119例2~18岁脑瘫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粗大运动功能、手功能、沟通能力进行评定分级。结果 63.9%的儿童和青少年GMFCS分级和54.7%儿童和青少年CFCS分级处于Ⅰ级和Ⅱ级,52.9%的MACS分级为Ⅱ级和Ⅲ级,偏瘫患儿的三种功能大多集中在Ⅰ~Ⅲ级;119名对象中有22名 (18.5%)三种功能分级水平相同;三种功能分级间具有中等程度相关性(r=0.62~0.70,P<0.001)。结论 三个分级系统是相互补充且相互影响,仅使用一个功能分级系统并不能十分贴切地描述脑瘫儿童和青少年的整体活动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内皮功能与抗氧化功能变化,探讨二者变化在DCM发生发展中的相互作用。方法选择DCM64例,并以32例健康人做对照。取空腹静脉血,测定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RBCGSH—Px)、红细胞超氧化物岐化酶(RBCSOD)活性及血清一氧化氮合成酶(NOS、iNOS、cNOS)活性;测定血浆内皮素(ET)及血清一氧化氮(NO)、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结果DCM患者ET及N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衰组高于无心衰组(P〈0.05)。NOS、iNOS和cNOS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OS和iNOS活性心衰组高于无心衰组(P〈0.05)。RBCGSH.Px及RBCSOD活性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LPO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RBCGSH—Px/LPO及RBCSOD/LPO比值比对照组明显变小(P〈0.01)。结论内皮功能失调与抗氧化功能降低以及两者间的相互作用与DCM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