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RMT剩余油饱和度测井原理,着重分析了RMT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技术优势及在塔河油田的应用,应用RMT测井新技术可对储层水淹后的各种地质参数进行重新评价,为油田后期开发提供准确的孔隙度,剩余油饱和度等物性和含油性参数,具有非常广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注水开发油田储层的测井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中国注水开发油田开发测井及水淹层测井技术的概况,系统地阐述了水淹层在水驱过程中岩石物性等参数的变化规律,论述了岩石基础实验、水淹层测井系列的选择和以求准高含水期剩余油饱和核心的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并提供储层剩余油饱和度(或残余油饱和度)、产能、含水率、水淹级别等参数,为调整开发方案、提高采收率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水力探测技术是探测注水井与采油井之间储层情况的试井技术,解决了油层平面剩余油分布和水淹厚度问题。通过建立油层渗透率、大孔道识别、大孔道厚度解释、剩余油饱和度解释、井间油层水淹厚度解释模型可以准确的评价井间储层情况。  相似文献   

4.
储层水淹以后注入水与原生地层水发生混合,导致地层混合液矿化度出现较大变化,如何获得合理的地层混合液电阻率来计算剩余油饱和度成为高含水油田普遍面临的难点问题。通过基于水淹储层并联导电的理论模型,利用迭代计算方法,优选印度尼西亚公式探讨解决水淹储层剩余油饱和度计算难题。首先依据储层导电机理,将地层等效为符合实际地质特征的体积模型,分析储层水淹前后孔隙内注入水和原生水体积的变化规律;然后根据欧姆定律建立水淹层并联导电模型,进而推导出混合液电阻率与剩余油饱和度、原生水电阻率及注入水电阻率的计算关系;最后结合印度尼西亚公式,利用迭代算法获得合理的混合液电阻率值,为高含水储层剩余油饱和度的准确计算提供基础支撑。此方法在涠洲W油田实际应用,计算的剩余油饱和度平均绝对误差小于5%,与以前模型相比其计算精度大幅提高,为高含水开发期油田的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5.
文东油田是处于油田开发中后期的高温、高压、高盐低渗透砂岩油藏,应用传统的套后剩余油饱和度监测技术以及利用常规电阻率测井资料确定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效果不佳。在利用产出剖面资料确定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水淹层水淹程度的非均匀特征导致水淹层内剩余油饱和度的差异,通过面积等效法构建非均匀水淹层饱和度模型图,应用此改进方法确定出非均匀水淹层的剩余油饱和度。方法改进前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方法改进后的计算结果更能反映水淹层的整体剩余油饱和度,与储层的实际情况更加符合,进而可准确掌握区域剩余油饱和度分布规律,为油藏的合理有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碳氧比能谱测井是油层剩余油测井技术,测试结果能直接提供油层剩余油饱和度,并将所测地层划分为油层、水层、油水同层及水淹层,为现场堵水,补孔等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以文明寨油田为例,介绍了碳氧比能谱测井技术的特点、应用效果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碳氧比能谱测井技术在文明寨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氧化比能谱测井是油层剩余油测井技术,测试结果能直接提供油层剩余油饱和度,并将所测地层划分为油层、水层、油水同层及水淹层,为现场堵水,补孔等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以文明寨油田为例,介绍了碳氧比能谱测井技术的特点、应用效果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GS油田中浅层N^1-N_2~1油藏经过20多年的注水开发已进入中高含水期,油藏水淹严重剩余油分布复杂,准确评价水淹层确定剩余油富集区是油田开发面临的首要问题。以岩石物理实验与测井资料为基础,明确研究区水淹机理与水淹特征,建立水线法与流体替换法求取油藏原始储层参数,提高水淹层定性识别的精度;在相渗实验基础上,建立产水率计算模型,形成水淹层6级划分标准,实现水淹层分级解释定量评价。通过现场实际应用,该方法可以有效识别水淹层,提高水淹层的解释精度,水淹级别解释与生产测试结论更加吻合。不同的水淹层解释方法都有区域适用条件,准确求取残余油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含水饱和度与产水率是水淹层定量评价的基础,但对于低矿化度水淹层电性特征接近于原始油藏电阻率的储层目前没有较好的方法解决。  相似文献   

9.
针对塔河油田碎屑岩砂体分布规律性差,部分储层开发效果差,引进PSSL全能谱饱和度测井技术,求准剩余油饱和度分布。通过介绍全能谱饱和度测井原理,分析其解释基础和精细解释方法,应用现场实例说明该项技术在薄层分析和厚层细分所具有的优势,并利用该技术确定最佳射孔层位。实践证明,全能谱饱和度测井技术能够准确地评价区分油层、水淹层、水层及干层,正确区分出水淹层的级别,能较好的指导油田采取措施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0.
张予生 《吐哈油气》2005,10(2):170-172
国内外目前在套管外储层测井评价方面已形成了许多有效的技术系列和工艺方法。吐哈油田针对低孔低渗储层剩余油的评价问题,长期开展了适合该地区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技术的探索和实践,论述了多种套管外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在吐哈油田的适应性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