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体位改变插入胃管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提高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插入胃管的成功率,减少因反复插管所致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方法将需建立人工气道并进行机械辅助通气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改变常规的“去枕头后仰位”为“抬高床头70°~80°角头正位”插入胃管,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去枕头后仰卧位方法插入胃管。结果对照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6.0%,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抬高床头70°~80°角头正位”插入胃管简便易行,省时省力,既减轻对患者的刺激,又可减少因反复对患者插胃管所致的局部黏膜损伤、充血水肿等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痛苦,也极大地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改进的经口洗胃管置入方法对提高气管插管患者插胃管成功率的效果.方法 将7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行气管插管后实施洗胃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实验组采取改变常规的"去枕头后仰位"为"抬高床头70~80°,头正位",从牙垫孔经口插入洗胃管;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去枕头后仰卧位"的体位方法经口插入洗胃管,比较2组的插管成功率.结果 实验组胃管一次置入成功率为9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实验组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气管插管后患者改变常规的"去枕头后仰位"为"抬高床头70~80°,头正位"从牙垫孔经口置入洗胃管法明显优于常规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两种不同体位留置胃管的成功率,减少反复插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方法将脑卒中吞咽障碍并需要安置胃管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抬高床头70~80°,头部正位"(以下简称头部正位法)法留置胃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平卧位再托头"法留置胃管。结果观察组一次留置胃管插管成功率为91.2%,对照组一次胃管插管成功率为6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用"抬高床头70~80°,头正位"法留置胃管一次插管成功率比传统法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昏迷患者胃管插入的新方法.方法 把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昏迷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抬高床头15~20.及中心静脉置管导丝导入法插入胃管,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去枕后仰位插入胃管.结果 实验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0.0%,总插管成功率为100.0%,对照组一次成功率为33.3%,总插管成功率为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所用时间为(9±3)min,对照组所用时间为(12±7)min,二者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的昏迷患者改变常规的去枕后仰位为抬高床头15~20.及中心静脉置管导丝导入法插胃管能明显提高胃管插入的成功率,所用时间明显缩短,能减少因反复插胃管所致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有效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老年痴呆患者两种体位下插鼻肠管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对老年痴呆患者采取两种体位插入鼻肠管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长谷川简易痴呆量表评估为痴呆的患者50例,按插入鼻肠管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去枕平卧位头后仰插入鼻肠管,观察组采用床头抬高700~80°角,呈坐位插入鼻肠管,对两种不同体位一次插管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一次捕管成功3例,成功率为12%,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21例,成功率为84%,经X2检验,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老年痴呆患者而言,采取坐位较平卧位插入鼻肠管一次插管成功率高,减轻了患者痛苦,并且省时、省力,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气管插管昏迷患者2种鼻胃管置管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胃管插管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置管方法,对于昏迷患者传统的操作方法是:插管前先撤去患者的枕头,头向后仰,当胃管插入15cm时,将患者头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缓慢插入至预定长度[1].但在带气管插管的患者中,临床实践发现此方法难度大,首次成功率较低.为此笔者对带气管插管的昏迷患者留置鼻胃管方法予以改进,采用抬高床头15~30°后直接插入,2005年12月-2006年5月,对104例患者采用2种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制床头抬高标识杆提高ICU护士抬高床头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2015年3月1日—5月31日行有创机械通气的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床位编号将患者分组,双号床患者27例为观察组,自制床头抬高标识杆:将普通输液架插于床头作为标识杆,事先使用量角器测量出床头抬高角度30°、45°时以床头水平线延伸线与输液杆的交点位置,用记号笔标记并分别用蓝色、红色胶带贴示;使用自制床头抬高标识杆标示床头抬高角度。单号床29例患者为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常规管理床头抬高角度。2组均每天检查床头抬高角度3次(检查时间点为10:00、17:00、1:00),床头抬高30°~45°为达标,2较2组床头抬高的达标率。结果观察组共检查490例次,总达标率91.2%,对照组501例次,总达标率50.3%,观察组在各个时间点床头抬高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应用自制床头抬高标识杆可提高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床头抬高达标率,提高护士执行抬高床头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气管插管昏迷患者2种鼻胃管置管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胃管插管是临床护理下作中常用的置管方法,对于昏迷患者传统的操作方法是:插管前先撤去患者的枕头.头向后仰,当胃管插入15cm时,将患者头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缓慢插入至预定长度。但在带气管插管的患者中,临床实践发现此方法难度大,首次成功率较低。为此笔者对带气管插管的昏迷患者留置鼻胃管方法予以改进,采用抬高床头15~30。后直接插入,2005年12月-2006年5月,对104例患者采用2种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艳 《护理学报》2010,17(20):47-48
目的提高人工气道患者胃管置入的成功率,减少反复插管所致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方法将80例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去枕后仰卧位的方法置入胃管,观察组采取抬高床头30&;#176;,边插边注气的方法置入胃管。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结果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43%,观察组为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气道患者采取抬高床头30&;#176;,边插边注气的方法置入胃管,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较常规方法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更为有效的留置胃管方法,提高1次置管成功率.方法 将92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置管;观察组患者取仰卧位,床头抬高20°~30°,由两名护士同时操作,采用双手抬颌法置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1次置管成功率和置管过程中发生呛咳、恶心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1次置管成功率96%,显著高于对照组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置管过程中出现恶心1例,呛咳2例,对照组出现恶心7例,呛咳9例,观察组置管过程中呛咳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双手抬颌法留置胃管具有1次置管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Torres DP  Baudoin J 《Pain》2008,138(2):472; author reply 472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