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白术-木香药对对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肠道菌群与短链脂肪酸(SCFAs)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 使用番泻叶灌胃联合束缚刺激构建大鼠脾虚IBS-D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匹维溴铵1.5 mg/kg)和白术-木香药对低、中、高剂量组(0.7、1.4、2.8 g/kg),每组6只;另取6只健康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大鼠灌胃生理盐水,其余各组灌胃相应药液,每天1次,连续14 d。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并检测粪便含水量;检测大鼠肠道敏感性[以腹壁撤退反射(AWR)阈值评价]和肠道推进率;检测大鼠血清中5-羟色胺(5-HT)、P物质(SP)水平;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5-HT3受体(5-HT3R)、5-HT4受体(5-HT4R)、5-HT转运体(SERT)蛋白表达水平。取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白术-木香药对高剂量组大鼠粪便样本进行16S rRNA测序分析,并检测粪便中乙酸、丙酸、丁酸的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白术-木香药对中、高剂量组大鼠给药7、14 d后的体重,粪便含水量,AWR阈值,结肠组织中5-HT4R、SER...  相似文献   

2.
中药枳实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枳实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模型+枳实组.测定各组大鼠胃排空速率,并对大鼠胃窦组织进行P物质、胃动素及血管活性肠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模型组大鼠胃排空速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应用枳实水提取液后大鼠胃排空速率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模型组大鼠胃窦组织P物质、胃动素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血管活性肠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应用枳实水提取液后大鼠胃窦组织P物质、胃动素明显增加,血管活性肠肽明显减少,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枳实可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的胃排空,其机制可能与胃窦组织P物质、胃动素的分布增加及血管活性肠肽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丙泊酚联合刺五加注射液对睡眠剥夺模型大鼠的睡眠影响及机制.方法 睡眠剥夺模型SD大鼠随机分组为四组:空白对照组、丙泊酚组、刺五加组、丙泊酚-刺五加组.采用中缝背核(DRN)核团微量注射、多道睡眠描记、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胆碱能受体放射性配基分析技术,观察大鼠在使用丙泊酚及刺五加注射液后睡眠生理行为、中缝核5-羟色胺(5-HT)能阳性神经元细胞数目,以及皮质神经细胞的胆碱能受体位点数变化.结果 丙泊酚组、刺五加组、丙泊酚-刺五加组的慢波睡眠(SWS)各期睡眠时间显著延长,联合应用后延长效果更显著,而觉醒期(w期)时间明显缩短(P〈0.05);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大鼠大脑皮层5-HT阳性染色细胞明显增多,平均积分光密度值升高(P〈0.05),联合应用后效果更显著.且多重比较显示,丙泊酚组和刺五加组问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值均〈0.05).各组间大鼠海马和皮层胆碱能受体位点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81、0.065、0.071).结论 应朋丙泊酚、刺五加、丙泊酚联合刺五加背侧中缝核团微量注射可改善睡眠剥夺大鼠的睡眠.具体机制可能为通过增加大脑皮质细胞内5-HT能阳性物质发挥作用.海马和皮层胆碱能受体位点数改变可能不参与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观音合剂对肺脾气虚型大鼠模型肺泡灌洗液、肠道黏膜sIgA的影响,探讨观音合剂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健康SPF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5组,即观音合剂大剂量组、观音合剂小剂量组、脾胺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每组16只。3周造模成功后,分别灌胃观音合剂大、小剂量煎剂,脾胺肽和生理盐水,干预30 d后,评价大鼠外观行为学,称脾脏、胸腺质量,计算脾脏、胸腺指数,放射免疫法检测肺泡灌洗液、肠道黏膜sIgA的含量。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肺泡灌洗液、肠道黏膜表面sIgA浓度和脾脏(胸腺)质量、指数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观音合剂能改善模型组外观和行为异常,提高模型大鼠肺泡灌洗液、肠道黏膜表面sIgA浓度和脾脏、胸腺质量、指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且大剂量组更接近于空白对照组。大剂量组和脾胺肽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或P〈0.05)。小剂量组肺泡灌洗液、肠道黏膜表面sIgA、脾脏指数、胸腺质量与脾胺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小剂量组脾脏质量、胸腺指数与脾胺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观音合剂能有效提高模型大鼠肺泡灌洗液、肠道黏膜sIgA的浓度和脾脏(胸腺)质量、指数,这可能是其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气虚型)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归辛颗粒对硝酸甘油诱发的实验性大鼠偏头痛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归辛颗粒(GXG)对硝酸甘油诱发的实验性偏头痛大鼠行为症状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氟桂利嗪(西比灵胶囊)作为阳性对照,与归辛颗粒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同步按照各要求剂量灌胃给药7d,大鼠右肩皮下注射硝酸甘油9mg/kg造模,观察各组行为学差异并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其血浆和脑组织中5-羟色胺(5-HT)含量的变化。结果:归辛颗粒组大鼠行为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模型组,血浆及脑组织中5-HT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归辛颗粒可能通过升高偏头痛大鼠血浆及脑组织中5-HT含量发挥防治偏头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Egr-1在大鼠酒精性脂肪肝中的表达,观察水飞蓟素对酒精性脂肪肝肝组织中Egr-1表达的影响。方法 55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水飞蓟素低剂量组(100 mg.kg-1)、水飞蓟素高剂量组(200 mg.kg-1),采用高脂饮食联合酒精灌胃6周建立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脏Egr-1,TNF-α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Egr-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细胞可见明显脂肪变性,肝细胞肿胀明显(P〈0.01),血清中ALT、AST活性明显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水飞蓟素高剂量组肝组织病理变化程度明显减轻(P〈0.01),血清ALT、AST活性明显降低(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gr-1、TNF-α在模型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而在水飞蓟素高剂量组(200 mg.kg-1)明显减少(P〈0.01,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肝组织中Egr-1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水飞蓟素高剂量组较模型组Egr-1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 Egr-1在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可能参与了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水飞蓟素对酒精性脂肪肝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部分地与抑制Egr-1的活化,进而减少TNF-α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7.
化学刺激引起的两种大鼠内脏高敏感性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文采用两种化学刺激建立两种新的大鼠内脏高敏感性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方法采用成年大鼠,经肠道连续6d给予冰醋酸或芥末油刺激后,进行直肠扩张,评估肠道敏感性,记录胃肠电频率、峰电位、峰峰值和面积,检测血清5-HT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冰醋酸模型肠敏感性(P<0.05)、胃肠电频率(P<0.01)均升高;芥末油模型肠敏感性(P<0.01),胃肠电频率(P<0.01)、峰电位(P<0.05)、峰峰值(P<0.01)、峰面积(P<0.01),血清5-HT含量(P<0.05)均有变化,提示模型组敏感性增高。与模型组比较,反证药物组肠敏感性、胃肠电及血清5-HT含量均有一定恢复。结论通过对成年大鼠肠道进行化学刺激,成功建立了新的大鼠内脏高敏感性IBS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含中药骨金散血清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及OPG/RANKL系统的影响。方法:6月龄雌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骨金散低剂量组和骨金散高剂量组,每组12只,模型组、骨金散低剂量组和骨金散高剂量组大鼠建立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动物模型,4周后低剂量骨金散组和高剂量骨金散组按1.8g/kg和3.6g/kg灌服骨金散,每日一次;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均每天一次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8周后处死大鼠,观察骨金散对去卵巢大鼠股骨骨密度的影响,制备含骨金散血清。体外培养成骨细胞,观察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和OPG、RANKL mRNA的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去卵巢大鼠股骨骨密度明显降低(P〈0.01),低剂量的骨金散组和高剂量组大鼠股骨骨密度高于去卵巢组(P〈0.01)。低剂量的骨金散组和高剂量组血清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P〈0.05),升高OPGmRNA表达水平(P〈0.01),降低RANKL mRNA的表达水平(P〈0.01),使OPGmRNA/RANKLmRNA的表达比值升高(P〈0.01)。结论:中药骨金散能增加去势大鼠BMD,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增加成骨细胞OPGmRNA表达,降低RANKLmRNA表达,发挥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作用,这可能与其治疗骨质疏松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肠激安方干预腹泻型IBS模型大鼠SP、CGRP的机制。方法对出生后8~21d的大鼠给予连续性的结肠内炎征性刺激,复制IBS内脏感觉过敏的动物模型,观察肠激安方对SP、CGRP的影响。结果肠激安药液能明显改善大鼠的腹泻状况,降低肠道敏感性,高、中、低剂量肠激安药液均能降低模型大鼠结肠黏膜中CGRP、SP阳性纤维的平均OD值,改善肠黏膜表面糜烂、溃疡,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或P〈0.05)。结论肠激安方能明显改善大鼠的腹泻状况,降低肠道敏感性,降低模型大鼠结肠黏膜中CGRP、SP阳性纤维的平均OD值水平,改善肠黏膜表面糜烂、溃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仁青常觉通过干细胞因子(SCF)/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kit)基因信号通路对胃动力低下大鼠的效应及机制。方法 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大鼠30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6只):模型组;阳性对照(西沙必利0.4 mg/ml)组;仁青常觉低剂量(0.1 g/kg)组;仁青常觉中剂量(0.2 g/kg)组;仁青常觉高剂量(0.4 g/kg)组。建立胃动力低下大鼠模型,检测小肠推进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液SCF的浓度;并对5-羟色胺(5-HT)和c-kit蛋白的表达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仁青常觉高剂量组大鼠小肠活动推进率、5-HT蛋白、血清中SCF含量及c-kit蛋白质均明显增高(P<0.01)。结论 高剂量仁青常觉治疗可以缓解大鼠胃动力低下的情况。其机制可能与信号通路SCF/c-kit有关。  相似文献   

11.
菝葜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菝葜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用冰水灌胃法复制大鼠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分为模型组、菝葜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浓度依次为8、4、2 g.ml-1,按生药量计)、阳性对照组,另设空白对照组。灌胃给药3周后,酶免法测定大鼠血清5-HT和血浆SS、SP含量的变化,观察菝葜提取物对大鼠结肠5-HT、SP、SS和脊髓SP免疫组化染色的影响,以及对大鼠结肠MC甲苯胺蓝法染色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菝葜提取物低剂量组能够降低模型大鼠血清5-HT和血浆SS含量(P<0.05);能够升高模型大鼠血浆SP的含量(P<0.05);能够升高模型大鼠结肠SS、SP和脊髓SP免疫组化染色的平均灰度值(P<0.05);能够升高模型大鼠结肠5-HT免疫组化染色平均灰度值(P<0.01);并且能够减少模型大鼠结肠MC计数(P<0.05)。结论菝葜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整模型大鼠血清5-HT,血浆SS、SP,结肠5-HT、SP、SS、MC,脊髓SP等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蝎毒结肠靶向小球对幼鼠慢性内脏痛的抑制作用。方法:选用新生SD大鼠,出生后8~14d内,每天固定时间给予一次60mm Hg结直肠扩张刺激,建立慢性内脏痛模型,对照大鼠除了不行结直肠扩张外,其他情况同模型大鼠。实验分组:对照组、对照空白小球组、对照蝎毒小球组、模型组、模型空白小球组、模型蝎毒小球低剂量组、模型蝎毒小球中剂量组、模型蝎毒小球高剂量组。大鼠第28天开始胃肠给药,连续给予蝎毒靶向制剂14d后,采用腹外斜肌放电来评估肠道痛觉的敏感性;进而采用离体脑片场电位的记录方法,观察慢性内脏痛幼鼠海马CAl区场电位LTP的变化。结果:模型幼鼠腹外斜肌放电明显增强,服用蝎毒靶向小球后,腹外斜肌放电幅值显著减少(P<0.05);记录离体海马场电位LTP显示,模型幼鼠场电位LTP较对照幼鼠的幅值显著增加(P<0.05),同时蝎毒结肠靶向小球可显著降低模型幼鼠海马场电位LTP的幅值(P<0.05),而对对照幼鼠的作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蝎毒结肠靶向小球可抑制幼鼠慢性内脏痛觉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行为学和电生理学评价方法,探讨应用5-羟色胺3(5-HT3)受体拮抗剂雷莫司琼对幼鼠内脏痛觉敏感性影响。方法:新生期反复结直肠刺激(colorectal irritation,CI)建立幼鼠内脏痛觉高敏感性模型。32只SD新生大鼠按2×2析因设计分成4组,每组8只,A1B1组:新生期反复CI,15~21d腹腔注射雷莫司琼;A1B2组:新生期反复CI,15~21d腹腔注射生理盐水;A2B1组:新生期未接受CI,15~21d腹腔注射雷莫司琼;A2B2组:新生期未接受CI,15~21d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常规饲养到幼鼠期(6周龄),通过观察幼鼠在不同压力结直肠扩张(colorectaldistension,CRD)刺激后的腹壁撤退反射(AWR)评分、内脏痛阈和腹外斜肌放电测量进行内脏痛觉敏感性评价。结果:幼鼠痛阈受建立内脏痛敏化模型和早期雷莫司琼干预两因素影响。建立内脏痛敏化模型可使幼鼠痛阈降低11.56mm Hg,早期雷莫司琼干预则使幼鼠痛阈提高9.06mm Hg,两者存在交互作用。应用雷莫司琼使AWR评分及腹外斜肌放电幅值降低,对于AWR评分的主效应在各个CRD压力下有统计学意义;对腹外斜肌放电幅值的主效应在各不同CRD压力下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5-HT3受体拮抗剂雷莫司琼能够降低幼鼠内脏痛觉的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内脏敏感性的改变与c-fos在结肠及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乙酸灌肠法造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A组,n=12)和对照组(B组,n=12),造模后通过腹部回撤反应评分评价内脏敏感性;用印度墨汁肠道染色法观察小肠蠕动,以墨汁在小肠中移行的距离占整段小肠长度的百分比来观察小肠推进蠕动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半定量分析结肠及中枢神经系统c-fos表达。结果该模型符合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特征,A组腹部回撤反应评分、结肠及中枢神经系统c-fos表达高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酸灌肠法造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内脏高敏感性,c-fos的高表达参与大鼠内脏高敏感的异常调节。  相似文献   

15.
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岩  张燕  卞红磊 《河北医药》2009,31(18):2384-2386
目的观察大黄所致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的变化,揭示大黄与该病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利用中药大黄制作大鼠慢传输型便秘动物模型,观察结肠传输功能及生长抑素(SOM)、P物质(SP)的表达,结肠肌间神经丛病理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大黄模型组结肠传输功能缓慢;黏膜慢性炎症,全层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涡;肌阃神经丛神经细胞空泡变性、减少;结肠肌间神经丛内未找到Cajal间质细胞,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SOM、SP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大黄等蒽醌类泻剂损伤结肠壁神经丛,使结肠传输功能下降。因此,对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治疗时,应避免长期应用此类药物。  相似文献   

16.
大黄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胃动力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艳芬  严祥  赵丽  陈明  张新华 《中国药房》2008,19(15):1135-1138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胃动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mg·kg-1)加长期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复制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复制成功后分别用大黄素、替加色罗、多潘立酮进行药物干预治疗6周,并设立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进行同期比较。实验结束时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SPECT)测定胃半排空时间(GET1/2)与90min胃内核素残留率(RIH);常规检测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用放免法检测血浆和胃肠组织P物质(SP)、生长抑素(SS)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胃排空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慢(P<0·01),而大黄素、替加色罗及多潘立酮组大鼠的胃排空较模型组显著加快(P<0·01或P<0·05)。大黄素、替加色罗及多潘立酮组大鼠的血浆和胃肠组织SP较模型组显著升高,而SS显著降低(P<0·01或P<0·05)。模型、替加色罗及多潘立酮组大鼠血清TG和TC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而HDL-C显著降低(P<0·01),但大黄素组大鼠TG、TC和HDL-C可以得到纠正(P<0·01)。结论:大黄素可能通过纠正部分胃肠激素的异常表达提高2型糖尿病大鼠的胃动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痛消痞方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血清及胃窦组织中NT、SP含量的影响。方法用ELISA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血清及胃窦组织中NT、SP含量及阳性纤维的平均灰度值。结果各治疗组NT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1),但高于正常组(P〈0.01);中药治疗组NT含量低于西药治疗组(P〈0.05)。各治疗组SP含量均高于模型组(P〈0.01),但低于正常组(P〈0.01);中药治疗组SP含量高于西药治疗组(P〈0.05)。结论胃痛消痞方可以降低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血清及胃肠组织中升高的NT,并使降低的SP升高。  相似文献   

18.
咖啡酸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咖啡酸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和咖啡酸低、中、高剂量组(咖啡酸溶液,10、30、50mg·kg-1),每组7只,分别腹腔注射相应药物后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寻台潜伏期为指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其后,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学变化和固定视野内神经元细胞计数,并考察海马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核转录因子NF-κBp65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咖啡酸低、中、高剂量组大鼠5d内的寻台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或P<0.01),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程度降低、神经元细胞数目明显增加(P<0.05或P<0.01),海马组织中SOD活性明显增加、MDA含量和NF-κBp65阳性细胞表达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咖啡酸可能通过降低NF-κBp65阳性细胞表达,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来实现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力竭游泳运动后雄性大鼠伏核内5-羟色胺阳性反应物的变化。方法用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方法观察雄性大鼠伏核神经原内5-羟色胺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力竭游泳运动后大鼠伏核体神经原5-羟色胺细胞免疫反应增强(P〈0.01)。结论 5-羟色胺阳性反应物增加这可能与大运动量后躯体运动协调性发生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