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妮 《经营管理者》2013,(9X):227-227
自从2006年,美国对华首次反补贴立案调查以来,美国对华发起了大量的反补贴调查,成为对我国实行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本文总结了美国对华反补贴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美国对华实行反补贴调查的原因,最后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徐静 《经营管理者》2009,(3X):37-37
近年反补贴调查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主流,而中美在该问题上的主要争议焦点是:反补贴是否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本文从国际实践,美国国内成文法及判例法分别分析反补贴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依据。最后从多边规则上看,美国是能够对中国适用反补贴法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王绯  吴平峰 《经营管理者》2011,(14):138-139
在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倾销与反倾销、补贴与反补贴问题最引人注目,对正常国际贸易关系的影响巨大。近年来,欧美国家对我国频频采取"双反"措施实现贸易保护主义目的。本文结合WTO对反倾销反补贴的规定以及本国具体情况,简要分析了欧美国家对我国采取"双反"的原因、影响以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孙晓菲 《经理人》2012,(6):102-104
在经历三次推迟后,美国商务部于3月20日公布了对中国光伏产品反补贴调查的初裁结果,中国业内普遍认为初裁结果好于预期。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反补贴”措施立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6月,加拿大边境贸易服务署(CBSA)正式公布了"关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新政策",规定:"在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时,将以行业为基础考虑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并将推定中国所有行业为市场经济产业。”这项政策为加拿大政府对中国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6.
朱颐 《经营管理者》2013,(20):216-216
世界贸易的救济措施主要有三大类,其一是反倾销,其二是反补贴,其三是保障措施的制定。尤其是在国际贸易领域,主要是通过这3种措施来进行贸易制裁的。随着我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贸易摩擦也越来越频繁,美国对中国所采取的反倾销及保障措施已经不能够满足国内一些生产商的目的了。所以,美国将要寻求更多的突破口,反补贴法的出现其实也是一种必然。因此,我们一定要未雨绸缪,做到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外对我国反补贴,已经成为继反倾销后,又一严重影响我国外贸出口的新的国际贸易摩擦形式.如由于加拿大的反补贴,浙江省宁波市很多企业2006年丧失了在加拿大的铜管件市场,2007年加拿大市场又对我国的紧固件产品关闭了大门.  相似文献   

8.
张靓芝 《决策与信息》2005,(7):38-38,41
自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以来.中美双边贸易迅速发展。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4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达1696.3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的第三大贸易国,美国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国,然而.中美贸易纠纷却从未停止过,2004年以前.美国主要采用反倾销措施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自2005年起.美国对华贸易制裁措施又开始注重反补贴措施和保障措施2005年4月以来.美国已对我国3种纺织品自主启动设限调查.  相似文献   

9.
龚炯 《经理人》2009,(10):36-36
9月13日,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汽车产品和肉鸡产品启动反倾销和反补贴(“双反”)立案审查程序。外界普遍认为,这是中国政府对美国一而再、再而三的贸易保护主义行径不得不做出的反击。  相似文献   

10.
自2004年以来,我国企业开始遭遇的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且其数量呈上升趋势,双反措施取代了单反措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贸易救济的主要手段。本文试图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并通过其分析贸易救济措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从2006年底开始,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频频向我国发起"双反"调查,即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双反"成为美国对华输美产品的又一新障碍。本文就美国对华"双反"调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可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钱晶 《经理人》2012,(12):112-112
11月7日,继美国商务部10月11日终审裁决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也做出终裁,决定对出口美国的中国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加征惩罚性关税。我们晶科能源将面临15.42%的反倾销税和15.24%的反补贴税,其他同行最高则36%。这种惩罚性重税是在围剿中国太阳能企业,会给它们造成致命打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飞速,在2010年中国光伏制造业已经占据全球市场半壁江山,其产品出口量在全球约占90%。但2011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光伏产业屡遭国外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调查范围之广、处罚金额之大前所未有,中国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空前危机。本文深入分析此次"双反"调查、我国光伏企业的生存发展现状以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sGM协议中首次对补贴的专向性作出了规定,专向性补贴可以分为企业专向性补贴、产业专向性补贴,地理专向性补贴和禁止性补贴。如何判断是否属于专向性补贴通常倚赖于两种原则:法律专向性原则和事实专向性原则。我国面临的反补贴调查越来越多,因此我们有必要对SCM协议中的专向性标准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卜范涛 《经理人》2010,(9):74-75
世界银行目前发布的《临时贸易壁垒数据库》报告显示,2010年第一季度,全球新发起的包括反倾销、反补贴和特保案等在内的临时进口限制贸易救济案同比下降20%,但47%的新贸易调查案与82%已完成的贸易调查,均针对或涉及我国。这些信息充分表明,我国进出口企业的风险已经进入集中爆发期。  相似文献   

16.
<正> 1979年8月,欧共体对来自中国的糖精实施反倾销调查。这是中国产品第一次在国外遭到这种调查。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0年9月初,已有28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产品提起倾销指控、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案件378起。涉及4000多种商品,至少直接影响中国出口100亿美元以上。近年来,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对华商品反倾销起诉更是大幅增加:从1999年到2000年上半年就发生53起,还有10起在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世界反倾销浪潮不断高涨,中国产品在国外遭受反倾销的案件不断增多。从1979年欧共体对中国出口的糖精发起的首例调查开始以来到2009年匹兹堡美国钢铁公司、Maverick管材公司在内的7家石油管材生产商与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usw)一起,向美国商务部和ITC提起针对中国输美的油井管“反倾销”和?反补贴”诉讼,即“双反案”,影响中国数百亿美元的出口。  相似文献   

18.
《决策探索》2009,(23):5-5
截至11月3日,今年已有19个国家(地区)对中国产品发起101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超过116,8亿美元。商务部部长助理王超日前在第五届中国贸易救济与产业安全高级研讨会上说,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盛行,我国已处于国际贸易摩擦的中心地带。国外对华贸易救济案件激增,案值越来越大,贸易救济措施多样化,反补贴和“特保”渐成焦点。  相似文献   

19.
江苏外贸发展模式面临的危机 1.外贸发展的外部环境已完全改变 (1)超贸易保护主义泛滥给江苏外贸发展的环境带来严峻挑战。20世纪80年代,当江苏利用区位优势和成本优势大规模承接世界制造业大转移的时候,造就了江苏外贸长达20年的繁荣和辉煌。2008年金融危机后,在22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发起的116起贸易救济调查中,反倾销案件占全球的40%左右,反补贴案件占75%左右,其中江苏地区占有较大比重。  相似文献   

20.
公平贸易原则世贸组织强调,以倾销或补贴方式出口本国产品,给进口方国内工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有实质性损害威胁时,该进口方可以根据受损的国内工业的指控,采取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同时,世贸组织强调,反对成员滥用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达到其贸易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