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现代契约法表现为对绝对契约自由的规制以体现根本的契约正义。强制缔约正是为防止被强制方滥用其权利,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践行契约正义。我国理论界和实务中对于强制缔约理论的认识,还处于概念厘清的初步阶段。本文通过对强制缔约的内涵、外延的分析以及与契约正义的联系,以期对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现代契约法表现为对绝对契约自由的规制以体现根本的契约正义.强制缔约正是为防止被强制方滥用其权利,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践行契约正义.我国理论界和实务中对于强制缔约理论的认识,还处于概念厘清的初步阶段.本文通过对强制缔约的内涵、外延的分析以及与契约正义的联系,以期对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崔明石 《理论界》2005,(3):102-102
契约自由是契约法的核心原则,与契约正义有着必然的联系,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体现。现代契约法以表现为契约自由的规制,体现根本的契约正义。强制缔约就是在这一前提下诞生的。本文分析了强制缔约的内涵及与契约正义的联系,以期对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由自由达致责任——关于契约自由的内在规定性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契约自由的内在规定性是从个人本位的理论视角出发,以契约自由系契约法之最高理念为前提预设。沿着契约形成的逻辑顺序,其内在理路表现为契约关系约束下双方当事人如何由个体自由演进至整体自由、由绝对不受强制达致自觉承担责任,其三大本质体现为"缔约不受强制"、"约定应当遵守"和"违约应负责任",以此构建契约法制度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5.
曹宁 《社会科学论坛》2008,(12):100-102
强制缔约,又称为强制契约、契约强制、契约缔结之强制或强制性合同,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本文仅探讨狭义的强制缔约,即个人或企业负有应相对人之请求,与其订立合同的义务,即对相对人之要约,非有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承诺.  相似文献   

6.
事实契约理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事实契约理论的提出针对的是社会生活中大量存在的一般契约条款和强制缔约制度,主张排除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仅因事实过程而成立契约。这一理论与传统的“意思契约”理论是不相符的,因而受到批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契约自由原则的衰落,在合同判断上重要的不再是当事人的真正的合意或意向,而是他们作为有理智的人被认为已经同意或预期的事项。合同从形式化的意志理论中解放出来,责任、激励、救济成为合同法研究的主题。对事实契约理论的解释力也需要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7.
公司和农户以特定的契约形式进行交易顺应了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有利于解决分散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但是,目前公司和农户在契约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凸显的契约失效、组织解体等问题,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组织绩效的发挥.究其原因,与目前理论及实践对公司和农户契约特征的认识不足有关.对现实中公司和农户契约的内在特征及履约的基本要求进行具体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是,缔约主体的不平等性、契约客体的特殊性、契约内在的高风险性、契约的不完全性和强制实施的困难等决定了公司和农户履约的现实困境,使契约能否自我实施成为决定契约关系稳定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强制缔约,又称为强制契约、契约强制、契约缔结之强制或强制性合同,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本文仅探讨狭义的强制缔约,即个人或企业负有应相对人之请求,与其订立合同的义务,即对相对人之要约,非有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承诺。  相似文献   

9.
国企产权多元化涉及多个利益主体,形成了多主体间的利益关系,主体间能否顺利缔约,以及缔约后企业能否有效运营,仅仅靠显性的正式契约是不够的,而通过构建主体间的心理契约可以提高缔约与运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邢鸿飞 《江海学刊》2004,(6):118-122
行政契约与私法契约有本质区别 ,但行政契约的缔结与履行是否必然排斥私法原理或私法规则 ?如果不必然排斥 ,私法规则的适用空间又有多大 ?对这些问题 ,国内外学者观点不一。由于行政契约的主体和目的具有特殊性 ,因而不能毫无保留地适用私法契约的普通规则。那些只能适用于行政契约的专有规则 (公法或行政法规则 ) ,不能用私法规则替代 ;对行政契约领域存在的那些公法或行政法未作特殊要求的问题 ,援用私法规则并不影响行政契约的公法属性 ,因而可以有条件地适用。所以 ,行政契约的缔结应基于公权并合乎公益 ,行政主体对缔约相对人的选择应遵循公开和竞争原则 ,行政契约的履行应在强调行政主体特权的同时充分尊重缔约相对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专家责任的性质界定在国内外的立法、司法及理论界都是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专家责任契约性分析,明确在合同基础上专家注意义务的判断标准,指出专家在提供专业服务过程中亦应对委托人之外的特定第三人承担合理的注意义务,以达到专家职业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论第三人利益合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韶华 《河北学刊》2003,23(3):205-206
第三人利益合同是以向第三人给付为标的的一种特殊合同 ,该合同使第三人直接取得请求债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 ,而债务人同则得以因合同而生的一切抗辩对抗第三人。我国《合同法》第 6 4条未赋予第三人任何法律地位 ,并非真正的第三人利益合同  相似文献   

13.
强制医疗责任保险发挥着弥补受害患者损失、减轻医疗机构赔偿压力和分散医疗风险以及防范医疗纠纷的重要作用,在市场机制暂时不能实现这一目标时,通过政府介入,推行强制医疗责任保险是必要选择。推行强制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可以有两种方式———以行政命令手段或以法律手段,且立法强制医疗责任保险必须解决科学厘定保险费率,同时应加快制定与医疗过失责任的法规相匹配的医疗体制改革的政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及商业银行的经营及资产负债结构出发,对储蓄合同的性质及存储双方的法律责任进行探讨。该研究对于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发展、产品创新以及司法审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穆随心  郭捷 《兰州学刊》2010,(5):107-110
劳动合同正义是劳动合同自由的核心,一部劳动合同自由的发展史,同样也是劳动合同正义的演进史。劳动合同消极自由与劳动合同形式正义、劳动合同积极自由与劳动合同实质正义的理论与实践表明:劳动合同积极自由与劳动合同消极自由相互包容,以此来达到劳雇双方利益的均衡,进而达到社会和国家利益的均衡时,劳动合同的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也就得到统一,劳动合同正义也就得以实现,劳动合同自由与劳动合同正义的动态的协调统一也就得以完成。  相似文献   

16.
劳动合同有效订立后尚未履行完毕前,有时需要通过劳动合同变更使劳动合同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对劳动合同变更的概念、劳动合同变更与民事合同变更的区别、劳动合同变更的条件及效力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劳动合同变更具体法律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外国投资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的发布,互联网行业VIE协议的法律效力问题再次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不同于一般协议,VIE架构通过一系列协议构成,各协议均有其特定目的,通过系列协议组合实现VIE协议控制的目的。从学说和司法实务来看,单一协议的效力问题并无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VIE协议网络的目的是否非法且导致协议无效。互联网VIE协议网络效力如何,不可一概而论,需要具体分析VIE协议规避的规定内容和性质,确实属于《合同法》第52条第5项“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协议,方为无效。在解释论上,规避外资禁入互联网产业规定或者规避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规定的VIE协议并非全部无效。在立法论上,限制外资进入互联网产业既无助于解决可能存在的国家安全问题,也无益于推动互联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合同法上,违约责任损害赔偿是由合同债务未得到履行或未完全履行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它是充分保护受害方利益的一种补救方式,也是最基本、最重要、最常用的违约责任形式。任何人在因为他人不履行合同债务而遭受实际损害时,都有请求他人赔偿的权利。违约责任损害赔偿作为合同法理论的核心内容,在实务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金凌 《理论界》2014,(6):73-75
精神损害赔偿不适用于违约责任是传统民法理论的主流观点。本文通过文献整理,结合典型案例的司法实践,提出了我国建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制度依据和建构规则。在司法实践中,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应从严掌握,避免滥用。  相似文献   

20.
尹海文 《阴山学刊》2005,18(5):116-120
意思表示解释与法律行为解释和合同解释不同。意思表示解释有其特殊的法律构造,其解释对象是表示行为和效果意思而不仅仅是目的意思,意思表示解释的原则,依意思表示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我国民法通则对意思表示解释没有规定,在未来的民法典总则中应当对此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