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分析“看病难、看病贵”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医疗体制改革,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加强医药监管及医德、医风建设等和谐医患关系、化解医患矛盾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看病难、看病贵,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本文运用聚类分析、交叉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医患纠纷主要发生在学历低、收入低且对医疗纠纷认知较少的人身上,同时相关部门应该提高对医患关系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让医生和患者都没有后顾之忧等结论。此外,基于医患关系的数据分析揭示了医生和患者存在的其他种种问题,并为构建和谐友好的医患关系提供了针对性建议和措施,对解决医患关系的相关问题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几千年来医生一直被誉为“白衣天使”.做一个合格的医生不仅要医术精湛.而且要医德高尚,即所谓:“大医精诚”。然而,在当今医疗领域充斥着红包和回扣.医风医德日益沦丧.“看病贵,看病难”成了全社会最主要的热点问题之一的情况下.还有没有一个医生真正算得上是“精诚”的“大医”呢?  相似文献   

4.
樊李荣 《今日科苑》2009,(22):287-288
医患关系和医疗改革是当前社会普遍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看病难、看病贵是否通过医疗制度的改革得到解决?都是大家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列举几起医疗纠纷的处理经过,证实管好病历档案是解决医疗纠纷的重要依据,同时,在医疗活动中,要求医务人员依法行医、按章办事,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医德风范,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服务。  相似文献   

5.
张人善 《中国科技纵横》2014,(8):234-235,237
当前我国医学和世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以生物医药学为主,出现了四大无法克服瓶颈。我国2014年两代会上,出现了看病难、看病贵、疗效不满意、医患关系紧张关系,代表、委员们提出当前医学改革多种意见,如全复盖、低成本,在生物医学圈圈内创新等,都觉得不是好办法。我认为最佳改革方法,是走医药科技改革创新之路。将“生物医学”进行第二次革命,改革创新到“生物心理社会医药学”上。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飞速发展。从过去的看病“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到如今的“B超、CT、核磁共振”;从过去背着药箱走街串巷的“赤脚医生”,到现在互联网医生的远程问诊;从条件简陋的乡村卫生所到当今的现代化医院,医疗条件、医疗水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我国医疗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还很突出。优秀的医生与先进的医疗设备,大都集中在一线城市,农村则缺乏优质的医疗资源,基层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然存在,重大疾病的早筛、早防、早治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  相似文献   

7.
农民健康问题是我国当前民生工作重点之一,然而“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始终困扰我国政府和农民。本文结合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思考如何在农村推进健康教育工作,认为医疗保险的机构现行职能并未包含健康教育,而其在整合健康教育资源方面应当是最佳选择,并从对医疗保险机构职能主动化转变的角度出发,对推进农村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以卫生经济学中的供给诱导需求理论作为基础,通过分析我国自医疗改革以来卫生资源和居民医疗需求的现实状况,认为在当前的医疗制度设计中医生通过诱导需求获得更多经济利益的激励机制,是解释当前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的有力工具,也是我国医疗改革应该借鉴的理论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9.
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成为所有中国人的心中之痛,如何整治医疗行业的混乱局面?对医院实施严刑峻法?对医生进行更多的道德教育?其实,我们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公众参与为切入点,分析了我国看病难、看病贵、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匀以及医患关系紧张等医疗改革问题,提出了建立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医疗服务评价机制等改革主张。  相似文献   

11.
凌学江 《金秋科苑》2013,(10):18-21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今,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裘爱国的医学创新成果广受好评,皆缘于"用效果说明一切"。最欣慰的,是身为医者可以为无数病人解除痛苦,悬壶济世一片真情,赢得患者的信任和社会的认可;最自豪的,是在博览中华古今医学之奥妙后,融会贯通,独辟蹊径,创造出的三环疗法等独特疗法,为祖国中医药发展史增添崭新篇章;最期盼的,是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既能挽救人们的宝贵生命,又能有效地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及医患之间的矛盾,为构建和谐社会助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12.
凌学江 《今日科苑》2013,(10):18-21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今,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裘爱国的医学创新成果广受好评,皆缘于"用效果说明一切"。最欣慰的,是身为医者可以为无数病人解除痛苦,悬壶济世一片真情,赢得患者的信任和社会的认可;最自豪的,是在博览中华古今医学之奥妙后,融会贯通,独辟蹊径,创造出的三环疗法等独特疗法,为祖国中医药发展史增添崭新篇章;最期盼的,是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既能挽救人们的宝贵生命,又能有效地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及医患之间的矛盾,为构建和谐社会助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13.
李其 《金秋科苑》2013,(24):85-87
看病难、看病贵,是老百姓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患者希望获得优质医疗服务的呼声越来越高,医院陈旧的管理机制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医疗事业发展的需要。提高医院服务质量,改变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门可罗雀的状况,让患者得到高质量、低成本的医疗服务,是解决医患矛盾,树立医院良好形象的有力举措。寒假期间笔者对吉林省四平地区医院管理进行调研,提出医院服务管理质量存在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17,(18)
随着经济全球化,医患矛盾冲突不断发生,医患关系紧张。目前我国医患矛盾其实是社会群体的经济状况,文化受教育程度,心理状态道德水平等方面衍生出来的矛盾,是现实社会问题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反映,不是某一个个体,或者某一方面所存在的缺陷,这些矛盾其实来源于政策制度、道德文化、法律制度等多方面的原因。但目前看来引发医患矛盾最主要的原因是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障碍直接激化矛盾而来。  相似文献   

15.
吴桂娥 《科技广场》2009,(10):58-59
社区卫生服务是有效解决我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目前社区卫生服务在我国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其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患者一边在抱怨"看病贵、看病难",一边偏向于选择在价格高昂且拥挤的大医院就医.本文应用博弈论的基本理论方法来分析就医人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决策,并据此提出巩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引导人们形成正确就医观念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发展,医院正逐步推向市场.在医院市场化进程中,新的医患服务关系正悄然发生变化,一方面,患者日渐成熟和理性,它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另一方面,医院作为市场化医疗服务载体它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与时俱进,谋求合理可行的全面解决方案己成为新的课题.数字化医院能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增强数字化盼程度,从而提高全院的工作效率和经营效益,提升医院的品牌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是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繁的有效手段之一,以更好地为市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服务,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17,(24)
目前我国医患关系矛盾突出,尤其在很多大城市的大医院,出现很多了很多挂号难、看病难的现象。医院门诊量日益增大,分诊依赖于2-3个护士人工叫号,存在着很多矛盾,出现秩序混乱、医患矛盾多发、个人隐私得不到保障。随着医院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普及,医院各部门的办事效率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服务窗口,既要满足患者的服务需求,又要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医院叫号系统的建立,就是要改善医院门诊的就诊环境,提高服务质量。结合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来实现医生呼叫和对显示设备的单独控制,并可以根据需要灵活的修改相应的信息发布设备中的数据。使用医生叫号系统,可以提升服务质量,高效快捷有序的引导人流。同时,通过系统的有序管理,医疗秩序更加规范,更好地树立了医院的形象。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藏医药文化传统文化历来注重医风医德的教育,这种教育使得医生了解并尊重病人的基本权利,爱惜病人的生命;同样病人也将医生当做是自身的父母,尊重并信任医生的职业道德和医术。藏医的医德医风教育对于保持和谐的医患关系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现代社会经济和医学高度发展,医患关系却日益紧张,因此,如何通过宣传和利用传统藏医的医风医德教育来改善医患矛盾和完善医院改革,是我们目前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发明与革新》杂志1998年7期中看到《浅议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一文,其中提到:“创造学界普遍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一类非逻辑思维,逻辑思维不能直接导致创造。”更有人提出:“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思维之间彼此是不相容的矛盾或对立关系。”作者庄先生本人...  相似文献   

20.
基于当下中国医疗现实,由于高强度的职业劳动、巨大的职业压力及媒体的导向造成临床医生的情感素养被严重遮蔽,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叙事医学是临床医生情感素养提升的有效实践探索,对医患关系具有促进作用。基于此,未来医患关系将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从"健康利益共同体"走向"情感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