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7,(9):95-100
采用实地考察与实景拍摄的方式,搜集了大量武陵山区乡村旅游点的农耕景观代表作,分析了当地乡村旅游景观中农耕文化资源应用的典型案例;归纳了武陵山区的乡村旅游类型为生态农庄型、休闲农场型、古村古镇型、"花海竹海"型等4种类型;评析了武陵山区乡村旅游中农耕景观的应用现状,认为乡村旅游景观应紧扣农耕主题,充分利用当地的农耕文化资源,突出地域特色;指出了武陵山区农耕景观在当地乡村旅游中的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4):73-75
当代的传统村落,大多定型于农耕类型文明,中国是世界上农耕类型文明最为发达的国度,致使其传统村落样式最为复杂和多样。有的是以农田的高度稳定而得以定型,有的则是以当地特殊产品的定型而形成了特殊的村寨结构,有的则是以古代交通道路的走向和集市定型而产生,也有的是因地方性政治中心的形成而造就了特殊政治色彩的村落。特定的文化生态特点和历史背景是传统村落得以稳定延续的灵魂所在,只有掌握其灵魂,传承与保护对策才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传承和保护的措施也才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37)
我国的传统农耕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农耕文化,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我国的农耕文化,而且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将学生培养成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所以教师应该提高对农耕文化的重视度,学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断地创新和完善教学方法,将农耕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效结合。基于此,浅谈农业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传承农耕文化活动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1)
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从建造到目前(2018年)经历了5年之久。为发展校园文化建设,现对中原农耕馆(以下简称为"农耕馆")区域内陈旧景观做进一步提升,以满足发展中的许昌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学习、娱乐的休闲空间,发扬中原农耕文化。  相似文献   

5.
农耕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农耕文化的复兴既是民族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文化治理的基础.中国的农耕文化需要以文化复兴为目标,建立协同创新、政府引导、多元参与的发展策略.本文选取盐城市里下河地区以盐恳文化、蚕桑文化为主要特色的王村为例,通过村庄产业与农耕文化协同创新的空间设计,为王村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古国,从农耕文明孕育而成的田园景观始终是古代皇家造园的重要内容,其既是古代中国政治、社会、经济状况的物质反映,也是当时田园山水文化的表现载体。本文从政治、经济、人文等因素出发,梳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中田园景观的产生、发展与演化历程,探析其在各历史时期的发展规律与艺术特色,总结其总体艺术发展成就,为田园造景的深入研究提供相关历史理论基础,亦期望为当今郊野风景园林建设提供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35)
在农业院校中,农耕文化的融合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农耕文化是劳动者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主要以农业服务、农业技术和文化娱乐作为发展核心,不同的民族农耕文化呈现出的形式也不一样。农业院校开展特色农耕课程教学,分析梳理特色农耕课程的实施途径,用特色农耕文化提升大学生的知识文化和思想境界。文章对农业院校推进特色农耕课程的价值意义、常见问题及有效途径进行探究、思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食品安全危机不断地出现在我们身边,人们对于健康绿色生活的愿望越来越迫切。文章通过规划手段,对现实中发生的一些关于人们的生活、饮食等相关问题从城市园林景观角度进行规划分析,通过利用城市农耕景观和城市园林景观相互结合的理论方法,提出了城市农耕景观规划的理论框架,进而给人们创造一个能够参与到环境营造和食品生产等一系列的活动的机会。文章提出了城市农耕景观的垂直空间规划、地域空间规划、水平季节规划和管理对策等,对城市景观规划研究领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推动了城市农耕景观的发展,使城市面貌更完善,食品更安全,进而打造我们的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9.
传统人聚村落环境的形态和分布受到农耕文化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化、智慧化时代的到来,以及国家政策对新农村建设发展的不断推进,农耕时代一去不复返,农耕文化也在一步步走向没落。因此,农耕文化作为人类历史的见证显得尤为珍贵。通过对农耕文明时期人们的生存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分析,探讨农耕文化对人聚村落营建的影响,以洮河流域地区水磨文化为依托进行探究,深入理解农耕文化和人聚环境营建的关系,得出农耕文化在现代聚落建设中传承与发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快速城镇化过程中,许多山地乡镇一味追求现代化建设,盲目追求经济利益的不合理开发,导致山地乡镇传统农耕文化消弱殆尽。同时,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让政府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因此本文在山地乡镇建设和文化保护的背景下,引入乡村文化资本理论,采用理论与案例结合层层深入的分析路径,以农耕文化为资源,形成文化资源到文化资本的转化流程。其试图探求山地乡镇农耕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方式,打破传统文化保护方式过于依赖政府投入的弊端,力图展现文化的经济价值,促进以文化为核心竞争力的乡镇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