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诊断和起源。方法对1例子宫内膜发生的子宫内膜样腺癌伴神经内分泌癌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7岁。子宫腔内见一菜花样肿物,大小4 cm×3 cm×2 cm,侵达肌壁。镜检:瘤组织由子宫内膜样腺癌及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成分混合构成,子宫内膜样腺癌占70%,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占30%,两种肿瘤成分相互掺杂。免疫表型:腺癌成分表达CK、CA125、ER、PR,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成分表达Syn、CgA,Ki-67增殖指数为60%。术后随访7个月,患者无复发、转移。病理诊断为子宫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伴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型,Ⅲ级)。结论子宫内膜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较罕见,其两种成分可能为多潜能细胞向两个方向分化的结果,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形态学和免疫表型,预后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胃原发性癌肉瘤(gastric primary carcinosarcoma with neuroendocrine differentiation)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胃原发性癌肉瘤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和W-S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因烧心、黑便40天就诊.胃镜发现胃贲门处有1巨大菜花状肿物.光镜下肿瘤主要由两种成分构成.一种为不规则腺管结构,免疫表型CK和EMA阳性,vimentin阴性,多数腺管Syn阳性,少数腺上皮细胞CgA阳性;另一种为弥漫分布的间质细胞,免疫表型为vimentin广泛阳性,actin、CK、EMA、Syn、S-100局灶性阳性,CgA阴性.瘤组织中可见局灶性软骨肉瘤、骨肉瘤及平滑肌肉瘤成分.肿瘤旁胃黏膜未查见幽门螺杆菌.结论 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胃原发性癌肉瘤是一种极其罕见,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的肿瘤.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3.
浆液-黏液性肿瘤是新版世界卫生组织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中有关卵巢上皮性肿瘤增加的一个新肿瘤。目前,交界性肿瘤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描述,然而很少有浆液-黏液性癌的报道。该文报道19例卵巢浆液-黏液性癌,患者年龄16~79岁,平均47岁;其中16例单侧发生,3例双侧发生;瘤体直径1.8~18 cm,平均10.5 cm;肿瘤分期:Ⅰ期15例,Ⅱ期1例,Ⅲ期3例。12例以乳头状结构为主,含有少量腺管状、微管状和实性成分;6例以腺管状结构为主,1例以实性生长成分为主。典型的特征是两种细胞类型的混合。15例以子宫颈样黏液细胞为主,4例以子宫内膜样细胞为主;另外一些细胞类型,包括鞋钉样细胞、嗜酸性细胞、鳞状细胞、透明细胞及印戒样细胞,可以以不同的比例出现。多数病例中以嗜中性粒细胞浸润为显著特征。大多数病例呈现伴透明胞质和腔内多形性改变的微管状结构区域,这一特征与子宫颈微腺性增生相似。少数病例可出现间质玻璃样变区、腺纤维瘤样结构和砂粒体。10例卵巢发现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且同时有浆液-黏液性交界性肿瘤的成分。采用FIGO分级系统关于子宫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级:1级13例,2级5例,3级1例。1例同时伴有子宫的子宫内膜样腺癌。免疫表型:CK7(17/17)、ER (16/16)、PR(6/7)、CA125(15/15)、Pax-8(8/8)、CEA (8/13)、CA19.9(8/9)、WT1(2/13)、野生型p53(4/4)阳性;p16局灶阳性(5/5);CK20和CDX2在所有检测的病例中均阴性。8例患者获得随访信息,7例无病生存(随访3~74个月),1例ⅡB期肿瘤患者术后192个月死亡。鉴于两型细胞混合的特性及其与低级别浆液性肿瘤、黏液性肿瘤及子宫内膜样肿瘤在形态学重叠的特性,对浆液-黏液性癌的最适合的分类仍然未明确。尽管形态学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相似,本文认为最好将其视作与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不同的肿瘤,由于其与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生物学行为相似,推荐将该肿瘤重新分类。  相似文献   

4.
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乳腺梭形细胞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乳腺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梭形细胞癌的病理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复习2500例乳腺癌切片,找出以梭形细胞占主要优势(〉80%)的癌5例,其中2例梭形细胞型导管内癌和3例梭形细胞型浸润癌。采用HE、阿辛蓝(AB)/PAS和网织染色,以及用癌胚抗原(CEA)、上皮膜抗原(EMA)、细胞角蛋白(CK7、3413E12、AE1/AE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突触素、嗜铬蛋白(cg)A、Lue-7、波形蛋白,S-100、平滑肌肌动蛋白(SMA)、calponin、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E-钙黏素、Ki-67、p53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其中4例有随访信息。结果患者平均年龄在68岁。镜下:5例癌细胞形态主要为长梭形的上皮样细胞,3例有少数胞质内空泡状细胞,4例可见散在AB阳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5例均表达AE1/AE3、EMA、CEA、E-钙黏素和突触素,CK7有4例表达,NSE阳性3例,CgA和Lue7阳性2例,ER阳性4例,PR阳性2例,1例表达c-erbB-2,1例有灶状波形蛋白阳性。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2例梭形细胞型导管内癌和1例梭形细胞型浸润性癌是梭形细胞型的神经内分泌癌,另外2例梭形细胞型浸润性癌是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化生性癌。随访3例存活(24~58个月),1例27个月内死亡。结论上皮样梭形细胞和细胞内黏液的出现是乳腺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癌的一个形态学特点。梭形细胞神经内分泌型导管内癌需要和普通导管增生及导管内乳头状瘤鉴别。梭形细胞型的神经内分泌癌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梭形细胞浸润性癌需要与梭形细胞肌上皮肿瘤、恶性黑色素瘤及某些软组织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子宫内膜样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卵巢交界性子宫内膜样肿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镜下均可见增生的子宫内膜样腺体,部分拥挤呈簇状,细胞具有轻~中度异型,可见鳞状(桑椹样)化生,肿瘤间质富于细胞或呈纤维性;其中2例局灶区域伴重度异型(上皮内癌),1例局部伴微浸润。肿瘤细胞ER约70%阳性,PR约80%阳性,CK、CK7、vimentin、CA125均阳性,p63、CK5/6示化生的鳞状细胞阳性,WT-1阴性。结论卵巢交界性子宫内膜样肿瘤较为罕见,手术切除病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HNF-1β在卵巢不同类型上皮性癌中的表达,探讨HNF-1β在卵巢透明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27例透明细胞癌、35例高级别浆液性癌、21例子宫内膜样腺癌、10例黏液性癌、2例移行细胞癌和13例转移性Krukenberg瘤中HNF-1β的表达。结果27例卵巢透明细胞癌均不同程度表达HNF-1β,阳性率为85.2%;35例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中HNF-1β呈核阳性者4例,阳性率为2.9%;21例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中5例HNF-1β呈阳性,阳性率为23.8%;10例卵巢黏液性癌中HNF-1β均呈核阳性,阳性率为60.0%;13例Krukenberg瘤均可见HNF-1β呈不同程度核阳性,阳性率为53.8%;2例卵巢移行细胞癌均不表达HNF-1β。与透明细胞癌相比,HNF-1β在浆液性癌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黏液性癌、Krukenberg瘤和透明细胞癌中HNF-1β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 HNF-1β诊断卵巢透明细胞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2%和76.5%。结论 HNF-1β是一种敏感性较高的卵巢透明细胞癌标志物,HNF-1β弥漫强阳性对诊断卵巢透明细胞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癌组织内分泌分化及其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内分泌分化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观察5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嗜铬素A(CgA)及CgA/细胞角蛋白(CK)表达。结果:(1)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的癌组织中CgA阳性率为44.0%, 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15.0%, P<0.05)。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仅见极少量的内分泌细胞,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内分泌细胞的数量及染色强度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2)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可见同时表达CgA与CK的细胞。结论: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内分泌分化是肿瘤异质性的表现。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存在可向上皮细胞或内分泌细胞分化的"多向分化细胞", 提示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的内分泌分化是肿瘤细胞多向分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伴子宫内膜及输卵管黏膜扩散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伴子宫内膜及双侧输卵管扩散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HPV检测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眼观:子宫颈外口见一隆起型肿块,肿块大小3.0 cm×2.5 cm×1.7 cm,向上累及宫颈管内口;子宫宫腔内未见明显肿块,子宫内膜菲薄且较光滑;双侧输卵管及卵巢未见明显肿块。镜检:子宫颈中分化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浸润性病灶周围可见原位癌区域,癌组织浸润至子宫颈管壁周围纤维脂肪组织,并见脉管内癌栓形成及神经侵犯现象,肿瘤向下侵犯阴道壁上1/3;子宫内膜经全部取材制片,镜下见宫角处局灶子宫内膜表面黏膜上皮呈原位鳞状细胞癌改变,周围子宫内膜呈萎缩性改变,且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不相连续;双侧输卵管伞部黏膜上皮均见局灶原位鳞状细胞癌成分,周围输卵管黏膜上皮及间质均未见癌组织,未见脉管内癌栓。双侧卵巢未见明显异常。免疫表型:子宫颈、子宫内膜、输卵管肿瘤p16均阳性,输卵管肿瘤WT-1阴性,肿瘤CK5/6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60%;HPV-DNA检测子宫颈、子宫内膜及输卵管均显示HPV16型感染阳性。结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伴子宫内膜及双侧输卵管扩散的相关病例较为罕见,其发生机制可能与HP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Napsin A、TTF-1、PAX8及CA125在卵巢、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卵巢和子宫内膜样癌及卵巢浆液性癌中的表达及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3例卵巢透明细胞癌、10例卵巢子宫内膜样癌、45例卵巢浆液性癌、11例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35例子宫内膜样癌,利用免疫组化法评估Napsin A、TTF-1、PAX8及CA125在上述肿瘤中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Napsin A在卵巢透明细胞癌及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中的阳性率较高,分别为95.7%(22/23)、72.7%(8/11),在卵巢和子宫内膜样癌中的阳性率较低,分别为10%(1/10)、5.7%(2/35),在卵巢浆液性癌中不表达。Napsin A在卵巢透明细胞癌、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及卵巢浆液性癌中的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及子宫内膜样癌中的敏感度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TTF-1在卵巢透明细胞癌中不表达,在卵巢子宫内膜样癌、浆液性癌、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子宫内膜样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0%(3/30)、4.4%(2/45)、9.1%(1/11)、5.7%(2/35)。PAX8在124例肿瘤中均阳性。18.2%(2/11)的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及5.7%(2/35)的子宫内膜样癌中CA125均阴性,其余均阳性。1例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为Napsin A/TTF-1双阳性。所有Napsin A和(或)TTF-1阳性病例均表达PAX8及CA125。结论Napsin A在卵巢透明细胞癌中的阳性率最高,其次为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在卵巢和子宫子宫内膜样癌中的阳性率较低,在卵巢浆液性癌中不表达。在诊断起源不明的转移性癌时,鉴别诊断时应当把肺腺癌及妇科肿瘤考虑在内,此时联合检测Napsin A、TTF-1及PAX8的表达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原发性浅表食管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以寻找浅表食管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合适的诊断标志物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原发性浅表食管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方法检测嗜铬粒素A(Cg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突触素、CD56、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细胞角蛋白AE1/AE3、CK34βE12及CK10/13在食管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中的表达.结果 原发性浅表食管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发病率占同期浅表食管癌的4.8%(15/312).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9个月,平均生存时间23.7个月.1、2和5年生存的分别有10、5和1例.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NSE、突触素、AE1/AE3均为阳性,CD56阳性14例,TTF-1阳性9例,CgA阳性8例,CK34βE12阳性1例,CK10/13均为阴性.结论 原发性浅表食管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恶性度高,进展快速,预后很差.建立在放化疗联合外科切除基础上的系统性治疗或许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NSE、突触素、AE1/AE3、CD56、TTF-1、CgA在食管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中的高表达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