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护技一体化微信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出院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因ACS住院并行PCI术的患者,对符合标准的793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6例)和对照组(36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及电话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出院指导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医护技患微信群,医护技通过微信访视和家庭访视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干预1年后对2组患者的危险因素控制、服药依从性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1年后,观察组的危险因素控制率,包括高血压控制率、高LDL-C血症控制率和糖尿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依从性比较,除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服用依从性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药物的服用依从性比较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护技一体化微信干预能有效提高ACS行PCI术后出院患者的服药、治疗依从性和危险因素控制率,能有效降低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术前贫血与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年8月至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PCI术前有完整血红蛋白检查记录的ACS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贫血组(n=43)和非贫血组(n=122).记录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药物治疗情况、冠状动脉病变和血运重建资料,PCI术后1年进行电话随访.分析贫血与术后远期病死率的关系,记录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贫血组糖尿病史患者所占比例及血清肌酐(Cr)水平高于非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比较,非贫血组患者三支病变比例低于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I术后随访1年,贫血组心源性死亡4例(9.31%),非贫血组心源性死亡3例(2.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0.86,P<0.05).贫血组MACE发生率为30.24%(13/43)显著高于非贫血组的7.38%(9/1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26,P<0.05).贫血、C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患者PCI术后病死率的危险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ACS合并贫血患者病死率高于非贫血者,贫血是ACS患者PCI术后病死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97例行PCI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按PCI术后1年是否出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比较两组患者PCI前及术后48 h血清hs-CRP、TNF-α浓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PCI后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PCI后1年随访结果,197例ACS患者PCI后发生MACE 39例,发生率为19.8%(39/197)。MACE组39例,非MACE组158例。MACE组和非MACE组患者PCI前血清hs-CRP分别为(9.70±4.71)、(7.50±4.61)mg/L,PCI后48 h分别为(15.37±5.01)、(12.16±4.38)mg/L,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MACE组和非MACE组患者PCI前血清TNF-α分别为(33.1±8.9)、(25.7±8.0)ng/L,PCI后48 h分别为(47.6±8.1)、(32.4±7.6)ng/L,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前血清hs-CRP、TNF-α浓度为PCI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2.069(1.715~3.358)、2.825(1.614~4.372),P值分别为0.020、0.027]。结论血清hs-CRP、TNF-α浓度与PCI患者预后有关,PCI术前血清CRP、TNF-α浓度均为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可作为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式健康教育模式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PCI术后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PCI术后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采用动机性访谈式健康教育模式,经过6个月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活方式的改变情况;服药依从性和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经过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方式Morisk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ACE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式健康教育模式能提高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服药的依从性,改变患者不良生活方式,从而降低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心率变异性(HRV)在评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郧西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124例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ACS患者纳入ACS组,另选取同年龄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应用时域分析法分析24h内两组HRV指标差异。ACS患者治疗后随访6个月,统计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根据MACE发生与否分为MACE组(29例)与非MACE组(95例),以Logistics回归分析与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HRV指标对ACS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结果 ACS组全部正常窦性心博间期(N-N)的标准差(SDNN)、5min N-N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全部相邻N-N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CE组SDNN、SDANN均明显低于非MACE组(P0.05),两组RMS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水平SDNN为ACS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β=1.871,SE=0.702,OR=6.495,P=0.008);以ACS患者SDNN水平制作ROC曲线进行分析,曲线下面积为0.854,SDNN预测ACS患者MACE的灵敏度为89.11%,特异度为82.80%。结论 HRV在ACS患者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对ACS患者进行24h心电图检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lobal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评分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ACS患者325例,根据LVEF水平四分位数分成Q1~Q4组,根据GRACE积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与高危组。住院期间进行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后发生MACE的情况。结果低危组、中危组与高危组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Q1~Q4组GRACE分值分别为123.51±26.94,113.41±24.18,109.75±31.69及111.68±29.93,Q1组与Q3,Q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LVEF与GRACE评分呈负相关(r=-0.248,P<0.01);住院期间治疗后发生MACE者18例(5.5%);ROC分析基线GRACE评分对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AUC为0.811(SE=0.064,95%CI:0.686~0.936,P<0.01);ROC分析基线LVEF对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AUC为0.806(SE=0.073,95%CI:0.663~0.950,P<0.01),LVEF和GRACE评分的AUC在预测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价值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VEF与GRACE对ACS患者住院期间危险分层和预测MACE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应用替罗非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无复流及慢血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接受PCI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69例,通过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28例(未接受替罗非班治疗)、治疗1组25例(静脉内推注替罗非班)和治疗2组16例(静脉内和冠状动脉内均推注替罗非班)。比较三组TIMI血流、校正的TIMI帧数(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1组和治疗2组的TIMI血流3级获得率高于对照组,CTFC帧数及MACE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组PCI后末次CTFC帧数低于对照组及治疗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替罗非班对PCI中无复流及慢血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长正五聚蛋白3(PTX3)、骨保护素(OPG)及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支架内再次狭窄(IS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5例于本院进行PCI术治疗的ACS患者作为ACS组。根据PCI术后6~9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分为ISR组(n=49)和N-ISR组(n=46)。选取60例同期因疑似ACS患者住院并经冠状动脉造影术证实血管狭窄直径<50%、血流正常且临床资料完整者作为对照组。比较ACS组与对照组PTX3、OPG及Hcy的水平;记录所有ACS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CS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ACS组PTX3、OPG及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SR组与无N-ISR组年龄、性别、BMI、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血肌酐、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SR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N-ISR组,APTX3、OPG、Hcy水平及吸烟人数高于N-IS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左心室射血分数及高APTX3、OPG、Hcy水平为影响ACS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PTX3、OPG、Hcy水平在ACS及术后IRS患者中显著升高,三者均为影响PCI术后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将三者纳入指标检测体系,从而规避ACS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综合信息化慢病管理模式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健康管理水平及生活质量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9 月在我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120 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 组,每组各 6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综合信息化慢病管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服药依 从性、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统计学差别,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 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得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症状自评量表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采用综合信息化慢病管理模式,能够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心理健康,增强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张岚  王慧洁  武永新 《临床医学》2023,(11):107-109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对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郑州市中心医院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103例PCI治疗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n=52)PCI术后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照组(n=51)PCI术后应用阿司匹林。记录并对比两组用药后实验室指标、微循环功能变化情况以及术后MACE发生情况、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两组用药前血小板聚集率、血栓素B2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24 h两组血小板聚集率、血栓素B2水平组间、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用药24 h上述各项指标检测值更优。两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微循环抵抗指数用药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0 d研究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检测结果高于对照组、微循环抵抗指数低于对照组,组间、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HD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2月收治的48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选取2020年3月-2020年5月收治的48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协同护理干预。出院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SF-36 量表中躯体疼痛维度、社会功能维度、情感职能维度和精神健康维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协同护理干预可以提高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水化治疗双版提示卡对择期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老年冠心病(CHD)患者饮水依从性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96例老年CHD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7例)和研究组(49例),两组均行择期PCI术。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水化治疗双版提示卡。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饮水总依从率、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对比剂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BUN、Scr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Cor水平均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择期接受PCI术的老年CHD患者,采用水化治疗双版提示卡护理可提高其饮水依从性,保护肾功能,避免对比剂肾病发生,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  相似文献   

13.
李晓萍 《妇幼护理》2023,3(18):4497-4499
目的 探究认知行为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 2021 年 3 月至 2022 年 5 月在我院治疗老年冠心病患 者 68 例为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4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认知行为护理干预。 分析两组患者遵医行为、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结果 观察组的认知管理、病症管理以及日常生活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负面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认知行为护理,能够增强遵医行为,提高生活质量,缓解负面情绪,增加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延伸服务对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术后老年冠心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 将178例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8例和观察组90例。2组住院期间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出院后实施整体护理延伸服务。比较2组患者出院1年后用药依从性、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冠状动脉再狭窄率和再住院率。 结果 观察组用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 ,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冠状动脉再狭窄率和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 结论 对行PCI术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延伸服务,可提高其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单病种护理质量标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22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和观察组(2017年8月至2018年11月),各11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依从性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80例PCI术后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治疗依从性、焦虑(SAS)、抑郁(SDS)评分、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生理职能、活力以及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躯体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提高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依从性,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减少不良心脏事件,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心脏康复护理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120例接受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60,常规护理+心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的无氧阈、峰值氧耗量、METs、最大运动功率、LVEF、CI及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精力评分均升高,LAVImax及Gensin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护理,有助于增强患者的运动耐力,改善其心脏功能及冠脉扩张能力,提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院外心脏康复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行PCI的7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35例。两组均在院内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对照组出院后接受门诊随访,试验组采取院外心脏康复。对两组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SAS评分及危险因素变化情况。结果出院后3、6、12个月时,试验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6、12个月时两组患者SAQ各维度评分较入院时均有提高,且试验组在各个时间段的SAQ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2个月时,试验组患者BMI高于对照组,血糖、血脂低于对照组,吸烟人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外心脏康复能够减轻冠心病PCI患者焦虑状态,控制或降低危险因素发生,进而改善病情,是一种适合PCI患者长期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7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选择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不良情绪评分、治疗依从性、心绞痛发作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的SAS、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依从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个月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单次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及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6%(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减轻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期间的不良情绪,有利于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从而控制心绞痛的发作情况,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