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构建敏感、科学、有针对性的精神专科护理质量指标评价体系,为精神病专科医院护理质量评价与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在三维质量结构理论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法,由专家小组讨论初步筛选指标,编制函询问卷,运用Delphi法进行2轮专家函询,对精神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进行修正及确定。结果 2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为90.63%与96.55%,权威系数为0.81与0.83,协调系数为0.136~0.335;构建的精神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包含3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结论构建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具有精神专科特色,可以先经临床实践验证其在护理质量控制与评价中的作用,进而逐步实现有效的数据共享。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科学、敏感的癌痛护理质量指标评价体系,为癌痛护理质量评价与监测提供依据。 方法 在三维质量结构理论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法,由专家小组讨论初步筛选指标,编制函询问卷,运用 Delphi 法进行2轮专家函询,对癌痛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进行修正及确定。 结果 2 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为92.50%与97.30%,权威系数为0.87与0.88,协调系数为第1轮指标重要性W=0.247, 指标可行性W=0.121(P<0.001) ; 第2轮指标重要性W=0.228, 指标可行性W=0.098(P<0.001);构建的癌痛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包含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癌痛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评价体系具有专科特色,可应用于临床,评价其效果,进而在癌痛护理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适用于手术室的护理敏感指标,为手术室护理质量监测提供标准、量化的专科依据。方法借鉴美国护理质量指标国家数据库系统及其他国内外护理专家的研究成果,运用德尔菲法进行一轮内部函询,两轮专家函询,确定指标的关键内容和科学测量方法。结果构建了一套包含14项指标的手术室专科敏感指标体系。专家权威系数大于0.80,各指标变异系数小于0.3,结果确实可信。结论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是一套专科、敏感、实用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有利于手术室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方法检索国内外原始文献,对入选文章进行评价,编制函询问卷,通过2轮专家函询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进行修正及确定。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2.86%(13/14)与100%(13/13),2轮权威系数分别为0.86与0.83,协调系数为0.204~0.452。最终确定由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构成的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结论基于德尔菲法的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可信度高、具有专科特色及实用性,可为临床提供规范指引,适用于手术室质量控制与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复合手术切除颅内动静脉畸形围术期护理敏感指标体系。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为模型,通过2轮专家函询确立复合手术切除颅内动静脉畸形围术期护理敏感指标体系。结果:2轮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均为0.921,2轮函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93.33%和100.00%。2轮函询的结构、过程和结果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过连续2轮的专家函询,最终形成的复合手术切除颅内动静脉畸形围术期护理敏感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42个三级指标,所有指标的重要性均>4.0分、变异系数均<0.25。结论:构建的复合手术切除颅内动静脉畸形围术期护理敏感指标体系是一套科学、可靠、全面、系统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为医院职能部门及管理者对专科医疗护理质量评价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医疗机构专科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优化和持续改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敏感、科学、实用的消化内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评价体系,为消化内科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法和专家访谈法,在循证基础上初步建立消化内科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体系草案,并且设计专家函询问卷表.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Delphi法)以电子邮件或见面的形式向专家发放函询问卷表,收取第1轮函询问卷表后,根据专家的意见及指标筛检标准对部分条目进行删除、扩展和修改,形成第2轮函询问卷表,经过2轮专家函询,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终确定消化内科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评价体系.结果 2轮函询中,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3%、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54、0.866,第2轮函询后全部指标重要性评分、可操作性评分及计算公式合理性评分均数均>4,变异系数为0.10~0.18,专家认同度均≥90%,构建了24项消化内科护理质量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构建的消化内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评价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护理管理者进行消化内科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客观、可量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骨肿瘤科专科护理质量标准, 为科学评价骨肿瘤科专科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2022年11月至2023年6月, 以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理论依据, 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法, 初步拟订骨肿瘤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采用德尔菲法选择来自全国27个省或直辖市的31所三级甲等医院和护理院校的31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 对标准进行筛选和修改, 确定骨肿瘤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结果 2轮专家咨询的问卷回收率均为100.00%, 2轮函询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93, 一、二、三级标准的变异系数均≤0.25。2轮函询, 一级标准的Kendall协调系数均为0.088, 二级标准的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103和0.140;三级标准的Kendall协调系数分别为0.119和0.110。通过2轮专家函询, 确立骨肿瘤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分为3级, 包括3项一级标准(结构质量标准、过程质量标准及结果质量标准)、21项二级标准和80项三级标准。结论骨肿瘤科专科护理质量标准构建过程科学、可靠, 体现专科特色, 可为骨肿瘤科护理质量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规范护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创伤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为科学评价创伤骨科专科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2023年2—10月, 运用约翰霍普金森循证方法进行证据综合, 采用临床调研、半结构式访谈法初步拟订创伤骨科专科护理质量标准, 运用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法进行筛选、论证与校正, 最终确立创伤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结果 2轮专家咨询的问卷回收率均为100.00%, 2轮函询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2和0.93。通过2轮专家函询, 确立创伤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其中包括3项一级指标(结构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22项二级指标和85项三级指标。结论创伤骨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的构建过程科学、可靠, 可为临床提供规范指导, 利于专科护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科学、有针对性的康复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评价体系,为康复科专科护理质量评价与监测提供依据,以促进康复科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方法]在大量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存在的不足之处,运用德尔菲法进行一轮内部函询,两轮专家函询,确定指标的关键内容和科学的监测方法。[结果]构建了一套康复科专科敏感指标体系,包含17项指标。两轮函询的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 901,权威程度较高,各指标变异系数均0. 3,敏感性维度评分均4分,结果可信。[结论]制定的康复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涵盖了康复护理的关键内容,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可指导临床护理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德尔菲法构建乳腺癌围术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方法:检索中英文文献,结合护理临床实践经验,以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模型为参考,通过小组讨论,拟定乳腺癌围术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条目池。经过2轮专家函询,确定乳腺癌围术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意见提出率分别为71.43%和50.00%;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875;肯德尔协调系数均P<0.05。最终形成包括3项一级指标(结构指标、过程指标、结果指标)、5项二级指标、18项三级指标的乳腺癌围术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结论:乳腺癌围术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具有乳腺专科特色,可用于临床上乳腺癌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适用麻醉恢复室的护理敏感指标,为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的监测与评价提供标准化的专科依据。方法 检索国内外文献借鉴护理专家的研究成果,在“结构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的理论基础上初步拟定敏感指标框架,运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函询,确定最终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结果 专家权威系数>0.80,各指标变异系数<0.30。经过2轮专家函询,构建了包含5项结构指标,10项过程指标及5项结果指标的麻醉恢复室专科敏感指标体系。结论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具有敏感性、科学性与实用性,对提高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安全具有指导意义,有利于麻醉恢复室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石海宁  陈玲  周丽静  王黎 《护理学报》2022,29(15):14-18
目的 构建一套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为护理管理者及临床护理人员科学评价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以Donabedian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模型为理论框架,采用文献研究、半结构化访谈、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立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及各指标权重。结果 共进行2轮专家函询,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1、0.875,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402、0.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形成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9项、三级指标13项的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结论 构建的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规范、实用,符合乳腺专科特色,对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快速康复护理质量安全、规范其护理质量管理、促进其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结肠镜检查患者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为结肠镜检查护理质量评价及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参考结构-过程-结果模型理论为框架依据,采用循证方法、Delphi法及层次分析法构建结肠镜检查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及计算各级指标权重。结果 2轮Delphi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9%、92%,专家权威系数为0.890、0.904,专家协调系数为0.160、0.299(P<0.001),指标体系一致性检验达到标准(CR<0.1)。最终指标体系包含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6项,三级指标20项。结论结肠镜检查患者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与实用性,可为结肠镜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德尔菲法构建恶性血液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旨在为评价恶性血液病护理质量提供科学实用依据。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恶性血液病护理质量相关文献,构建指标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34名专家进行咨询,确定恶性血液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结果第1轮发放问卷34份,回收31份,回收率为91.17%;第2轮发放问卷29份,回收29份,回收率为100.00%;2轮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和0.92;2轮专家咨询的Kendall's W系数分别为0.239、0.214(P<0.05)。最终形成包括3项结构指标、3项过程指标及6项结果指标的恶性血液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结论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恶性血液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具有科学性、代表性,且可信度高,能够为护理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为手术室护理质量监测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科学、标准、量化的依据。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手术室临床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初步拟定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条目。运用德尔菲法完成两轮专家函询,确立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及计算公式。结果:最终确定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共计23项。两轮函询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27和0.862,各指标变异系数小于0.3。结论:构建的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具有专科特色,临床可信度高,适用于手术室进行专科护理质量控制及评价,利于手术室持续的质量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6.
邵珂  荆进  傅兰 《护理学报》2021,28(22):30-35
目的 构建适用于老年口腔专科门诊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为加强口腔专科门诊护理质量管理、保障老年患者安全提供规范、可量化的依据。方法 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模型为指导,在文献分析、半结构式访谈、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和层次分析法,确定老年口腔专科门诊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及其权重。结果 本研究共有21名专家完成2轮函询,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73,一、二、三级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是0.245、0.407、0.3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形成包括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58个三级指标的老年口腔专科门诊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护理敏感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及临床实用性,符合口腔专科特色,对老年口腔门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具有专科特异性的消化内镜微创治疗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规范化的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和半结构式访谈法建立评价指标框架,应用Delphi法对17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权重,并对函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轮函询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71、0.862,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9.47%、100.00%,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312、0.506(P0.01),专家对所有指标的意见集中程度高,最终确立了由3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36项三级指标构成的消化内镜微创治疗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基于Delphi法构建的消化内镜微创治疗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专家一致性程度高,结果可信度强,可促进消化内镜微创治疗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适用于麻醉后监护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PACU)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为PACU治疗监测及管理提供标准、量化的依据。方法 以“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模式为依据,借鉴美国国家护理质量指标数据库及其他国内外麻醉护理专家的研究成果形成指标初稿,运用德尔菲技术进行3轮专家咨询,结合帕累托定律确定指标的内容和科学的测量方法。结果 构建了包含复苏时间中位数、收治各类麻醉患者比例、低体温干预有效率、术后疼痛干预有效率等11项指标的PACU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3轮专家咨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0.84、0.90,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45、0.256和0.356(P<0.01)。 结论 PACU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涵盖麻醉后监护的关键内容,可操作性强,专科特色鲜明,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基于数据的持续质量改进和提高PACU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构建科学系统的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患者护理记录指标体系,为麻醉恢复期的患者安全与护理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循证理念拟订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患者护理记录指标体系初稿,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向17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并利用优序图法和百分权重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9%、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1,变异系数分别为0~0.225、0~0.244,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09、0.214(P<0.01)。最终形成的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患者护理记录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和62项三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患者护理记录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为麻醉复苏室护士的临床护理行为与记录具有较好的指导与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构建一级医院护理质量标准体系评价指标,旨在为评价一级医院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模型为理论框架,结合文献回顾,制定一级医院护理质量标准体系评价指标初稿,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全国5个省市10所医院20名专家进行函询,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一级医院护理质量标准体系评价指标及其权重。结果 共开展2轮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1.7%、90.9%,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0、0.903,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17和0.221。最终构建的一级医院护理质量标准体系评价指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结构、过程、结果)、15个二级指标和78项三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一级医院护理质量标准体系内容科学、合理、全面且具有针对及实用性,对评价一级医院护理质量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