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例1患者,女性,42岁,体重58 kg,因子宫粘膜下肌瘤入院.术前B超检查示:子宫右前壁肌壁间肌瘤约6 cm×6 cm×5 cm,向子宫腔内突出40%;胸部X线检查未见异常;ECG检查未见异常;血常规检查示:Hb 130 g/L,Hct40%;电解质检查示:Na~+ 142 mmol/L.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官腔镜子宫粘膜下肌瘤电切术.  相似文献   

2.
沈世强  王竹平 《腹部外科》2002,15(4):199-199
腹部肿瘤涉及的范围很广 ,病变也很复杂 ,有的部位也很隐蔽 ,其诊断时常很困难。日本近年来有关腹部肿瘤的诊断手段除法定的体检普查及常规的检查方法外 ,在仪器设备等方面也有较大的改进。1.X线检查 :日本近年来约有 6 0 0万人以团体体检形式行胃X线钡餐检查。 1999年在 6 1795 16受检人员中 ,有 70 76 2 7(11.5 %)人需要胃镜等进一步检查 ,接受检查的 4 86 0 34人中发现胃癌患者6 4 0 4人 ,发现率为 0 .10 %,其在社区检查人群中以6 0~ 70岁为高峰 ,而在单位中则为 4 0~ 5 0岁 ,男性的胃癌发现数或发现率均为女性的 2倍[1] 。2 .超声显…  相似文献   

3.
脾损伤CT分级与手术中分级对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脾损伤分级的准确性。方法 对照分析 5 6例脾损伤的CT检查分级与临床手术发现。结果 CT分级与手术分级对照 2 7/ 5 6例相符 ,总体符合率 95 %置信区间估计值为 (4 8.2 1± 7.45 ) % ,Ⅲ级以上总体符合率估计值为 (6 2 .96± 8.14) % ;CT分级偏高 14/ 5 6例 ,总体估计值为 (2 5 .0± 6 .17) % ;偏低者 15 / 5 6例 ,总体估计值为 (2 6 .79± 6 .6 3) % ;假阳性和假阴性各 1例。结论 CT检查对脾损伤的严重程度及临床具体治疗措施的采取指导意义尚不能肯定 ,临床上应密切观察病人血流动力学状态 ,制定个体化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例1,女,35岁.因反复发作耻骨上隐痛伴尿频尿急3年就诊.3年前曾行输卵管结扎术.查体:耻骨上可见2 cm手术瘢痕,其下有轻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尿白细胞(++).B超检查示膀胱顶部7 cm× 6 cm占位病灶,回声不均.内部为低回声.膀胱镜检查见黏膜光滑,前壁受压,未见结石及赘生物.CT检查示耻骨后8 cm×6 cm肿块,与膀胱前壁关系密切.入院诊断:脐尿管囊肿伴感染.  相似文献   

5.
行特殊血管检查致胸廓出口综合征诊断的假阳性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健康人群中用于诊断胸廓出口综合征的特殊血管检查的阳性率的出现情况.方法 采用6种常用的特殊血管检查方法,对由健康人群中随机抽取的86名志愿者进行检查,并分性别和检查项目计算诊断为胸廓出口综合征的阳性率.结果 86名中51名出现检查阳性,阳性率为59.3%;其中32名出现一项阳性,阳性率为37.2%;11名出现二项阳性,阳性率为12.8%;6名出现三项阳性,阳性率为7.0%;2名出现四项阳性,阳性率为2.3%.结论 目前的特殊血管检查方法可能会导致错误诊断一些健康人群患有胸廓出口综合征.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76岁.因右肾区痛、肉眼血尿1 d于2008年12月入院.查体:右肾区叩痛阳性,余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红细胞满视野;肝肾功能未见异常;血氧分压78 mm Hg(1 mm Hg=0.133 kPa),二氧化碳分压39 mm Hg.B超检查:右肾5 cm×6 cm低回声肿块,内有血流信号.CT检查示右肾肿瘤,大小约6 cm×7 cm,肾静脉瘤栓长度约2.5 cm,近端达右肾静脉在下腔静脉入口处.  相似文献   

7.
患者 ,男 ,41岁。因反复右腰痛半年而就医。 B超检查示右输尿管上段结石 0 .6 cm× 1 .0 cm,右肾轻度积水。腹部 X线平片示第 2、3腰椎体间右侧旁开 2 cm处有 0 .6 cm× 1 .0 cm结石影。排泄性尿路造影示右输尿管上段结石 0 .6 cm× 1 .0 cm,右肾轻度积水。常规检查正常。拟诊为右输尿管上段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 2次 ,未见排石 ,B超检查结果如前。 1个月后住院行右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术中见右输尿管上段与周围组织粘连 ,其后方触及一小结节 ,质硬。切开右输尿管检查未见结石 ,将右输尿管后壁处结节切下 ,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8.
病例资料 我院自1989年以来收治肝细胞癌126例,其中肝癌组织侵犯胆管导致梗阻性黄疸6例(占4.7%);男5例,女1例.年龄26~62岁.平均45.2岁.肝脏肿瘤及胆道癌栓均经手术及组织学检查确诊.临床上有肝癌与梗阻性黄疸的常见症状及体征.其中3例有反复发作畏寒、发热,并有上腹疼痛;3例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肝肿大.实验室检查:6例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平均值为214±135μmol/L(正常值1.7~17.1μmol/L);直接/总胆红素≥65%者2例,≥70%者4例;AKP升高者4例;AFP≥400μg/L者4例;HBsAg阳性3例;丙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酸肽酶和乳酸脱氢酶均呈轻度至中度升高.影象学检查:本组B超检查6例CT扫描3例,ERCP检查1例.上述检查结果提示肝癌3例.6例均提示有高位或低位胆道梗阻,表现肝内外胆管扩张,2例胆管内示有高密度影,ERCP检查发现胆道内充盈缺损病灶1例.由此而误诊为高位胆管癌、胰头癌、胆石症各1例,无1例诊断肝癌合并胆道癌栓.  相似文献   

9.
我院1983~2 0 0 2年收治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pseudo cyst,PPC) 30例,现将临床特点及诊疗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30例中,男2 1例,女9例,年龄16~72岁,发病原因:急性胰腺炎18例(6 0 % ) ,胰腺损伤5例(16 .7% ) ,不明原因7例(2 3.3% )。临床表现:腹痛2 6例(86 .7% ) ,腹部包块18例(6 0 .0 % ) ,腹胀、恶心、呕吐16例(5 3.3% ) ,发热12例(40 .0 % ) ,黄疸2例(6 .7% ) ,明显消瘦15例(5 0 % )。辅助检查:B超检查30例,CT检查18例。囊肿位于胰头部2例,胰体部17例,胰尾部11例。囊肿直径<6cm 6例,6~10cm 12例,11~15cm 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阴茎血流指数(PFI)在勃起功能障碍(ED)筛查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国.产SW-3501男性功能诊断治疗系统中的血流多普勒探测仪测定37例主诉ED患者的左侧桡动脉和阴茎背动脉、双侧阴茎海绵体动脉的血流速度,求得PFI值;对6例PFI>6和随机抽取6例PFI<6的患者分别进行了彩色双功能多谱勒超声检查.结果 阴茎疲软状态下37例患者的PFI值为O.9~8,平均(3.5±0.6).其中有6例PFI>6,平均为(7.4±0.9),31例PFI<6,平均(3.3±0.5);随机抽取6例PFI<6的患者经彩色双功多普勒检查,其中1例诊断为血管性ED,余5例未发现异常;6例PFI>6的患者经彩色双功能多谱勒超声检查5例诊断为血管性ED,其中有1例PFI>8,考虑为动脉性ED.统计学上的诊断试验方法 提示,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83.3%,误诊率和漏诊率均为16.7%.结论 PFI的测定对血管性ED的诊断具有筛查意义,它是一种无创、简便、经济和实用的诊断方法 .  相似文献   

11.
乳管内隆起性病变的乳管内视镜下特征和分型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三大症状之一 ,以往针对乳头溢液病因的检查方法主要有溢液细胞涂片检查、选择性乳管造影及B超 ,但它们的诊断率均不高[1,2 ] 。我院采用纤维乳管内视镜 (FDS) ,对乳管内隆起性病变进行诊断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1998年 10月至 1999年 4月在我院接受FDS检查的乳头溢液患者 15 5例 ,其中乳管内隆起性病变 6 3例 (4 0 6 % ) ,年龄 2 1~ 6 8岁 ,平均 43 6岁 ;溢液时间 1~ 98个月 ,平均 2 5个月。术中对怀疑有肿瘤病变者行冲洗液涂片检查 ,6 0例患者检查后接受了手术治疗 ,余 3例拒绝手术。检查后…  相似文献   

12.
文摘     
00 1 对华法令治疗中出血并发症的基因易感性 (英 ) /Tabrizi AR…∥ Surgery.- 2 0 0 1,12 9(5 ) .- 6 4 5~ 6 4 6一例 91岁妇女患有房颤 ,以法华令每日 3mg维持 ,突因数小时前发生腓肠肌处血肿而急诊求治。患者的健康情况如旧 ,无近期新发的疾病 ,也无创伤史。检查时发现一巨大皮下血肿 ,自右窝伸展至踝关节上方 6 cm处。无神经血管受压征象 ,其他临床检查无特殊发现。实验室检查提示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正常 ,凝血酶原时间 4 0秒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5 4秒。进一步检查华法令代谢的基因背景 ,病人的基因型定位于细胞色素 P4 5 0的 …  相似文献   

13.
病人 女,24岁.月经期反复咯血6个月.曾按肺结核治疗,效果不佳.既往身体健康,无外伤、手术史及药物过敏史;月经正常;已婚未育,无妊娠及流产史.肺部CT检查如图1,其他检查未见异常.术前诊断:右肺上叶内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乳腺癌骨转移动物模型并探讨对该转移模型的最佳评估方法.方法 将带GFP标记的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注入裸鼠左心室,建立乳腺癌骨转移模型.6周后使用X线机、活体显像系统和病理学检查对裸鼠骨组织进行评估.结果 6周后病理学检查肿瘤细胞已扩散至裸鼠的脑、骨髓腔、肺等组织,X线影像清晰显示骨质破坏的位置及程度,活体显像系统可以观察到肿瘤细胞在裸鼠体内的分布.结论 X线、活体显像和组织学检查3种方法相结合是分析乳腺癌小鼠骨转移模型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临床和病理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间我院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的PSH 14例,总结其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 结果男女之比为5∶9,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42岁.6例患者无症状,8例患者有临床症状. 结论 CT增强扫描和免疫学检查可作为诊断PSH的辅助检查,病理学检查仍为其诊断依据.手术切除为该病的惟一治疗方法,宜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出科检查的安全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2008年6~10月入院并需护送出科检查的患者16 17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 085例,观察组采用住院患者出科检查护送交接单,由责任护士与护送员对检查患者进行无缝隙环节交接班;对照组按照常规口头交接班后由护送员引导检查.结果 观察组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利用住院患者出科检查护送交接单,加强对住院患者出科检查的安全管理,能明显减少护理缺陷发生,确保患者检查安全.  相似文献   

17.
植入型复方丹参缓释剂对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丹参缓释剂植入骨折局部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42只新西兰健康白兔随机分为两组,均于右前肢桡骨中段制成3mm骨缺损的骨折模型,同时实验组放置丹参缓释剂60mg,对照组放置等量赋形剂.分别于术后第2、4、5、6周取右桡骨行X线片及组织学检查;第2、4、6周行电镜及骨密度检查;第5、6周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X线片显示实验组较对照组骨折愈合提前.组织学观察实验组纤维性骨痂、软骨性骨痂、骨小梁之间过渡加快,毛细血管增生明显.电镜检查实验组示骨折修复细胞形态学变化均有利于修复骨折.术后第2、4、6周时骨密度值实验组均较对照组高,其中第4周时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5、6周实验组抗折力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骨折局部使用丹参缓释剂对骨折愈合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彦  胡凯 《腹部外科》2011,24(1):58-59
目的 总结肠憩室病出血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3例肠憩室病出血病人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3例经X线影像、内镜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病理检查证实病因为肠憩室病.憩室出血病灶部位:十二指肠3例,空、回肠6例,右半结肠3例,左半结肠1例.其中行憩室切除6例,憩室...  相似文献   

19.
经阴道分娩可损伤肛管括约肌系统和盆底神经丛的功能 ,以往这种现象未得以进一步研究。而肛管括约肌系统中随意肌包括耻骨直肠肌及外括约肌各部。本文研究分娩对肛管括约肌不同水平神经分布的影响。方法 :测量 6 7例女性的肛管测压和运动神经元潜伏期。2 9例 ( 30 .8± 4 .4 )在经阴道分娩 4 d后接受了检查。其中 1 1例在分娩后 5个月重新接受检查。 1 9例 ( 33.6± 4 .6岁 )患者在行选择性剖宫产后5~ 9d接受了检查 ,另有 1 9例 ( 2 6 .8± 6 .9岁 )未怀孕的无症状女性作为对照。运动神经元的潜伏期检测方法为在骶神经的磁刺激后 ,分别在距…  相似文献   

20.
磁共振成像在深部肛周脓肿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I检查在深部肛周脓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1例临床疑诊为深部肛周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进行MRI体表相控阵列线圈检查;以手术结果为标准,比较MRI检查和术前肛门指诊在深部肛周脓肿的分型和内口检查结果.采用X2检验分析检测数据.结果 19例患者诊断为深部脓肿,1例诊断为骶前囊肿伴感染,1例诊断为骶前占位性病变(病理检查证实为黏液腺癌).19例患者共发现25个脓腔,其中坐骨直肠间隙脓腔14个,骨盆直肠间隙脓腔5个,高位括约肌间脓腔6个.单间隙脓肿13例,多间隙脓肿6例.MRI检查与术前肛门指诊的内口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2/19和13/19,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6,P>0.05);深部肛周脓肿分类准确率分别为25/25和16/25,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70,P<0.05);手术探查发现13例患者为单间隙脓肿,6例为多间隙脓肿,而MRI检查与术前肛门指诊多间隙脓肿准确率分别为19/19和13/19,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25,P<0.05).结论 MRI检查能确诊并定位深部肛周脓肿病变范围及其与肛管直肠周围括约肌之间的复杂关系;对指导手术排除肛管直肠周围潜伏病变具有确切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