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精神是中国梦的精神旗帜,作为诞生在著名革命老区———沂蒙革命老区的沂蒙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沂蒙精神是中国精神在齐鲁热土沂蒙大地的具体体现,沂蒙精神与中国精神在内涵层面相互贯通,在实践层面同根共生,在文化层面血脉互融,在价值层面角色共鸣。作为中国精神重要组成部分的沂蒙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
《潍坊学院学报》2020,(1):80-83
沂蒙家训与沂蒙精神具有相同的地域文化渊源,二者一脉相承、紧密相连。沂蒙家训文化是沂蒙精神的延伸,而沂蒙精神是沂蒙家训文化的浓缩精华,在沂蒙精神视域下促进沂蒙家训的现代价值转换有利于为诚信社会建设增添动力,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3.
李燕 《科技信息》2012,(2):80-80
沂蒙革命文化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以革命性和艺术性为特征的,反映沂蒙人民爱党拥军、牺牲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先进文化。沂蒙革命文化表现形式多样,主要有沂蒙革命文学、沂蒙革命艺术、沂蒙革命精神等。研究沂蒙根据地的文化建设,对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沂蒙精神的形成,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孝文化的卓越继承;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进群体意识的结晶,也是沂蒙人民对民族精神的系统总结.在新时代如何传承革命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沂蒙精神,需要对沂蒙精神的形成与地域文化尤其是沂蒙地区孝文化的关系进行梳理与解析.以"天人感应"、"至德要道"、"扬名显亲"为主体的孝文化理论对沂蒙精神的涵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祭祀祖先——孝文化实践的最突出表现形式、身体力行——孝文化实践形成的社会风尚、树立榜样——孝文化中孝子孝女的孝道实践夯实了孝文化实践根基,为沂蒙精神的形成提供孝文化鲜活且系统的实践总结与实践支撑;沂蒙精神的形成实现了对传统孝文化的继承、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完成对传统孝文化的重塑并在新时代引领传统孝文化的发展,体现了开拓创新的新时代沂蒙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5.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乡土历史越来越多地被纳入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研究作为一门课程的沂蒙历史的教学策略,是优化沂蒙乡土历史教学过程、提高历史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一、教学环境的构建策略:发掘、整合各种支持要素,构建课程实施的支持系统沂蒙乡土历史课程是立足于本地历史文化的课程,课程资源丰富。其一,学生家庭中的家谱,  相似文献   

6.
王晓波 《科技信息》2011,(27):133-133,52
沂蒙精神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强大的精神支撑价值和精神动力价值,大力弘扬沂蒙精神,能够加快推进新苍山、富苍山、美苍山的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创新完善政策调控、国民教育、舆论引导、社会奖惩等方面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动员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发扬光荣传统,激发建设热情和创造活力,把弘扬沂蒙精神的具体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在各自岗位上不断开创新业绩,为加快建设新苍山、富苍山、美苍山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以山东省的沂山、蒙山以及鲁山构成的沂蒙山区,因其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出现了旧民主主义文化。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沂蒙山区传播,随之出现了共产党组织及其领导的革命运动,新文化的萌芽亦初露头角。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山东创建起根据地,沂蒙山区成为根据地的中心区。随着大批人员的广泛流动,沂蒙中心区的文化与全省乃至全国的文化发生了六次大融合。这期间的1940年,山东抗日根据地提出了建设新民主主义新山东的任务,沂蒙中心区的新文化建设有了鲜明的目标——新民主主义文化。到1943年8月,山东抗日根据地已经建成具有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社会,其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特质——“沂蒙精神”也正式形成。全国解放战争时期,随着新四军北进山东,南北两个方面的红色文化经历了一次大融合和大发展,“沂蒙精神”得到提升;又随着八路军山东部队北上东北,解放军山东部队南下江南,“沂蒙精神”得以传播到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沂蒙精神”在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背景下得到新发展。“沂蒙精神”内涵的提炼和面世,是从1990年4月开始的。前后历时32年,几经变化,于2022年形成...  相似文献   

8.
红色资源作为一种优质的教育资源,是地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素材。作为扎根于沂蒙红色沃土中的一所地方高校,临沂大学创造性地将沂蒙大地的红色资源与自身办学有机地契合,在推动沂蒙红色文化传承的同时,自身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沂蒙红色文化是在沂蒙地区这一广义的地理与文化空间内,近代沂蒙人民在革命进程中所有文化创造的总和。资源的根本性质是社会化的效用性和对于人类的相对稀缺性,深厚的沂蒙红色文化同样是稀缺而有用的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的资源基础。依托沂蒙红色资源,当前临沂的红色文化产业开发已经形成了经典文学、音乐、电影、电视、戏曲等作品构成的文化产品链条,造就了不朽的红色文化经典;并在经营理念、投资主体、制作艺术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突破和巨大成功。在红色资源学视野下,重新思考沂蒙红色资源观、红色资源形态、红色资源价值、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红色资源保护与培植、红色资源与区域社会发展论等理论论题,可以为临沂红色文化产业的开发提供必要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沂蒙精神内涵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沂蒙精神内涵十分丰富,其特有的文化内涵体现在它形成和发展过程之中;其最本质、最具特色的时代内涵表现为它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其蕴含的价值内涵则是指强大的精神支撑价值和精神动力价值。  相似文献   

11.
历史知识博大精深,涵盖古今中外的学术门类,它是前人留给后人的宝贵的文化遗产。研读历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人们认知历史、感悟历史、反思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渠道。对历史的理性思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树立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2.
1927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八一起义,由此孕育产生的八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织部分,也是党和军队的宝贵财富。八一精神具有丰富内涵,不仅在革命战争年代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时代价值。新的历史时期,弘扬和践行八一精神,发挥其教育功能,对促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将科学精神引入诗歌审美世界并使诗歌具有科学新质和品格的这一传统,始于郭沫若的《女神》。鲜明的科学精神以及对现代科学热情的赞颂,是《女神》极为可贵和重要的思想内容。这一内容本质上是对“五四”以后中国科学技术现代化发展历史要求的敏锐感应和富于浪漫主义精神的诗意展望,也是对中国现代物质文明的历史召唤。这是二十世纪时代精神的重要和典型体现,也是郭沫若在文学领域里对现代化中国做出的富于历史功绩的独特贡献。70年来,人们对《女神》科学精神的认识一直存在分歧,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历史铭刻着一个国家古往今来的主义精神兴衰成败,它所包含的爱国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的主线,是历史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一特点,切实对学生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充分在教学中宣传爱国主义精神,在这一点上发挥其他学科所不具有的优势",很显然,宣传爱国主义精神是历史教学中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历史城区作为城市的记忆,不仅包括有形的建筑空间形态,还包括蕴含无形的文化内涵的场所精神.如何在历史变化中,将具有的深层次意义、能表达场所特质的场所精神传承下去,是历史地段保护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以场所精神理论为切入点,分析场所精神的影响因素表征,重新审视拉萨老城区的保护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大学从她产生开始就一直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她所衍生的大学精神也始终具有着特殊魅力与力量。然而,在历史的沉淀中,无论东方或者西方,这种所谓的大学精神都在物质发达的同时慢慢褪色,于是,大学精神复兴又成为了一种呼喊。本文就将从历史的角度探索大学精神的演变与复兴。  相似文献   

17.
郗申华 《科技信息》2007,(15):5-5,37
科学发展观,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坚持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一根本方针,进一步发挥广大职工国家主人翁精神,切实加强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好莱坞众多的类型电影中,西部片是美国本土特有的、也是最能够体现美国民族特色的一种重要电影类型。美国早期西部片具有鲜明的个人主义精神、英雄崇拜、神话仪式化等特征,承载了美国深刻的历史烙印。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是传统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表现民族历史形态的一套完整的形式艺术.吉祥图案不但历史悠久、内容广泛、形态各异,而且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和人文价值,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对艺术设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应运而生的八一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璀璨瑰宝。红军长征揭开了中国革命的崭新篇章,实现了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无与伦比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八一精神与长征精神一脉相承,同条共贯,两者具有一致性又有相异性。继承和弘扬八一精神与长征精神,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