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子胥  彭莉 《现代医学》2014,(6):615-618
目的:观察呼吸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将7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呼吸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和6min步行距离。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3、6、12个月FEV1、FEV1%及FEV1/FVC%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6min步行距离也显著远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缩唇-腹式呼吸法联合立式呼吸体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重度患者肺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8月淮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COPD中重度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缩唇-腹式呼吸法联合立式呼吸体操。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及运动耐力(6MWT)]。结果干预后,观察组FEV1、FVC、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6MW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唇-腹式呼吸法联合立式呼吸体操可提高COPD中重度患者运动耐力,促进其肺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益肺活血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对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采用平行、对照、随机研究.将128例COPD稳定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益肺活血颗粒.分别于治疗前1d、第12周末,行肺功能检查,通过6 min步行试验(6MWT)、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对患者总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均显著增高(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FEV1、FEV1%、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SGRQ呼吸症状评分、总分均明显下降(P<0.01),活动能力评分下降(P<0.05);治疗组SGRQ呼吸症状评分、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6MWT高于治疗前(P<0.05),但2组间6MWT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益肺活血颗粒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可以明显改善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生活质量,表明该药对COPD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巨君芳  何迎春  李强 《浙江医学》2022,44(9):970-973
目的探讨六字诀呼吸操联合穴位按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呼吸困难症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杭州市中医院老年病科、呼吸科及社区门诊接受治疗的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呼吸康复组,每组8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抗炎、氧疗、止咳化痰、长效支气管扩张药物等常规治疗,呼吸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六字诀呼吸操联合穴位按摩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呼吸困难程度[采用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评估]、活动能力[采用6min步行试验(6MWT)评估]及生活质量[采用圣乔治医院呼吸问题调查问卷(SGRQ)评估]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3、6、12个月呼吸康复组FEV1、FVC、FEV1/FVC均高于常规治疗组,CAT评分及SGRQ评分均低于常规治疗组,6MWT均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六字诀呼吸操联合穴位按摩能够有效改善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和呼吸困难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咳喘散穴位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咳喘散穴位敷贴组(简称敷贴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相应的对症支持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给予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咳喘散穴位敷贴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肺通气功能[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一秒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一秒呼气容积占用力呼气量百分比(FEV1/FVC)]及治疗后1年内的急发次数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3%,敷贴组为8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敷贴组在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减少患者1年内急发次数、提高肺功能FVC、FEV1水平方面的疗效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咳喘散穴位敷贴治疗COPD稳定期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症状,减少急发次数,改善肺功能,从而减缓疾病进展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王锋  刘璐  饶志勇 《西部医学》2018,30(4):613-616
【摘要】 目的 探讨呼吸功能锻炼联合营养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2015年1月~2017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并坚持随访的92例COPD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研究组采用呼吸功能锻炼联合营养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得分及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呼气峰值流速(PEF)等肺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在SGRQ症状部分、活动部分、影响部分得分及总分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FVC、FEV1、FEV1/FVC、PEF等指标与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FEV1%pred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功能锻炼联合营养护理能有效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及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维生素A(VA)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10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VA5 000U及10 000U治疗组进行干预,治疗组分别予VA5 000U及10 000U口服、每日一次、晨起顿服,疗程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月、3月、6月后测定患者血清VA浓度、肺功能〔第1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及第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6min步行距离(6MWD)及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结果给予VA补充后患者血清VA水平明显升高。补充VA3月后,2个治疗组患者肺功能(FEV1%和FEV1/FVC)及步行距离较基线时明显增加,SGRQ评分较基线时有所下降(P<0.05);2个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月后,2个治疗组FEV1%、FEV1/FVC及步行距离分别较治疗3月随访时有所增加,10 000U组增加更显著(P<0.05)。SGRQ评分与疗程3月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干预组无1例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VA可以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不同呼吸训练方法对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冬球 《柳州医学》2009,22(3):139-140
目的 探讨不同呼吸训练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缓解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深慢呼吸缩唇呼气训练,实验组在进行深慢呼吸缩唇呼气加人工阻力呼吸训练。结果两组患者3个月肺功能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呼吸训练6个月后,两组除残气量(RV)外,其余各项指标实验组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过6个月的深慢呼吸缩唇呼气加人工阻力呼吸训练,在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的呼吸训练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缓解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深慢呼吸缩唇呼气训练,实验组进行深慢呼吸缩唇呼气加人工阻力呼吸训练.结果 两组训练前和训练后3个月肺功能指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训练6个月后,两组除残气量(RV)外,其余各项指标实验组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超过6个月深慢呼吸缩唇呼气加人工阻力呼吸训练,在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肺功能方面较深慢呼吸缩唇呼气训练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种不同呼吸训练方法(缩唇腹式呼吸和阻力呼吸训练器)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缓解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寻求最佳呼吸训练方法。方法选择60例轻中度COPD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运用缩唇腹式呼吸,实验组30例运用阻力呼吸训练器,记录两组患者训练前、训练后6个月肺功能各项指标,比较两组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训练前肺功能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6个月后,两组除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外,其余各项指标(FEV1%、FEV1/FVC%)实验组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种呼吸训练方法对COPD患者的肺功能均有改善,但6个月以上的阻力呼吸训练器训练能明显改善COPD患者缓解期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和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阻塞性肺功能障碍的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研究对象接受责任护士给予的环境、营养、氧疗、呼吸道、用药和心理护理,实验组研究对象除接受上述护理外,还接受呼吸功能锻炼,将锻炼前、锻炼6周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及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为呼吸功能状况的评价指标.结果实验组的研究对象锻炼6周后FEV1、FEV1/FVC、MVV三项评价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肺康复运动训练的干预,观察对稳定期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8例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各39例,两组间肺功能无差异性(P〉0.05),两组常规治疗方法无差异,训练组另加上肢锻炼和缩唇呼吸法,评价运动训练6个月后FEV1(%)、FEV1/FVC%变化。结果:训练组6个月后FEV1(%)、FEV1/FVC%较训练前及对照组均有改善(P〈0.05)。结论:肺康复运动训练对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改善是一种简易有效的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9):104-107
目的 分析尘肺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采用肺灌洗治疗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实施尘肺伴COPD治疗的82例患者为研究样本。采取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将其分成常规组及试验组,每组各41例。常规组予以患者基础治疗措施,试验组予以患者基础治疗及小容量肺灌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入院时及干预1个月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动脉氧分压(PaO2)、6 min步行试验距离、圣乔治呼吸问题调查问卷(SGRQ)得分。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两组患者FEV1/FVC、FEV1、Pa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试验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距离均长于常规组,且干预1个月后两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均长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试验组患者SGRQ得分均低于常规组,且干预1个月后两组SGRQ得分均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尘肺伴COPD患者实施灌洗治疗可增强治疗效果,提升其运动耐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对于提升患者肺功能无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7):100-103
目的观察六字诀呼吸操联合穴位按摩在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老年患者生活质量中的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COPD稳定期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六字诀呼吸操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急性发作率、住院次数、平均住院天数、肺功能水平[第1秒用力呼气量在用力肺活量中所占百分比(FEV1/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呼吸困难分级(m MRC)量表评分及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结果实验组急性发作率、住院次数和平均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急性发作率:17.78%vs 37.78%;住院次数:(1.21±0.23)次vs (1.57±0.32)次;平均住院天数:(8.41±1.04)d vs (10.25±1.36)d](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中医证候积分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FEV1/FVC、FEV1%水平上升,m MRC评分及CAT评分均下降,且实验组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FEV1/FVC:(58.92±6.79)%vs (55.01±6.43)%;FEV1%:(59.61±6.07) vs (54.71±5.94);m MRC:(0.52±0.11)分vs (0.95±0.19)分;CAT:(17.96±2.14)分vs (20.01±3.10)分](P0.05)。结论六字诀呼吸操联合穴位按摩能够有效提高COPD稳定期老年患者临床疗效,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系统化呼吸功能训练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康复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老年COPD患者56例,待病情稳定进入康复期后开展系统化呼吸功能锻炼,包括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全身呼吸操和人工呼吸阻力训练,同时给予运动指导。观察干预前后患者肺功能指标、呼吸频率、心率的变化,比较干预前后6 min步行试验(6MWT)的距离。结果:干预后,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FEV1/FVC)、呼气峰值流速(PEF)和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MMEF)等指标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后,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6MWT距离较干预前明显延长(P<0.05或P<0.01)。结论:对老年COPD康复期患者开展系统化呼吸功能训练有助于改善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二十四式太极拳结合呼吸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B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缩唇呼吸及呼吸肌训练;C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缩唇呼吸、呼吸肌训练及二十四式太极拳综合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1、3、6及12个月时检测并比较3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1、FEV1%、FEV1/FVC)、活动能力指标(6MWT),并采用圣.乔治医院呼吸问题调查问卷(SGRQ)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无显著改善(P>0.05);A组患者的6MWT和SGRQ评分较治疗前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12个月,B组、C组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明显延长(P<0.05),且治疗后12个月C组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较B组延长更加明显(P<0.05);治疗后6个月、12个月,B组、C组患者的SGRQ社交心理影响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C组患者的评分较B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结论:现代呼吸康复训练与二十四式太极拳锻炼相结合,能够一定程度地改善COPD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社交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六字诀”呼吸法在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传统“六字诀”呼吸法对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呼吸困难症状的影响。方法将42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肺康复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指导,肺康复组在常规健康指导的基础上进行“六字诀”呼吸法训练3个月。训练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肺功能和呼吸困难症状的评价比较。结果肺康复组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f)、1秒钟用力呼气量百分比预计值(FEV1%)、1秒钟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百分比预计值(FEV1/FV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呼吸困难症状级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字诀”呼吸法能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和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症状。  相似文献   

18.
家庭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翠萍 《中国医药导报》2009,6(35):51-51,53
目的:观察家庭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6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长期家庭氧疗。观察1年。主要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患者肺功能,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EV1%、FVC%均有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FEV1%、FVC%呈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期家庭氧疗可以延缓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减轻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辉县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给予观察组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圣乔治呼吸问题调查问卷(SGRQ)评分、肺功能相关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pred)]以及6 min步行试验。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SGR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SGRQ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FEV_1、FVC、FEV_1%pred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FEV_1、FVC、FEV_1%pre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6 min步行距离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量,降低急性加重发作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吸入噻托溴铵联合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给予吸入长效M-受体阻滞剂噻托溴铵18μg,每日1次;联合进行呼吸训练,训练内容包括: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和呼吸操。对照组仅呼吸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期间急性发作情况、6min步行距离(6MWD)测试、生活质量评估和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急性发作次数和急性发作天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均〈0.05)。治疗组6MWD测试和生活质量评估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出量(FEV1)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吸入噻托溴铵联合呼吸训练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运动耐力,减少急性发作,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