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本院自 1992年 4月在妇产科手术中采用腹部横切口已逾 2 0 5例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收集病例 2 0 5例 ,含子宫下段剖宫产、腹式子宫全切术、子宫次全切 ,附件肿瘤切除术以及宫外孕等开腹手术病例。患者年龄不等。2 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后 ,患者取平卧位 ,取下腹部耻骨上处皮肤横纹上或下方 0 5cm处作横弧形切口 ,切开皮肤、皮下脂肪组织 ,切口长约 10—15cm ,横形切开及剪开腹直肌前鞘及两侧腹内、外斜肌筋膜 ,分离腹直肌上、下筋膜附着处 ,向下游离锥状肌 ,纵形分开腹直肌 ,提起腹膜 ,剪开 1cm再钝性…  相似文献   

2.
产科手术     
少叹155,腹膜外剖宫产腹壁横切口68例临床观察/曹保利…//天津医药一198,28(5)一296~297 腹壁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68例,与同期腹壁纵切口腹膜外剖宫产的100例进行对比。方法:于耻骨联合上3cm处沿下腹横沟横行切开皮肤约12cm,横行剪开腹直肌前筋膜、游离、剪断筋膜与腹百线的粘连,向上妻7cm,下达耻骨弓上缘。同纵切口一样拉开两侧腹直肌,以侧一顶联合式,分离膀胧腹膜反折,剖宫助娩。采用DEXONll可吸收缝线。结果:平均总手术时间横切口组为(00.31士2.03)分,纵切口组为(45.12士4.89)分,两组差异具极显著性。胎儿娩出方式两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  相似文献   

3.
经腹行子宫附件等切除是治疗妇科疾病 ,常规采用脐耻之间正中纵切口术式。我院自 2 0 0 0年 1 2月起采用腹部小横切口术式 ,并与同期纵切口进行对比分析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院 2 0 0 0年 1 2月至 2 0 0 1年 5月对有良性病变需行妇科手术者采用了腹部小横切口 ,共 5 0例作为研究组 ,随机抽取同期纵切口术式5 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术前一般情况均无明显差异。1 2 麻醉 两组病人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加腰麻。1 3 手术方法 腹部小横切口 :( 1 )选择耻骨联合上二横指作 5~ 7cm弧形切口 ,正中切开皮下脂肪2cm…  相似文献   

4.
对106例下腹横切口剖宫产病人术中常规剪断腹内外斜肌腱膜,游离双侧腹直肌、剪断锥菱肌后鞘筋膜,纵行剪开腹直肌后鞘及腹横筋膜,再横行剪开腹横筋膜,取得了松驰切口,胎头娩出顺利的目的。皮内连续缝合时又作一个标记甚至不作标记间化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并使手术疤痕更小.  相似文献   

5.
临床资料1993年10月~1996年5月,选择剖宫产孕妇151例,年龄平均25岁(23~34岁).孕周平均39周(38~41周),所有孕妇均为头先露,位置为-3~+1cm.65例采用腹壁纵切口(纵切组),86例采用腹壁横切口(横切组).两组病人均采用硬膜外麻醉,腹壁纵切口为常规操作;腹壁横切口于耻骨联合上约3cm皱襞行横形半月状长约10~12cm切口,切开皮肤、皮下脂肪及筋膜后,用艾力斯钳提起筋膜切缘用剪刀剪开,使筋膜向上、下充分游离,至扩开筋膜能够娩出胎儿头为止,纵向分离腹直肌,横形(或纵形)剪开腹膜,余手术步骤同纵切口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6.
经腹纵切口子宫切除术是治疗妇科疾病最常用的术式,近年来,我院应用改良腹式横切口子宫切除术,使手术简便、快捷、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子宫良性病变需行子宫切除术120例,年龄35~55岁,平均年龄41±5.12岁,包括:子宫肌瘤、更年期功血、子宫腺肌瘤等患者,随机选择改良腹式横切口子宫切除术6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传统式纵切口子宫切除术6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肥胖程度、手术适应证、子宫大小、盆腔粘连程度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2改良腹式横切口的操作要点(1)术前准备和麻醉同传统子宫切除术。手术方法:1取下腹部耻骨联合上2横指皮肤皱褶处以腹中线为中心,切开皮肤长约8~10cm,仅切透真皮;2于切口正中切透皮下脂肪层2~3cm,术者与助手分别向切口两侧撕拉分离,暴露筋膜层;3正中切开筋膜层2~3cm,沿切口左右方向钝性加锐性撕拉筋膜略长于皮肤切口,组织钳钳夹上下缘,向上下钝性加锐性游离4~5cm;4用手指撕拉开腹直肌,剪断与耻骨连接处的部分肌腱,避开膀胱,在切口上端打开腹膜进腹腔,术者与助手均匀缓慢同时用力钝性撕拉腹...  相似文献   

7.
我站于 1997年 3月至 2 0 0 0年 12月间 ,采用横切口皮下缝合行输卵管结扎术 14 79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已生育二胎 ,自愿要求或动员后同意输卵管结扎而无手术禁忌证的育龄妇女 14 79例 ,年龄 2 4~ 38岁。1 2 手术方法 局麻后 ,在下腹部耻骨联合上 3横指处 (约耻骨上 4cm)横向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约2~ 3cm ,纵行切开筋膜 (腹直肌前鞘 )约 2cm ,沿中线钝性分离腹直肌 ,提起并切开腹膜 ,提起输卵管行银夹法或近端包埋法结扎 ,连续缝合腹膜 ,间断缝合筋膜。紧贴真皮间断缝合皮下脂肪层。提起横切口两…  相似文献   

8.
腹横切口首次由法国科学家Baudclocsuc应用于剖宫产。由于此术式具有愈合快、切口美观等优点,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于95年开始在剖宫产手术中采用腹横切口术式,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具有剖宫产指征者除前壁性前置胎盘外均为适应症。我院从1995年7月至1997年8月共行此法剖宫产96例,产妇年龄22~35岁,均为单胎初产。1.2方法:(1)麻醉选用连续硬膜外麻醉。(2)沿耻骨联合上自然的半月形皮肤皱纹横弧形切开皮肤12cm左右,深达腹肌筋膜,横行切开筋膜与皮肤切口等齐。提起筋膜上缘向上钝性分离筋膜…  相似文献   

9.
从 1998年 11月至 1999年 6月 ,我院妇产科采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杨梦庚教授创立的简易腹膜外剖宫产术。现就 60例体会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具有剖宫产指征的晚期妊娠妇女。除5例无产兆静滴 1~ 2天催产素外 ,其余 5 5例均已临产。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1.2 手术方法 :术前置保留尿管 ,皮肤切口选下腹耻上二横指自然皮纹横切口长约 12 cm,切透真皮层 ,于切口中央切开皮下脂肪、腹直肌前鞘长约 3~ 4 cm。拉开皮下脂肪后 ,横弧形裁开腹直肌前鞘 ,前鞘上下切缘分别向上适当游离 ,向下达耻骨联合后方 ,纵行分离腹直肌后 ,…  相似文献   

10.
问题解答     
如何做腹壁大横切口?腹直肌切断后怎么办? 答:腹壁横切口的操作方法并没有什么特别,一般略作弧形,在上腹部凸向上,在耻骨上部凸向下即可。肌肉可以沿切口予以切断。缝合时,横肌及直肌后鞘可与腹膜一并以铬肠线连续缝合,斜肌分层间断缝合,直肌前鞘亦间断缝合,后二者一般用丝线。缝合直肌前鞘时,针可以带一些肌肉,肌肉不能单独作一层缝合,因为沿肌纹方向不  相似文献   

11.
子宫下段剖宫产腹壁横纵切口选择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  冯晓梅 《西部医学》2008,20(1):144-145
目的比较经腹壁横切口进腹与纵切口进腹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效果。方法回顾我院同期子宫下段剖宫产60例,其中腹壁横切口30例,腹壁纵切口30例,于手术及半年后随访。分别对腹壁横切口、纵切口从进腹后到胎头娩出时间、娩头困难对新生儿影响,产妇伤口及愈合后疲痕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横切口娩出胎头较纵切口困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横切口手术后疲痕明显小于纵切口,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壁横切口疲痕较小、美观,但娩头较纵切口困难;腹壁纵切口虽然疲痕较大,但娩头较横切口容易。  相似文献   

12.
传统剖宫产术通常采用下腹正中纵切口及皮外缝合术 ,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1998年 8月~ 1999年 5月 ,我们采用耻上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及皮内缝合术的方法实施 10 9例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有剖宫产术指征的 10 9例孕产妇年龄 2 3~36岁 ,均为初产妇 ,采用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皮内缝合法 ,并以同期 10 0例皮外缝合对照。1.2 方法1.2 .1 于腹壁下横纹处取浅弧形切口 ,切开皮肤 ,在切口正中脂肪层 ,筋膜层切开 3cm长 ,同时向两侧撕开与皮口等长 ,保留两侧腹壁下静脉减少出血 ,钝性分离腹直肌 ,采用顶…  相似文献   

13.
266例小儿腹股沟斜疝下腹横弧形切口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最佳手术切口。方法选择下腹横弧形切口与腹股沟斜切口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下腹横弧形切口只有1例复发,而腹股沟切口28例复发,阴囊血肿15例,切口感染11例。结论下腹横弧形切口进腹快、出血少、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剖宫产的比例逐年增高,产妇对腹部切口的美观提出了要求。常规腹部横切口基本满足了这一要求,但术中存在腹壁较紧致娩头困难及手术步骤多等缺点,初学者难以掌握。我们将腹部横切口加以改良,施术30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 方法1.1 术前准备同一般剖宫产。1.2 麻醉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穿刺部位选择L_(1~2)或L_(2~3)。1.3 手术步骤1.3.1 沿横切口部位常规消毒皮肤、铺巾。1.3.2 沿下腹 PfannenstieI 皮纹做一弧形向上的横切口,长约12~15cm。1.3.3 横形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直达腹直肌前鞘及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我院将耻上横切口用于子宫切除及剖宫产手术,但因手术方式为传统的横断腹直肌,创伤大、出血多,不易良好对合,术后腹肌功能受影响等不利因素较多。后来经过临床探索,将横断腹直肌改为鞘下分离。经临床验证,与传统的耻上横切口和下腹纵切口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所以自2000年以来,我们已将这种腹壁列为各类剖腹手术的常规切口。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我院将耻上横切口用于子宫切除及剖宫产手术,但因手术方式为传统的横断腹直肌,创伤大、出血多,不易良好对合,术后腹肌功能受影响等不利因素较多.后来经过临床探索,将横断腹直肌改为鞘下分离.经临床验证,与传统的耻上横切口和下腹纵切口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所以自2000年以来,我们已将这种腹壁列为各类剖腹手术的常规切口.……  相似文献   

17.
曾庆禄 《重庆医学》1993,22(1):26-27
经腹妇科手术一般仍习惯采用下腹正中旁或正中切口(直切口),采用横切口较少。本文就各种妇科手术64例横切口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妇科手术中施行横切口的利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术腹部切口及子宫全切术式改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腹式横切口筋膜内电刀环切子宫全切术32例,传统腹式纵切口筋膜外子宫全切术32例作对照组。结果:该术式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组织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病率低等优点。结论:腹式横切口筋膜内电刀环切子宫全切术优于传统腹式纵切口筋膜外子宫全切术。  相似文献   

19.
2次下腹横切口剖宫产术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宏  郭宇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2):1539-1540,1544
目的:探讨下腹横切口剖宫产术2次手术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全年2次下腹横切口剖宫产病例36例与同期非疤痕子宫剖宫产病例36例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开腹至胎儿娩出时间。结果:2次剖宫产组从开腹至胎儿娩出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下腹横切口2次手术入腹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筋膜层与腹直肌及腹膜间的粘连所致。  相似文献   

20.
小儿腹股沟斜疝两种不同切口修补术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腹股沟斜疝的最佳手术切口。方法选择下腹横弧形切口与腹股沟斜切口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下腹横弧形切口无复发,而腹股沟斜切口5例复发,阴囊血肿3例,切口感染1例。结论下腹横弧形切口术野广、出血少、复发率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