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理论精髓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基本意义,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是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2008年4月,长宁区积极创建全国中医“治未病”试点区工作,2008年10月经市卫生局批准,上海市“治未病”发展研究中心落户长宁区,本中心也成为了上海市首批“治未病”试点单位。在试点实施过程中,中心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定位,积极探索实现“治未病”理念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努力构建有中医特色的社区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动态观察保健营养与中医未病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思想义理,分析肿瘤防治同保健营养学与中医治未病的关系。方法对2668例中晚期肿瘤患者,在治疗随访观察中,从“营养学”与“治未病”的视角,探讨切实可行的有效综合治疗方法。结果发现转移和复发大多发生在治疗后三年之内,约占80%,少部分发生在根治后五年之内,约占10%,确定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止遗和营养免疫调节在肿瘤治疗中的价值。结论“未病”不仅是指机体尚未发生疾病时的状态,而且包括疾病在进程中可能出现的趋向和未来期间可能表现出来的动态变化。因此,保健营养与中医未病。在中晚期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治未病”是中医预防思想的体现,是中医学防治理论中一条非常有特色的重要原则。黄帝内经已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观点。综观历代医家医著,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主要分3个层次:一为“未病先防”,即采取各种手段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李瑛 《社区卫生保健》2009,8(6):385-385,427
“治未病”是中医学防治理论体系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在中医学漫长的发展进程中,“治未病”思想与实践一直贯穿始终。中医学理论奠基之作《黄帝内经》最早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之说,而后历代医家对“治未病”不断丰富,逐步构成了“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把握了中医预防保健的三个主要层次:“未病先防”强调未雨绸缪,摄生以预防疾病。  相似文献   

5.
《中国卫生》2008,(3):22-27
“治未病”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前沿的命题,体现了中医学先进和超前的医学思想。“治未病”一词始见于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经过几千年来的不断充实和完善,“治未病”逐步形成了具有深刻内涵的理论体系。倡导人们珍惜生命,注重养生,防患于未然,其思想价值奠定了医学理论的基础和医学的崇高目标,“上工治未病”成为历代医学家追求的至高境界。 几年前,吴仪副总理提出了开展“治未病”的工作要求。有关部门进行了大量探索性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承担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医‘治未病’及亚健康干预”项目,正在试行一项简称KY3H的健康保障服务模式,积极探索一个融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于一体的中国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日前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首届“治未病”高峰论坛暨“治未病”健康工程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有关领导以及来自不同学科的专家就“治未病”理论的继承和创新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6.
“治未病”是中医古籍论述防治疾病的重要法则和策略之一,出自《内经》“上工治未病”、“上工救其萌芽”。“上工”,古称医术高明的上等医生。周代《周礼》考核医生及评定等级,以医疗质量来衡量,“十全为上”,每治疗十个病人,十个病人全部治愈,即疗效达到“百分之百”定为“上工”,即上等级别的医生。“上工治未病”,是讲上工对待人体健康与疾病,是“未病先防”,预防疾病发生。“上工救其萌芽”,对已有疾病发生(包括“亚健康状态”),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疾病萌芽状态”及“既病防变”,预防疾病发展,防止致残。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中医“治未病”一直发挥着内涵丰富的理论优势和天然无害,可长期应用的方法优势。今天,在从“重治轻防”到“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转变中,中医“治未病”应成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主体”;贯彻健康观念“前移”和防治重心“下移”的方针,需要构建实践“治未病”理论的“实体”;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必须突出现代中医“整体”观。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古就有忧患意识,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就是忧患意识的集中体现。我们祖国医学"治未病"思想的本质含义,就是我们人生中最大的忧虑,即对健康及寿命的担忧。有了担忧,就需要我们主动去预防它。在任何疾病还未发生或刚刚发生的情况下进行预防,从而调节亚健康状态是"治未病"思想的核心范畴。祖国医学"治未病"的思想就是着眼于如何去对整个生命进程进行把握及总体维护,不管是分辨健康状态,还是提前发现疾病的苗头,其最主要是能够防止疾病的发生及变化。近年来,"治未病"思想在治疗疾病方面具备明显的优势及特点,并且获得了广大临床医生的认可。本文从"治未病"思想着手,探讨临床如何应用"治未病"思想,更好地为人民生命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9.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中医“治未病”包含“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三个方面,与社区卫生服务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有着密切的联系。《黄帝内经》有“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的说法,就是要重视预防和保健,防患于未然,这是中医预防疾病思想的最好体现。以医疗为载体、人民健康为最终目的,把人民健康建立在预防保健的基础上,就是“上工治未病”的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完善、独特的理论体系,以“治未病”为核心理念指导下的养生理论和技术方法,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健康文化。中医学从天人相应、形神合一、五脏相关等视角认识生命和健康。以天人相应、阴阳、精气神、体质、脏腑、经络腧穴、气血津液、天癸、天年、饮食、道德等不同维度来阐述中医健康观。综合中医对生命和健康的认识,其健康观包括以下十个方面:1.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健康观:以“治未病”为研究对象,阐述其重视未病先防的健康理念。“未病”包含无病状态、病而未发、病而未传三层涵义。《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相似文献   

11.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全球调查结果显示,全世界真正健康者仅为5%,患病者为20%,而75%则属于以慢性疲劳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亚健康者。如若不给予治疗,进一步发展会形成多种疾病,甚至可导致心脑血管、肿瘤等严重疾患。中医学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治未病”思想与现代的亚健康理论有着惊人的契合,应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亚健康防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介绍中医"治未病"理念及发展现状和健康管理模式的理念,分析健康管理的规范化程序,提出在其中融合中医"治未病"理念的设想。方法:将中医"治未病"思想与健康管理模式有机结合起来,探索新的中医预防保健模式和中医干预。结果:中医"治未病"理念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具有积极的意义,它是从整体的状态把握人的健康或疾病本质,并以状态的调整为主要调理和治疗方法。结论:发展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健康管理中的作用,将中医"治未病"思想予健康管理理念相结合,探索新的中医体质预防保健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理论与技术研究由来已久,但至今没有建立相对完整的学科体系.文章通过对“治未病”发展的回顾梳理,发现学科化是当前“治未病”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中医未病学”深化发展的瓶颈,提出“中医未病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已刻不容缓,但其构建应在明确学科内涵及外延基础上,站在“科学学”高度,对古今中医未病学术研究系统收集整理,分析探寻其学科体系结构要素.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认为健康是人类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保持的一种“阴平阳秘”的动态平衡状态,而亚临床状态或疾病,均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对亚临床状态的调治,从“治未病”思想出发,中医学主张防微杜渐,阻止其进一步向疾病方向发展。对于亚临床状态的防治,中医在重视中药治疗的同时,更加重视养生保健方法在促进亚临床状态向健康转化中的作用,强调必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其原则具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朱菊艳  申俊龙 《健康研究》2024,(1):77-79+112
创造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模式是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在新时代面临的重要任务。大健康时代,中医药传统的“治未病”思想和方法为我们提供了现代健康服务传承创新的发展空间。由于中医“治未病”思想是基于天人合一、身心合一及人体内部阴阳五行统一的整体性思维,有利于当代医学从“疾病”医学服务模式转向“健康医学”服务模式,建构“治未病”的现代健康管理价值链模式,形成以健康为中心的全方位、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时空连续服务链。文章立足生命质量管理视角,分析传统中医“治未病”可以创造的现代健康价值,通过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优化方法创建新时代中医药“治未病”的健康管理服务链模式,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价值链。  相似文献   

16.
“治未病”一词的由来 “治未病”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这里的“治”有调养、调摄之意;“未病”指尚未患病的机体,“治未病”就是调养、调摄尚未患病的机体.防患于未然,防止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7.
《养生四要》卷四为《却疾》,即专论防治疾病。万全笃信《黄帝内经》有关“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论述.十分注重预防疾病。他在本卷一开始就说:“吾闻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将病,下工治已病。治未病者十痊八九,治将病者十痊二三,治已病者十不救一。”认为医生如果注重治未病,也就是着重于预防疾病.其效果可高达百分之八九十;  相似文献   

18.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大力倡导未病先防的健康新理念,这与中医"治未病"理论相通。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日益增多,对于健康生活理念的追求不断提高,中医在防治疾病方面的特色理论及实践优势将进一步得到应用。且中医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方面具有悠久历史和研究,发挥中医治未病理论思想,探寻保持健康,延缓疾病进展的防治疗法具有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发扬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思想精髓,已经成为当前医学发展的模式。中医"治未病"常用方法包括汤剂、中成药、膏方、丸剂、药膳、代茶饮、针灸、推拿、拔罐、刮痧、香佩、外敷、气功导引、心理疗法等。本文将就近几年来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展开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魏萍 《中国卫生》2010,(4):67-69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近日在北京召开第三届“治未病”高峰论坛。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发表了主旨讲话,他在回顾总结“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所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重点强调了“维护提升健康状态”的内涵和创立“治未病战略联盟”,加快推进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治未病"是中医所提倡的重要理念之一,其以防治结合的养生思想为基础,主张通过饮食调理、科学锻炼、情志调摄等方式来预防人体阴阳失衡,保持"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良好身体状态,实现疾病预防效果。本文介绍了"治未病"的含义,分析了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养生中的应用,以期对相关研究有所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