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焦虑症的中医证候特点及各证型精神症状表现特点。方法对86例焦虑症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并采用汉米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其临床症状进行评定,并分析各证型精神症状表现的异同。结果焦虑症各证型患者的精神表现存在一定差异。结论结合精神心理学症状评定量表探讨焦虑症患者精神症状的中医辨证意义十分必要,且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椎病中医证候特点及其与X线特征的关联性,为临床诊治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对316例颈椎病患者进行系统性研究,经X线诊断和中医证候分型,观察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颈椎病的症状、辨证分型、颈部X线检查结果。结果:中医症状眩晕占第1位,下面依次是筋痹、项强、脉弦、萎症、目疾、烦躁、痉症、嗳气等;中医证候分型依次为痹证型(39.24%)、眩晕昏厥型(31.01%)、落枕型(18.99%)、痿证型(8.86%)和五官型(1.90%);患者X线表现,落枕型的常见X线表现为颈椎生理弧度弯曲,椎体边缘骨质增生低于其它3型(P0.05);痹证型常见X线表现为钩椎关节病变;眩晕型颈椎病的常见X线表现为椎间孔变窄和下颈椎失稳;而椎间隙变窄更常见于痿证型颈椎病。结论:颈椎病X线征象和中医证候分型有一定相关性,可为临床辨证分型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冻融胚胎解冻移植(FET)人群进行中医证候规律的临床研究,分析探讨该类人群中医证候特征,为中医辨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问卷方法,对110例FET人群,进行中医证候问卷调查,统计其症状频数,分析FET的中医证候特征和分型分布特点。结果:最常见的症状是情绪障碍(81. 08%);在各脏系症状表现方面,以脾系症状表现最多,表现有6种;最常见的证候证型为肝郁证有85例(77. 27%),其次为脾阳虚证有60例(54. 55%);表现最多的舌象是淡白舌(40. 90%),薄白苔(44. 55%);表现最多的脉象是弦脉(47. 27%)。结论:在FET人群中常见的中医证候证型排列前四的依次为肝郁证、脾阳虚证、肾阳虚证、肾阴虚证。  相似文献   

4.
焦虑症中医证候多元分析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焦虑症的客观辨证方法。方法:对符合CCMD-3广泛性焦虑症诊断标准者,填写中医临床症状表,并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焦虑症的中医症状、证型分布特征。结果:聚类分析将焦虑症的临床10余种证型简化为5种证型组合。5种证型组合中复合证候较多,以心脾两虚型最为多见,与临床观察实际基本符合。判别分析进一步显示了每组证型构成表征的权重和具有鉴别意义的表征,为实现客观辨证提供了依据。然而,聚类分析所得到的证型分类与传统中医辨证分型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多元分析方法是焦虑症实现辨证客观化的途径之一。但聚类分析所得到的证型如何实现与传统临床治疗经验的对接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抑郁症中医证候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抑郁症中医证候特征,明确各证候的诊断依据,为新药临床试验中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主、次症的确定提供参考,为构建辨证方法新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对10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中医证候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分别是精神抑郁、神疲、烦躁、面色异常、睡眠质量差等,这些症状的发生率均在95%以上;患者以肝气郁结和肝郁脾虚型最为多见,二者所占的百分比均为35%,其次为心胆气虚型和忧郁伤神型。结论:治疗抑郁症患者时要着重改善其主要症状,应重点从肝论治,同时注意调理脾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紧张型头痛患者(TTH)中医心理紊乱状态与中医证候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我们接收了2014年1月—2015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120例紧张型头痛伴随中医心理紊乱患者,将其作为本课题研究对象,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所有患者资料,建立起数据信息库,研究分析紧张型头痛患者中医心理紊乱与中医证候的关系。结果:思虑过度患者,主要表现为风痰证和风瘀证;焦虑烦躁患者主要表现为风火证;郁闷不畅患者主要表现为风痰证和风瘀证;惊悸难安患者主要表现为气血两虚;精神不振患者主要表现为阳虚寒凝和气血两虚。两者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紧张型头痛患者中医心理紊乱状态与中医证候之间具有很大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抑郁症中医证候特征,明确各证候的症状构成,为新药临床试验中中医证候辨证标准中主、次症的确定提供参考,为构建辨证方法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通过对我院2005年9月至11月间连续就诊的门诊或住院抑郁症患者100例进行中医证候信息采集,并将这些信息统计处理得出抑郁症常见证型及其症状构成。结果抑郁症肝气郁结证的主症为精神抑郁、神疲、急躁易怒、失眠多梦、神情淡漠;次症为心悸、叹息、胸闷气短、健忘、悲伤欲哭。同样,肝郁脾虚证的主症为精神抑郁、神疲、烦躁不安、失眠多梦、神情淡漠;次症为心悸、胸闷不舒、健忘、悲观、倦怠乏力。两证型的症状积分总分值均在15分到30分之间。结论通过对抑郁症患者的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得出了此病常见证型的症状构成及各症状的发生率。抑郁症肝气郁结证和肝郁脾虚证这两个最常见的证型中,除存在一些共同具备的症状,如精神抑郁、烦躁、面色异常等,还存在各自证型具有的一些独特症状,肝气郁结证中有急躁易怒、叹息、气短、悲伤欲哭等肝郁症状,而肝郁脾虚证则有乏力等脾虚症状,这些不同症状作为证型的次症构成可能更能体现该证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绝经后妇女在骨量丢失不同阶段的中医证候特征,为中医药临床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依据。方法:将2389例绝经后骨量丢失的妇女分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严重骨质疏松三阶段,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常见症状和中医证候特征。结果:在骨量丢失的不同阶段,不同部位的骨密度有差异,且绝大多数已有中医虚证表现,症状、证型的排序总体一致;症状以健忘、腰脊痛、腰膝酸软、下肢抽筋、发脱齿摇为主,五脏气血证型以肾虚、肝虚、心虚为主,肾虚兼证以合并肝虚、心虚、脾虚为主,临床常见证型以肾虚血瘀、肝肾阴虚、脾胃虚弱为主。结论:绝大多数骨量丢失人群已有中医虚证表现,症状、证型排序基本一致,各个阶段均以肾虚、肝虚为主,比例随骨量丢失增多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的中医证候规律。方法:通过精神分裂症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表收集6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症状与体征,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分析,对出现频率≥10%的症状、体征进行聚类分析,归纳出精神分裂症的中医证候要素;再根据《中医诊断学》证-症关系分析得出精神分裂症的常见中医证型;进一步对常见中医证型中的中医证候进行主成分分析,粗略得出精神分裂症常见证型的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结果:通过对664例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数据分析,简化为15个证候要素,总结出7大常见证型,包括狂证(痰火内扰证、肝胆火盛证、阴虚火旺证)与癫证(心脾两虚证、痰气郁结证、肝气犯脾证、脾肾阳虚证),并归纳出7个证型的主要及次要症状。7大证型基本反映了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痰”、“火”、“虚”的主要病因病机,与中医基础理论中对癫狂的论述基本一致。结论:总结出精神分裂症的7大常见证型,具有一定鉴别意义,并为精神分裂症的客观辨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陕西中医》2017,(3):289-291
目的:探讨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证候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观察患者的临床常见症状、体征及中医证候,对主要临床症状实施聚类分析。结果: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常见症状包括气短(93.48%)、咳嗽(89.13%)、喘息(86.96%)、乏力(84.78%)、咳痰(78.26%)等。中医辨证证候分布为肺肾气虚证(36.96%)、血瘀证(17.39%)、痰热壅肺证(17.39%)、气阴两虚证(15.22%)及痰瘀阻肺证(15.22%)。结论:肺间质纤维化最常见的中医证候分型为肺肾气虚证、血瘀证,且具有一定规律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和中医证候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6月确诊的90例手足口病患者,收集手足口病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候特征。结果:手足口病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以及纳差症状;部分患者同时伴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等症状,以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症状为主,神经系统症状主要出现于手足口病重症患者;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血白细胞总数升高,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升高;所有病例经治疗均达临床痊愈出院,预后良好;手足口病发病病程中主要表现为脾肺湿热证和湿热薰蒸证,后期少部分出现脾肺气虚证。结论: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中医证候特征具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亚健康员工中医证候特征和其主要证型。方法:采用问卷和传统中医诊疗方法,对亚健康人群中医证候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根据阳性症状发生频数及均数将亚健康症状分为12项主要症状,19项常见症状和3项少见症状。33.3%者舌象正常,13.7%为平脉,72.2%面色正常。主要证候特征为虚证,主要证型为心肾不交、肾阳不足、气虚证、肾阴虚证、肝郁脾虚证。结论:通过对综合医院亚健康状态205例员工症状、舌脉象和面色等的研究与分析,总结出其中医证候特征和主要证型,为医院亚健康员工针对性地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苏晶  刘新泉  张殷建 《河北中医》2016,(10):1484-1487
目的应用聚类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分析视屏显示终端(VDT)视疲劳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为VDT视疲劳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和专家咨询,尽量罗列临床VDT视疲劳患者所有可能出现的症状和体征,拟定VDT视疲劳中医证候调查表。通过SPSS 18.0统计软件,运用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分别进行各证候中医症状及证型的聚类分析,探讨VDT视疲劳的主要中医证候特征,得出VDT视疲劳这一现代疾病的基本中医证型。结果对调查表中常见的的44个症状进行统计学分析,获得的VDT视疲劳可归纳为4个中医证型:肝气郁结证(45例),气血两虚证(31例),脾虚气弱证(20例),肝肾阴虚证(11例)。结论肝气郁结证、气血两虚证是VDT视疲劳最常见的证型,与临床辨证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损害(MCI)的认知特征、危险因素以及中医证候特征,为痴呆的早期诊断与干预提供参考。方法:MCI患者与认知正常者(NCS)对照,采用神经心理学评价量表评价认知功能,应用中医证候辨证量表进行中医证候调查。结果: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aMCI)组(44例)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总分显著低于NCS组(75例),计算与注意项二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NCS组平均受教育时间高于aMCI组,平均收缩压低于aMCI组。肾虚、气虚、痰浊证是aMCI和NCS组的常见证候,aMCI患者的复合证候出现比率增加。结论:aMCI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认知损害与高血压病、低文化有关。随着认知损害程度的加重,中医证候表现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远端胃切除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月纳入的90例远端胃切除术后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中医症状分布、证候分布,中医证候与胃镜表现、组织学表现的相关性。结果:远端胃切除术后反流性胃炎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咽干口苦(56.7%)、胃脘胀满(45.6%)、嗳气泛苦(40.0%)、两胁胀满(35.6%)。肝脾失调型为最常见的证型(36.7%),其次为脾肾两虚型(27.8%)、脾胃失调型(23.3%)以及阴阳俱虚型(12.2%)。各证型间胃炎严重程度、胃炎范围、胆汁反流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物潴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间慢性炎症、活动性炎症、萎缩、Hp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端胃切除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胃镜和组织学表现与中医证候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运用中医证候分型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华北地区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选取由华北地区各大医院收治的共计125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制定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调研表,统计患者相关信息。对各中医证候和常见症状在患者中出现的概率,以及常见症状在中医证候中出现的概率进行统计。结果:患者中医证候可以分为风犯肺卫、肝火犯肺、肺脾气虚和气虚血瘀,4种症候中出现频次最高的症状分别为咽痒咳嗽、咽干口苦、自汗畏风和胸闷气短,中医证候与临床辨证症候的符合率为50%。结论: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诊断应以中医诊断和临床辨证相结合的方式,提升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45例扩张型心肌病的中医证候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的中医证候特点.方法:将45例临床诊断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进行辨证分型,辨证方法采用虚实辨证;虚证分为气虚、阴虚、阳虚,实证分为气滞证、血瘀证、痰浊证、寒凝证;并对证型分布,证型相兼,各临床症状、体征和不同级别心功能与证型的关系分别进行初步分析.结果:在证型分布,各临床症状、体征和不同级别心功能与证型的关系中,均表现为气虚证和血瘀证为主.结论:扩张型心肌病的中医证候特点以虚证为主,为本虚标实、因虚致实之证;临床上本虚以气虚,标实以血瘀最常见.  相似文献   

18.
李跃华  肖爽 《环球中医药》2010,3(6):431-434
目的分析抑郁症各证候类型中核心症状及其他症状的构成情况,为研究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标准及证治规律提供依据。方法对入组的抑郁症患者进行了中医辨证及证候指标调查,分析各证候类型中核心症状及其他症状的构成比例。结果核心症状、其他症状在抑郁症5个证型中的分布存在差异。结论证明了抑郁症临床证型的客观存在,以及中医辨证论治和西医症状的相关性、较西医学有较突出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辽宁中医杂志》2013,(7):1358-1360
目的:初步探讨大肠癌恶病质中医辨证分型与影响因素的关系,为中医辨证论治大肠癌恶病质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方法:通过制订回顾性临床观察表,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历资料共106例;将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作为变量输入计算机,用SAS 9.0软件建立SAS数据库。对所有患者的症状、舌、脉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中心将其分为6类;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大肠癌恶病质常见的中医证候辨证要点,并初步明确证候辨证要点与症状间的关系;用相关分析的方法,观察大肠癌恶病质中医证型与营养不良程度、体重等的相关性。结果:大肠癌恶病质常见6个证候分型:脾虚气滞证、气血两虚证、气阴两虚证、脾虚湿阻证、肠腑不通证、脾胃虚寒证。中医证候分型与病程、KPS、白蛋白等影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痛经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调查研究,寻找出临床最常见的证型、相关影响因素及各自的突出特征。方法:选择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郑州市中医院和开封市第二中医院符合条件的原发性痛经患者606例,采用原发性痛经中医证候信息采集表,对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原发性痛经的主要证候实证发生率明显高于虚证;实证中,寒湿凝滞证最为常见,气滞血瘀证位居其次;虚证中,气血虚弱证所占比例最高。结论:不同证候的疼痛程度也不尽相同;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生理、心理、情绪波动等变化与其身体状况、疼痛程度、病程周期、影响工作学习和其他伴随症状等方面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