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总结1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加支架术时护士的配合技术。在术中护士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反应灵敏,配合默契,可以使急诊PTCA加支架术并发症减少,确保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2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早期再灌注对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对26例AMI患者予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对IRA予急诊PTCA+支架术,在术前及术后24小时内分别记录体表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QTd,并监测严重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AMI患者行急诊PTCA+支架术后,IRA开通率100%,所有病人IRA血流达TIMIⅢ级.QTd从术前的(78.6±17.4)ms降至术后的(48.6±14.8)ms(P<0.01).7例术前有恶性心律失常,其QTd明显高于无心律失常的患者(82.3±15.6)术后QTd降至(49.8±13.7),室性心律失常消失.结论急性PTCA+支架术可显著降低QTd,IRA早期再灌注可减少危险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TCA加支架术的护理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艳玲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23):2938-2939
目的探讨急诊PTCA加支架术的术前术后护理。方法通过积极的术前准备,加强术后心电、血压的监测,注重拔除鞘管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结果1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PTCA加支架术,除3例患者术后死于严重心衰,1例死于多器衰竭,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术前积极的准备和心理护理,术后严密监护,积极处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是急诊PTCA加支架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进一步探讨介入护师在急性心肌梗死PTCA+支架植入术中的手术配合,以及手术中各种护理操作技术.结果 选择手术病例189例,手术成功率97.5%.全组病人无护理差错出现.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介入手术成功与否与介入护理工作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护理经验。方法 系统回顾介入治疗冠心病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介入治疗效果满意,治愈率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PTCA及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术前充分准备和严格选择适应证是治疗成功的前提,精心的术中、术后观察和护理是治疗成功重要环节,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缩短PTCA、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卧床时间病人术后并发症和舒适度的差异性,以减轻病人术后不适。方法随机将病人分成两组,实验组于拔鞘管后8。12小时下床活动,对照组则术后平卧24小时下床活动。结果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无差异,而实验组病人舒适度却明显优于对照组,有差异。结论缩短PTCA、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卧床时间不增加病人术后并发症并明显改善了病人舒适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PTCA加支架术治疗AMI围术期临床治疗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于我院行急诊PTCA加支架术治疗的52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26例和观察组(循证护理组)26例,后将2组患者的卧床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不适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但是观察组的绝对卧床时间及术后下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不适反应发生率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急诊PTCA加支架术治疗AMI围术期中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综合效果佳,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急诊PTCA+支架置入术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积极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术中配合,加强术后的护理。结果 60例经右侧桡动脉径路穿刺成功,顺利完成PTCA+支架置入术,1例穿刺成功因桡动脉弯曲改穿股动脉。术后1例发生伤口渗血手臂局部肿胀。结论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严密观察,积极处理,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院近年来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2例开展皮腔内冠状动脉造影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并实施早期护理,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支架植入术(CASI)在冠心病中应用。方法 按Gruentzrig方法对7例冠心病患者的7支血管行PTCA或支架植入术。结果 行PTCA治疗4例、PTCA+CASI2例,直接CASI1例、PTCA未成功1例,共扩张病变血管7处。达到完全性血运重建2例、部分血运重建4例,术中出现严重内膜撕裂1例冠心病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例心绞痛完全消失,心功能明显改善。未成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rmyocardialinfarction,AMI)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primarypercutaneous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PTCA)前后血小板功能的动态变化,为临床抗血小板治疗提供依据。方法:AMI发病6小时以内成功的进行P-PTCA的患者33例,按PTCA前、后不同时间抽取周围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每个病人不同时期的PAC-1和CD61b。以年龄、性别相当的健康体检者10例为对照。结果:33例AMI患者P-PTCA前PAC-1为(1.82±0.73),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之后开始下降,至PTCA后8小时为(1.35±0.66),明显低于PTCA前(P<0.01);P-PTCA后24小时PAC-1又升高至(2.28±0.87),显著高于PTCA后8小时(P<0.01);而后PAC-1逐渐下降,至168小时趋于正常。CD61b在P-PTCA前与正常对照无差别(P>0.05),P-PTCA后各不同时间的CD61b相比也无差别(P>0.05)。结论:AMI患者行P-PTCA,在早期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IRA)的同时激活了血小板,所以P-PTCA后需要更有效的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13.
Tan Baihua Huang Quan Jiang Longfu//Departmet of Internal Medicine of Heart Diseases Maoming People's Hospital 《华夏医学》1998,(3)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其中男25人,女5人,行急诊PTCA治疗。结果:共扩张梗塞相关血管30支,成功率90%。血管狭窄由术前平均96.7%±5.3%减少到术后11.1%±8.9%。4例合并心源性休克,3例成功。2例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其中1例经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缓解,另1例经静脉溶栓无效死亡。失败的3例均为完全闭塞性病变,1例为球囊未通过病变处,另2例均为导丝未能通过病变处。结论:对无禁忌证的老年AMI患者行急诊PTCA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Stenting)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2年8月至2006年2月间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TCA及支架植入术。结果:12例患者中10例(83.3%)支架被成功植入靶血管病变处,1例患者因导丝不能通过阻塞血管段而改为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1例术中死亡。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初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碰状动脉介入(PCI)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12例AMI患者存发病12h内行PCI术,梗死相关血管(12支血管):前降支5例(41.7%),右冠状动脉7例(58.3%)。TIMI血流:0级12例。结果 12例患者手术成功,TIMI血流3级,住院期间无死亡。12例患者置入13个冠状动脉内支架。结论 直接PTCA及原发性置入支架术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有效措施,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支架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12例冠心病患者中,稳定型心绞痛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78例,心肌梗死104例。单支血管病变84例,双支血管病变62例,三支血管病变66例。共处理病变血管298处,置入支架252枚。其中左前降支(LAD)118处,右冠脉(RCA)84处,左回旋支(LCX)84处,左主干(LM)2处。观察PTCA和/或支架术的成功率、并发症和术后6个月靶病变再血管化率。结果 PTCA和/或支架术的技术成功率为97.6%,临床成功率为97.2%;并发症发生率为11.3%,多为穿刺局部并发症。6个月靶病变再血管化率为2.83%。结论 PTCA和支架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成功率高、严重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腔内成形(P-PTCA)前后肌酸磷酸激酶的同工酶CK-MB的动态变化,以明确P-PTCA后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的CK-MB峰值出现的时间及其最佳切点。方法:确诊为透壁性AMI的患者90例,分别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P-PTCA和药物非再灌注治疗三组,从A-MI发病至发病后96小时观察CK-MB的动态变化。并以AMI后CK-MB峰值出现的不同时间为切点,分别计算各个切点对于检出IRA开通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试找出敏感度和特异度相对较佳的CK-MB峰值时间。结果:(1)rt-PA静脉溶栓后CK-MB峰值出现于发病后(11.9±4.4)小时,P-PTCA后CK-MB峰值出现在发病后(12.10±4.12)小时,二者均较AMI非再灌注治疗组明显提前,但rt-PA静脉溶栓组和P-PTCA组间的CK-MB峰值提前的时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2)rt-PA静脉溶栓组的CK-MB峰值的最佳切点在AMI发病后14小时左右;P-PTCA组CK-MB峰值的最佳切点在AMI发病后13小时前后。结论:AMI患者成功的进行P-PTCA后,CK-MB的峰值出现在发病后的8~16(12.10±4.12)小时,判断P-PTCA后IRA开通的最佳切点可能在AMI发病后13小时前后。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对6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经过内科常规治疗后心绞痛仍不缓解,即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病变后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术前术后进行抗血栓治疗,抗血栓药物包括阿斯匹林、塞氯匹啶或氯比格雷、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针.结果介入治疗病例、病变成功率分别是93.8%(61/65)和93.1%(108/116).1例因右冠状动脉夹层发生死亡,无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60例介入治疗均获成功,50例心绞痛完全消失,10例有不典型胸痛,症状在2~3 d内消失.随诊3~54个月,6例发生心脏事件,其中1例死亡,1例发生心肌梗死,4例再次行血管重建治疗(介入治疗2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结论在使用抗血栓药物包括阿斯匹林、塞氯匹啶或氯比格雷、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针的前提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近期疗效明显,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