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和术后镇痛对胸壁结核患者术后T细胞亚群比例及血浆皮质醇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行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静脉复合全麻+术后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B组:静脉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术后PCIA,C组:静脉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术后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EA),分别于麻醉前30min(T0)、术后4h(T1)、术后1d(T2)、术后2d(T3)、术后3d(T4)及7d(T5)晨抽取外周静脉血2ml,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和CD8+,用放免法测定各时点血浆皮质醇水平,记录T1~T4各时疼痛VAS和镇静RSS评分。结果 T1、T2时A组的VAS评分明显高于B、C组(P<0.05);C组的RSS评分明显高于A、B组(P<0.05)。在T1和T2时三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均明显低于T0时(P<0.05,P<0.01);C组T4时恢复至T0水平,A组和B组T5时恢复至T0时水平。T3、T4时A、B两组血浆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静脉复合全麻基础上联合硬膜外阻滞和PCEA可使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各亚群比例较早恢复到术前水平,其机制与抑制皮质醇水平上升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肝切除术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到2015年11月在我科进行开腹左肝手术的患者60例,ASA分级为Ⅰ~Ⅱ级,使用随机数字表法把患者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全凭静脉麻醉组,每组各30例,使用流式细胞仪对两组的B淋巴细胞、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CD8+)进行检测,使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NF-γ、INF-2、INF-2R的含量,分别在麻醉前0.5h(TO)、手术结束时(T1)、术后24 h(T2)时刻进行各项指标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两组T1、T2时刻的B淋巴细胞数目和T0时刻没有明显变化;②T0时刻,两组的NK细胞、CD3+、CD4+、CD4+/CD8+、CD8+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和T0时刻比较,两组的NK细胞、CD3+、CD4+、CD4+/CD8+、CD8+在T1时刻均明显降低(P0.05),全凭静脉组的CD3+、CD4+、CD4+/CD8+在T2时刻仍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T2时刻静-吸复合组的CD3+、CD4+、CD4+/CD8+则明显高于全凭静脉组(P0.05);③T0时刻,静-吸复合组、全凭静脉组的INF-γ、IL-2、sIL-2R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T1时刻,两组的INF-γ水平均明显小于TO时刻(PO.05),T2时刻基本恢复(P0.05)。T1时刻两组的sIL-2R水平均明显小于T0时刻(P0.05),T2时刻稍有恢复(P0.05)。T1、T2时刻,两组的IL-2水平均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在肝切除术术后患者的细胞免疫恢复上较全凭静脉麻醉快,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静脉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及术后镇痛对颈淋巴结结核患者术后呼吸、循环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ASA Ⅰ或Ⅱ级择期行颈淋巴结结核病灶清除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静脉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患者自控颈丛镇痛),B组(静脉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C组(静脉全麻+PCIA).测定麻醉前30 min(T0)、术后4 h(T1)、24 h(T2)、2 d(T3)、3 d(T4)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百分比;观察T0~T3时、VT、肺活量(Vc)、RR、SpO2、MAP和HR;记录T1~T3时疼痛、镇静评分.结果 T1、T2时三组患者CD3+、CD4+、CD4+/CD8-均明显下降(P<0.05);A组T4时各免疫指标恢复至术前水平;B组和C组T1时RR较T0时明显增快(P<0.05),而T2时SpO2、Vc均较T0时明显下降(P<0.05),A组T1时RR低于B、C组(P<0.05),而V1高于B、C组(P<0.05),A组T1、T2时Vc、SpO2均高于B、C组(P<0.05);A组术后T1~T3时MAP、HR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静脉全麻复合颈丛神经阻滞及术后镇痛可减轻颈淋巴结结核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抑制,并改善呼吸、循环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对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后患者T细胞亚群及止浆皮质醇的影响.方法 22例择期行OPCABG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E组),每组11例,术后均采用吗啡静脉镇痛(PCIA).分别于麻醉前(T1)、术毕(T2)、术后第1天(T3)及第3天(T4)抽取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以化学发光法测血浆皮质醇.结果 与T1比较,两组血浆皮质醇在T2和T3均明显升高(P<0.05),但E组患者升高程度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T2和T3 CD3 、CD4 和CD4 /CD8 均较T1明显下降(P<0.05).但与E组比较,A组T3及T4 CD3 、CD4 、CD4 /CD8 下降更明显(P<0.05),且E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在T4已恢复至T1水平(P>0.05).结论 全麻对OPCABG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将减轻此抑制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贲门癌手术患者机体免疫状态的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97例贲门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CD3+、CD4+、CD8+细胞),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IFN)-γ、IL-4、IL-10、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R(sIL-2R)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β水平.结果 贲门癌患者术前外周血Th1/Th2细胞比值(0.43±0.13)较正常对照组(0.58±0.12)降低(P<0.05),其Th1细胞表达的IL-2、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Th2细胞表达的IL-4、IL-10细胞因子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及血清sIL-2R和TNF-β水平与肿瘤TNM分期相关,其特征为:CD3+、CD4+细胞减少(P<0.05),而CD8+细胞增加(P< 0.01);CD4 +/CD8+细胞比值下降(P<0.01),血清sIL-2R和TNF-β水平升高(p<0.05) 贲门癌根治术后1个月CD3+、CD4+细胞回升,CD8+细胞回降,同时血清sIL-2R和TNF-β水平降低(P<0.01).结论 贲门癌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比值降低,细胞因子表达失衡,患者存在免疫功能抑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和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年龄40~64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n=30):全麻+硬膜外麻醉组(Ⅰ组)和经皮穴位电刺激+全麻+硬膜外麻醉组(Ⅱ组).Ⅱ组全麻诱导前30 min至术毕持续行经皮穴位电刺激,术后连续3 d间断行经皮穴位电刺激,刺激部位取双侧合谷和内关穴.2组患者术后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于麻醉诱导前、术毕、术后1、3、5 d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CD3+、CD4+和CD8+水平及CIM+/CD8+.于术后4、8、12、24、48、72 h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术后24、48、72 h镇痛药用量.结果 与Ⅰ组相比,Ⅱ组术后5 d内CD3+水平升高,术后1 d内CD4+水平升高,术后3、5 d时CD4+/CD8+升高,Ⅱ组术后4、8 h时VAS评分降低,术后24、48、72 h镇痛药用量减少(P<0.05).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可增强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术后镇痛的效果,减少镇痛药用量.  相似文献   

7.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不同麻醉方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三种不同麻醉方式在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组(A组)、全麻组(B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C组),每组40例.观察和比较三组患者的SBP、DBP、HR变化及术中肌松效果、躁动及术后恶心呕吐情况.结果 气腹后10 min三组SBP,A、B组DBP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A、B组SBP、DBP明显高于C组(P<0.05);气腹后60 min A、B组SBP、DBP明显高于麻醉前和C组(P<0.05);放气后20min三组患者SBP、DBP均恢复正常.A组术中肌松欠佳及躁动发生率明显多于B、C组(P<0.05);B组患者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多于A、C组(P<0.05).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循环呼吸较平稳,麻醉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腹横神经阻滞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及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77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依据镇痛方法分为A组(n=90)与B组(n=87),A组予以静脉自控镇痛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予以B超引导下腹横神经阻滞治疗,对比两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疼痛评分、免疫反应(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身体康复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B组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及疼痛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CD4~+/CD8~+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引导下腹横神经阻滞可有效改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炎症因子、疼痛及免疫反应,利于术后康复,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探讨靶控麻醉对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92例,其中靶控输注丙泊酚和舒芬太尼静脉麻醉47例(A组),静脉麻醉45例(B组),于麻醉诱导前(T0)、主要手术步骤完毕(T1)、术毕时(T2)、术后第1天(T3)、术后第3天(T4)等5个时间点采取外周静脉血,检测T细胞亚群的变化,NK细胞CD16+CD56+的变化及辅助性T细胞合成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两组患者T细胞亚群CD3+、CD4+、CD8+随围手术期的进展均先降低然后逐渐升高,两组间比较,B组在T1、T2及T3时间点较A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CD4+/CD8+均先降低然后逐渐升高(P0.05)。CD16+CD56+细胞在T2时间点降至最低,之后逐渐恢复,两组间比较,B组在T1、T2、T3及T4时间点上,CD16+CD56+明显低于A组(P0.05)。INF-γ及IL-2在麻醉后开始降低,A组在T2、B组在T3时相点降至最低,随后逐渐回升,但在T4时相点尚未恢复到T0时相点水平,B组T1、T2及T3与A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两组IL-4及IL-10在T1时相点逐渐升高,T3达到最高水平,后逐渐降低;B组IL-4在T1、T2及T3与A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B组IL-10在T2、T3及T4与A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靶控麻醉和静脉麻醉均能抑制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尤其以抑制细胞免疫为主,靶控麻醉对免疫抑制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局部浸润麻醉在乳腺手术中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拟实施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采用局部浸润麻醉、B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术毕(T1)、拔管后30 min(T2)时刻的血清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结果:T0时刻,A、B组患者的血清Cor、E、N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刻,两组患者的血清Cor、E、NE水平均较本组T0时刻均显著的升高(P0.05),A组在对应时间点的Cor、E、NE水平均低于B组(P0.05);T0时刻,A、B组患者的外周血CD3~+、CD4~+、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刻,B组患者的CD4~+水平较本组T0时刻均显著的降低(P0.05),而CD8~+水平较本组T0时刻显著的升高(P0.05);T1、T2时刻,A组患者的CD4~+水平均高于B组(P0.05),A组患者的CD8~+水平低于B组(P0.05)。结论:乳腺手术中采用局部浸润麻醉较硬膜外麻醉对患者的应激及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