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leflunomide,LEF)在狼疮性肾炎(LN)维持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并与雷公藤多甙(tripterygium,TW)进行比较.方法2004年6月至2005年8月经诱导治疗获得临床完全缓解的122例LN患者(Ⅱ型24例、Ⅲ型9例、Ⅳ型65例、Ⅴ型24例),女性116例,男性6例,平均年龄(29.6±8.3)岁,按病理类型随机分为LEF组(n=61)和TW组(n=6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分布、诱导治疗方案等无差异.统计随访24月.本研究初步评价随访6月以上患者的复发率、副作用发生率统计所有病例.结果①LEF组有14例(23.0%)退出,原因主要为为皮疹(9.8%)、腹泻(3.3%)、白细胞减少(3.3%)和肝功能异常(1.6%),TW组3例(4.9%)退出.随访时间超过6个月的患者67例,LEF组31例(随访时间6~14个月),TW组36例(随访时间为6~16个月).②LEF组3例(9.7%)复发(1例在第5月出现肾外复发,2例分别在第7、14个月出现肾病复发),TW组5例(13.9%)复发(1例在第6个月出现肾外复发,4例分别在第3、6、8、14个月出现肾病复发).③副作用LEF组21例(34.4%)出现副作用,包括脱发(7例)、皮疹(9例)、白细胞下降(2例)、肝酶升高(4例),腹泻(3例)和停经(1例);TW组16例(26.2%)出现副作用,其中白细胞下降(1例)、肝酶升高(4例)和停经(11例).结论在维持治疗超过6个月的患者中,LEF维持治疗的疗效与TW相当,对月经的影响明显低于TW组.LEF组皮疹的发生率显著高于TW组,因而退出研究的比例高于TW组.LEF维持治疗的疗效还需长期随访评价.  相似文献   

2.
来氟米特治疗Ⅴ型狼疮肾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来氟米特(LEF)诱导和维持治疗Ⅴ型狼疮肾炎(ML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6例经肾活检证实MLN患者入选(Ⅴ+Ⅲ 6例,Ⅴ+Ⅳ 5例,Ⅱ型 5例),均给予LEF联合泼尼松治疗.LEF口服60 mg/d起始,3 d后改20 mg/d;泼尼松0.8 mg·kg-1·d-1起始,4周后减量.24周后,维持方案为LEF 10 mg/d,泼尼松使用5~10 mg/d.主要观察24周末时狼疮肾炎(LN)的临床缓解率;并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48周尿蛋白定量(24 h)、血清白蛋白、血肌酐、补体C3、补体C4、C反应蛋白(CRP)、血清抗核抗体(ANA)及抗双链DNA(dsDNA)抗体变化;诱导治疗后7例重复肾活检,对肾脏病理活动性指数及慢性指数进行治疗前后对比分析.采用t和t'检验.结果 16例患者均完成随访.LEF诱导治疗24周末,临床缓解率75%;SLEDA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15.4±3.5)和(6.9±1.7),P<0.05];尿蛋白定量(24 h)低于治疗前[(5.8±2.2)g和(1.3±0.5)g,P<0.01].7例第2次肾活检,肾脏病理类型仍为MLN,有2例发生转型;活动性指数治疗后减轻[(2.4±0.9)和(1.7±0.8),P<0.05],慢性指数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不良反应4例,3例是感染,12周内发生,未更改原治疗方案.结论 LEF联合激素诱导及维持治疗MLN临床疗效明确,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TX)与来氟米特(LEF)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GC)治疗狼疮性肾炎(L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5例L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A组(GC联合CTX)、对照B组(GC联合LEF)和三联组(GC、CTX联合LEF3)各35例,均治疗12个月。评价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检测3组治疗前后尿蛋白、尿红细胞、血浆白蛋白、血清肌酐清除率(Scr)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结果三联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治疗后,3组尿蛋白、尿红细胞、Scr、ESR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血浆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三联组以上各检测指标水平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治疗过程中,3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X与LEF联合小剂量GC治疗LN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各项生化指标,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治疗增殖型狼疮性肾炎(L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多中心对照临床试验。选病理证实的活动性增殖型LN患者,对既往从未接受过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在应用激素的基础上分别口服来氟米特(A组)或静点环磷酰胺(B组);对3个月前接受过免疫抑制剂和激素治疗后复发者也给予来氟米特(C组)治疗。用药期间监测血压、血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抗核抗体及抗双链DNA抗体滴度、血沉和补体C3等。在第3、6个月时行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价。记录所有不良反应。6个月后行疗效和安全性的评价。结果共有51例患者参加了本试验,A组20例,B组16例,C组15例;有4例患者因不良反应退出试验,47例患者如期完成了试验。A组来氟米特治疗总有效率达80%,完全缓解率为40%;B组环磷酰胺治疗总有效率达75%,完全缓解率为2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后,A、B组患者各项指标(尿蛋白、血清白蛋白、血肌酐、SLEDAI)均有明显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来氟米特治疗总有效率达60%,完全缓解率为6·7%。A组不良反应主要是感染和脱发,感染以带状疱疹多见,有1例患者发生严重肺部感染。结论来氟米特联合激素用于活动性增殖型LN的诱导缓解治疗有较明显的疗效,耐受性尚好。其在维持缓解期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有待更长期的观察。  相似文献   

5.
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治疗狼疮性肾炎3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习彰  汤伟光 《内科》2010,5(3):243-245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方法将68例狼疮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接受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治疗,对照组接受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观察治疗后2周、4周、8周、12周、18周、24周、48周相关临床指标变化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8周后,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SCr、抗dS-DNA抗体滴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LB、C3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泼尼松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效果与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的治疗效果相似,但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来氟米特(leflunomide,LEF)与激素治疗IgA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4年4月至2005年10月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及广东医学院附属福田医院60例IgA肾病住院患者,将其分为LEF组36例和激素组24例,LEF组给予口服LEF20mg,每日2次,持续3d后改为每日1次,激素组给予口服泼尼松0.5mg/kg,8周后开始每2周减5mg。用药期间监测血压、24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常规、肝功能、血清白蛋白、血尿酸、尿红细胞、平均动脉压等。12周后观察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LEF组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26.5%和50.0%,激素组完全缓解率及总有率分别为13.0%和65.2%。LEF组和MTX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7.8%和29.2%。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激素组较LEF组起效快。结论LEF治疗IgA肾病疗效与泼尼松相似,且患者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其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泼尼松与甲氨蝶呤(MTX)或来氟米特(LEF)联合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120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TX组、MTX+泼尼松组、LEF组、LEF+泼尼松组,每组30例。对比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评分)、晨僵时间、类风湿因子(RF)及临床症状。结果四组患者各项指标及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联合用药组比单独用药组各项指标及临床症状改善更明显(P0.05)。MTX+泼尼松组和LEF+泼尼松组患者的ACR20、ACR50、ACR70缓解率无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泼尼松联合MTX或LEF较单独使用MTX或LEF对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更好的疗效,且临床安全性相当,为临床上针对不同类型的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了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静脉环磷酰胺(CTX)冲击后续硫唑嘌呤(Aza)维持治疗为对照,前瞻性研究普乐可复(FK506)、霉酚酸酯(MMF)联合激素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经肾活检诊断为Ⅳ、Ⅳ+Ⅴ、Ⅲ+Ⅴ型和Ⅴ型活动性LN 92例,男女比例为1676,年龄在12~60岁,随机分为多靶点治疗组(诱导期FK506剂量为3~4 mg/d,MMF剂量为0.75~1.0 g/d;维持期剂量FK506剂量为1.5~2.0 mg/d,MMF剂量为0.5~0.75 g/d)和CTX-Aza组[诱导期采用IVC治疗0.5~1.0 g/m2BSA,1/月,维持期予Aza治疗1~2 mg/(kg·d)].总疗程18个月,诱导期初定6个月;若6个月内未达完全缓解(CR),诱导期延长至9个月.两组患者均采用静脉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后口服泼尼松[起始剂量0.6 mg/(kg·d)]治疗.主要评价指标为诱导治疗期完全缓解率(CR,定义为尿蛋白定量<0.4 g/24h,尿红细胞<10万/ml,无管型尿和白细胞尿,血白蛋白≥35 g/L,SCr正常或上升不超过基础值的15%. 结果(1)多靶点治疗组Ⅳ型LN诱导治疗期CR率与CTX-Az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0% vs 60.0%,P>0.05).(2)多靶点治疗组Ⅳ+Ⅴ型LN诱导治疗期CR率显著高于CTX-Aza组(75.0% vs 16.7%.P<0.05).并且治疗9个月时多靶点治疗组尿蛋白正常的患者比例也显著高于CTX-Aza组(72.7% vs 16.7%,P<0.05).(3)多靶点治疗组,Ⅳ型、Ⅳ+Ⅴ型LN患者诱导治疗期CR率都较高,均为75.0%,其次是Ⅲ+Ⅴ型(66.7%).Ⅴ型LN诱导治疗期CR率最低,仅16.7%,显著低于Ⅳ型、Ⅳ+Ⅴ型LN(P<0.05).(4)诱导治疗期由6个月延长至9个月后,多靶点治疗组Ⅳ+Ⅴ型LN、CTX-Aza组Ⅳ型和Ⅳ+Ⅴ型LN的CR率有所增加.(5)多靶点治疗组24例患者在诱导治疗完成后接受重复肾活检,结果显示肾组织AI评分均值由9.0±4.0降至2.1±1.7(P<0.01),AI≥8分的患者比例也由75%降至4.2%(P<0.01).同时肾组织CI评分均值由0.7±1.0增至2.2±1.3(P<0.01),CI≥3分的患者比例从12.5%增加至37.5%(P<0.05).(6)多靶点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包括肝酶升高、胃肠道症状、白细胞减少、感染、脱发、血压升高、糖代谢异常等,未见月经紊乱和停经报告.多靶点治疗组胃肠道症状、WBC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CTX-Aza组(P<0.05);血压升高发生率则高于CTX-Aza组(17.74% vs 0%,P<0.05). 结论多靶点诱导治疗对Ⅳ型、Ⅳ+Ⅴ型和Ⅲ+Ⅴ型LN均有显著疗效,并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前瞻性比较普乐可复(FK506)与环磷酰胺(CTX)联合激素诱导治疗Ⅴ型合并Ⅳ型(Ⅴ+Ⅳ型)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疗效.方法经肾活检诊断为Ⅴ+Ⅳ型活动性、女性LN患者37例,平均年龄(30.0±9.8)岁,尿蛋白定量≥2.0 g/d,血清白蛋白<3.0 g/dl,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口服FK506[FK506组,n=19,起始剂量0.1mg/(kg·d)]或CTX静脉冲击治疗(CTX组,n=18)(0.5~1.0g/m2 BSA,1/月×6月),同时口服泼尼松[起始剂量0.6 mg/(kg·d)],其中17例接受甲基泼尼松龙静脉冲击治疗.主要评价指标为治疗6个月完全缓解率(CR,定义为尿蛋白定量<0.4 g/24h,尿红细胞正常范围,无管型尿及白细胞尿,血清白蛋白≥3.5 g/dl,SCr正常或上升不超过正常范围15%,无肾外狼疮活动),次要观察指标为治疗6个月部分缓解率(PR)和有效率(CR+PR).结果(1)临床疗效有31例患者完成6个月诱导期治疗,其中FK506组15例,CTX组16例;6例退出治疗,CTX组2例,FK506组4例.FK506组4例患者获得CR(26.7%),10例患者PR(66.7%),而CTX组仅1例CR(6.3%)、7例PR(43.8%).FK506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CTX组(93.3% vs 50%,P=0.015).两组患者治疗后SLE-DAI、血清白蛋白、补体较前有显著改善,但血尿及抗dsDNA抗体的阳性率无明显改变;FK506组平均尿蛋白较治疗前显著减少,而CTX组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2)FK506剂量浓度与不良反应FK506诱导治疗剂量在0.086~0.091 mg/(kg·d),平均谷浓度水平为6.6~8.1 ng/ml.4例获得CR的患者FK506浓度在6.9~10.2 ng/ml,10例PR患者血药浓度平均为(8.1±3.3)ng/ml.在此剂量下治疗6个月,未见肾小管间质损害.FK506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肝酶升高、上消化道不适、白细胞减少、感染、脱发、月经紊乱等)低于CTX组,尤其是月经紊乱的发生率显著低于CTX组(5.6% vs 38.9%,P=0.041);虽然血压升高、糖代谢异常等并发症高于CTX组,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FK506诱导治疗Ⅴ型合并Ⅳ型病变的LN疗效明显优于CTX治疗,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0.
赵志权  宁燕虹 《内科》2014,(6):683-685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治疗免疫紫癜性肾炎的疗效。方法 66例紫癜性肾炎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32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激素及抗组胺、改善微循环、降压、利尿、抗炎及制酸护胃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来氟米特,0.8 mg/(kg·d),服用5 d后改为维持量每天20 mg。观察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肌酐及尿红细胞计数水平等生化指标的变化及临床缓解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及血清肌酐水平均下降,血浆白蛋白上升。组间比较,治疗3个月时,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及尿红细胞计数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肌酐及尿红细胞计数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1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5.0%;观察组完全缓解21例,部分缓解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1%。观察组患者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来氟米特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