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安多霖胶囊对高功率雷达微波辐照下雄性SD大鼠性激素的影响及防护。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单次微波辐照实验研究和连续微波辐照实验研究)。每组按大鼠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微波辐照组和药物防护组,每组10只。辐照后1 d,左心室穿刺取血,检测血液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对检测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单次微波辐照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辐照组促卵泡生成激素(FSH)、睾酮(T)浓度显著降低,雌二醇(E2)显著升高(P0.05),药物防护组无显著变化。连续微波辐照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辐照组FSH、T浓度显著降低(P0.05),E2显著升高(P0.01),药物防护组无显著变化。结论高功率雷达微波辐照能够对雄性机体的生殖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表现为使机体雄性激素浓度下降,雌性激素浓度上升。安多霖胶囊表现出对雄性机体生殖系统较好的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功率雷达微波辐照对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及其防护,为寻找有效的防护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将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单次微波辐照和连续微波辐照2个大组,每个大组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微波辐照组、物理屏蔽组和药物干预组.辐照后1d,左心室穿刺取血,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 (1)单次微波辐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辐照组CD3+T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辐照组和药物干预组CD4+T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CD8+T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辐照组、药物干预组和物理屏蔽组CD4 +/CD8+显著升高.(2)连续微波辐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辐照组CD4+T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其余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高功率雷达微波辐照可对大鼠的免疫系统造成一定损伤,表现在外周血白细胞数下降,某防辐射药物在本次试验中防护作用不明显,某防电磁波辐射面料表现出了较好的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功率雷达微波辐照对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将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两个大组(分别进行单次微波辐照实验研究和连续微波辐照实验研究)。每个大组按大鼠体质量随机分为对照组、微波辐照组、物理防护组和药物防护组,每组10只。辐照后1d,左心室穿刺取血,检测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单次微波辐照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①辐照组ALT显著升高(P<0.05);②辐照组和药物防护组CK显著升高(P<0.05);③辐照组BUN显著升高(P<0.05);④辐照组LDH显著升高(P<0.05)。2、连续微波辐照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①辐照组和药物防护组CK显著升高(P<0.05);②辐照组BUN显著升高(P<0.05);③辐照组LDH显著升高(P<0.05)。结论 高功率雷达微波辐照能够对机体的心、肾等脏器一定程度的损伤,具体表现为使机体部分生化指标发生改变。安多霖和防电磁波辐射面料均表现出了较好的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功率雷达微波辐照对大鼠血睾屏障通透性的影响及防护研究。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大组(分别进行单次和连续微波辐照实验研究)。每大组又随机分为对照组、微波辐照组、药物防护组和物理防护组4个小组,每组10只。药物防护组大鼠在辐照前用安多霖药物灌胃。对微波辐照组、药物防护组和物理防护组大鼠进行辐照,其中物理防护组辐照盒外面套有防电磁波辐射面料。对照组大鼠行假辐照。辐照后取大鼠睾丸组织用含有硝酸镧颗粒的戊二醛固定液固定,用透射电镜观察血睾屏障通透性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辐照组的睾丸组织生精细胞间隙明显增大,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线粒体空泡化,血睾屏障紧密连接处可见镧颗粒沉积,而在药物防护组和物理防服组,硝酸镧颗粒未穿过血睾屏障紧密连接。结论高功率雷达微波辐照能够使大鼠血睾屏障通透性显著增加,对机体产生一定程度的生殖毒性,安多霖胶囊和防电磁波辐射面料表现出了较好的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5.
模拟微波职业暴露对大鼠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模拟微波职业暴露剂量(平均功率密度值是5W/cm2)对SD大鼠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免疫对照组、辐照组、免疫辐照组。辐照组的大鼠用5W/cm2微波每天辐照1h,连续辐照60d。免疫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绵羊红细胞抗原,刺激其产生免疫应答。各实验组大鼠测定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实验、血清中总补体活性、定量溶血分光光度实验、血液中淋巴细胞总计数、血清中抗体IgG、IgM含量。结果 1、先天性免疫系统:辐照组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较其对照组增高,而免疫辐照组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较其对照组下降。长期辐照组和免疫长期辐照组血清中总补体活性都较其对照组升高。2、适应性免疫系统:辐照组和免疫辐照组的抗体生成细胞生成抗体能力较其对照组显著降低。血清抗体IgG、IgM含量显著减少。血液淋巴细胞总数无改变。结论 5W/cm2微波职业暴露可损伤大鼠先天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山楂黄酮对微波辐射所致大鼠睾丸细胞凋亡的防护作用。方法将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辐射模型组、低剂量防护组[40 mg/(kg·d)]、中剂量防护组[(60 mg·(kg·d)]和高剂量防护组[(80 mg/(kg·d)]。辐射模型组和各剂量防护组大鼠均给予200 m W/cm2微波辐射6 min;各防护组按上述剂量再给予山楂黄酮灌胃,每日1次,连续7 d。7 d后处死大鼠,观察睾丸细胞形态学变化,检测细胞存活率、凋亡率及caspase-3活力。结果微波辐射后,辐射模型组大鼠曲精小管退化坏死,胞浆结构疏松,内有水肿空泡,细胞器稀少,胞体核固缩,染色质边集;细胞存活率低于空白对照组,细胞凋亡率和细胞中caspase-3活力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山楂黄酮灌胃后,低剂量和中剂量防护组大鼠的睾丸组织形态学变化与辐射模型组相似,而高剂量防护组细胞损伤较轻;各剂量防护组细胞存活率高于辐射模型组,细胞凋亡率和细胞中caspase-3活力低于辐射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00 W/cm2微波辐射可使大鼠睾丸细胞凋亡,山楂黄酮对微波辐射引起的睾丸细胞凋亡有一定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性研究3种波段电磁辐射对大鼠心肌细胞Bcl-2和Bax的表达变化,探讨其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 180只Wistar大鼠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C)、S波段微波辐照组(S)、X波段微波辐照组(X)、电磁脉冲辐照组(E),分别于辐照后6h、1d、3d、7d、14 d、28 d活杀,切取大鼠心脏标本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cl-2和Bax的表达,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定量研究3种波段辐照后大鼠心脏组织Bcl-2和Bax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 3种波段辐照后6h~7d大鼠心脏组织损伤呈加重趋势,心肌纤维排列紊乱,糖原颗粒减少,核染色质浓缩,蒲肯野纤维溶解,间质水肿,心肌间有浆液渗出;与对照组相比,心肌细胞凋亡增加,Bax和Bcl-2表达均增加(P<0.05),但Bax促凋亡表达强于Bcl-2的表达强度。14~28d后心脏呈修复恢复期,14~28d后各组Bcl-2和Bax蛋白表达比6h~7d有所减弱,Bcl-2表达强于Bax表达强度,但仍较对照组表达强。6~12个月心脏组织与对照组基本相似。结论 电磁辐射对心脏损伤过程中,心肌细胞凋亡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与凋亡蛋白Bax和Bcl-2表达改变有关,且高功率微波作用较电磁脉冲明显,而X的作用又较S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波预先辐照对γ射线致骨髓基质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胞内游离Ca^2+浓度和Ca^2+ Mg^2+-ATP酶活性改变的影响。[方法]将原代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微波组、单纯γ射线组和联合组。12μW/cm。微波对单纯微波组和联合组连续辐照7d,每天1h,第8天对单纯丫射线组和联合组进行5Gy的γ射线照射。用钙离子依赖性磷脂结合蛋白.异硫氰酸荧光素及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及PI)双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和胞内游离Ca^2+浓度,试剂盒检测Ca^2+ Mg^2+-ATP酶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细胞的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未见明显改变。γ射线照射后24h,单纯微波组、联合组和单纯γ射线组细胞内游离Ca^2+浓度明显升高(P〈0.05),Ca^2+ Mg^2+-ATP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单纯γ射线组相比,联合组细胞内游离Ca^2+浓度明显降低(P〈0.05),Ca^2+ Mg^2+-ATP酶活性明显升高(尸〈0.05o[结论]本实验条件下,900MHz,12μW/cm。的微波辐射和5Gvl,射线均不能引起细胞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的明显变化,但能导致胞内游离Ca^2+浓度明显上升和Ca^2+ ATP酶活性明显降低。预先微波辐照能够明显减弱γ射线引起的胞内游离Ca^2+浓度和Ca^2+ Mg^2+-ATP酶活性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功率脉冲微波(HPPMW)辐照后大鼠血清中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及性腺部分激素的动态变化,以探讨HPPMW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方法二级雄性Wistar大鼠35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5只,其中1组为空白对照,其余6组为辐照组.以功率为99W@cm-2脉冲微波辐照动物.于辐照后1 h、6 h、24h、7 d、14 d及28 d分别采血,用放射免疫法在FT 630放免测定仪上测定血清睾丸酮(testo)、雌二醇(E2)、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T4(FT4)、皮质醇(C0rt)、醛固酮(Ald)及生长激素(HGH).所有数据经Spss 8.0统计处理.结果大鼠被辐照后,其血清E2在1 h~14 d逐渐升高,在28 d则明显升高(P<0.01);Testo辐照后1 h、6 h和24h明显下降(P<0.05),28 d则明显升高(P<0.01);TSH于辐照后逐渐升高,24h、14 d到28 d时明显增高(P<0.05);FT4辐照后1 h明显升高后(P<0.05)逐渐降低,在28 d下降到最低点(P<0.01);Cort辐照后1 h,24h和14 d升高,7 d则明显降低;Ald于照后24h明显升高,其它时相点均略低于对照组;HGH辐照后1 h~7 d低于照前水平,其中1 h和24h明显降低(P<0.05),但28 d又明显升高(P<0.01).结论99W@cm-2HPMW可引起大鼠血清激素水平的紊乱,既有早期影响,也表现为一定的持续效应.提示99W@cm-2 HPMW可能直接引起大鼠内分泌系统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大豆异黄酮对小鼠辐射损伤的防护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对60Coγ射线损伤小鼠的防护效果。方法:体重23~29g的80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阳性对照组(即单纯辐照组)及低、中、高剂量大豆异黄酮实验组。照前正常对照、阳性对照组及实验组每天分别以溶剂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和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50、100及400mg/kgbw)连续灌胃14d,灌胃至D7,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接受5Gy60Coγ全身性照射1次,照射后继续灌胃2d及7d后宰杀,取血和肝、脾组织标本。结果:(1)与阳性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大豆异黄酮可显著提高肝组织抗氧化酶CAT和GSH-Px活性;(2)实验组辐照后短期内肝组织MDA含量一过性升高,但很快即显著降低至正常水平,降低幅度和速度均优于单纯辐照组;(3)照射后期实验组小鼠白细胞上升幅度均高于单纯辐照组,且不同浓度大豆异黄酮能升高受照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的刺激指数。结论:大豆异黄酮具有提高受辐照小鼠抗氧化能力和增强免疫功能,有利于受辐照后机体的恢复,能显著减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安多霖对微波辐照大鼠生殖及神经系统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安多霖抗微波辐射损伤作用,为研发新型、有效辐射防护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阴性对照、辐照组及2个安多霖给药组。给药组大鼠连续灌胃安多霖30 d,经微波1次全身照射,照后24 h,对生殖和神经系统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辐照组精子计数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给药组精子计数高于辐射组,但差异不显著。给药组所有大鼠精子活动度良好;大鼠自由活动仪测试结果,2个给药组大鼠活动度均高于辐照组,12 g/kg组与辐射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Y迷宫测试结果,2个给药组错误次数显著低于辐射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本研究微波照射剂量下,可引起大鼠生殖、神经系统等不同程度的损伤,安多霖具有明显减轻辐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性研究3种波段电磁辐射、对大鼠海马脑区的损伤病理及相关因子表达情况,为防治措施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126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高功率S波段微波辐照组(S)、高功率X波段微波辐照组(X)、电磁脉冲辐照组(E),C组给予伪照射、余3组分别给予100 mW.cm-2、100 mW.cm-2及6×104V.m-1,辐照后6 h、1 d、3 d、7 d、14 d、28 d活杀,海马组织经HE染色及甲苯胺兰染色后光镜观察病理学改变;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GFAP、IL-1β、iN-OS的表达;应用图像分析仪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辐照后6 h~7 d各辐照组海马神经元变性和凋亡。辐照后3 d,E、S、X组尼氏体积分光密度(IOD)分别为4.44±0.83、2.70±0.76、2.22±0.69,明显低于C组(13.76±4.88,P<0.01)。辐照后6 h各照射组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呈缺血性改变、辐照后3 d出现空泡和次级溶酶体,血管间隙增宽水肿;辐照后3 d,S、X组的IL-1β(IOD)分别为1.29±0.71、1.22±0.43,明显高于C组(0.96±0.29,P<0.01)。iNOS分别为1.44±0.60、1.87±0.52、1.69±0.43,明显高于C组(0.65±0.25,P<0.01)。GFAP分别为0.14±0.07、0.16±0.07、0.16±0.07,明显低于C组(0.19±0.09,P<0.05或p<0.01)。结论本实验条件下,3种波段电磁辐照皆可导致大鼠海马组织损伤,GFAP、IL-1β、iNOS因子参与了电磁辐照所致损伤的病理过程;高功率微波作用较电磁脉冲明显,,而X的作用又较S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豆异黄酮对60Co-γ射线照射后小鼠生长和外周血象的影响.方法按体重将80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阳性对照及低、中、高剂量大豆异黄酮实验组.辐照前正常对照、阳性对照组及实验组每天分别以溶剂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和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连续灌胃14 d,灌胃至第7天,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接受4.56Gy60Co-γ全身性照射1次,照射后继续灌胃2 d及7天后将动物处死,迅速取血,EDTA抗凝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结束时,中、高剂量大豆异黄酮组小鼠体重增重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别,但与单纯辐照组相比差别显著(P<0.05);辐照后第7天,大豆异黄酮各实验组白细胞上升均高于单纯辐照组,中剂量实验组显著高于单纯辐照组(P<0.05);仅中剂量大豆异黄酮组网织红细胞照后第7天明显上升,与第2天有明显差异(P<0.01);血红蛋白、血小板及红细胞虽各组间无明显差异,但低、中剂量大豆异黄酮组血红蛋白与正常对照组相近;中剂量组血小板下降幅度在各受辐照组中最小;单纯辐照组红细胞低于各大豆异黄酮干预组,中剂量干预组最接近正常对照组.结论大豆异黄酮对受辐照小鼠的血液系统有一定的保护效果,以中剂量组效果较好,且可预防辐射对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微波辐照对大鼠甲状腺及血清T3、T4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微波辐照后SD大鼠甲状腺和血清T3、T4的动态观察,以初步探讨微波辐照对甲状腺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二级SD雄性大鼠分高剂量(65w/cm2)低剂量(5w/cm2)两组微波连续辐照两周,每天20min,于辐照的1d、7d、14d和辐照后第4天分别取甲状腺做HE染色;采腹主静脉血用放免法测血清T3、T4的浓度,所有数据经Excel处理。结果大鼠辐照后,高剂量组可见甲状腺随辐照天数增加,病理变化逐渐增重,血清T4在1d时升高(P<0.05)、后浓度逐渐下降,于辐照14d最低(P<0.01),辐照后第4天有所恢复,血清T3浓度逐渐下降,于辐照14d最低(P<0.05);低剂量组甲状腺有轻微病理变化,血清T4在辐照期有下降,但在辐照后第4天有显著性升高(P<0.01)、血清T3随辐照天数增加浓度逐渐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微波连续辐照能引起大鼠甲状腺病理损伤和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紊乱。  相似文献   

15.
高功率微波辐射致大鼠心和肝损伤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功率微波(HPM)辐射对大鼠心肌和肝实质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成年Wistar大鼠36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微波辐射组,每组18只;辐照后1,7和14 d处死大鼠,冰浴下立即取心肌心尖部、肝右叶组织,制作常规透射电镜标本并观察.结果 高功率微波辐射后1,7 d时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溶解空化,肌丝溶解、断裂;高功率微波辐射后最初大鼠肝细胞核内异染色质增多,部分线粒体嵴模糊,辐射后7 d部分线粒体肿胀;高功率微波辐射后14 d大鼠心肌细胞和肝细胞线粒体无明显肿胀,部分心肌肌丝仍有溶解、断裂,少数肝细胞胞质内有脂滴等.结论 高功率微波辐射对大鼠心肌和肝实质细胞有明确的损伤效应,高功率微波辐射致大鼠心肌细胞损伤较重,并且损伤的心肌恢复较慢.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功能亚基NR1和调节亚基NR2B基因及蛋白表达方面探讨了NMDA受体在微波辐照所致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平均功率密度为65 mW.cm-2的微波,全身1次辐照大鼠20 min,在辐照后不同时相点,用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分别检测NMDA受体NR1和NR2B亚基在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上的变化。结果微波辐照后3 h、24 h、3 d,大鼠海马脑区NMDA受体重要功能亚基NR1基因表达分别比对照组下降了21.1%(P<0.05)、14.2%(P<0.05)、30.3%(P<0.01),NR1蛋白表达分别比对照组下降40.6%、55.7%、60.7%;调节亚基NR2B蛋白表达分别比对照组下降38.7%、26.5%、78.4%。结论微波辐照后,大鼠海马脑区NMDA受体重要功能亚基NR1基因和蛋白表达下调,调节亚基NR2B蛋白表达下调,由此可导致NMDA受体数量减少和自身调节功能下降,进而可能影响LTP的诱导能力和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7.
微波辐照对大鼠学习记忆行为和海马LTP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微波辐照后学习记忆功能与长时程增强(LTP)改变的规律。方法采用功率密度为65mW/cm^2的微波全身一次辐照大鼠20min。在辐照后不同时相点观察大鼠学习记忆行为的改变(穿梭箱试验和Morris水迷宫试验)和海马离体脑片LTP的诱导变化。结果微波辐照可导致大鼠肛温升高4.1℃,比吸收率(SAR)为12.0W/kg。微波辐照后0,24h,大鼠主动回避反应(AAR)明显低于辐照前(P〈0.05)。微波辐照后0h和3h,大鼠寻找平台的潜伏期明显增加(P均〈0.05);空间搜索试验中辐照组大鼠在目标区域的游泳时间占整个游泳时间的百分比和跨跃平台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大鼠(P均〈0.01)。微波辐照后0,12,24h,3d,大鼠海马脑片LTP的诱导明显减弱(0h,P〈0.01;12,24h,3d。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微波辐照可导致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受损,海马脑区LTP的诱导障碍是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损害的细胞电生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手机频段(900MHz)微波辐射对小鼠头部表面温度、非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和对外界环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采用900MHz、90μW/cm^2微波辐照小鼠2h,于辐照前、辐照中不同时间点和辐照后20min测量小鼠头部表面温度。避暗反应和开放场实验中,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一次微波辐射组(功率密度90μW/cm^2、辐照1h),持续微波辐射组(功率密度90μW/cm^2、1h/d、持续辐照10d);比较微波辐射不同时间后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对外界环境兴奋性的不同。[结果]辐射组小鼠随着辐照时间的延长,头部表面温度逐渐升高;在辐照100min时达最高点,与辐照前相比升高(2.95±0.48)℃;此后温度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避暗实验中,一次微波辐射组与持续微波辐射组接受不同时间辐照后的潜伏期、错误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开放场实验中,一次微波辐射组,辐照30min后较辐照前活动时间减少(P〈0.05),停止辐照后30min的活动时间仍减少(P〈0.05);持续微波辐射组,辐照6d后较辐照前小鼠总路程增加(P〈0.05),平均速度增加(P〈0.01),休息时间减少(P〈0.05)。[结论]900MHz、90μW/cm^2微波辐射对小鼠可能存在热效应;一次微波辐射和持续微波辐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鼠对外界环境的兴奋性,但对小鼠非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电磁辐射对大鼠海马PKC转位和激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电磁辐射对PKC转位和激活的影响。方法 以峰值功率密度为5 W/cm2的微波持续辐照大鼠1,3,5,10,15 d,用改良的Takai法检测海马PKC活性,用Western-blot法检测海马AMPA受体磷酸化程度。结果 微波辐照后,大鼠海马中的PKC被激活,时间为3~5 d,随着辐照时间增加,这种激活形式一直延续至辐照15 d;对照组和辐照组各个时相点的AMPA Glu2-Ser880位点的磷酸化程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峰值功率密度为5 W/cm2的微波辐照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可能不涉及PKC-AMPA途径的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