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猴耳环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猴耳环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柱色谱分离,通过理化性质、色谱和光谱分析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猴耳环的叶和嫩枝中分离鉴定出一对黄烷异构体7,3′-二-O-没食子酰基特利色黄烷(Ⅰ)和7,4′-二-O-没食子酰基特利色黄烷(Ⅱ),及一个儿茶酚类化合物7-O-没食子酰基表没食子儿茶素(Ⅲ).结论:化合物Ⅰ为新结构,化合物Ⅲ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且化合物Ⅲ的碳谱数据由本文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猴耳环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ie CY  Lin LW 《中药材》2011,34(7):1060-1062
目的:研究猴耳环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对猴耳环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与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正三十三烷(2)、5-羟基-3,7,3',4'-四甲氧基黄酮(3)、齐墩果酸(4)、5,4'-二羟基-3,7,3'-三甲氧基黄酮(5)、α-香树脂醇(6)、木犀草素(7)、熊果酸(8)、木犀草苷(9)。结论:其中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邓海英  康四和 《中药材》2005,28(7):547-549
对猴耳环Pithecollobium clypearia Benth.进行了性状及显微鉴别研究.可作为猴耳环药材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4.
HPLC同时测定猴耳环消炎胶囊中没食子酸与槲皮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猴耳环消炎胶囊中没食子酸与槲皮素的含量.方法:伊利特Hypersil BDSC18(4.6 mm×150 mm,5μm)色谱柱进行色谱分离,以甲醇-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 mL· 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进样体积10 μL.结果:没食子酸和槲皮素分别在15.0 ~ 180(r =0.999 6),1.25~15.0 mg·L-1(r=0.9997)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2%和99.2%,RSD分别为0.7%和0.5%.结论: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高,结果准确,可同时测定猴耳环胶囊中没食子酸与槲皮素的含量,可用于猴耳环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建立控制猴耳环消炎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对猴耳环消炎颗粒中没食子酸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猴耳环消炎颗粒中没食子酸和槲皮素进行定量测定,Odys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5μL。结果:薄层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没食子酸在0.060 2~1.806μg线性良好(r=0.999 5),平均回收率99.88%,RSD 1.8%;槲皮素在0.016 9~0.507 6μg线性良好(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100.24%,RSD 1.9%。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准确,可为猴耳环消炎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HPLC测定猴耳环不同部位中没食子酸和槲皮素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测定猴耳环药材不同部位没食子酸和槲皮素的含量,为合理开发利用猴耳环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色谱条件:Kromo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结果:没食子酸和槲皮素的含量均是在叶中最高,幼枝中次之,茎干中含量最低,茎干中没有检测出槲皮素。结论:HPLC简便可行、重复性好,适用于猴耳环2种成分的同时测定,可用于猴耳环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期猴耳环中没食子酸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考察猴耳环的最佳采收时期.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期猴耳环中没食子酸的含量,以Hypersil C18为色谱柱,以水-甲醇-乙腈(450∶50∶1)用冰醋酸调至pH 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0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 没食子酸平均回收率为98.86%,RSD为1.57%.结论: 该方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能有效控制猴耳环药材的质量,为选择其最佳采收期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猴耳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元凤  刘芳  李思佳  潘卫松  张婷 《中草药》2018,49(5):1174-1183
猴耳环作为传统中药药用历史悠久,其单方制剂猴耳环消炎胶囊、猴耳环消炎片、猴耳环消炎颗粒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胃肠炎等症。现代研究表明猴耳环主要含有黄酮类、苯丙素类、有机酚酸类、三萜和甾体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病毒、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抗炎、抗过敏等药理作用。通过对猴耳环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查阅整理,对其化学成分、质量标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总结,以期对猴耳环的深入研究、开发利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猴耳环抗病毒有效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对抗炎中药猴耳环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体外抗病毒活性追踪的方法,应用大孔吸附树脂吸附,聚酰胺、硅胶和凝胶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tricetiflavan(5,7,3,′4,′5-′pentahydroxylflavan)(1),myricitrin(myricetin-3-O-α-L-rhamnopyranoside)(2),quercitrin(quercetin-3-O-α-L-rhamnopyranoside)(3),quercetin(4),methyl gallate(5)和gallic acid(6)。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4被发现有较好的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猴耳环药材中杨梅苷(1)、5,3’,4’,5’-四羟基黄烷-7-没食子酸酯(2)、槲皮苷(3)含量的方法,并对不同批次猴耳环药材中3种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采用Hypersil BDS C18色谱柱(150 mm×4.0 mm,5μm);流动相:0.2%磷酸-乙腈,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20 nm。结果 3种黄酮分离度良好;各成分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在测定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9.91%~100.98%之间,RSD为0.36%~1.20%(n=6);所测11批猴耳环药材中3种黄酮(1~3)含量分别在0.36~2.23 mg·g-1(1),6.46~22.41 mg·g-1(2),1.06~4.59 mg·g-1(3)之间。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作为猴耳环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溪黄草黄酮类成分的HPLC-MS-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溪黄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次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并用HPLC-MS-MS联用技术进行鉴定.结果:从溪黄草中鉴定了3个黄酮类成分,分别为槲皮素(Ⅰ)、异槲皮素(Ⅱ)、芦丁(Ⅲ).结论:这3个黄酮类成分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12.
HPLC法测定猴耳环消炎片中没食子酸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安凤  周浪 《中药材》2000,23(11):708-708
猴耳环消炎片是我厂独家产品,它由猴耳环单味药材组成,其主要成分为没食子酸,以前只以薄层色谱法进行鉴别,本文采用HPLC法测定猴耳环消炎片中没食子酸的含量,可对猴耳环消炎片的质量进行准确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猴耳环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其真伪鉴别及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以HPLC法建立猴耳环的指纹图谱。采用YMC C18色谱柱(4.6 mm×100 mm,2.7μm);流动相为乙腈(A)-0.2%磷酸水(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25℃;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为300 nm。通过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指纹图谱进行评价。结果获得猴耳环HPLC指纹图谱10个共有峰,结合对照品定位和紫外光谱分析,指认出没食子酸、杨梅苷、槲皮苷、7-没食子酰基特利色黄烷及7,3’-和7,4’-二没食子酰基特利色黄烷异构体6个共有峰;51批猴耳环药材有44批相似度大于0.90;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将51批猴耳环聚为4类,显示猴耳环药材质量受外观性状、产地、采收时间等因素综合影响。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单准确,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能够系统、全面地评价猴耳环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补骨脂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等手段进行分离,运用UV、IR、1HNMR、13CNMR、MS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异补骨脂素(isopsoralen,1),补骨脂素(psoralen,2),补骨脂定(psoralidin,3),补骨脂查耳酮(bavachalcone,4),补骨脂二氢黄酮(bavachin,5),大豆苷(daidzin,6)和尿嘧啶(uracil,7).结论:化合物6和7为首次从补骨脂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鲜地黄中环烯醚萜甙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离鉴定鲜地黄化学成分.方法:反复硅胶柱层析色谱分离,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鲜地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地黄甙A;地黄甙D;地黄甙E;梓醇等.  相似文献   

16.
藏药螃蟹甲化学成分研究(I)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斌  董小萍  余娅芳  李娜 《中药材》2008,31(8):1170-1172
目的:对藏药唇形科糙苏属植物螃蟹甲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多种柱层析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果:从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出12个化合物,目前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栀苷甲酯(Ⅰ)、大黄素(Ⅱ)、大黄酸(Ⅲ)、木犀草素(Ⅳ)、小檗碱(Ⅴ).结论:化合物Ⅱ~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Ⅴ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前荷叶碱单体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及鉴定前荷叶碱单体。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莲子心中提取亲脂性成分,用柱层析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对得到的单体化合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薄层层析(TLC)、气相色谱-质谱分析(GC-MS)进行鉴定。结果:将莲子心超临界CO2萃取物用柱层析分离后可获得单一成分,经HPLC、TLC、GC-MS鉴定后,纯度高,为前荷叶碱单体,其总得率为0.0154‰。结论: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结合柱层析分离纯化,可从莲子心中分离得到前荷叶碱单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找出最适于估测猴耳环枝条生物量生长方程的基础上,研建一个可应用于估测珠三角东部地区猴耳环人工林枝条生物量通用模型。方法:从位于广州市从化区、白云区和惠州市惠阳区的猴耳环人工林样地中分别抽取191、1 006和347根样枝,测定各样枝的基径(D)和生物量(鲜质量W),各样地的数据集分为建模样本(80%)和检验样本(20%)两部分。将建模样本对5个常用的异速生长方程进行拟合,用调整后确定系数R■和赤池信息准则(AIC)对候选模型进行评价,选出最好的估测模型,以检验样本对选出的模型进行验证。结果:5个异速生长方程都能较好地拟合猴耳环的枝条生物量与基径的关系,它们的R■介于0.6002~0.8330之间,但幂函数方程W=aD~b的AIC值最小,且其赤池权重(w_(AIC))达0.988以上,故选其为最佳模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本地模型和区域模型都具有较高的预估精度(72%~84%),且总相对误差(TRE)的绝对值均小于平均预估误差(MPE),均为有效模型,区域模型对3个样地的预估结果与本地模型一致。结论:幂函数方程W=aD~b是预估猴耳环枝条生物量的最佳模型;所建立的区域模型在3样地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可以用于珠三角东部区域内猴耳环人工林枝条生物量的估测。  相似文献   

19.
孙海燕  龙丽娟  吴军 《中药材》2006,29(7):671-672
目的:研究红树植物玉蕊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核磁共振波谱方法对红树植物玉蕊茎皮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了5个单体化合物,分别是3,3′-二甲氧基鞣花酸(1),双氢杨梅素(2),没食子酸(3),Bartogen ic ac id(4)和豆甾醇(5)。结论:化合物1-3首次从玉蕊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夜交藤改善睡眠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汲广全  杨娟  杨小生 《中成药》2011,33(3):514-516
目的:分离纯化夜交藤中具有改善睡眠作用的活性成分.方法:运用改善小鼠睡眠试验确定夜交藤中的活性部位,再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从活性部位中分离化合物,波谱方法鉴定结构,并对化合物进行活性筛选.结果:分离并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大黄素甲醚(1)、大黄素(2)、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3)和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4).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具有较好的改善睡眠活性.结论: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是夜交藤中改善睡眠的活性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