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发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发病时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X线表现、治疗过程。结果:采用支原体敏感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行规律治疗,全部患者均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及死亡病例,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支原体肺炎好发于学龄期儿童,临床确诊应结合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支原体肺炎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是X线表现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4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及X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在本组病例中,3-10岁小儿发病较多;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血清冷凝集试验及NP抗体大多数患为阳性;X线表现多样化,且X线表现早于临床体征。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及X线表现无特异性,需结合实验室检查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3.
杨帆  王静  张广彬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9):1099-1100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MP)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治及转归。方法:对93例确诊为小儿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发病年龄6月~3岁53例占56.9%。均有发热、咳嗽,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IgM抗体(Mp-IgM)均阳性,胸部X线检查改变多且出现早,与体征不一致,并发症累及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黏膜及中枢神经系统;所有病例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3~4周均治愈。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发病率有低龄化趋势,临床特点多样性和复杂性,一部分合并其他系统的损害,MP-IgM检测阳性,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正规足疗程应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发病和临床特点,提高重症支原体肺炎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2例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起病急,发热、咳嗽喘息为主症,影象学显示大叶性肺炎并发肺不张和胸腔积液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肺外症状。结论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病情重、变化快,肺部体征严重,肺外症状多见,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方法.方法 对86例确诊为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以学龄儿童为主,6~12岁占74.42%;症状以发热及咳嗽多见;早期肺部体征少;胸部X线检查表现多样性;外周血白细胞多正常,但血沉和C反应蛋白多轻度升高;28例有...  相似文献   

6.
徐学炜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9):1097-1099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时期诊治的141例成人支原体肺炎进行对比。结果:同期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患病人数较成人多,性剐差异较小。发病年龄以5-14岁为主,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多为发热及咳嗽,肺部体征不明显,与剧烈持久的咳嗽症状不一致。胸部X线片表现相对较重,而且病变出现早,并具有游走不固定的特点。还有各种肺外表现,易造成多系统多脏器损害。应及早做冷凝集试验以助早期诊断。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不同于成人支原体肺炎,充分认识此特点将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诊治体会及临床认识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收治确诊的58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5岁以上的儿童是肺炎支原体的主要感染群体,发病时出现发热、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经过胸片检查大部分出现肺外脏器损害、肺部阴影。学龄前儿童为发病的主要群体,红霉素和阿奇霉素是主要的治疗药物,治愈率100%。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情迁延,愈后良好,容易误诊、漏诊。阿奇霉素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小儿支原体肺炎并发心肌损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并发心肌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8年2月~2009年2月收治小儿支原体肺炎并发心肌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65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外并发症中,有28例(17%)出现心肌损伤.结论 心肌损伤是肺炎支原体感染最为常见的并发症,血清学检查是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燕萍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0):892-892
目的了解新生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科42例支原体肺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42例新生儿支原体肺炎中,秋冬季发病38例,春夏季发病4例,以咳嗽、发热、呼吸急促、口周紫绀为主要表现,胃肠道及心肌受损等肺外表现亦较多见,治疗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效果明显。结论新生儿支原体感染近年有增多趋势,发病有明显季节性,并有其临床特点,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检查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诊疗措施。方法:收集了在我院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查的207例小儿临床资料,分析了其临床症状特点、抗体监测结果、X线检查和治疗。结果:207例中肺炎支原体抗体监测阳性84例,其中6~8岁年龄组是阳性感染率最高的年龄组;207例中有呼吸道感染症状155例,其中肺炎支原体阳性80例,占呼吸道感染的51·6%;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喘憋为主,以发热为最主要、最多见的症状;结合X线检查确诊为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25例;207例中共有121例给予了红霉素静滴治疗,疗程1~2周临床痊愈,有效率达100%,目前无反复发作的病例。结论:在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病例中肺炎支原体感染明显上升,典型症状仍以发热、咳嗽多见,肺炎支原体抗体监测对早期诊断有价值,但部分无症状患者出现阳性结果考虑与学龄儿密切接触感染有关,提出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检查应在结合临床的特点上再进一步确诊。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1.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121例临床及X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以原体肺炎临床及X线特点。方法:采用日本富士明胶颗粒法测定小儿血清抗肺炎支原体抗体IgM及胸部X线摄片。结果:确诊为支原体肺炎121例,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46.3%)、咳嗽(100%)肺部体征少,胸片表现多种多样,包括:肺门阴影增大,间质浸润,支气管肺炎及叶/段实变。红霉素为治疗首选药物,有肺外合并症者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咳嗽症状多,肺部体征少,胸片表现  相似文献   

12.
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肺炎支原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MP)被认为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能在细胞外独立生存的最小微生物,它既有细菌某些特征,又有病毒的特点,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近年来,有关肺炎支原体的报道日益增多,且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发病年龄提前的趋势,散发性也增强,特别是肺外表现已引起人们重视。临床观察证明,其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占5—20%或更高;临床上.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称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上,也具有介于细菌性肺炎与病毒性肺炎之间的特点。本文就肺炎支原体在基础与临床两方面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特征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孙激扬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5,25(2):138-138,14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肺炎引起肺外表现的临床特点及诊治问题。方法:对29例小儿支原体肺炎肺外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表现常见胸腔积液、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受累,多发生于呼吸道症状后7~14天,多见于3~5岁小儿。阿奇霉素是治疗支原体感染的有效药物,糖皮质激素对肺外表现治疗有效。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表现多种多样,要注意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10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支原体肺炎全年均可发病,以冬季较多(47.2%)。发病年龄以3岁~7岁最多(42.5%),其次为婴幼儿。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及发热,体征依年龄而异。可伴发多系统、多器官损害。结论:支原体肺炎在学龄前儿童中患病率最高,发病年龄较以往的报道有提前趋势。冬季发病率最高,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及发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5.
小儿支原体肺炎60例临床分析宁夏银川市第二医院(750011)吴琼史伟茹肺炎支原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据文献报告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lpnenmonia,MP)占所有肺炎总数的10%~20%〔1〕,近年有增多趋势,且常合并...  相似文献   

16.
康涛 《吉林医学》2010,31(23):3851-3852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儿科收治的48例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并与同期非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小儿支原体肺炎以发热、咳嗽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肺外症状;与同期非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比较,止咳时间长,X线吸收时间长,病程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病情重,肺部体征重,肺外症状多见,疗程长,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6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胸片示肺部阴影及肺外脏器损害,治疗以阿奇霉素和红霉素为主。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情迁延,愈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病例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结果:98例小儿支原体肺炎病例均有呼吸系统表现,其中有肺外并发症者39例(39.8%),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皮肤、关节均可受累。结论: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多样,可伴随多系统损害,确诊依赖于抗MP-IgM的检查。  相似文献   

19.
小儿支原体肺炎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芳 《中国医药导报》2009,6(9):164-164,167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肺外并发症及治疗转归。结果:发病年龄〈5岁的占43.3%.5-14岁的占56.7%。检测肺炎支原体IgM(MP-IgM)均阳性。胸部X线检查改变多且出现早,病变可累及两下肺,以右下肺为多,与体征不一致;红霉素治疗有效。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发病率有低龄化趋势,几乎都有发热、咳嗽症状,肺部体征可不明显,一部分合并其他系统的损害。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可正常,但单核细胞多数增高,CRP多数轻度增高.可疑病例应做X线检查及MP-IgM检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观察,了解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多脏器损害特点,讨论其诊断和治疗及发病机理。方法选定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多脏器损害病例23例,分解各个脏器损害特点,了解治疗经过。结果本地区肺炎支原体肺外脏器损害以循环系统损害为主,均可达到临床治愈。结论警惕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肺外损害,临床工作中防止误诊及漏诊。经彻底治疗后均能达到临床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