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梦婷  徐丽萍  李鹏辉 《生态学报》2020,40(13):4327-4339
如何刻画自然资源消费在区域间的流转机制及其对生态的影响,是测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难点。采用改进后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并引入存量流量利用比和资本流量占用率,对2003—2018年新疆区域三维生态足迹进行核算,并分别测度新疆各地州市自然资本利用的程度,聚焦南北疆地区自然资本利用的差异性,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找出影响生态足迹变化的动因,最后结合基尼系数及差异系数量化南北疆经济差异程度,从自然和经济视角探究南北疆可持续发展态势与差异。结果表明:①2003—2018年新疆人均生态足迹持续增长,增长幅度为119.94%,人均生态承载力基本保持在1.7 hm~2左右,流量资本占用强度不断增加,生态赤字问题愈发严重。②研究期内,南北疆地区生态足迹的增长幅度和速度存在明显空间差异,呈现"北高快,南低慢"的态势。各地州市生态赤字情况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高值区为北疆的克拉玛依市及天山北坡经济带。③第一产业增加值对生态足迹正向驱动作用最为显著,第三产业增加值对生态足迹起到逆向驱动作用。④2003—2018年间,南北疆地区基尼系数维持在0.4—0.5之间,处于中警警度水平,南北疆区域经济差异系数变化波动不大,北疆区域经济差异系数明显高于南疆区域。  相似文献   

2.
基于北京市实地调研问卷,考察了消费者对马铃薯主食化战略的了解程度、对马铃薯主食产品的认知水平及其购买行为,结果显示:消费者对马铃薯主食化战略的知晓率较高,但对马铃薯主食的营养及其健康功效认知参齐不齐,甚至存有误解。在购买行为上,七成以上的被调研者有购买过马铃薯主食,消费者比较强调马铃薯主食的营养、安全性和口感,对其价格也较为敏感。在获取信息渠道方面,对马铃薯主食的了解渠道不多,消费者主要依靠马铃薯主食推广活动宣传单获得相关信息,其次是电视和朋友介绍。因而,大力推动马铃薯主食产业化,须在扩大马铃薯主食生产规模,提高其市场覆盖率的同时,加强对消费者食物营养知识宣教,补齐消费者食物营养知识结构的短板,变随机被动消费为日常主动消费,从而推动马铃薯主食产业化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主食是日常膳食中占主要地位的食物,它不仅承载着千万年来人类的生存基础,还传承着厚重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在我国,大米、小麦和玉米及其制品一直以来都承担着传统膳食中主食的角色,提供每天所需要的能量和主要营养素。随着我国马铃薯主食化的推进,马铃薯逐渐进入公众的主食视野。马铃薯所具有的独特营养价值,有望成为继大米、小麦和玉米三大主粮后的一个新的主粮,这不仅将丰富我国的传统主食文化,保障粮食安全,并且还将提升传统主食的营养价值,优化国民膳食结构。  相似文献   

4.
探讨新疆柯尔克孜族成人体型特点及其规律,并分析该族群在不同地区(南、北疆)体型的差异性。应用人体测量法,在知情同意原则的基础上,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随机抽取新疆南疆和北疆地区柯尔克孜族成人作为调查对象,共计1270名(男551名,女719名)。按年龄、性别、地区分组,对所有调查对象的身高、体质量等10项指标进行了测量,并应用Heath-Carter体型评价法进行体型判定。研究发现,南疆地区柯尔克孜族成人体型具有性别间的差异;南、北疆柯尔克孜族成人体型存在地区间的差异;从体型上看柯尔克孜族与汉族较相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马铃薯全粉含量约30%的主食对中学生营养与健康的影响。方法:在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某两所寄宿制中学选取952名中学生开展马铃薯主食产品食用的营养健康功效研究。1所学校的学生为食用组(451名),1所学校的学生为对照组(501名)。对照组学生正常饮食,食用组学生每天食用马铃薯全粉含量约30%的主食(馒头或面条)1餐,连续食用6个月。在食用前后分别对所有参与学生开展基线调查和终期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问卷调查、体格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和实验室检测(血糖、血红蛋白、血脂、尿钾)。结果:食用马铃薯全粉含量约30%的主食6个月后,食用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身高、体重、营养不良率及血压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红蛋白、血糖、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食用组学生的尿钾在食用后上升(P<0.05);排便用力情况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用马铃薯全粉含量约30%的主食可适当升高中学生的尿钾水平,对中学生的营养和健康无其他影响,可部分替代传统的主食。  相似文献   

6.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紫色马铃薯全粉蛋糕的最佳配方为:小麦面粉与紫色马铃薯全粉质量比为3∶2,其中紫色马铃薯全粉40g、小麦面粉60g、鸡蛋360g、黄油50g、白糖80g、植物油40g、盐2g、泡打粉1g、塔塔粉1g。烘烤温度:上火180℃、下火180℃、烘烤时间30min。该方法加工的紫色马铃薯全粉蛋糕具有独特的马铃薯风味,薯香浓郁、口感润泽、无甜腻感、内部组织细腻、松软有弹性、感观品质和质构特性优良。紫色马铃薯全粉蛋糕开发了紫色马铃薯主食化的新途径,既提高了传统蛋糕的营养价值,又增加了蛋糕的花色品种,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7.
陈春波  李刚勇  彭建 《生态学报》2023,43(4):1537-1552
在新疆开展长时间序列的草地监测,分析草地生长的时空变化特征,有利于草地环境压力分析和草地生态健康预测。以NOAA-AVHRR NDVI为数据源,采用最大值合成、一元回归分析与相关性分析,分别在年际尺度和多个空间尺度(全疆、南北疆与各地区及其11种草地类型)上探讨了1981—2018年新疆草地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空特征及其对气温、降水的响应。结果表明:(1)1981—2018年,新疆草地NDVI多年均值0.326,变化范围0.259—0.386,具有轻微年际波动特征;(2)北疆、南疆草地NDVI均表现为轻微增加趋势;全疆占草地总面积41%的区域NDVI呈显著增加趋势,9%为显著减少区域,北疆草地NDVI显著增加的面积是南疆的1.7倍;(3)由于垂直地带性及区域差异,新疆草地NDVI由山区向盆地的荒漠降低;北疆草地NDVI是南疆1.4倍,总体上北疆各地区草地NDVI高于南疆各地区;(4)草地类型植被NDVI对降水的显著响应高于气温,其中温性荒漠类、温性荒漠草原类与温性草原类草地NDVI对降水变化的响应明显高于其余草地类型,降水对草地NDVI的影响更为显著,表明降水引起的地表水分变化...  相似文献   

8.
对世界和中国的马铃薯生产和消费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发展中国特色马铃薯主粮化应在加强宣传和引导消费、推进马铃薯主食产品多样化、加速马铃薯主食专用品种的选育的同时,降低成本,让马铃薯产品价格与其他主粮一样能被广大消费者接受,最大限度保障生产者的利益,使参与主粮化的各个利益主体受益。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并掌握北京市居民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饮食习惯及不同来源食物食用率,项目组以抽样入户访问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98.5%的居民日常主食以大米及制品为主,14岁以下青少年对各种主食的食用频率均高于平均水平;食用率较高的蔬菜为西红柿(92.4%),茄子的进食频率在不同年龄段存在显著差异,其余26种蔬菜在各年龄段群组之间的进食频率均无显著差异;水果类食品中苹果食用率为92.0%,高于其他水果,其次西瓜和香蕉食用率分别为80.7%和77.1%,即说明这3种水果是居民日常食用的主要选择对象。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是人类的重要主食之一。2015年,中国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食物形式,以期推动马铃薯主食化。尽管马铃薯是浙江省主要旱粮作物之一,但是与传统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相比,马铃薯仍然是一个小作物,在餐桌上也是以鲜食为主,当做蔬菜食用,精深加工较少。为了加快推进浙江省马铃薯主食化目标,本研究从浙江省马铃薯生产的发展潜力以及马铃薯作为主食的发展策略两个方面出发,从政府政策导向、膳食观念转变、科学技术保障等方面,阐述了浙江省推动马铃薯主食化的思路和对策。迄今为止,浙江省马铃薯主食化已取得阶段性突破,马铃薯种植面积持续扩大,种薯本地化生产以及全程机械化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马铃薯全粉加工技术以及马铃薯主食产品的研发有了不断的创新;通过采取优化品种结构、丰富主食产品、出台扶持政策等措施,加速推进了马铃薯主食化的进程。本研究以浙江省这样一个马铃薯既非主粮又非主食的省份作为研究案例,对华东地区具有相似自然资源以及膳食习惯的省份,全面推进马铃薯主食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膳食结构状况,针对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改善的意见和建议。方法:抽取山东省和河南省部分农村地区18~80岁农民307名,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蔬菜、水果的消费量有所提高;多数人食用的主食品种由过去的1~2种增加到4~8种;奶制品和大豆制品的消费和摄入量偏少。农村居民营养知识水平整体较低,膳食结构虽然有所改善,但不合理的现象仍较突出。结论:应针对农村居民食物营养结构特点,制订营养教育方案,加大知识普及力度,切实改善农村居民膳食结构。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农村居民膳食结构的变化趋势及地区差异,本文分析了1991—2011年我国9省/区24个郊区农村和96个普通农村的18~65岁成年居民膳食结构变化。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在家就餐减少,在外就餐明显增加;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下降,脂肪供能比不断攀升;米、面等主食、蔬菜、粗粮等食用比例减少,高脂肪红肉、蛋类、水果类等食用比例增加。这些变化特点在郊区农村中更为凸显,同时对普通农村居民膳食结构的未来变化趋势具有一定预测作用。针对农村居民膳食的变化及地区差异性,相关机构应给予膳食指导,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说蝗虫     
蝗虫是一种直翅目昆虫。它们有一对发达的膜质内翅善于飞翔,后足发达,善于跳跃。由于新疆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南北疆气候相差悬殊,植被类型多样,因此蝗虫的种类繁多,数量惊人。据蝗虫专家陈永林先生介绍,在新疆现已发现蝗虫160余种,其中主要分布在北疆的有128种,南疆也有52种。如此多的蝗虫,导致新疆地区蝗灾不断。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提出,马铃薯将有望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文中从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对人体的健康功效、消费现状及其主食产品类型等方面论证马铃薯及其主食产品开发的营养可行性。分析认为,马铃薯具备主粮食物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可将其发展为主食产品,优化膳食结构。  相似文献   

15.
在文献和标本查阅以及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比较了北疆和南疆灌木植物的种类、组成及分布区类型的差异,并分析了北疆和南疆灌木植物的相似性。结果表明:新疆共分布有野生灌木植物39科127属462种,其中北疆分布有37科104属350种,南疆分布有28科63属160种。北疆和南疆灌木植物中含2~10种的科最多,分别占北疆和南疆灌木植物总科数的59.5%和60.7%,共有的优势科为菊科(Compositae)、豆科(Leguminosae)和藜科(Chenopodiaceae);在属级水平上均以含1种的属和含2~10种的属占优势。北疆和南疆灌木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均以世界广布型和北温带分布型为主,其中,在北疆灌木植物中这2个分布型科的数量分别占总科数的43.2%和32.4%、在南疆灌木植物中分别占总科数的50.0%和28.6%。北疆和南疆灌木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均以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型和北温带分布型为主,其中,在北疆灌木植物中这2个分布型属的数量分别占总属数的26.9%和22.1%、在南疆灌木植物中则分别占总属数的31.7%和27.0%。北疆和南疆灌木植物中分别包含特有种15和8种,此外还包含一些珍稀濒危种类及古老的孑遗种。北疆与南疆灌木植物区系在科、属、种水平上的相似性系数分别为86.1%、69.4%和40.8%,表明在科、属水平上2个区域的灌木植物区系有较为密切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北疆和南疆灌木植物在种类组成、分布区类型和特有种数量等方面有一定差异,但均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并形成了一系列适应于当地生态环境的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为综合量化评价新疆地膜覆盖对主要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应用Meta-analysis方法,定量分析地膜覆盖后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并探讨其影响因素。通过文献检索(1982—2019年),共获得347篇有关新疆主要作物地膜覆盖试验文献。经严格筛选,从52篇文献中获得208组数据,分布于新疆18个市、县,涵盖南疆和北疆2个主要区域。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24.1%)和水分利用效率(26.0%),甜菜、向日葵、玉米、棉花、小麦和大豆分别增产38.1%、29.5%、29.4%、26.4%、17.6%和15.8%;玉米、棉花和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32.0%、27.3%和13.7%;在地域上,南疆增产幅度大于北疆地区;在相对较差的土壤基础肥力中表现出较好的增产效应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效应;年均降水量<200 mm与年均降水量≥200 mm区域相比,有较高的增产效应,年均气温≥10℃的区域较年均气温<10℃的区域增产幅度大,相对未覆盖地分别增产31.8%和27.6%;低海拔地区<500 m与高海拔地区≥500 m相比,增产效果更显著;水分利用效率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文玉  赵雪雁  王伟军  薛冰 《生态学报》2017,37(19):6390-6401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呈现大幅增长的趋势,成为碳排放增长的新源泉。估算了我国30个省区2001—2013年的农村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采用碳基尼系数、Arc GIS技术分析了中国省级尺度农村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的时空特征,并利用STIRPAT模型辨明了农村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1—2013年农村居民直接生活能源碳排放量和间接生活能源碳排放量分别增长了7.65%、9.16%。(2)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碳基尼系数呈下降趋势,说明各区域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能源碳排放量的区域差异总体均呈缩小趋势。(3)2001—2013年间,处于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直接生活能源碳排放高水平地区的空间格局分布相对较为稳定,而对于人均间接生活能源碳排放来说,处于低水平地区的空间格局分布较为稳定。(4)农村人口规模、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青壮年人口比重对农村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量具有促进作用,而农村居民能源消费结构对其具有减缓作用,且北方农村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量明显高于南方。(5)从环境Kuznets曲线假说出发,经济发展是促使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Kuznets曲线存在拐点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是极端干旱荒漠区的珍稀乔木树种。为了确定天然胡杨群体遗传多样性保护单元并挖掘优异的种质资源, 本研究以中国西北地区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的58个天然胡杨群体为研究对象, 利用120个位点的SNPs标记对这些胡杨群体进行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并根据不同群体间Nei’s遗传相似度, 采用逐步聚类优先取样法对初始群体、遗传多样性保护单元和剩余群体进行t检验。群体结构和主成分分析表明, 胡杨群体可分为新疆南疆(SX)、新疆北疆(NX)、青海(QH)和混合群(甘肃、宁夏和内蒙古混合群, GNM) 4个分支, 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新疆南疆(SX)遗传多样性高于其他群体。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天然胡杨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分布在各个群体内。构建了天然胡杨群体一级核心保护单元3个群体(CU3), 二级核心保护单元33个群体(CU33)。南疆存在较多优异抗逆的天然胡杨古树资源, 南疆分布区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综上所述, 南疆地区胡杨古树遗传多样性整体高于北疆及疆外地区, 结合新疆地区干旱严重指数等生境信息, 建议加大对南疆胡杨古树群体的保护力度, 重视北疆胡杨林的更新换代。  相似文献   

19.
【背景】现今棉花黄萎病严重阻碍棉花的稳定高产,妨碍棉花产业的发展。在生物防治中内生菌潜力巨大,但关于内生古菌含量在棉花黄萎病棉株的变化规律鲜有报道。【目的】研究不同生育期以及不同植棉地区黄萎病棉株和健康棉株内生古菌的分类学信息和数量变化规律。【方法】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和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新疆棉花黄萎病棉株、健康棉株不同生育期和不同典型生态区的内生古菌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内生古菌在新疆各采样地和不同生育期的棉花黄萎病棉株、健康棉株内的群落组成相似。在不同生育期,新疆黄萎病、健康棉株内生古菌数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然后趋于平缓的趋势,蕾期达到最高值。在不同地区,新疆黄萎病棉株内生古菌数量在北疆地区最高,其次是东疆地区,最后是南疆地区。健康棉株则是南疆地区最高,东疆次之,北疆最低。【结论】新疆黄萎病棉株、健康棉株内生古菌数量在不同的生育期以及不同空间存在较大差异,整体变化趋势显著,可为后续研究提供相关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主粮化是贯彻落实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举措。内蒙古自治区作为全国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第一批9个试点省份之一,在马铃薯规模化生产、品种结构优化、种薯产业发展、加工转化能力提高、主食产品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品种选育、生产种植、贮藏加工、商品薯销售、消费引导等关键环节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今后要以扩大良种补贴范围、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建立贮藏加工设施多元投入机制、构建现代营销体系、加大营养宣传力度为重点,继续推进内蒙古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