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规划师》2016,(1)
新型城镇化对城乡关系赋予了新的内涵,也对村庄布点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南京市高淳区为例,对过去规划中的一些做法进行了审视,认为其存在过度减少农村人口总量、过度压低村庄用地面积和过多减少农村居民点数量三大问题。新一轮的村庄布点规划不再采用以总体规模指标逐级匡算的"自上而下"的规划思路,而采用以村庄遴选为核心的"自下而上"的规划思路。村庄遴选采取"适宜性评价+布局优化"的方法,通过多指标综合评价得出村庄布点适宜性的空间格局,再利用空间分析的手段对村庄布局进行优化。在村庄遴选的基础上,通过多轮的村民意见征询得出了规划的正式方案。最终规划效果较上轮规划实现了较大程度的完善,并体现了专家主导、科技支撑与村民参与相结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灾害风险分区研究是灾害科学防控和城市韧性建设 的决策基础,但目前洪涝灾害风险评价大多离不开主观因素 判断的影响,弱化或忽视城市化背景下灾害风险的异质性。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神经网络算法,分别对闽三角城市群城市 化水平和洪涝灾害风险进行辨识,采用统计学、空间计量学 等手段探讨城市化过程对闽三角城市群洪涝灾害的系统耦合 效应、空间作用效应和风险主控效应,根据综合效应特征将 闽三角高风险区分为正向作用区、双向作用区和负向作用 区,并提出“辨异识重-协调衔接-博弈权衡”的分区规划策 略,以达到提升城市群风险防控效率、保障国民生命财产安 全及生态系统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淄博市博山区村庄的空间规划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了当地的地形、地貌以及资源状况对乡镇、村庄的规模、密度以及空间布局形态的影响。针对不同的地貌类型和区位条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村庄迁移标准、规划布局的重点区域以及有关的迁移方案,对县域村庄空间的规划布局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位于安康城市边缘区的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对其空间演化历程进行分析,得出在城市边缘区动态演变过程中,农村居民点空间存在成功转化为城市小区,演变成城中村,发展形成分化型村庄以及外部形态变化不大的村庄等四种演变路径。并针对边缘区农村居民点现状布局及产业发展特征,结合安康城市发展态势,从宏观区域和个体村庄两个层面提出整合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规划师》2016,(3)
当前我国耕地紧张,村庄土地利用形势严峻,对村庄建设用地进行科学定量的整理选择成为必然。文章通过分析现状村庄建设用地规划面临的规划方法、用地布局与规模等复杂问题,以及传统村庄规划中土地适宜性评价体系在村庄建设用地选择过程中的不足,构建了村庄土地适宜性评价体系与居民点综合影响力评价体系相结合的双重评价体系,并运用GIS技术平台,以重庆慈云镇凉河村为例进行实践,以期科学地引导村庄建设用地选择。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社区洪涝灾害社会脆弱性与韧性的研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城市洪涝灾害频发,增强城市社区抵御灾害的能力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热点之一。综合减灾是一个系统工程,单纯依靠洪涝灾后补救行动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明晰灾前社会系统固有特征造成的脆弱性,以及灾后社会系统应对及适应灾害的韧性,对降低灾害影响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搜集国内外城市社区洪涝灾害社会脆弱性及韧性研究的相关文献,总结了社会脆弱性特征、发生过程及机理、韧性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未来研究提供指导。基于脆弱性评价—运行机理—韧性优化的思路,对社区尺度洪涝灾害社会脆弱性与韧性研究提出了思考和建议。通过上述研究以实现社区尺度洪涝脆弱性与韧性研究的理论创新,为我国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社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利用绍兴市闪电定位数据、地理信息数据、人口及经济数据等,对雷电灾害风险区划进行研究,建立评价指标与风险评估的定量关系.结合GIS技术,分析绍兴市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以及区域承灾体暴露度的分布特点,基于风险区划评估模型,绘制了绍兴市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 表明:极高风险区主要位于新昌县的东南部、诸暨市的中部及北部、嵊州市与诸暨市的接壤处;高风险区主要分布于新昌县的南部、嵊州市的西部、上虞市的东部沿线;其余大部分地区为一般风险等级.开展地区雷电灾害风险区划,能够有效规避风险,为项目规划及防雷等级判定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是定量认识洪涝灾害风险机理、科学防控洪涝灾害风险的重要基础性研究,在洪涝灾害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1]。基于情景的城市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方法是当前洪灾风险研究的热点与前沿课题。本文从危险性分析、脆弱性分析、灾害损失风险分析三个环节出发,系统地介绍如何利用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区域洪涝灾害风险进行评价和分析,以寻求更高精度的洪涝灾害情景模拟和风险评估方法,对于该方法的研究和生产实践具有一定的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9.
2014年6月7-9日,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名专家学者及国际科学理事会、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等国际组织代表参加了第二届灾害风险综合研究国际会议,此次会议以综合灾害风险科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方法为主题,探讨解决全球和区域尺度灾害风险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18、2019年潍坊市接连受极端天气因素影响,出现严重的洪涝灾害,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财产损失和人身财产安全。文章通过对潍坊市洪涝灾害原因进行分析,按照"灾后恢复—隐患识别—综合整治—提升实施"四步骤提出灾后村庄规划整治思路及目标,并结合潍坊市庙子镇朱崖村规划案例,从规划布局、住宅、道路、防灾减灾方面入手提出具体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围绕区域村庄聚落体系布局的中心村选点和村庄体系布局形态两方面问题进行研究。村庄选点采用构建村庄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方式衡量现状村庄的发展潜力水平,以定量分析方式遴选出中心村,并借助ARCGIS软件对各村庄发展潜力水平的空间分布进行可视化分析,为村庄布局做规划决策支持。总结村庄体系重构的空间形态模式,以山东省潍坊市峡山区为例,对其277个行政村规划布局进行实证分析,探索中心村选址和村庄体系空间布局的一般性方法,为区域村庄聚落体系布局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城乡规划的价值导向由促进城乡经济发展转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得处于城市建成区外围的广大农村地区的生态价值日益凸显。本文围绕秦岭生态保护问题和山区农村发展问题,以陕西省商洛市为例,采用核密度法、农村居民点建设适宜性评价和生态敏感性评价研究商洛市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并对农村居民点布局进行优化。在传统建设适宜性评价模型中增加了耕地规模、学校、医疗点和农村居民点规模四个维度参数,以提高适宜性分析模型的准确性。在居民点优化中增加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保护农田、生态敏感性、建设适宜性四个因素的考量。研究表明:(1)商洛市农村居民点分布具有典型山地居民点分布特征,受地形因子影响明显。在地形变化大的地方,居民点分布较破碎,地形变化小的地方,居民点面积大,呈现片状、带状分布。(2)商洛市农村居民点整体布局不利于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比较紧张,生态环境压力较大,需要对农村居民点进行优化。(3)经优化后商洛市就地城镇化类、重点发展类、控制发展类和迁移合并类农村居民点面积分别为22.66km~2、162.01km~2、63.29km~2、43.80km~2。  相似文献   

13.
王宝强  徐建刚  李勇 《规划师》2009,25(10):72-77
洪涝灾害是影响城市安全的重要因素。由于生态敏感性高、资源短缺、灾害频发、用地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山地城市在城市安全方面面临巨大挑战。以福建省连城县城为例,山地城市的总体规划应充分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洪涝灾害风险进行评估,以此确定城市的用地规模、发展方向、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安排等,为土地利用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从而从土地利用角度确保城市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点布局缺乏统一规划,土地的适宜性未进行过量化分析。基于GIS的技术平台,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相关影响因子权重,叠加分析后将居民点用地分成四类,对溆浦县桥江镇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进行评价。通过具体的运算结果,较好地描述农村居民点斑块的用地规模、形状和分布状况,更直观地反映居民点的散布情况,为今后村庄规划中居民点的规划布局提供可靠的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地震突发灾害,为了解决风险辨识和评价结果尚未与应急管理进行有效衔接的问题,提出了闭环式供水企业"风险-应急一体化"抗震减灾体系。综合供水系统生产构筑物、输配水管网数据和地震及工程地质环境数据,打破信息孤岛,形成综合抗震减灾评估数据库。基于数据挖掘技术,辨识供水系统防震的关键危险点,构建基于突变模型的供水管线地震脆弱性综合评价模型及分级标准和基于供水管线震害预测可靠性分析的供水管线地震破坏概率预测模型,以北京市自来水集团为例,对供水系统进行抗震减灾测试,验证模型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最终形成供水系统综合防震减灾对策方案及应急预案。研究表明,北京市供水系统基本能够抵抗烈度8级的地震,风险辨识和评估结果有机融入到了抗震应急预案中,实现了应急管理"关口再前移"。该抗震减灾体系能够有效提高北京市供水系统整体的防灾抗毁和抗震救援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西南山区,修建隧道工程常会遇到岩溶和不良地质条件,施工中经常出现无法预料的地质灾害,如突水、突泥、坍塌等,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以重庆市白涛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系统地补充地质调查和地质分析,探讨了隧道的岩溶发育规律,综合考虑岩组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位等因素,对隧道岩溶突水、突泥的风险进行了分段评价,初步提出了岩溶隧道四级风险评价体系,在风险分级的基础上,对不同风险段超前地质预报方案进行了设计,并根据预报情况制定灾害防治措施,该研究对于高风险岩溶隧道的灾害防治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造成城市人口密度增大、各种基础设施十分密集,一旦发生地震,往往会带来十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人们对城市灾害综合风险的正确评估和科学管理成为实现减灾的最佳途径。基于层次分析法并结合灾害风险学理论,本文着重分析了影响城市地震灾害损失的4个主要因素: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和抗震救灾能力,通过构建城市地震灾害风险指数来计算一个地区的地震灾害风险大小。评价和比较了西安和咸阳两座城市地震灾害风险程度,评价结果可为震前风险区域判定、合理进行区域工程建设和产业结构分工以及重点防震区域的发展规划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区域承灾体脆弱性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士学位论文摘要 自然灾害的影响是由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致灾因子、孕灾环境目前各部门、各区域已经作了较为详细、深入的研究, 但承灾体脆弱性研究还只刚刚起步。针对县(市) 区域的人口、固定财富、正创造财富及特重大财富等社会经济因素建立灾害区域承灾体的脆弱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 完成县(市) 级承灾区域脆弱性程度的综合评价和区划。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 通过对当前灾害理论分析和我国近年来灾害特点、特别是自然灾害损失特点的研究, 提出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影响是由致灾环境的绝对性和承灾体脆弱程度的相对性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观点。(2) 确立承灾体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原则和结构, 并通过反推法、信息量法等方法建立了承灾体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3) 采用层次分析法选请有关灾害专家填写评价指标两两判断矩阵, 确定了不同灾害类型灾害的脆弱性评价指标权重分布, 建立权重库, 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 建立了承灾体脆弱性的指标分级标准。(4) 建立了承灾体脆弱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物元分析评判模型和灰色聚类评判模型, 并分别应用三种模型评价了江西省地质灾害的区域脆弱程度、浙江省地震灾害的区域脆弱程度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洪涝灾害的区域脆弱程度。(5) 应用V isualBasic 语言, 在W indow s98 平台上开发了承灾体脆弱性评价系统, 实现了区域选择、灾害类型选择随意化的承灾体脆弱性综合评价, 并实现了区域承灾体脆弱性区划。(6) 承灾体脆弱性评价区划结果可与灾害自然属性结合, 为区域减灾提供基础数据, 同时也为灾害保险、减灾投资、大型工程选址、城市发展规划等提供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9.
针对山地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运用Depthmap、GIS等技术手段分别建立了基于时间和人口的避难场所可达性评价模型,并根据评分将研究区划分为安全、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区域。根据该评价结果及其原因的分析,从避难场所的布局、规模、道路结构以及标识性方面进行了策略探讨,为优化避难场所的空间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的区域地质环境决定了重庆市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地质灾害、地震灾害和洪水灾害几种。三峡工程的兴建 ,使重庆市的综合减灾任务更加艰巨 ;另一方面 ,三峡工程的兴建也给重庆市提高综合减灾水平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树立以系统论为基础的综合减灾思路 ,建立以信息论为基础的灾害管理系统 ,采用立足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减灾措施 ,可以进一步提高重庆市的综合减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