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联合中药槐耳颗粒治疗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栓塞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90例肝癌行常规TACE治疗后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甘草酸二铵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槐耳颗粒口服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1个月内转氨酶和栓塞综合征缓解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栓塞综合征(发热、腹痛)缓解程度、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转氨酶复常有效率、临床总效率、术后恶心呕吐患者比例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甘草酸二铵注射联合中药槐耳颗粒治疗TACE术后栓塞综合征疗效显著,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微波消融术(MWA)治疗胃肠道转移性肝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究肿瘤负荷评分(TBS)预测转移性肝癌患者术后生存预后的效能。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4月于我院接受TACE联合MWA治疗的54例转移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原发病灶均为胃肠道恶性肿瘤,分析局部肿瘤控制、生存结果、不良反应。采用TBS评估患者的肿瘤负荷,将患者分组并行组间比较:低负荷组(TBS≤3,n = 24)和高负荷组(3 < TBS < 6,n = 30)。使用时间依赖的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评估TBS预测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能力。 结果54例转移性肝癌患者术后客观缓解率(ORR)为88.9%,疾病控制率(DCR)为96.3%。中位随访期为21.5个月,中位PFS和OS分别为8.2个月、23.8个月。术后半年、1年、2年、3年OS率分别为96.2%、79.2%、41.8%、24.3%。低负荷组和高负荷组中位PFS分别为9.8个月和6.6个月;两组中位OS分别为27.2个月和17.3个月。ROC曲线分析显示,TBS预测患者术后PFS和OS的AUC分别为0.720和0.606,高于肿瘤最大直径的AUC(0.695和0.575)和肿瘤数目的AUC(0.586和0.483)。不同肿瘤负荷组围手术期均无明显严重并发症。 结论TACE联合MWA是治疗胃肠道癌肝转移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能够显著改善局部肿瘤控制和延长患者总生存期。TBS可较好地预测胃肠道癌肝转移患者TACE联合MWA术后的生存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评估CT引导下低功率微波消融(MWA)联合经TACE治疗特殊解剖部位肝癌患者的疗效、安全性与生存率。方法 选取76例HCC患者,应用TACE治疗后分为两组:研究组38例,共42个病灶(距肝被膜、胆囊或大血管<5 mm),行低功率MWA(40 W);对照组38例共46个病灶(距肝被膜、胆囊或大血管≥5 mm),行常规功率MWA(50~70 W),比较两组术后肝功能、甲胎蛋白(AFP)、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术后3个月影像学表现以及1年生存率情况。结果 研究组中,患者的3处癌灶邻近胆囊,14处邻近大血管,25处邻近肝被膜,所有病灶均完全消融,且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研究组术后3个月局部复发率7.1%,对照组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8);研究组术后AFP 平均下降为(261.23±201.35) ng/mL,对照组平均下降为(278.49±189.14) 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5);两组ALT、AST及TBIL术后显著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并发症4例(10.5%),对照组并发症3例(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2)。两组术后均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死亡病例,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6)。 结论 低功率MWA联合TACE治疗特殊解剖部位的 HCC与安全部位同样有效和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HepaSphere载药微球与碘化油乳化剂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大肝癌术中及术后的不良反应。 方法:选取广东省人民医院介入科2015年3月—2016年5月行TACE治疗的原发性大肝癌患者129例,其中栓塞材料使用HepaSphere载药微球68例(微球组),碘化油乳化剂61例(碘油组),比较两组在TACE术中及术后的不良反应(如发热、疼痛、恶心呕吐)及肝功能情况。 结果:两组术中的常见不良反应为肝区疼痛,微球组的疼痛程度比碘油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常见不良反应为发热、疼痛、恶心呕吐、肝功能下降等,与碘油组相比,微球组发热的程度和术后疼痛的程度均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方面,术前及术后3 d两组的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7 d微球组的AST水平低于碘油组,说明微球组恢复的较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比碘化油乳化剂,应用HepaSphere载药微球行TACE治疗大肝癌,其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程度均较轻,术后肝功能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入选行TACE的肝癌患者98例,以2014年7月至10月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的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根据快速康复理念,在围手术期采取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一系列优化措施,比较两组患者TACE后住院时间,疼痛、发热、腹胀、便秘、恶心呕吐及穿刺点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疼痛、腹胀、便秘、恶心呕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热、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肝癌患者行TACE是安全可行的,可减少术后不良反应,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肝癌TACE术注入栓塞剂前应用利多卡因联合规范围手术期护理,对包括老年人群在内的肝癌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对睡眠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100例拟行TACE术肝癌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规范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TACE术中注入栓塞剂前一次性注入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100 mg,对照组在注入栓塞剂前不注入利多卡因。两组均采用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piegel量表评估两组术前、术后24 h疼痛、生活质量、睡眠情况。 结果两组术前生活质量评分、Spiegel量表评分比较及疼痛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24 h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35.08 ± 9.50)与对照组(38.72 ± 10.9)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术后24 h Spiegel量表评分,观察组(11.56 ± 2.31)与对照组(9.02 ± 2.69)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观察组(2.38 ± 1.47)与对照组(4.08 ± 1.59)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TACE术中注入栓塞剂前应用利多卡因联合规范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减轻肝癌患者包括老年人群在内的术后疼痛,改善其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视频对行TACE肝癌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基于患者问题需求设计制作的TACE健康教育视频,置入平板电脑如IPAD中让患者观看.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住院行TACE的患者45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26例和对照组225例,观察组使用护士制作的TACE健康课程视频结合常规课程进行教育,对照组使用常规口头及书面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对TACE术相关知识的认知度、术后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TACE入院教育、围手术期教育、出院教育三方面的认知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健康教育视频提高了肝癌患者对TACE的认知度及术后自我护理的依从性,使用视频形式进行健康教育,显著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同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与单独TACE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辅以人工检索国内外关于MWA+TACE与单独TACE治疗大肝癌效果对比的临床对照试验.纳入分析患者生存率和肿瘤反应及并发症.结果 符合条件的16篇文献1199例患者纳入分析.Mem分析结果显示:TACE+MWA组1、2、3年生存率优于单独TAC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ACE+MWA组CR和PR高于单独TACE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TACE+MWA组SD和PD低于单独TAC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ACE+MWA对于大肝癌的治疗要优于单独TACE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联合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过继性免疫治疗对原发性肝癌(HCC)的效果。方法:选择确诊HCC 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TACE治疗;观察组在TACE间歇期进行CIK细胞治疗。比较两组术后生活质量(QOL)改善情况、1年及3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QOL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ACE联合CIK细胞免疫治疗可以提高HCC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穴位敷贴王不留行籽按摩对肝癌介入术后患者栓塞综合征的影响.方法 将266例原发性肝癌行TACE术出现栓塞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33例患者行王不留行籽穴位敷贴按摩,对照组133例患者只行对症处理.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评定患者疼痛及恶心呕吐程度,评价两组患者介入TACE术后栓塞综合征反应程度、舒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专病护理结合赋能宣教方法在主动脉夹层行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我院介入血管外科2016年1—12月收治7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专病护理结合赋能宣教方法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00% vs. 82.9%,χ2=6.563,P<0.05)。 结论:专病护理结合赋能宣教方法运用于主动脉夹层行介入治疗患者中,可显著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use of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sation (TACE) combined with microwave ablation (MWA) to treat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and type Ⅱ–Ⅲ portal vein tumour thrombosis (PVTT) intolerant to targeted drug (TG) therapy.Methods:A total of 18 patients with HCC and type Ⅱ–Ⅲ PVTT intolerant to TG were enrolled between June 2015 and December 2019, who were treated with TACE + MWA (MWA group). 24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TACE + TG (TG group; control cohort). Time to progression and overall survival (OS) were analysed along with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Results:The median follow-up time was 19.0 months (9.0–32.0 months). The median OS was 17.0 months (8.3–29.3 months; MWA group) and 13.5 months (5.5–22.5 months; TG group) and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1- and 2 year OS was also comparable (MWA group: 66.7%, 44.4% vs Target group: 41.7%, 29.2%). Time to progression showed no distinct differences (MWA group: 11.5 months; TG group: 9.0 month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Moreover, the incidence of major Grade 3–4 adverse events in the MWA group (5.6%) was similar to those in the TG group (8.3%).Conclusion:TACE + MWA and TACE + TG were comparable in their safety and efficacy in patients with HCC, type Ⅱ–Ⅲ PVTT, and intolerance to TG.Advances in knowledge:TACE + MWA can be used as a palliative treatment alternative for TACE + TG in patients with HCC, type Ⅱ–Ⅲ PVTT, and intolerance to TG.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与单独TACE治疗>5 cm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20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TACE联合MWA组40例、TACE组168例,按1∶1进行配对后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首要观察指标是患者的生存期,次要观察指标是1个月的改良实体瘤反应(mRECIST标准)和AFP下降水平.结果 实际配对完成患者31对,配对后组间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结果显示TACE联合MWA的0.5、1、1.5、2和2.5年生存率分别为96.8%、90.3%、86.8%、82.5%和70.7%,明显优于TACE组的77.4%、61.3%、53.6%、48.2%和24.1%(P=0.011).联合治疗组在1个月时有更好的肿瘤控制和AFP下降水平.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TACE联合MWA对于>5 cm肝癌的治疗在患者生存和肿瘤控制方面要优于单独TACE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术(TACE+RFA)和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微波消融术(TACE+MWA)应用于早期原发性肝细胞癌(PHC)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我院接受TACE+RFA或TACE+MWA治疗的68例早期PHC患者资料,其中TACE+RFA组31例,TACE+MWA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灶消融率、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TACE+RFA组和TACE+MWA组病灶完全反应(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直径≤3cm患者中,TACE+RFA组和TACE+MWA组病灶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肿瘤直径3~5cm患者中,TACE+MWA组病灶CR率高于TACE+RF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热、腹痛、恶心&呕吐及额外镇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0~45.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6.6个月。全组患者1年、2年、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2.3%、85.2%、47.9%。其中,TACE+RFA组患者的1年、2年、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7.1%、80.1%、43.1%,TACE+MWA组为96.8%、89.6%、52.9%,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 rankχ^2=3.506,P=0.061)。在肿瘤直径≤3cm患者中,TACE+RFA组患者1年、2年、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0%、90.0%、60.0%,TACE+MWA组为88.9%、74.1%、74.1%,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 rankχ^2=0.010,P=0.922)。在肿瘤直径3~5 cm患者中,TACE+RFA组患者1年、2年、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5.7%、75.6%、36.3%,TACE+MWA组为100.0%、95.2%、50.8%,TACE+MWA组生存率高于TACE+RFA组(Log rankχ^2=4.485,P=0.034)。结论TACE+RFA和TACE+MWA应用于早期PHC均是安全、有效的。肿瘤直径≤3 cm时,两种疗法疗效相当,而肿瘤直径3~5cm时,TACE+MWA的病灶消融率和生存率优于TACE+RFA。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TACE术后加压制动裤在预防术后出血和压疮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行肝癌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TACE术后穿加压制动裤并按TACE术后护理常规执行,对照组按TACE术后护理常规并予沙袋压迫穿刺点6h执行.观察两组患者穿刺点处局部淤血、血肿和假性动脉瘤指标的差异;观察两组患者的受压部位皮肤情况,有无皮肤潮湿感、灼热感、麻木感及发红情况.结果 观察组出血发生率为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出血发生率32%.两组患者均无压疮发生,但是皮肤潮湿及灼热感、麻木感、皮肤发红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ACE术后加压制动裤有预防术后出血、压疮发生的作用.该裤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穿脱方便,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经皮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5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联合治疗组)135例采用TACE+伽玛刀治疗,B组(对照组)124例采用TACE治疗。完成治疗3个月后复查肿瘤大小,所有病例随访2年。结果 259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A、B两组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83.7%、50.8%;6、12、18、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6.2%、85.9%、71.2%、54.1%和82.3%、65.3%、524%、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 TACE联合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的近期效果,优于单纯介入治疗,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奥西康(奥美拉唑针剂)联合麦滋林颗粒、胃复安针、甲基强的松龙针对控制肝癌动脉化疗栓塞后胃区疼痛、栓塞热、呕吐反应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42例接受介入治疗肝癌患者的术后栓塞综合征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奥西康针联合麦滋林颗粒组与雷尼替丁针组治疗介入术后胃黏膜损伤引起胃区疼痛的疗效差别,对比甲基强的松龙针与地塞米松针控制术后栓塞热的差别,对比胃复安针与欧贝针控制术后呕吐反应的差别。结果:奥西康针联合麦滋林颗粒、甲基强的松龙针、胃复安针对控制肝癌介入术后胃区疼痛、栓塞热、呕吐反应治疗效果好于雷尼替丁针、地塞米松针、欧贝针等对照组。结论:奥西康针加麦滋林颗粒、甲基强的松龙针、胃复安针分别控制胃黏膜损伤、栓塞热、呕吐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