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岩芯观察、铸体薄片及荧光薄片鉴定,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恒速压汞等分析测试手段,分析了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成岩作用与储集空间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主要发育碳酸盐岩类、陆源碎屑岩类、火山碎屑岩类和混积岩类等4种岩石类型,储集空间可分为次生溶孔、晶间孔和微裂缝3类; 不同岩石类型经历了不同的成岩作用过程,发育了不同类型的储集空间。①碳酸盐岩类中,泥晶云岩成分单一,压实致密,胶结作用弱,储集空间以白云石晶间孔为主; 随着粉砂质和凝灰质含量增加,压实作用变弱,长石和凝灰质发生强溶蚀,粉砂质砂屑云岩及凝灰质云岩的储集空间以长石粒内孔、铸模孔及凝灰质溶蚀孔为主。②陆源碎屑岩类中,凝灰质粉砂岩的压实作用中等,粉砂级长石颗粒粒内及边缘、分散状凝灰质溶蚀,且溶蚀孔中有大量的黏土矿物充填,储集空间以蜂窝状长石溶蚀孔、凝灰质溶蚀孔为主; 而云质泥岩压实作用强,溶蚀作用不发育,仅可见晶间孔及微裂缝。③火山碎屑岩类中,粉砂质凝灰岩、云质凝灰岩压实作用中等,长石、凝灰质易溶,但胶结物种类较多,储集空间以次生溶蚀孔为主,发育少量的晶间孔。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柴达木盆地东坪地区天然气勘探获得了重大突破,已累计产气超过2×108 m3。通过钻井岩芯观察、偏光显微镜鉴定、物性分析以及场发射扫描电镜研究发现,东坪地区基岩由变质岩和花岗岩组成,平均孔隙度为4.72%,平均渗透率为1.71×10-3 μm2。除裂缝和少量溶蚀孔外,岩石中基质微孔广泛发育,主要包括花岗岩中发育于铁镁质矿物的微孔以及片麻岩中的云母片晶间孔两类,其孔径极小且连通性差,多为数百纳米至数微米,为东坪地区基岩重要的天然气储集空间类型。大量石膏充填于上部基岩的孔缝中,为上覆地层路乐河组和干柴沟组沉积时咸水流体下渗沉淀、胶结所致,盐类矿物的封堵作用为大气田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发育于基岩中的“二元结构”的首次发现对指导咸化湖盆基岩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苏里格东部地区马五1-4亚段为陆表海蒸发碳酸盐潮坪相,储层以溶蚀孔洞白云岩为主。宏观上岩性较致密,岩心观察仅见构造裂缝和溶蚀孔,局部见溶蚀洞。显微镜下观察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发育膏核溶孔、膏晶模溶孔、晶间孔、晶间溶孔等。其中马五14有效储层厚度最大,最厚为116.14 m。研究区储层为低孔低渗储层,岩性和岩相与物性关系密切,控制着原生孔隙的形成,后期的成岩作用决定了次生孔隙的发育程度。  相似文献   

4.
乐山-龙女寺寒武和奥陶系储层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武系和奥陶系是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区的重要勘探目的层系.以岩芯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和测井、录井资料为基础,对寒武系、奥陶系储层的岩石学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及组合形式、物性分布、储层类型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白云岩是奥陶系和寒武系的主要储集岩类,灰岩和砂岩类储层在奥陶系中、下统也有少量分布;储集空间类型多,孔、洞、缝发育,识别出晶间孔、晶间溶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及非组构选择性溶孔等七种次生孔隙类型,它们在各组、段中的组合形式和分布特征不同;根据孔、洞、缝的组合方式,认为孔洞-裂缝型、孔隙型、孔洞型和裂缝-孔洞型储层是四种主要的储层类型;物性分析显示,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以特低孔~特低渗储层为主,间夹部分中孔低渗、低孔低渗储层.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元坝地区长兴组10口井的岩芯及岩石薄片观察和总结,识别出其岩石类型主要为微晶灰岩、生屑灰岩、礁灰岩、藻黏结灰岩、晶粒白云岩、生屑白云岩和生物礁白云岩等;该区孔隙型储集空间以晶间孔和晶间溶孔为主,溶洞以裂缝性溶洞和孔隙性溶洞为主。溶蚀孔洞是长兴组重要的储集空间类型。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典型湖相碳酸盐岩的储集特征,本文采用大量岩心、岩石薄片、成像测井和地球化学等资料,系统对研究区干柴沟组(E23)的储集空间类型、成因机理及其含油气性进行分析.认为英西湖相碳酸盐岩形成盐间与盐下2套含油气组合,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有晶间孔,另外还发育溶蚀孔洞、构造角砾孔洞以及裂缝;构造缝的发育对应于喜山期三次幕式构造运动,多类型成岩缝由纹层状岩性差异成岩所形成,裂缝既是储层改造和油气运移的通道,同时与晶间孔和溶蚀孔洞又保证了油气藏的高产富集.研究结果表明:1)英西湖相碳酸盐岩储集空间主体类型是准同生成因的白云石晶间孔,晶体大小为1~2μm,孔径多分布在424~750nm,面孔率为5%~8%.湖相碳酸盐岩溶蚀作用较弱,仅在白云石晶间孔基础上因有机酸微弱溶蚀形成扩溶孔,扩溶孔孔径一般小于1μm,大小多分布在540~990nm;2)研究区同时也发育一定规模的盐溶孔洞、构造角砾孔洞和裂缝.盐溶孔洞由大气淡水的淋滤作用形成,表现为沿层理面溶蚀和分散状石盐(石膏)颗粒溶蚀2种,主要分布在盐间含油组合.构造角砾孔主要分布于盐间滑脱断层带,由断层活动作用控制形成;3)构造缝与成岩缝均大量发育,构造缝以小缝和中缝为主,宽度大多分布在2~3mm以内,成岩缝包括层间缝、收缩缝和缝合线等3种类型,缝宽大多为微米级,其中层间缝是湖湘碳酸盐岩源内油气成藏的重要控制因素;4)晶间孔普遍含油,是油气成藏的基础.扩溶孔、构造角砾孔和盐溶孔洞增加了储集空间类型,增强了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典型湖相碳酸盐岩的储集特征,本文采用大量岩心、岩石薄片、成像测井和地球化学等资料,系统对研究区干柴沟组(E23)的储集空间类型、成因机理及其含油气性进行分析.认为英西湖相碳酸盐岩形成盐间与盐下2套含油气组合,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有晶间孔,另外还发育溶蚀孔洞、构造角砾孔洞以及裂缝;构造缝的发育对应于喜山期三次幕式构造运动,多类型成岩缝由纹层状岩性差异成岩所形成,裂缝既是储层改造和油气运移的通道,同时与晶间孔和溶蚀孔洞又保证了油气藏的高产富集.研究结果表明:1)英西湖相碳酸盐岩储集空间主体类型是准同生成因的白云石晶间孔,晶体大小为1~2μm,孔径多分布在424~750nm,面孔率为5%~8%.湖相碳酸盐岩溶蚀作用较弱,仅在白云石晶间孔基础上因有机酸微弱溶蚀形成扩溶孔,扩溶孔孔径一般小于1μm,大小多分布在540~990nm;2)研究区同时也发育一定规模的盐溶孔洞、构造角砾孔洞和裂缝.盐溶孔洞由大气淡水的淋滤作用形成,表现为沿层理面溶蚀和分散状石盐(石膏)颗粒溶蚀2种,主要分布在盐间含油组合.构造角砾孔主要分布于盐间滑脱断层带,由断层活动作用控制形成;3)构造缝与成岩缝均大量发育,构造缝以小缝和中缝为主,宽度大多分布在2~3mm以内,成岩缝包括层间缝、收缩缝和缝合线等3种类型,缝宽大多为微米级,其中层间缝是湖湘碳酸盐岩源内油气成藏的重要控制因素;4)晶间孔普遍含油,是油气成藏的基础.扩溶孔、构造角砾孔和盐溶孔洞增加了储集空间类型,增强了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8.
英西湖相碳酸盐岩储层成因与含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典型湖相碳酸盐岩的储集特征,本文采用大量岩心、岩石薄片、成像测井和地球化学等资料,系统对研究区干柴沟组(E_3~2)的储集空间类型、成因机理及其含油气性进行分析.认为英西湖相碳酸盐岩形成盐间与盐下2套含油气组合,储集空间类型主要有晶间孔,另外还发育溶蚀孔洞、构造角砾孔洞以及裂缝;构造缝的发育对应于喜山期三次幕式构造运动,多类型成岩缝由纹层状岩性差异成岩所形成,裂缝既是储层改造和油气运移的通道,同时与晶间孔和溶蚀孔洞又保证了油气藏的高产富集.研究结果表明:1)英西湖相碳酸盐岩储集空间主体类型是准同生成因的白云石晶间孔,晶体大小为1~2μm,孔径多分布在424~750nm,面孔率为5%~8%.湖相碳酸盐岩溶蚀作用较弱,仅在白云石晶间孔基础上因有机酸微弱溶蚀形成扩溶孔,扩溶孔孔径一般小于1μm,大小多分布在540~990nm;2)研究区同时也发育一定规模的盐溶孔洞、构造角砾孔洞和裂缝.盐溶孔洞由大气淡水的淋滤作用形成,表现为沿层理面溶蚀和分散状石盐(石膏)颗粒溶蚀2种,主要分布在盐间含油组合.构造角砾孔主要分布于盐间滑脱断层带,由断层活动作用控制形成;3)构造缝与成岩缝均大量发育,构造缝以小缝和中缝为主,宽度大多分布在2~3mm以内,成岩缝包括层间缝、收缩缝和缝合线等3种类型,缝宽大多为微米级,其中层间缝是湖湘碳酸盐岩源内油气成藏的重要控制因素;4)晶间孔普遍含油,是油气成藏的基础.扩溶孔、构造角砾孔和盐溶孔洞增加了储集空间类型,增强了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钻井岩心、岩石薄片、毛管压力曲线和化验资料,进行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和物性特征等储层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溶蚀孔(洞),储层物性为中高孔—中渗。储层主控因素是沉积环境控制了生物骨架孔和粒间孔等原生孔隙的发育;早期胶结和台地边缘礁滩沉积环境中的溶蚀作用改善了储集性;张性垂直裂缝可形成溶蚀孔,又可作为油气运移的通道。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岩芯、薄片和测井资料,发现巴什托—亚松迪区块小海子组为典型的点滩相沉积,滩相主要为台缘滩和台内滩,其特有的滩相环境对后期的成岩演化起到决定性作用。该区域小海子组储集空间以粒间溶孔为主,伴生晶间孔,粒内溶孔。控制孔隙发育的成岩作用主要有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白云岩化作用。胶结作用发生在成岩阶段的各个时期而阻碍了孔隙的发育,其中以第一期纤维状胶结与第二期粒状胶结为主。溶蚀作用与白云岩化作用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孔隙空间的发育。其中白云岩化形成的晶间孔为部分滩相的暴露溶蚀提供了流体通道进而扩大了溶蚀孔洞空间。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到小海子组颗粒灰岩伴生有萤石、重晶石等热液矿物以及大量孔隙中充填的地开石,证明小海子组滩相颗粒灰岩后期孔隙演化受到热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始新统下干柴沟组为咸化湖盆沉积的混积岩,其组分包括湖相碳酸盐、碎屑颗粒、泥质等,且岩石中含较多的盐类矿物。通过岩芯观察、物性分析、毛管压力测试、成像测井和场发射扫描电镜研究发现,混积岩具有双重孔隙介质,一类为孔径较大的裂缝和盐类矿物溶蚀孔,另一类为孔径较小的盐间缝和白云石晶间孔,共同构成了毛管压力曲线上的“低窄高宽的双平台”结构,岩石物性整体上较差,以“低孔—特低渗”为主,孔喉普遍较细。电子探针微区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白云石元素组成具有“高铝硅低铁锰”的地球化学特征,FeO平均质量分数为1.322%,MnO平均质量分数为0.060%,明显低于热液白云岩中的铁锰质量分数,为准同生交代成因的典型特征。白云石化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收缩晶间孔,这类基质孔隙储油是支撑英西地区持续稳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通过露头、岩心、测井分析测试资料,对大路沟地区长6油层组储层岩石学、孔隙结构和储集物性等特征 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储集砂体为成分成熟度低而结构成熟度 高的长石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为原生粒间孔、粒内溶蚀孔、铸模孔或残余铸模孔;孔隙结构具有小孔隙、微细喉道 的特点;储层性质明显受原始陆源组分、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相互影响;原始陆源组分的结构和含量对储层物性 有直接影响;沉积相是基础,砂体厚度大、粒度较粗的水下分流河道的储集物性明显优于其他微相砂体;成岩作 用对储层物性优劣起主导作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导致储层致密,物性变差,溶蚀作用使储层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页岩气研究的不断深入,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特征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众多学者重视。为了深入了解湘鄂西地区上震旦统陡山沱组页岩孔隙特征,综合利用扫描电镜、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氮气吸附/脱附试验以及核磁共振试验等对页岩孔隙特征进行定性观察和定量表征,并结合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数据以及岩石矿物全岩定量分析结果,探讨页岩孔隙发育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湘鄂西地区上震旦统陡山沱组页岩发育6种孔隙类型,主要有粒内孔、粒间孔、黏土矿物层间孔、有机质孔隙,还可见部分黄铁矿晶间孔以及微裂缝;页岩孔径大小主要分布在2~5 nm之间,以中孔隙为主,还发育少量微孔隙和大孔隙,峰值在2~5 nm之间的孔隙是页岩孔隙体积的主要贡献者;页岩孔隙结构类型以板状孔等狭缝形孔为主,还发育部分圆筒形孔、锥形管孔等;总有机碳主要控制页岩微孔隙、中孔隙的发育,黏土矿物含量主要影响页岩中孔隙的发育,而脆性矿物含量控制页岩大孔隙的发育。  相似文献   

14.
15.
根据大量岩芯、薄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镜质体反射率等储层资料,探讨了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陡坡带沙河街组近岸水下扇砂体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及其特征、成岩阶段与成岩序列、储层孔隙类型与次生孔隙发育特征,分析了低孔低渗储层中次生孔隙(“甜点”)的形成条件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车镇凹陷陡坡带沙河街组近岸水下扇砂体由岩屑质长石砂岩构成,在埋藏过程中,储层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解和交代等成岩作用,现今储层埋深2 000~3 800 m,储层处于中成岩阶段,总体上形成了低孔低渗储层;溶蚀作用对于改善储层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在2 300~3 100 m 深度段的有机酸对长石颗粒的溶蚀以及形成的粒间和粒内孔隙不仅增加了储层孔隙度,而且提高了储层渗透率,改善了储层质量,孔隙度可达25%,渗透率达到50×10-3 μm2,为油气富集高产提供了储集空间。总之,溶蚀作用及其形成的次生孔隙发育带对于预测有利储层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白云岩储层具有年代老、埋深大、成岩作用强烈的特征,原生孔隙几乎被破坏殆尽,有效裂缝的发育程度是决定储层优劣的关键因素。根据岩芯描述、薄片鉴定、FMI成像测井、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电子探针以及流体包裹体分析等研究手段,开展了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简称“塔北地区”)寒武系白云岩储层的裂缝充填特征及有效性分析。塔北地区整体裂缝发育,天山南地区与塔河地区裂缝在产状、线密度、形态以及充填特征上存在差异。天山南地区裂缝线密度与有效性均低于塔河地区,充填矿物主要为自形白云石与石英,其次为方解石、石膏与黄铁矿。充填白云石分为3期,对应的温度区间分别为70 ℃~90 ℃、90 ℃~110 ℃及110 ℃以上,均为地层内的成岩流体成因;充填石英分两期,第一期为黏土矿物转化蚀变形成,第二期可能为热液成因。塔河地区裂缝线密度高,有效性较好,溶蚀作用发育,是有利的勘探地区,其充填物以热液矿物组合形式出现,主要为方解石,其次为石膏、鞍状白云石、黏土矿物、沥青等,重晶石以交代白云石的形式出现。充填方解石分为4期,对应的温度区间分别为70 ℃~100 ℃、100 ℃~130 ℃、130 ℃~180 ℃及180 ℃以上,前3期充填为不同埋深时期地层内成岩流体成因,最后一期充填为自下部运移而来的高温热液流体成因。  相似文献   

17.
在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西部长8致密储层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利用高温高压储层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模拟仪,模拟了长8储层岩石与有机酸溶蚀反应的过程。依据地质条件,采用0.15 mol.L-1乙酸溶液(pH=2.65)作为反应溶液,模拟温度选溶蚀窗口对应深度的实际古地温(87 ℃~ 103 ℃),模拟压力范围为24.70 ~ 30.18 MPa。通过反应前后样品储层特征的变化及溶蚀率对比,分析了长8致密储层的溶蚀特征及影响因素,探讨了其溶蚀过程及溶蚀增孔过程。结果表明:在乙酸的作用下,致密储层长石(钠长石、钾长石)和方解石矿物发生明显的溶蚀反应,并产生沉淀物;根据矿物相对溶蚀率发现,碳酸盐矿物的溶解速率整体上大于长石矿物,其中方解石大于白云石,斜长石大于钾长石;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增加,方解石溶蚀率先增加后不变,而长石溶蚀率基本呈线性增加,但是方解石刚开始溶蚀率高于长石;致密储层溶蚀过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方解石胶结物溶蚀过程、长石溶蚀过程和溶蚀后沉淀物充填过程。溶蚀作用使得致密储层的孔隙明显增加,是致密储层增孔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也是寻找致密储层中“甜点”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采用铸体薄片、高压压汞、恒速压汞、稳定渗流、X衍射全岩分析、三轴压缩声发射等实验方法,对镇北地区长8_1致密砂岩储层储集空间、储层敏感性、岩石脆性等参数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储层储集空间以粒间孔和粒间溶孔为主,粒内溶孔(长石溶孔+岩屑溶孔)次之,部分地区存在晶间孔;储层发育偏粗态、偏细态、细态3种孔喉结构类型,其中以细态型孔隙结构为主;致密砂岩储层品质主要受喉道控制。长8_1致密砂岩储层具有应力敏感性较弱,脆性指数大,水平主应力差值小的特点,适合利用体积压裂技术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