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探讨3D高清腹腔镜在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医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行3D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例予以单纯缝合,5例使用补片。 结果8例均顺利进行3D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手术,无中转及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为(110±18)min,平均出血量为(28±13)ml,恢复流质饮食时间为(2.0±0.3)d,平均住院时间为(8.9±2.5)d,无严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1个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未出现疝复发。 结论3D高清腹腔镜能实现精细化操作,使用3D腹腔镜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手术更方便,手术质量更高,并发症更少,并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气腹与腹壁悬吊无气腹结合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叠术治疗滑动型食管裂孔疝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北京同仁医院胸外科进行的17例气腹与腹壁悬吊无气腹结合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叠术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Nissen术式15例,Toupet术式2例。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为45~220 min,术中出血量均小于50 ml,无术后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 d。随访时间1~24个月,16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例临床症状部分缓解,无明确复发病例。 结论气腹与腹壁悬吊无气腹结合腹腔镜滑动型食管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叠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巨大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临床经验和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3年7月至2016年2月住院并行腹腔镜下巨大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27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上述患者术前、术后1年24 h食管pH监测、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手术时间98~15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0.1±22)ml,术后6~12 h拔出胃管,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5±2.1)d,患者术后反流症状明显改善,合并有贫血、哮喘的患者相关症状明显好转。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过程中无复发病例。 结论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抗反流手术是治疗巨大食管裂孔疝的有效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可作为反流症状明显的巨大食管裂孔疝患者治疗的首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修补食管裂孔疝手术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第一医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3例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3例腹腔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2例同时行Nissen胃底折叠术,1例仅行裂孔修补术,平均手术时间120 min,平均住院5 d,无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时间6月,无复发病例。 结论腹腔镜修补食管裂孔疝手术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特点,符合快速康复外科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西藏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的疗效及可行性。 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于林芝市人民医院普外科41例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08.0±33.3)min,平均出血量为(22.7±18.5)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3.5±2.1)d。平均随访14个月,未见复发病例。 结论在西藏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安全有效,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应用补片修补食管裂孔疝的临床价值.方法:2007-07/2008-05我科行腹腔镜联合补片术治疗食管裂孔疝患者3例. 分析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 并随访6-12mo.结果:3例患者手术顺利, 无中转开腹或开胸,手术时间分别为155、120、130 min, 术中失血量分别为50、50、70 mL, 3例患者术后第2天排气并进流质饮食, 术后第7天出院, 术后3 mo内3例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随访6-12mo, 无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下应用补片治疗食管裂孔疝临床疗效显著,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物补片在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4年5月至2017年3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并使用生物补片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患者12例临床资料,总结上述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反流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 结果12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中转术式等情况,术后患者反流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前反流时间、反流次数、DeMeester评分、GERD-Q量表评分等比术后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早期吞咽困难2例,随访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复发。 结论使用生物补片进行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有效方法,短期随访结果说明生物补片加强修补食管裂孔疝是安全、有效的,长期疗效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及前景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7年1月库车县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的8例患者的手术效果及预后。 结果8例患者均采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加胃底折叠术(Nissen)360°胃底折叠术,其中2例使用双面合成补片,2例使用生物补片,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症状如:胸骨后灼烧样疼痛、反酸、嗳气完全缓解。无中转开腹、手术并发症、死亡。术后随访12~48个月,8例患者术后均无复发症状。复查胃镜,食管炎症及溃疡完全治愈。 结论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在具备腹腔镜设备条件及技术水平的基层医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Nissen和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的57例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行Nissen胃底折叠术式(Nissen组),33例行Toupet胃底折叠术式(Toupet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抗反流效果及发生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57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68~115 min,平均手术时间(75.8±6.4)min;术中出血量15~30 ml,平均出血量(22±5)ml;2组患者均使用补片行食管裂孔疝修补术;术后24 h进流食,术后平均住院日(10.5±3)d。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日无明显差别。57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2.5年,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术后均未出现反酸,烧心等胃食管反流病典型症状,无复发病例。Nissen组术后有2例(8.2%)患者出现吞咽困难,Toupet组术后有8例(24.2%)出现吞咽困难,Toupet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Nissen组。术前伴有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行胃镜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食管炎症,所有患者术后均复查胃镜、食管测压及食管24 h pH值监测。复查结果显示,2组患者术后较术前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均有明显改善,食管下括约肌长度也均明显延长。 结论腹腔镜下Nissen术式在术后出现吞咽困难发生率上少于Toupet术式,但2种术式抗反流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耿庆  胡浩  张本固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4):5424-5425
目的 探讨老年食管裂孔疝诊断及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02例老年食管裂孔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病程、合并疾患、食管裂孔疝类型、手术方式、围术期并发症等.结果 本组平均年龄(70.8+13.7)岁;病程1个月~10年;合并基础疾病70例(68.63%).食管裂孔疝分型:Ⅰ型46例、Ⅱ型30例、Ⅲ型17例、Ⅳ型9例.早期术式为经胸或经腹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加胃底折叠术共70例;腹腔镜手术26例,其中Nissen术式10例,Toupet术式16例.36例患者采用巴德补片行疝修补术.全组病人无手术相关死亡.开放经胸或经腹手术病人术后出现肺部感染12例( 12/70,17.14%),肺不张2例,反酸5例(5/70,7.14%);腹腔镜术后肺部感染2例(2/26,7.69%),反酸2例(2/26,7.69%).腹腔镜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开放手术(P<0.05),反酸则无明显差异(P>0.05).本组病例术后均无明显吞咽不畅等症状.结论 老年食管裂孔疝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容易误诊;术前应完善胃镜等各项检查;补片修补可显著降低术后复发率.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及胃底折叠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手术治疗滑动型食管裂孔疝合并反流性食管炎手术的疗效及可行性。 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4年12月,焉耆县人民医院诊断为滑动型食管裂孔疝合并反流性食管炎的10例患者,采用腹腔镜探查并行食管裂孔疝修补同时行胃底折叠术。 结果10例手术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13 min,平均出血量45.5 ml,平均住院时间7.6 d,术后1、6个月行胃镜复查显示患者的食管炎治愈,食管及胃溃疡病灶较前明显好转,术后随访11~18个月未出现疝复发及胃食管反流症状。 结论对于滑动型食管裂孔疝合并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可以采用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抗反流治疗,在有腹腔镜条件及中转开腹经验的县级医院可以开展,其手术创伤小、手术效果较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儿童开腹与腹腔镜食管裂孔疝(HH)修补+胃底折叠术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经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诊断为HH的42例患儿。其中20例行开腹HH修补+胃底折叠术(开腹手术组),22例行腹腔镜HH修补+胃底折叠术(腹腔镜手术组)。记录并比较2组患儿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同时观察2组患儿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2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患儿切口长度短于开腹手术组患儿[(2.2±0.3)cm vs (7.5±1.1)cm],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33,P<0.05);但2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5.4± 20.5)min vs (104.2±18.6)min,(2.9±0.3)ml vs (3.1±0.5)ml,t=1.552、1.857,P均>0.05]。腹腔镜手术组患儿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手术组患儿[(1.3±0.3)d vs (2.2±0.4)d,(5.2±1.6)d vs (9.3±1.1)d],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82、9.753,P均<0.05)。2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 (2/22)vs 5.0% (1/20),χ2=0.264,P>0.05]。开腹与腹腔镜HH修补+胃底折叠术均为小儿HH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与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手术术后禁食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更美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聚丙烯补片在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3年5月至2015年3月,住院治疗并使用聚丙烯补片(强生PHY补片)行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上述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24 h食管pH监测、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胃食管反流病调查问卷(GERD-Q)量表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特点。 结果全部患者手术顺利无中转术式等情况,其中Nissen术式27例,Toupet术式8例,Dor术式3例。术后患者反流症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反流时间、反流次数、DeMeester评分、GERD-Q量表评分等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吞咽困难3例,腹部胀气2例,随访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复发。 结论使用聚丙烯补片行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有效方法,具有微创、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腔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腹腔镜巨大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22例巨大食管裂孔疝患者的病例资料,均在双腔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下巨大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统计分析术中相关麻醉监测指标。 结果22例腹腔镜巨大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58~246(173.46±18.33)min,术中出血15~100(46.38±5.27)ml。在麻醉诱导期间加压呼吸和维持期间容控呼吸,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应激反应的发生。 结论双腔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巨大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在保证机体供氧的情况下,减少双肺通气作功和内容物在胸腔内的压力,减轻了对心泵及循环的影响,术中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