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水分解制氢的新型混合催化剂Energy Daily,2018-07-03休斯顿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报道了一种廉价的混合催化剂,它能够分解水产生氢气,适合于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大多数将水分解成其组分(氢气和氧气)的系统需要两种催化剂:一种催化产氢反应,另一种催化产氧反应。由铁和磷化镍(商业上以镍泡沫形式获得)制成的新催化剂,具有这样的  相似文献   

2.
设想了一种利用太阳能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的水氢转换器,通过利用钠和氢氧化钠的中间转换将水分解,再将分解得到的氢气与氧气输出到外围设备进行储存利用。装置可用于电氢双动力汽车、家庭炊具等。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发布消息称,该所的人工光合研究项目实现了利用太阳光分解水制氢气和氧气的反应,使"利用人工光合系统生产洁净太阳能燃料"的构想成为可能.中国科学院李灿院士说"建立自然光合和人工光合的复合体系,利用太阳能直接分解水放出氧气和氢气.其中高能量的氢  相似文献   

4.
正氢气储能可看作是一种化学储能的延伸,其基本原理就是将水电解得到氢气和氧气。以风电场制氢储能技术为例,当风电充足但无法联网、需要弃风时,利用风电将水电解制成氢气(和氧气),将氢气储存起来;当需要电能时,将储存的氢气通过不同方式(内燃机、燃料电池或其他方式)转换为电能输送上网。通常所指的氢气储能系统是电-氢-电的循环,且不同于常规的锂电池、铅酸电池。其前端的电解水环节多以功率(kW)  相似文献   

5.
用不对称取代不同长度碳链(5,10,16烷基)的表面活性铜、锌金属卟啉作光敏剂,配以三乙醇胺、氯铂酸钾、2,2′-联吡啶,和十二烷基磺酸钠组成复合催化放氢体系;或者以表面活性卟啉为光敏剂,配以苯醌、金属氧化物和十二烷基磺酸钠组成复合催化放氧体系。本文报道了它们在可见光和紫外光照射下的放氢放氧性能。发现同系列不同碳链长度的金属卟啉随着碳链的增长,放氢量有所增加,带十六个碳链的铜、锌卟啉比不带碳链的放氢量明显提高;同种金属卟啉配以不同的电子给体或受体时,可具有单独放氢或放氧两种功能。  相似文献   

6.
当前,通过催化方法利用阳光分解水制氢的研究工作十分活跃,并有了明显的进展。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美国的卡尔文和英国的波特,都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其中瑞士学者格雷兹和法国学者连的研究成果尤其受人关注。格雷兹用可见光照射一个含甲基紫精、2.2′-联吡啶钌、胶态铂和氧化钉的水溶液,同时得到了少量的氢和氧。在上述体系中,除水以外,其它物质都是催化剂,能循环使用。在此工作之后,格雷兹进一步改进了催化剂,将铂和氧化钌组份担载在二氧化钛半导体粉末上,结果水分解速度大增。他用450瓦氙灯(切除紫外光部份)照射反应液,每小时每立升溶液可产生45毫升氢气和16毫升氧气。作者推测,H_2/O_2比例小于2/1是由于部份氧为二氧化钛吸附所致。而使用二氧  相似文献   

7.
模拟自然界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光解水制氢是开辟能源的一个重要途径,受到国内外科学家的重视。为了利用太阳光分解水制取低污染的氢燃料,必须寻找出合适的光敏催化体系。这个体系除了能吸收光能、传递电子外,还需促进光还原水放氢和氧化水放氧这两部分反应的实现。所以,为实现光解水的循环,氧化水放氧反应的研究也为大家所关注。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叶绿体模型,单十六烷氧基取代四苯基卟啉镁配合物的合成及用该卟啉作光敏剂、金属氧化物作催化剂(如RuO_2)、硝化纤维素作固定化粘结剂制成的光合膜,在电子受体[如K_sFe(CN)_6]溶液中用可见光照光氧化水放氧的性能。发现由镁卟啉、RuO_2和K_3Fe(CN)_6组成的光合膜光氧化水放氧体系,类似于光合作用的类囊体膜,具有光化学稳定性好、制备简单、放氧速率高、能重复使用等优点,可用于光合作用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水电解制氢产生的氢气纯度最高,是一种非常可靠的供氢方式,由于这种供氢方式受限于耗电量大而得不到广泛应用。加拿大氢能技术将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发电和水电解制氢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可持续发展并且清洁有效的供氢方式。利用风能和太阳能产生的不稳定电能进行水电解产生氢气,生成的氢气或者被当作能源通过燃料  相似文献   

10.
以四苯基卟啉和结晶紫为敏化剂,在太阳高密度能量辐照范围内(波长500—600nm)实现了双环[2,2,1]-2,3—二羧基-2,5-庚二烯(N)异构化为四环[2,2,1,0~(2.5),0~(3.5)]-2,3-二羧基庚烷(Q)。以四苯基卟啉钴为催化剂,可顺利完成Q向N的转化。讨论的N异构化为Q的机理中包括光敏化单线态电子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1.
对微圆管内低浓度氢气、甲烷混合气在铂表面的催化氧化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研究了添加氢气对甲烷反应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氧气占据空位活性中心抑制了甲烷的吸附,导致较高的催化着火温度;氢气的掺入可以降低甲烷氧化反应的起始温度和着火温度;在铂催化剂表面,甲烷的催化氧化发生在氢气的燃烧过程中,氢气在燃烧过程中消耗氧气,为甲烷的反应提供必需的空位活性中心(Pt(s));甲烷的着火主要受其自身的激发,甲烷着火以前,壁面活性中心几乎全被氧占据,而甲烷着火以后,O(s)和Pt(s)同为主要壁面组分.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用一系列的荧光素类染料作为光吸收剂,三乙醇胺(TEOA)为电子给体,氯铂酸钾(K_2PtCl_6)为放氢的催化剂,在250瓦的氙灯光源下均相光还原水产氢的结果。通过测量用染料和TEOA组成的光原生体系的光生电势,发现那些能产生较高的光生电势的染料,其氢气的产率也较高。本文还对该类体系光分解水产氢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生物质催化气化制取富氢气体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麦秸为对象,采用管式气化炉进行生物质蒸汽气化制取富氢气体实验研究.在非催化气化实验基础上,选取NiO、纯Fe粉以及橄榄石(FeMg)2:SiO4这3类催化剂来提高氢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气化反应温度在700~950℃范围内,氢体积浓度达到45%以上,添加Fe时达到了60%以上.非催化时,氢产率达到60g/(kg麦秸);添加催化剂时,Fe粉催化效果最好,最大产氢率达到119g/(kg麦秸);NiO次之,相比非催化时可提高40%;而橄榄石催化作用明显低于前两者.另外随着气化温度提高,3种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均增强.  相似文献   

14.
N掺杂Ta2O5的制备及其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慧荣  张耀君  郭烈锦 《太阳能学报》2006,27(10):1032-1036
通过对Ta2O5程序升温的氮化方法,制备了在可见区具有较强吸收的N掺杂Ta2O5光催化剂,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UV-Vis漫反射光谱、X射线荧光(XRF)、扫描电镜(SEM)等化学物理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其吸收阈约为630nm,带隙约为2.0eV。在乙醇和Na2S-Na2SO3牺牲剂体系中,研究了N掺杂Ta2O5催化剂的可见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性能,并考察了采用光还原法在N掺杂Ta2O5表面上负载贵金属Ru对光催化剂的产氢活性影响,探讨了Ru的负载量与产氢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N掺杂Ta2O5表面上负载贵金属Ru可明显提高其产氢活性,Ru的最佳负载量约为0.1 wt.%。  相似文献   

15.
浮法玻璃生产中需用大量高纯氢(氮)混合气作还厚性保护气。以往所用高氢气国内外均采用水电解制氢工艺,存在能耗高、制氢成本高、一次投资高、装置占地大等缺点。 以工业液氨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经高温加热分解、净化,获得按一定比例的氢氮混合气。这一混合是可达到比水电解氢气更高的纯度,并且工艺过程具有能耗低、制氢成本低、一次投资低,装置占地小等优点。杭州浮法玻璃厂将原水电解制氢工艺(60Nm~3/h)改  相似文献   

16.
《太阳能》2008,(6)
1972年,日本本多健一等人利用n型二氧化钛半导体电极作阳极,而以铂黑作阴极,制成太阳能光电化学电池,在太阳光照射下,阴极产生氢气,阳极产生氧气,两电极用导线连接便有电流通过,即光电化学电池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同时实现了分解水制氢、制氧和获得电能。这一实验结果引起世界各国科学家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N2O是一种既会破坏臭氧层又可以造成温室效应的大气污染物。化石燃料的燃烧是人类活动产生N2O的主要来源。煤炭燃烧特别是运行温度为850~950℃的流化床燃烧会排放大量的N2O。简要阐述了流化床燃烧过程中N2O的生成、分解机理和影响N2O生成量的各种因素,以及减少N2O排放量的技术措施,特别是介绍了流化床脱硝技术——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过程中的N2O控制研究进展,并对各种控制排放技术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氢能汽车     
正氢能汽车,是以氢作为能源的汽车,将氢反应所产生的化学能转换为机械能推动车辆。氢能汽车分为两种,一种氢内燃机汽车(HICEV)是以内燃机燃烧氢气(通常透过分解甲烷或电解水取得)产生动力推动汽车。另一种氢燃料电池车(FCEV)是使氢或含氢物质与空气中的氧在燃料电池中反应产生电力推动电动机,由电动机推动车辆。使用氢为能源的最大好处  相似文献   

19.
该文合成了几类含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羧基的多羧酸光敏染料(联吡啶铼、联吡啶钌、锌卟啉等),其中的羧基可作为光敏染料与纳米二氧化钛薄膜发生共价键结合的活性基团。详细论述了染料的合成及提纯方法,并利用gCOSY,gH—SQC,gHMBC等二维相关NMR谱和ESI—MS谱对染料的结构进行了准确表征。  相似文献   

20.
<正>由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11家产学研机构共同制定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汽车用燃料氢气》(T/CECA-G 0015-2017)12月6日正式发布。该标准的发布对推动国内燃料电池技术在相关领域的研发和应用将起到引导作用。该标准规定了燃料电池汽车用氢气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氢中主要杂质气体(如氧气、总硫、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卤化物、水、总烃及氦、氩等惰性气体)的测试方法,还规定了氢气的抽样、采样与浓度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