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回顾性分析106例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的临床资料.对SPN的各因素与其良恶性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患者年龄、结节大小、结节的影像学表现和术中病灶表面脏层胸膜皱缩情况与SPN的良恶性显著相关;此外,SPN中的肺癌并非都为早期肺癌.对于可疑恶性病变者,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回顾性分析106例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的临床资料。对SPN的各因素与其良恶性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患者年龄、结节大小、结节的影像学表现和术中病灶表面脏层胸膜皱缩情况与SPN的良恶性显著相关;此外,SPN中的肺癌并非都为早期肺癌。对于可疑恶性病变者,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影像学结合肿瘤标记物在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SPN)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建立SPN良恶性数学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外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高分辨CT行胸部增强扫描证实为孤立性肺结节,行胸腔镜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良性或恶性的97例孤立性肺结节病例,收集整理患者临床及影像特征,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家族史、肿瘤既往史、结节直径、位置、边界情况、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空洞、钙化、CEA、NSE、Cyfra21-1、SCCA等相关数据,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其与SPN病变性质的关系,并建立数学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良性与恶性SPN患者在年龄、吸烟史、结节直径、边界、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CEA、NSE、Cyfra21-1、SCCA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节最大直径、毛刺、边界、血清Cyfra21-1、CEA等5项因素在良恶性SPN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判断SPN性质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数学预测模型P=ex/(1+ex),其中X=-17.230+(3.175×直径)+(2.575×边界)+(3.556×毛刺)+(1.593×CEA)+(1.577×Cyfra21-1),e为自然对数。根据预测模型预测P值为检验指标,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进行对比,显示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为0.989,诊断准确性高。结论本研究将高分辨CT影像学资料与肿瘤标记物结合,可提高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判断准确率,本研究建立的数学预测模型对于SPN良恶性判断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CT三维技术下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特征及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5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分别采用VR、MPR、MIP方法重建图像,比较不同成像方法对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45例SPN患者,其中良性结节组16例,均为结核结节;恶性结节组29例,肺腺癌12例,肺鳞癌9例,细支气管肺泡癌5例,小细胞癌1例,转移癌2例。VR成像在显示病灶边界、内部结构和胸膜凹陷征图像明显优于轴位成像(P<0.05),MIP在显像病灶边界和周边血管方面明显优于轴位成像(P<0.05)。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轴位成像对SPN患者诊断符合率为80.0%,三维重建技术成像对SPN患者诊断的符合率为97.78%,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三维重建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胸部螺旋CT影像学表现、孤立性肺结节(SPN)的直径、血肿瘤标志物、支气管镜检查等方面对SPN患者的诊断分析,为鉴别SPN的良、恶性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78例SPN患者的胸部CT影像学表现、孤立性结节的直径、血肿瘤标志物、支气管镜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胸部CT影像学的一些特点如分叶征、边缘毛刺征、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晕轮征、厚壁空洞、胸膜凹陷与血管聚集征是恶性SPN的特征表现,SPN的直径大小与性质有一定关系,血肿瘤标志物有助于鉴别SPN性质,支气管镜检查对于良、恶性鉴别无意义.结论 胸部CT薄层扫描,孤立性肺结节的直径,血肿瘤标志物检查联合应用对提高SPN的确诊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孤立性肺炎结节诊断采用CT诊断价值以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135例到我院接受检查孤立性肺炎结节患者相关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随后采用手术或者病理活检判断患者结节良、恶性。螺旋CT诊断良、恶性结节情况,良、恶性结节患者不同CT征象,血流灌注成像参数比较,螺旋CT对孤立性肺炎性结节诊断价值。结果螺旋CT诊断良性以及恶性结节分别为64例以及71例,检出率分别为47.41%以及52.59%,其中良性结节患者主要为结核球(20.74%),而恶性结节主要为腺癌(25.93%);良性组患者粗糙边界、钙化、胸膜"牵拉征"、"毛刺征"、"分叶征"、支气管"截断征"、肿瘤"血管征"以及"空洞征"等CT征象比例低于恶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等征象比例差异不显著(P0.05);良性结节患者血容量、通透性值、平均通过时间、血流量等血流灌注成像参数均明显低于恶性结节组(P0.05);以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螺旋CT诊断良恶、性孤立性肺炎性结节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分别为88.57%、96.92%以及92.59%。结论 CT可以通过CT征象以及血流灌注成像等方面有效评估孤立性肺炎性结节患者结节良、恶性,其诊断价值较好。  相似文献   

7.
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判断数学预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与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SPN)恶性概率相关的临床资料,构建一种判断SPN良恶性的数学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00年1月至2009年9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经手术切除并明确病理诊断的SPN患者资料共371例(A组),其中男197例、女174例。总结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症状、吸烟史及吸烟量、既往肿瘤史、肿瘤家族史、肿瘤部位、肿瘤最大径、肿瘤有无钙化、毛刺、分叶、胸膜牵拉征、边界清楚、血管集束征、空洞共17项临床资料,通过逻辑回归分析筛选与SPN病理性质相关的独立因素,构建数学预测模型。另外收集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期间切除并明确病理诊断的SPN患者资料共62例(B组)以验证本模型的临床预测价值。结果:A组371例SPN中良性142例(46.9%),229例恶性(53.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吸烟史及吸烟量、肿瘤家族史、钙化、毛刺、分叶、胸膜牵拉征、边界以及肿瘤最大径在良、恶性SPN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直径、肿瘤家族史、毛刺、钙化、边界清楚等6项因素在良性和恶性SPN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判断SPN性质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的SPN良恶性预测数学方程为:SPN恶性预测值=ex/(1+ex),x=-4.496+(0.07×年龄)+(0.676×直径)+(0.736×毛刺)+(1.267×肿瘤家族史)-(1.615×钙化)-(1.408×边界),其中e为自然对数。选取截点T=0.463,利用B组数据验证该公式对SPN良、恶性判断的灵敏性为92.5%,特异性为81.8%,阳性预测值90.2%,阴性预测值85.7%。本组数学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88±0.054。结论:患者年龄、肿瘤最大径、肿瘤家族史、钙化、毛刺、边界是判断SPN良、恶性的独立相关因素,通过逻辑回归建立的数学预测模型的准确性较高,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SPN)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与鉴别 SPN 良恶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明确病理诊断的典型的 SPN 患者146例,按 SPN 直径分为3组,其中直径小于或等于0.8 cm 16例、>0.8~1.5 cm 41例、>1.5~3.0 cm 89例。搜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其与 SPN 良恶性的关系。结果全组146例均获病理学诊断,术后病理良性病变52例(35.6%),恶性病变94例(64.4%)。随 SPN 直径的增大,恶性比率有明显增高趋势。患者有吸烟史及临床症状在良恶性病变中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SPN 界限是否清楚、有无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在良恶性病变中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N 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性表现对其良恶性的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积极干预 SPN 对提高肺癌生存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李红英  胡鑫  宋瑞祥 《海南医学》2022,(19):2540-2543
目的 探讨高分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影像学特征对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汉中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SPN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HRCT检查。比较恶性SPN (64例)与良性SPN (30例)的影像学特征,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HRCT诊断SPN良恶性的效能。结果 恶性SPN的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检出率分别为70.31%、57.81%、32.81%、42.88%,明显高于良性SPN的13.33%、13.33%、6.67%、16.67%,而恶性SPN的卫星灶检出率为6.25%,明显低于良性SPN的3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RCT诊断良恶性SPN的灵敏度81.25%、特异度86.67%、准确率82.98%、阳性预测值92.86%、阴性预测值68.42%。结论 HRCT鉴别诊断良恶性SPN效能较高,影像学特征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MscT三维重建技术对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pulmonarynodules,SPN)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孤立性肺结节病例93例,其中选择结节直径≤3cm的40例入组,所有入选的40例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良性病变20例,恶性病变20例,通过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reformation,MPR)、多曲面重组(Curedplanarreformation,CPR)、容积再现(Volumerendering,VR)等重建方法,对孤立性肺结节与相邻血管束、支气管、胸膜之间关系的显示图像进行分析,经卡方检验,比较良、恶性结节的血供特点、与周围支气管、胸膜的差异性。结果良、恶性孤立性结节的血供特点与周围支气管、胸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供较丰富为主表现的恶性占85%,良性仅占15%;支气管中断或里杯口状为主表现的恶性占75%,良性未见该征象;胸膜凹陷征为主表现,恶性占80%,良性占15%。结论联合64MSCT的多种重建方法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螺旋CT靶扫描及重建在最大径≤1cm肺小结节良恶性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50例我院病理证实,且直径≤1cm肺部小结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螺旋CT靶扫描及重建,通过观察小结节的形态、内部结构、边缘特征、邻近结构改变等情况,判断小结节的良恶性。结果 50例患者中包括恶性22例(浸润性腺癌16例,微浸润腺癌3例,小细胞癌2例,鳞癌1例),良性28例(不典型瘤样增生11例,炎性肉芽肿12例,结核肉芽肿3例,错构瘤2例)。比较分析良恶性小结节的螺旋CT靶扫描及重建图像,恶性病灶的直边征、钙化率明显低于良性病灶,而深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晕征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靶扫描及重建技术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肺小结节的形态、内部结构、边缘特征及邻近结构改变,对最大径≤1cm肺小结节良恶性判断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健康人群肺部结节良恶性的筛查方法及其健康管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中心参加健康体检的128例体检者的肺部薄层CT扫描及病理结果 ,分为良性结节组和恶性结节组.分别对其结节大小、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是否合并钙化、结节位置、发病年龄等因素进行对比分析.根据Mayo Clinic Model肺癌方程及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病变直径、分叶、毛刺、血管集束征和胸膜凹陷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空泡征、发病年龄和肺癌生长部位(上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孤立性肺结节越大,其恶性病变风险越高,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均提示恶性可能,结节钙化提示良性可能.建议将肺部薄层CT扫描作为重点人群的常规体检项目,对肺部孤立结节者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肺穿刺活检及临床随访证实的孤立性肺结节的多层螺旋CT表现。35例均常规5mm层厚、1.5mm螺距扫描,其中17例行增强扫描,并采用骨算法及软组织算法1.5mm薄层重建。结果本组35例病例中,恶性病变23例,良性病变12例。恶性病变主要表现密度不均、深分叶、边缘细短毛刺、血管集束征、支气管气相和空泡征、胸膜凹陷征;而良性病灶大部分密度均匀、无或浅分叶、粗长毛刺、胸膜凹陷征、钙化等。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的临床及影像征象进行恶性风险因素分析,以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方法回顾分析43例SPN病人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良、恶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代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得出良、恶性SPN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43例病人共43个SPN,良性组18例(41.9%),恶性组25例(58.1%)。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人为女性、CT影像中结节有分叶、毛刺征、血管集束征、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和无平直边的结节恶性率较高(P < 0.05~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毛刺征为恶性SPN的独立危险性因素(P < 0.05),有平直边为良性SPN的独立保护性因素(P < 0.05)。结论良、恶性SPN的各影像征象存在重叠,毛刺征为恶性SPN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有平直边为良性结节的独立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病理学确诊的121例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 GGN)患者的临床特点、CT征象的研究,探讨肺GGN良、恶性鉴别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确诊的肺GGN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利用统计学软件针对主要影响肺GGN良、恶性的危险因子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21例患者中恶性GGN71例,良性GGN 50例。单因素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年龄、吸烟指数、GGN大小、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及HU值等9项影响因素对于临床鉴别肺GGN的性质具有意义(P<0.05)。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及HU值7项因素对于良、恶性GGN鉴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良性GGN,详细阅读胸部CT能更准确地识别肺恶性GGN(P<0.05)。结论 对于年龄偏大的患者且胸部CT有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和HU值增高等表现时,应高度怀疑肺GGN的恶性可能;而判别肺良性GGN需进一步结合患者一般情况、临床特征和影像学检查表现等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肺部结节影像学特征对良恶性的判断价值以及Mayo Clinic Model肺癌模型对华人人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有明确病理诊断结果,同时有完整CT结果的肺部结节患者64例。根据良恶性分成两组,分别对其结节大小、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是否合并钙化、结节位置、发病年龄等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另外根据Mayo Clinic Model肺癌方程及SPSS统计学软件建立ROC曲线。结果:良性组与恶性组病变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叶、毛刺、血管集束征、钙化、胸膜凹陷征有统计学差异(P<0.05),空泡及发病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提示:曲线下面积为0.848(95%CI 0.746~0.951)。结论:孤立性肺结节越大,其恶性病变的风险越高,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均提示恶性可能,结节钙化提示良性可能。Mayo Clinic Model对华人肺部结节判断有一定价值,敏感度达86%,特异度达71.4%。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周围型肺癌在X线、CT上的影像表现和病理形成基础。方法:搜集病史完整、有X线和CT资料,经穿刺活检、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早期周围型肺癌(首次检查时,直径≤20mm)进行回顾分析,结合文献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早期周围型肺癌以小结节状(14例)形式出现多见,形态上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均匀略低。少数病灶呈空洞型(2例)或斑片样(1例)改变,密度浅淡,状如肺炎。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等征象随病变进展而典型,而毛刺、胸膜凹陷征常见于腺癌,鳞癌的分叶、空洞征较多见,空泡征以肺泡癌多见。结论:早期周围型肺癌影像特征少,容易误诊和漏诊,需平片与CT结合,影像诊断与临床结合,加强随访,当病灶出现分叶、毛刺、胸膜凹陷等征象时,应高度怀疑早期肺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人工智能"的CT定量分析对肺部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0例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肺部结节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Siemens双源CT对患者进行平行扫描及增强扫描,根据CT影像数据观察分析患者肺部结节病灶检出情况(敏感度、特异度)、结节影像学特征、病灶强化情况及肺部结节谱曲线斜率(K)、病灶钙含量(Ca)、标准化碘浓度(NIC)、有效原子序数(Eff-Z)值变化。结果CT扫描技术诊断肺部结节良、恶性敏感度为96.88%,特异度为97.37%,准确率97.13%;恶性结节和良性结节肺部结节圆形及类圆形、形态不规则、磨玻璃结节、血管集束征、空泡征、分叶征及胸膜凹陷征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央可见空腔和细胞坏死,肺细胞癌影像图边界清晰,伴分叶征,腺癌影像图表现为分叶状或圆形的孤立结节,且边缘呈毛刺状;结节病灶矢状位CT平扫图显示,右肺上尖叶存在小块清晰均匀阴影,增强扫描结果显示肺部病灶轻、中度强化;恶性结节组K、NIC值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结节组Ca、Eff-Z值明显低于良性结节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人工智能"的CT定量分析对肺部结节良、恶性诊断准确率较高,且可进一步鉴别肺内小病灶,对肺部结节患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螺旋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为肺癌且影像资料齐全的孤立性肺结节.CT资料着重观察:病灶的形态、边缘征象、内部征象、邻近结构改变及强化特性,并比较各病理类型的特征表现及随访变化.结果:100例恶性SPN中病灶呈类圆形占96%;边缘清楚占95%;分叶或脐凹征显示率达74%;毛刺占76%(长毛刺:19%,短毛刺:65%;二者同时存在8%);棘状突起占26%;含气支气管征占20%;空泡征达13%;空洞占13%(均为不规则厚壁、偏心空洞);血管纠集征占23%;胸膜凹陷征占43%;局限胸膜黏连、增厚占16%.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空泡征、含气支气管征、晕征显示率高于非细支气管肺癌(NBAC)(P<0.05).鳞癌空洞显示率高于其他恶性结节(P<0.05).鳞癌增强后,不均匀强化率比非鳞癌结节不均匀强化率高(P<0.05).结论:在螺旋CT扫描中,恶性孤立性肺结节可出现多种征象,其中分叶征和毛刺征的诊断价值较高.根据结节的各种征象和强化方式,结合各种CT检查技术有助于病变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