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对“人民群众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一范畴的由来和不足做了较深入的讨论,并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出发,对社会主义社会满足“人民群众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问题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囿于某些经典著作的个别定义的约束,我国固定地认为: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对这个概念,经济学界曾有过不同的看法。有完全赞同的,有补充的,认为“满足整个社会的需要是一种笼统的说法,应区分为直接满足人民需要的部分和间接满足人民需要的部分”;有的认为,应明确区分“最终目的”和“中间目的”,云云。我们的观点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一个多层次的网络  相似文献   

3.
计划生育是社会主义特有的人口运动,它是计划经济的“核心”力量:一切生产和需要,积累和消弗,都是为着人民,来自人民,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要求。由物质资料和文化教育培育起来的人民,创造出更多更进步的物质和文化资料。计划经济的任务是通过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而和资本家追求利润,地主追求地租,以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而不是为了生产而生产,更不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这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社会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把在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基础上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工作的根本问题,以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越性的不断充分发挥。为了正确地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有关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理论问题需要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成熟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经济和改善人民物质生活之间的相互关系正日益加强。社会生产的迅速增长和生产效率的持续提高,为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创造了物质前提。充分满足劳动人民的物  相似文献   

6.
经济建设系指物质资料生产,即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经济繁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才能卓有成效地推进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7.
这里所要研究的是关於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消费品的生产和需要的矛盾问题。无论在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以及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就苏联情况来说,四十年来,在物质生产迅速增长的基础上,人民生活水平大大地提高了,但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还没有达到能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因而使社会可以实行共产主义原则的高度。在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和现时所能满足这种需要的可能性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高速度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对于贯彻落实“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限制资产阶级法权,逐步消灭三大差别,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劳动人民成了生产资料的主人,社会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利润,而是为了满足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和全体劳动人民不断增长的需要。要满足这种不断增长的需要,就必须高速度发展社会主义生产。也只有高速度发  相似文献   

9.
怎样认识国营企业的生产目的?目前有两种主要倾向性的看法:一种认为,国营企业的直接生产目的是获得利润,最终目的(或间接目的)是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就是企业直接生产目的和最终目的统一;另一种认为,企业的直接生产目的主要是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此外也包括满足本企业职工的需要,因而具有二重性。我觉得这两种看法都是欠妥的。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决定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是为了不断为人民提供日益丰富的消费品和高质量的服务,促进人们的消费水平、消费观念、消费形式的发展、变化。同时,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反过来亦促进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消费从根本上来说是  相似文献   

11.
(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第58条指出: “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使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是我们党和国家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部政策的基本出发点”。这就是说,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我们一切经济活动,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的消费需要,为了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可以说,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否正确,首先看它是否从消费需要出发,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目的。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消费是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在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这四个环节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社会主义消费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它体现着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摆脱了剥削和贫富对立的平等关系。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我们一切经济工作归根到底是为了消费,为了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然而,消费增长必须适度,否则,便会阻碍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经济效益,一般是指人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劳动占用与劳动消耗量同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相比较。这表明,经济效益是有质和量两个方面的相互依存组合,首先是质的要求,要看劳动成果是否对社会有用或有效;然后才是量的要求,则是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之间量的对比。只有人们的劳动成果是有用的,或有效的,生产了满足人们需要的有用产品,实现了人们进行生产的一般目的,才算取得了经济效益,才能衡量经济效益的大小。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只有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才是符合社会需要的有用产品,生产这种产品的劳动耗费才能符合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在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4.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经历了协调运转、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的辉煌历程;也遭到了比例失调,人民生活徘徊不前的严重教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证明:什么时候注重人民的消费,国民经济就走上以满足人民需要为目的的正确轨道,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就顺利。相反,一旦偏离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需要这个根本任务,忽视人民群众的消费,国民经济就出现比例失调,受到折腾。我们一方面不能搞西方国家所谓的“高消费”;另一方面,我们应该争取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以此推动消费品生产,进而推动生产资料生产的发展。列宁曾经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全体劳动者过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而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困难和全部力量,也就在于了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劳动者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劳动者的这种需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这就是维持生存的需要,全面发展体力和智力的需要,以及享受科学和艺术的一切成果的需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增长,特别是对那些质量好、使用价值高,更有益于身心健康,更有益于体力、智力全面发展,使劳动者的生活更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资料的需要越来越大。社会主义生产,要“不仅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而且充分保证社会全体成员的福利和自由的全面的发展”,要“使全  相似文献   

16.
人类要生存和发展,首先要不断生产出供人们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料。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要使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要求得到满足,必须努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但是,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还未能充分地反映人民日益增长的政治需求。因此,必须对当前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进行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从而将其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和人民日益增长的政治需要同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政治发展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关系,迄今仍是人们热烈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只就其中一个方面谈点粗浅看法。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在社会主义产品经济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对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的内涵,只从使用价值上去理解,排斥商品经济及其价值规律的作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科学理论,纠正了这种片面的错误的认识。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所谓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内涵,只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  相似文献   

19.
基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就是要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民生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解决民生需要的理论基础;发展是第一要务,是不断满足民生需要的实践基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民生需要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生产劳动是人类历史上"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表现.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定义时,应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特定的社会形态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来考虑,即只有合理、合法和社会必要并且能满足劳动人民或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的劳动,就可以看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