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构建黄曲霉cyp51同源基因额外拷贝株,研究这些基因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序列同源性比对,在黄曲霉基因组中找出其cyp51基因的开放读码框(ORF)及其上下游约1 000 bp的基因序列,PCR扩增后利用DNA重组技术将该片段克隆到穿梭质粒pRG3-AMA1-NotI;用重组后的质粒和空质粒转化烟曲霉嘧啶营养缺陷株(pyrG-)AF293.1,并利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M38-A2中的微量液基稀释法和E-test法测定转化株对两性霉素B(AMB)、伊曲康唑(ITC)、伏立康唑(VRC)、泊沙康唑(POS)和卡泊芬净(CAS)敏感性。结果黄曲霉cyp51同源基因有3个:cyp51A、cyp51B和cyp51C,ORF大小约为1 400~2 000 bp;将其克隆到穿梭质粒pRG3-AMA1-NotI产生重组质粒pRG3-AMA1-CYP51A、pRG3-AMA1-CYP51B和pRG3-AMA1-CYP51C;连同空质粒转化AF293.1后得到阳性转化子rC-YP51A、rCYP51B、rCYP51C和rpRG;微量液基稀释法和E-test法显示,rCYP51A和rCYP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随机引物PCR(Arbitrary primerPCR,AP—PCR)结合克隆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方法在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菌株地域起源特征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针对临床分离培养的Hpylori菌株的基因组DNA,采用一组10nt的寡核苷酸引物进行随机PCR扩增,选取相对保守的片段进行回收、克隆及测序,测序的基因序列提交GenBank数据库进行序列相似性的BLAST比对,收集BLAST比对得到的同源性较高不同地域来源螺杆菌的对应序列,用ClustalX软件进行排序,采用Mega4.0软件中的邻位相连法(Neighbor-joining)和最大简约法(Maximum—parsimony)进行进化树分析。结果随机引物扩增及筛选克隆测序得到的基因产物为NADH脱氢酶G和H亚单位的部分编码序列,与27株不同地域来源H.pylori及1株猫科动物来源螺杆菌菌株的同源性均高达90%以上,表明Hpylori中NADH脱氢酶基因序列为保守结构,进化树分析显示:采用AP.PCR方法得到的Hpylori临床菌株的基因序列,显示出东亚菌株来源的遗传特征,与具有东亚菌株特征的美洲秘鲁Sat464和Shi470菌株、韩国的52、51菌株、日本的1757菌株遗传距离较近,与南亚、欧洲菌株距离较远,与非洲的SouthAffica7菌株和猫科动物来源的Sheeba菌株的遗传距离最远。结论不仅某些特殊基因可以反映地域差异,随机定位相对保守的基因片段同样可以反映Hpylori的地域起源特征。AP—PCR、测序等技术方法与进化树分析相结合是探讨Hpylori地域起源特征的一种更为便捷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是导致曲霉病的最常见病原体,唑类药物如伊曲康唑、泊沙康唑和伏立康唑是治疗曲霉病的一线药物。近年来,随着唑类药物的广泛使用,全球范围内的烟曲霉耐药率迅速增加,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烟曲霉唑类耐药机制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cyp51A基因突变导致蛋白质构象的变化[2-3]。常见的耐药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分离培养的耐药检测、质谱、NGS技术和PCR技术。烟曲霉耐药机制的研究及耐药菌的鉴定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临床或文献报道的烟曲霉唑类耐药机制及检测方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烟曲霉复合体临床株菌种分布,经典烟曲霉临床株CSP基因型及对常见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状况.方法 菌株来源:北京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保存分离自125名患者的162株烟曲霉复合体菌株.通过形态学,最高生长温度及分子生物学测序分步鉴定;对CSP基因进行扩增、测序,采用国际化命名体系进行CSP分型;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测定经典烟曲霉对伊曲康唑(ITC)、两性霉素B(AMB)、伏立康唑(VRC)及卡泊芬净(CAS)的敏感性.结果 所有烟曲霉复合体菌株均为经典烟曲霉;共分为16个CSP基因型,最常见为t04A、t03和t01;分离自4名患者的13株菌对ITC的MICs≥4 μg/mL,其中2株菌AMB和VRC的MICa分别为4μg/mL和16 μg/mL.CAS的MECs最高为4μg/mL,仅1株.结论 未检出烟曲霉相关新种;经典烟曲霉临床株共16个CSP基因型,分布与国际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其中5个为新型.我国经典烟曲霉临床株ITC耐药率为3.2%,个别菌株AMB,VRC和CAS耐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KPC)的耐药基因分型及同源性分布情况。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29株KPC,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PCR检测碳青霉烯酶blaKPC、blaIMP-1、blaVIM-1、blaOXA-48及blaNDM-基因;阳性结果进行DNA测序,并进行BLAST比对确定其基因型。采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ERIC—PCR)对KPC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29株KPC中Hodge试验阳性27株,阳性率为93.1%(27/29)。PCR扩增和DNA测序显示28株为blaKPC-2,株为blaIMP-1,未检出blaVIM-2、blaOXA-48和blaNDM-1基因。同源性分析发现KPC主要存在两种型别:28株A1和1株A2。结论blaKPC-2型碳青霉烯酶是该院KPC的主要型别,A1型已在该院流行,应加强院感监测和预防。ERIC—PCR是一种简便、快捷的基因分型技术,适合同源性的初步分型筛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质粒介导的耐氟喹诺酮类药物大肠埃希菌的流行情况和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该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常规培养的耐左氧氟沙星的大肠埃希菌株100株,提取DNA后PCR扩增qnrA、qnrB、qnrC、qnrD、qnrS、aac(6’)-Ib和qepA基因,并对aac(6’)-Ib阳性产物测序比对.结果 (1)7株细菌检测出qnr基因,其中qnrA2株,qnrS 5株,1株qnrS和qnrA同时阳性,qnrB、qnrC和qnrD均未检出.(2)5株检测出aac(6’)-Ib基因,测序结果经BLAST比对均为野生型,未发现aac(6’)-Ib-cr基因.(3)所有菌株均未检测出qepA基因.结论 该院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耐药机制主要还是靶位突变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导致的,但7%的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也提醒我们要密切关注质粒介导的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全面了解2株耐药产气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的耐药机制.方法 2株耐药产气肠杆菌:zjm001株和zjm002株,分离自2012年3月一家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的血液标本,做gyrA和parC基因扩增、测序、GenBank比对确认菌种,再用PCR法分析39种β-内酰胺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14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7种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11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结果 zjm001株的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检出CTX-M-3,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检出ant(3”)-Ⅰ,喹诺酮类耐药基因检出gyrA突变,可移动遗传元件检出int Ⅰ 1、ISEcp1、IS26、IS903;zjm002株的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检出ACT-1、CMY-2,喹诺酮类耐药基因检出gyrA突变.2株耐药产气肠杆菌的gyrA基因序列均为新变异型,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JX268598,JX273641.结论 2株耐药产气肠杆菌的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相符.在耐药产气肠杆菌中发现DNA旋转酶A亚单位基因gyrA新变异型是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
《蛇志》2020,(3)
目的利用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的方法对伪品乌梢蛇蛇种溯源调查。方法 (1)用PCR的方法对供试品进行鉴别;(2)利用通用引物扩增乌梢蛇对照药材和供试品COⅠ基因,将PCR产物进行测序,测序结果在NCBI进行BLAST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 (1)在与对照药材凝胶电泳图谱300~400 bp处,无DNA条带,200~300 bp处有DNA条带;(2)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对照药材为乌梢蛇,两个供试品均为灰鼠蛇。结论用PCR方法鉴别乌梢蛇是一种准确、客观的方法。利用COⅠ基因通用引物扩增的PCR产物进行测序和序列同源性比对,可以对蛇种进行溯源调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23株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及对耐药基因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用珠海迪尔DL-96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K-B法进行药敏试验,用碳青霉烯酶4种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其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基因型分析,并通过网上GenBank进行比对以确定编码酶基因的类型。结果 23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旋氧氟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分别为80%、45%、30%、10%,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90%以上。携带D类碳青霉烯酶OXA-23基因有18株(78%),携带OXA-51基因有15株(65%),OXA-24、OXA-58基因引物PCR扩增为阴性,随机各抽取3株OXA-23基因阳性株进行测序后通过在网上GenBank比对与OXA-23标准株99%同源,OXA-51基因阳性株与OXA-51标准株98%同源。结论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的耐药率最低,其次是丁胺卡那霉素,其中以携带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为主,应引起临床高度关注,防止在院内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病区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基因的分布以及与耐药谱的关系,并初步探讨其在分子流行病学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2年1-9月ICU病区分离的大肠埃希菌76株进行qnr基因检测,并通过DNA直接测序确定;分析qnr基因在ICU病区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分布及其与耐药性的关系。结果根据PCR产物片段大小及测序分析,76株大肠埃希菌中共有qm基因阳性菌株46株,阳性率为60. 5% ;对阳性菌株进行DNA测序、BLAST比对,其中25株为qnrB基因,17株为qnrS基因阳性,12株基因阳性,未检测到qwC和qnrD基因。在46株qnr基因阳性菌株中有38株为产ESBL菌株,而在qnr阴性菌株中仅有5株ESBL阳性。结论该院ICU分离大肠埃希菌qnr基因携带严重,呈现出多重耐药性,多伴随呈现为产ESBL菌株。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烟曲霉kipA基因突变株。方法通过In-Fusion技术将kipA基因的上下游基因与抗性基因顺序链接,以潮霉素抗性基因替换靶基因,达到用同源重组手段敲除烟曲霉kipA基因的目的,以realtime-PCR对基因突变株进行鉴定和验证。结果 RT-PCR结果显示,成功构建烟曲霉kipA基因突变株。结论烟曲霉kipA基因突变株的构建,为后续烟曲霉极性生长与血管侵袭性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烟曲霉突变体库并筛选耐药突变子,初步探讨烟曲霉的耐药机制。方法利用根瘤农杆菌T-DNA介导的插入突变构建烟曲霉突变体库,用伊曲康唑对突变体库进行筛选,挑取烟曲霉耐药突变株。结果利用根瘤农杆菌T-DNA插入突变,本研究获得了1805株突变子,诊断PCR显示突变子基因组DNA上均含有潮霉素标记,说明T-DNA均插入到了宿主的基因组上。通过筛选,本研究成功获得了16株烟曲霉伊曲康唑耐药菌,其中有两株对两性霉素B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通过构建烟曲霉突变体库以及耐药突变子筛选获得了16株烟曲霉耐药菌,为进一步研究烟曲霉的耐药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长沙市1例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患者咽拭子标本进行未分型肠道病毒的鉴定及VP1基因特征分析。方法采用兼并引物RT-PCR扩增病毒VP1区片段,BLAST比对确定其型别;特异性引物扩增VP1区基因全长,测定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所得序列BLAST比对分析为Coxsackievirus A12(CVA12)型肠道病毒;病毒VP1区基因序列全长为888bp,编码296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显示与国内外CVA12毒株核苷酸同源性介于81.9%~98.4%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95.3%~100.0%之间。与CVA12美国标准株Texas-12核苷酸同源性为81.9%,氨基酸同源性为95.3%。系统进化表明,长沙市CVA12与国内毒株亲缘关系较近,而与日本、美国则亲缘关系较远。结论从1例手足口病轻症病例中鉴定出CVA12型肠道病毒,该病毒VP1区基因进化特征与国内CVA12毒株亲缘关系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所致乙肝病毒基因耐药突变的定量检测方法,为临床乙肝耐药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针对乙肝病毒DNA聚合酶基因序列上4个常见基因突变位点的6种突变形式,分别克隆构建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作为标准品,应用生物信息学手段设计目标基因通用PCR引物和各突变点的焦磷酸测序引物,建立焦磷酸测序的突变检测方法。对接受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构建了乙肝病毒四种常见耐药性突变的标准株和变异株克隆,建立了分别或同时检测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耐药突变的焦磷酸测序方法,对68例临床耐药或疑似耐药的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双脱氧测序验证,检出拉米夫定耐药突变32例,阿德福韦酯耐药突变5例,其中焦磷酸测序检出20例为混合突变,而双脱氧测序显示为6例。结论:成功建立了焦磷酸测序定量检测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耐药基因突变的方法,构建了乙肝病毒耐药基因突变的标准质粒,为临床动态监测乙肝病毒变异病毒株、指导合理用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所致乙肝病毒基因耐药突变的定量检测方法,为临床乙肝耐药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针对乙肝病毒DNA聚合酶基因序列上4个常见基因突变位点的6种突变形式,分别克隆构建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作为标准品,应用生物信息学手段设计目标基因通用PCR引物和各突变点的焦磷酸测序引物,建立焦磷酸测序的突变检测方法。对接受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构建了乙肝病毒四种常见耐药性突变的标准株和变异株克隆,建立了分别或同时检测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耐药突变的焦磷酸测序方法,对68例临床耐药或疑似耐药的患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双脱氧测序验证,检出拉米夫定耐药突变32例,阿德福韦酯耐药突变5例,其中焦磷酸测序检出20例为混合突变,而双脱氧测序显示为6例。结论:成功建立了焦磷酸测序定量检测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耐药基因突变的方法,构建了乙肝病毒耐药基因突变的标准质粒,为临床动态监测乙肝病毒变异病毒株、指导合理用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激活蛋白处理水稻引发基因差异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成功构建了植物激活蛋白处理水稻与非处理组水稻中差异表达的消减cDNA文库。从文库中一共筛选到1756个克隆,通过反向Northern杂交,从中得到264个有效克隆并测序,利用BLAST在GenBank数据库进行序列相似性比对分析,获得28个上升表达差异基因。通过分析这些基因与植物的光合作用、营养物质的运输代谢等多种植物的生理生化功能相关。本研究为揭示激活蛋白的作用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A型肉毒毒素轻链基因的克隆及其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献报道的A型肉毒毒素基因全序列为标准,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自肉毒梭菌基因组中扩增出肉毒毒素轻链基因片段,并将扩增产物与pGEM—T载体在体外连接,构建测序重组质粒,进行测序和基因结构分析。PCR扩增获得了产物为1 364bp的DNA片段,测序结果与DNA数据库对照检索分析证明,此基因片段与GenBank中的A型肉毒毒素LC基因的一致性达99.9%以上,可以认为克隆的基因为A型肉毒毒素LC基因。  相似文献   

18.
利用构建的烟曲霉金属还原酶基因(AFUA-1G00350,Fre B2)缺失突变株,对烟曲霉金属还原酶基因Fre B2功能进行初步研究,为揭示该基因与烟曲霉的致病关系提供依据。比较野生株和基因缺失突变株在AMM和无铁AMM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高铁还原酶的活性,绘制不同时间野生株和基因缺失突变株在AMM和无铁AMM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高铁还原酶活性曲线。利用Real-Time PCR方法分析Sre A、Sid A、Fet C、Ftr A和Fre B这些与铁的吸收相关基因的mRNA的表达量变化。测定野生株和基因缺失突变株对氧化压力的敏感性及胞内活性氧物质含量。不论在AMM液体培养基中还是在无铁AMM液体培养基中培养时,突变株高铁还原酶的活性都明显高于野生株高铁还原酶活性。与野生株相比培养60 h时,突变株Sre A、Sid A、Fet C、Ftr A和Fre B这些与铁的吸收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出现明显上调。氧化压力敏感性实验显示,基因缺失突变株对H2O2的敏感性显著增强,同时胞内活性氧物质含量明显增多。金属还原酶基因Fre B2在烟曲霉铁吸收及氧化压力应答过程中发挥作用;烟曲霉与铁吸收相关基因之间存在功能互补效应。  相似文献   

19.
致病菌烟曲霉新基因Afu4g13170生孢致毒相关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烟曲霉Afu4g13170基因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利用Double-jointPCR方法和一步基因敲除技术,构建Afu4g13170基因缺失突变株。【结果】序列比对表明烟曲霉Afu4g13170蛋白与构巢曲霉Ani04163蛋白和新型隐球菌Gib2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88.6%;表型分析表明基因破坏使突变株生长迟缓、梗基伸长、孢子分化能力下降,产孢推迟、产孢量减少,色素产生量降低;色谱分析显示基因缺失突变株的产毒能力下降。【结论】烟曲霉Afu4g13170基因可以作为控制曲霉致毒的一个靶位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nsdA基因的敲除载体和表达载体,获得阳性转化子。[方法]根据GenBank中报道的天蓝色链霉菌nsd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在利迪链霉菌产纳他霉素菌株A01、A02和G117中扩增到预期目的片段,进一步克隆nsdA基因全长序列;经BLAST比对,其核苷酸序列及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天蓝色链霉菌均有较高同源性,据此判断利迪链霉菌A01、A02、G117中含有nsdA基因;进一步构建nsdA基因的敲除载体pLM103和表达载体pIBN139,转入大肠杆菌ET12567(puz8002)。[结果]nsdA基因全长序列1 407 bp,编码468个氨基酸,构建了nsdA基因的敲除载体pLM103和表达载体pIBN139。[结论]成功构建nsdA基因的敲除载体pLM103和表达载体pIBN139,并获得阳性转化子,为后续构建利迪链霉菌nsdA基因阻断突变株,以进一步探究nsdA基因在利迪链霉菌纳他霉素生物合成中的调控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