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前期综合征证候分布特点,对证候规范化进行深化研究。方法: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通过数据库网上检索结合手工检索,依据纳入标准纳入文献,规范名称,统计文献中经前期综合征证与各证症状的频数。结果:证候规范归纳为55种证候类型,总频次191次。其中出现频次前9位的证候类型依次为:肝郁;肝郁化火;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血瘀气滞;阴虚阳亢;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并确定了各证主要症状。结论:以上结果为经前期综合征证候标准化研究提供了依据,为课题组进一步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的前提下,系统检索近10年来抑郁症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类文献。并将检索的文献按照证候研究、方药治疗、辨证论治、综述进行分类,根据各类文献的研究特点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对抑郁症证候分类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总结归纳出抑郁症临床常见证候,为抑郁症中医证候规范化、客观化提供参考依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症临床常见证候依次为:肝气郁结、肝郁脾虚、心脾两虚、痰气郁结、肝郁肾虚、气郁化火。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抑郁症中医证候文献研究分析抑郁症中医证候、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常见中医证候的表现特征。方法:对CNKI数据库,检索近20年的相关文献,规范名词术语,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描述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抑郁症的常见中医证候有6个:肝郁脾虚、心脾两虚、气滞血瘀、肝郁气滞、肝郁痰阻、心肾不交;证候要素17个,其中病性类证素11个,病位类证素6个,见表2。证素的组合形式主要有4种,其中二证组合和三证组合最常见。结论: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有6个,证-症关系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为下一步抑郁症中医证候标准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抑郁症中医证候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抑郁症中医证候特征,明确各证候的诊断依据,为新药临床试验中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主、次症的确定提供参考,为构建辨证方法新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对10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中医证候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分别是精神抑郁、神疲、烦躁、面色异常、睡眠质量差等,这些症状的发生率均在95%以上;患者以肝气郁结和肝郁脾虚型最为多见,二者所占的百分比均为35%,其次为心胆气虚型和忧郁伤神型。结论:治疗抑郁症患者时要着重改善其主要症状,应重点从肝论治,同时注意调理脾胃。  相似文献   

5.
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目的:建立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标准.方法:采取专家咨询、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证候程度分级计分和多因素统计分析等,建立抑郁症常见5类中医证候的主症辨证标准.结果:1977例抑郁症患者中肝郁气滞证、肝郁脾虚证、肝郁痰阻证、心脾两虚证和肝肾阴虚证共1731例,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建立了5类证候主症辨证标准.结论:抑郁症常见证候有其共同的病因病机,肝郁气滞证是其基础证候,各证临床表现以情绪抑郁为共同主症,但各证尚有可供判别的其它主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更年期潮热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规范本病症的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在对2006年—2015年近十年发表的涉及更年期潮热的文献资料进行全面检索,在此基础上,选取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涉及到更年期潮热的证候、证素及症状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分析文献139篇。涉及到更年期潮热的规范化证候38个,出现频率达5%以上的证候为:肾阴虚证、肝肾阴虚证、肾阴阳两虚证、心肾不交证、肾虚肝郁证、阴虚阳亢证、阴阳失调证、阴虚火旺证、营卫不和证、肾虚证、肝郁气滞证;其中病位类证素以肾、肝、心为主,病性类证素以虚为主。结论 "潮热"作为更年期综合征的主要症状表现,临床辨证病位多在肾、肝、心,病性以虚为主,临床从主症出发,规范辨证可为证候的规范化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症候诊断及证素分布情况,寻找其证素分布规律,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1990年1月-2018年7月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数据库中检索的中医治疗女性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文献作为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文献发表年度、关键词、文献类型、证型、证素等进行分析。结果:纳入研究文献共54篇,文献发表数量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共有22种证型,肾虚肝郁证出现的例数最多为1602例,病位证素肝的频数最高为2422次,病性证素气滞频数最高为2826次,而阴虚仅次于气滞频数为2638次,在全部病性证素分布中,实证证素占53. 09%,虚证证素占46. 91%。结论:围绝经期抑郁症是本虚标实亦或是虚实夹杂的一种疾病,肾虚肝郁为围绝经期抑郁症中常见证型,以肾虚为基本生理病理特点,肝郁为其核心病机,为临床中医治疗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缺血性中风各证候与生物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总结,为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相关文献,检索词为"缺血性中风、证候、生物学指标",检索式为"并",根据文献筛选标准纳入与缺血性中风各证候与生物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的研究,并排除重复的研究。结果:检索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论文412篇,剔除106篇,初读后选取102篇进行精读。结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生物学指标与证候相关性的研究既可弥补证候定性描述的不足,又可在证候和中风病中间架起一座桥梁,有利于进一步探讨生物学指标、证候、中风病三者之间的关系,构建更加完善的中风病各证候与生物学指标间的研究与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抑郁症中医证候文献研究分析抑郁症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方法对近20年有关抑郁症的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按照循证医学原则,通过Epi 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二次录入核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结果抑郁症患者出现频率≥5%的常见中医证候有肝郁脾虚、心脾两虚、气滞血瘀、肝郁气滞、心肾不交、肝郁痰阻6个;证候要素有16个,其中病位类证素6个,病性类证素10个。结论抑郁症常见的中医证候共有6个,通过证候要素对抑郁症进行中医证候的研究,可以找到证与征之间存在的一定规律性的关系,继续深入开展证候要素的研究对抑郁症中医治疗标准化研究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肝郁脾虚证是抑郁症常见证型之一,常由肝气郁结证转化而来。目前,对于抑郁症肝郁脾虚证的基础研究,一般认为,肝郁脾虚时,机体存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失调、脑肠轴异常、脑电生理功能紊乱。抑郁症肝郁脾虚证临床治疗的效应机制可能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信号通路、基因表达关系密切。该文将近十年有关抑郁症肝郁脾虚证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证候标准化研究、病理生理学基础、临床效应及效应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及文献进行综述,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今后的研究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探讨郁证性发热的病脉证治。大量古代医案显示,中医早已认识到七情内伤可引起发热,并总结出了相应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惊恐、悲哀、忧思、悒郁以及郁怒等情志因素引起的郁证性发热多为低热、潮热、阵热,伴随症状纷繁多样。病机有虚实之分,实则有肝气郁结及化火、痰湿阻滞、瘀血内阻等,虚则与郁证性虚劳类同而表现为脏腑气血阴阳亏虚。治疗大法为泻实补虚,泻实包括疏肝泻火、祛痰化瘀,补虚主要为补益气血阴阳。现代医学功能性发热中的原发性低热、感染治愈后低热、夏季低热、生理性低热以及不明原因发热,凡其发病原因与精神因素相关者,均可大致归属于郁证性发热的范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抑郁症临床的辨证分型。方法:从循证医学角度把抑郁症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与临床流行病学及医学统计学接轨,运用聚类分析方法,结合专业知识,对所有调查资料进行分型研究。结果:抑郁症临床可分为肝气郁结、心神抑郁型;痰瘀交阻、阴虚神郁型;肝郁化火、心神被扰型;脾气亏虚、心神失养型;心阴不足,虚火内扰型;心血亏虚、气机郁结型6种主要证型。结论:6类主要证型的划分可使抑郁症辨证分型更客观、明了,临床实践也更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七情内伤引起的绝经前后诸证称为郁证性绝经前后诸证,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躯体症状和精神症状两大类,其中躯体症状又可分为月经紊乱类和非月经紊乱类。肝气郁结、心肝火旺、气血亏虚、痰瘀阻滞、阴虚风动、肝郁脾虚等为郁证性绝经前后诸证的常见病机。当代中医已经逐渐意识到郁证性绝经前后诸证的存在,治疗不再仅仅局限于补肾益天癸,而是越来越多开始运用疏肝解郁、养心安神等从郁论治或辅助从郁论治的方法。现代研究表明,社会心理因素可影响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抗抑郁、激素补充以及心理认知疗法有助于缓解其临床症状,为郁证性绝经前后诸证学说提供了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喘嗽症状、证候、证素的分布规律,为小儿肺炎喘嗽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中国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系统,关键词为"肺炎喘嗽""哮喘""中医证型",制定《小儿肺炎喘嗽中医证候文献整理规范》,建立小儿肺炎喘嗽证候文献研究数据库,分析证候、证素的分布规律。结果:22个证素中,频率依次为痰(93.07%)、热(火)(89.23)、阴虚(83.07%)、虚(74.61%)、风(68.46%)、湿(63.07%)、实(35.38%)、阳虚(11.53%)等;病位证素依次为肺(92.30%)、脾(83.07%)、胃(80.76%)、卫分(79.23%)、气分(70.76%)、心(66.92%)、肝(45.38%)、营分(39.23%)、肾(33.07%)、大肠(22.30%)、下焦(17.69%)等。单一证素主要包括阳虚、阴虚、实。单一病位包括大肠、胃、下焦和其他,累积频率为22.30%。两病性证素证候以痰热证、毒邪证、湿热证和阴虚证较为多见,其他尚有风痰证、风热证、风湿证等,累积频率为39.23%。两病位证素证候以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多见,尚有卫气同病、营卫失和证等。三病性证素构成证候主要为风痰热证和风湿热证,其累计频率为30.00%。四病性证素构成证候以邪犯营卫和肺卫痰热证较多为主,累积频率为6.15%;其他组合较少。结论:小儿肺炎喘嗽的主要病理因素为热、痰、风、阴虚等为主,其间相互兼夹,基本病机为外邪侵袭,痰热内阻,肺气郁闭。小儿肺炎喘嗽发病初期,中医证型易虚易实,中期虚实夹杂,后期以虚证和虚实夹杂证居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抑郁症患者植物神经功能参数变化的特点,为抑郁症临床诊断及辨证治疗提供相应的指导,并为脉诊的客观化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方法。方法将100例抑郁症患者分为肝郁气滞组、肝(气)郁化火组、肝郁脾虚组、气阴两虚组、肝肾阴虚组、痰气互郁组,采用脉象仪DDMX-100(上海中医药大学自主研制)对抑郁症患者及44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脉图测试,采集患者桡动脉(寸口)的脉象信息,并运用脉图参数评估抑郁症患者植物神经功能,分析其变化特点和规律。结果抑郁症患者PHZS(Vh/Vt)值升高,且各组PHZS值均高于正常组;痰气互郁组Vt值降低;肝郁脾虚组Vh值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痰气互郁组。结论脉图参数和植物神经功能参数可作为抑郁症的诊断和辨证指标。  相似文献   

16.
黄丽娟教授认为桥本氏甲状腺炎发病阶段及临床表现不同,临床可分为甲亢期、亚临床甲减期、甲减期,可归为中医"瘿病""瘿瘤""惊悸""震颤""水肿"等范畴。基本病机为气滞、痰凝、血瘀、阴虚或者阳虚。治疗上不同证型采取不同的治疗原则。肝郁化火证治以清热泻火疏肝,消肿散结;阴虚火旺证治以滋阴清热宁心,散结消瘿;痰瘀互结证治以理气活血,化痰散结;阳虚痰凝证治以温肾健脾,软坚散结。  相似文献   

17.
过祯  张光银  沈莉  颜红  袁卓 《光明中医》2021,36(1):149-152
通过搜集、整理近年来有关抑郁发作的中医证型的相关文献,总结近年来较为主流的抑郁发作的临床辨证证型,为制定"三位一体综合疗法"统一的抑郁发作临床辨证标椎提供参考。抑郁发作的临床辨证标准研究尚未统一,急需进一步规范化。目前主流的辨证分型为肝郁气滞证、肝郁脾虚证、心脾两虚证、肾虚证,但仍有其他证型如痰证、瘀证、胆证需要得到共识。  相似文献   

18.
介绍许芝银教授治疗甲状腺癌术后的辨证思路及用药经验。许老师根据甲状腺癌术后的症状表现,将其分为四个证型:气阴两虚证、肝郁气滞证、脾肾阳虚证、痰瘀互结证,分别采用益气养阴、疏肝理气、温阳散结、破瘀化痰等法施治,可明显改善甲状腺癌术后的各种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符为民教授认为,肝失疏泄,气血不和,脑络不通是偏头痛的基本病机,治疗宜从肝论治,疏肝解郁、调畅气血为治疗关键且贯穿疾病治疗始终。符教授将偏头痛分为肝郁气滞、肝火上炎、肝阳化风、肝经瘀血、肝阳不足、肝血亏虚、肝肾阴虚7个证型,分别予以疏肝理气、通络止痛,清肝泻火、凉血止痛,平肝潜阳、熄风止痛,活血通窍、化瘀止痛,温肝散寒、降逆止痛,调血养血、柔肝止痛,补益肝肾、养阴止痛的治法。此外,符教授治疗偏头痛时,擅用虫类药,常用归肝胆经之引经药,主张情志干预,提倡配合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