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在大鼠正畸牙移动中的表达分布,探讨eNOS在正畸牙牙周组织改建中的意义。方法:通过正畸力牵引大鼠左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随机分为9组,每组5只,分别为:实验加力0、3、6、12、24 h和3、5、7、14 d。大鼠右上颌第一磨牙不加力设为自身对照组。制备大鼠正畸牙移动不同时间牙周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NOS表达分布。结果:对照组有少量eNOS表达,实验组张力区eNOS阳性表达,且随牙齿移动时间不同表达分布发生变化。3 h组eNOS即开始表达增强,5 d组eNOS阳性表达达到最高峰值,7 d组及14 d组eNOS表达值开始减少。结论:eNOS参与正畸牙移动牙周组织改建。  相似文献   

2.
侯伟  李琥  陈彬  穆超  陈文静  李媛 《口腔医学》2011,31(10):592-595
[摘要] 目的 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si,NOS)在大鼠正畸牙移动牙周膜中的表达分布,探讨iNOS在正畸牙牙周组织改建中的意义。方法 通过正畸力牵引大鼠左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随机分为9组,每组5只,分别为:实验加力0 h、3 h、6 h、12 h2、4 h和3 d5、d7、d1、4 d。大鼠右上颌第一磨牙不加力设为自身对照组。制备大鼠正畸牙移动不同时间牙周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NOS表达分布。结果对照组有少量iNOS表达,实验组压力区iNOS阳性表达大于张力区,且随牙齿移动时间不同表达分布发生变化。3 d时iNOS即开始表达增强,7 d时iNOS阳性表达达到最高峰值1,4 d时iNOS表达值开始减少。结论 iNOS参与正畸牙移动牙周组织改建。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膜内转录因子Osterix(Osx)的表达,初步探讨Osx与正畸矫治过程中牙周组织改建的关系。方法:将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6只,即正畸加力0、3、6、12、24 h和3、5、7、14 d组,以右侧上颌第一磨牙不加力为自身对照组,左侧上颌第一磨牙为实验组,使用自制的加力装置移动磨牙并制备组织标本。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实验性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Osx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牙周组织中Osx低表达,实验组于加力5 d时Osx表达水平达到最高,且张力区整体上比压力区阳性染色深。结论:正畸力作用下Osx参与牙周组织的改建,是正畸成骨的调控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VEGF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 )在大鼠正畸牙齿移动中牙周组织内的表达和分布 ,探讨VEGF在正畸牙齿移动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3 0只雄性SD大鼠 ,随机分为 6组 ,每组 5只 ,分 1、3、7、14、2 1d正畸加力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牙周组织VEGF的表达 ,并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对各组VEGF的表达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VEGF在正畸加力组大鼠牙周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 ,加力 3d组的压力侧VEGF表达增强 ,其张力侧也有VEGF的表达 (略低于压力侧 ) ,7、14d为表达高峰期 (P <0 .0 1) ,2 1d组 ,VEGF表达有所减弱。VEGF的表达位于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胞浆内。结论 :正畸牙齿移动中VEGF表达的变化 ,说明VEGF参与了牙齿移动过程中的牙周组织改建 ,可能对正畸牙齿移动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的变化,探讨NGF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8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17组,其中空白对照组(0d组)、实验加力和对照不加力组各6h、12h、24h、3d、5d、7d、14d、21d组。选择左上第一磨牙作为实验牙,制备大鼠正畸牙移动不同时间牙周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NGF表达发生改变。NGF表达量在正畸模型加载后迅速上调,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5d、1d时表达水平达到最高,所有观察区域牙周膜内NGF表达显著增加,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NGF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改建的多个阶段起作用,参与了牙周膜早期的炎症反应及修复和晚期的改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异普黄酮对大鼠正畸牙移动复发过程中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选择8周龄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2组,即异普黄酮组(IP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首先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后复发模型,连续加力10 d后去除加力装置。加力装置移除后,IP组给予10 mg/(kg·d)异普黄酮灌胃,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给药后0、1、3、7、10 d,局麻下制备2组大鼠上颌印模,灌注石膏模型,测量、评估复发距离。药物灌注10 d后,收集组织标本,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改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表达。利用Image-Pro 6.0软件分析染色切片吸光度值,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拆除矫治器后10 d内,2组正畸牙移动均有明显复发,IP组的复发距离显著小于对照组,第10 天时仍显著小于对照组。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体内对照组相比,IP组的牙周组织中有更多的新骨形成和更多的BMP-2表达。结论:在正畸牙移动复发过程中,异普黄酮能促进牙周组织中BMP-2的表达,促进牙周组织骨改建,有效降低正畸牙移动复发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1α的表达变化及作用。方法:将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5只,分别为:实验加力0、3、6、12、24h和3、5、7、14d组。选择左上第一磨牙作为实验牙,右上颌第一磨牙不加力设为自身对照。制备大鼠正畸牙移动不同时间牙周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HIF-1α表达发生改变。HIF-1α表达量在正畸模型加载后迅速上调,实验组于5d、对照组于1d时表达水平达到最高,所有观察区域牙周膜内HIF-1α表达显著增加,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结论:HIF-1α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改建的多个阶段起作用,参与了牙周膜早期的炎症反应及修复和晚期的改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增龄性因素对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HIF-1α及VEGF的影响。方法:建立不同年龄组的正畸牙齿移动动物模型,加力1 d、3 d、7 d、14 d及28 d,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牙周组织中HIF-1α及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青少年组大鼠实验侧压力区HIF-1α表达在加力1 d、3 d时明显高于成年组大鼠;VEGF表达量在加力1 d、3 d、7 d、14 d时明显高于成年组大鼠。结论:增龄性因素可使牙周组织对矫治力的反应速率降低,缺氧调控速率减慢,最终使牙槽骨改建减慢,牙移动速率降低。VEGF参与了正畸牙移动中组织改建过程,但成年组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VEGF表达量增加缓慢,使牙槽骨改建速度降低,造成牙齿移动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成骨特异转录因子Runx2在去势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的表达规律。方法:选用3月龄雌性未孕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去势组(OVX)与假手术组(Sham)各25只。全麻下行大鼠去势术或假手术,术后饲养3个月。构建大鼠上颌第一磨牙正畸牙移动模型,并分别于牙移动0d、1d、3d、7d与15d处死去势组大鼠和假手术组大鼠各5只,取上颌第一磨牙周围牙周组织,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观察正畸牙移动牙周组织的改建。结果:去势大鼠与假手术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的改建基本相似,即张力区以成骨为主,压力区以破骨为主。去势组大鼠牙移动15d张力区成骨细胞及压力区破骨细胞均显著多于假手术组大鼠(尸〈0.05)。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Runx2表达先升后降。牙移动1d、3d、7d张力区与压力区Runx2表达均显著高于0d(P〈0.05),15d与0d则无显著差异。去势组大鼠牙移动牙周组织Runx2表达变化与假手术组大鼠基本一致,但是去势组1d压力区和7d张力区Runx2表达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大鼠(P〈0.05)。结论:去势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牙周组织改建符合正畸牙移动的基本规律,但其牙周组织的改建更为活跃。去势大鼠正畸牙移动牙周组织内Runx2的表达增强,这可能与活跃的牙周组织改建相关,其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在大鼠正畸牙移动牙周组织骨改建过程中VEGF表达的变化,探讨VEGF在正畸牙移动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首先建立磨牙移动的大鼠实验模型,并将实验组的30只大鼠分为5组,每组6只,依次在第2、4、7、14天及20天后处死,去除磨牙,制作牙周组织切片。使用H-E染色方法,观察牙周组织的形态变化。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VEGF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采用SPSS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大鼠牙周组织中VEGF表达很弱,甚至不表达。在牙出现松动的第2天,VEGF在牙周组织中表达增强;第7~14天表达逐渐增强,第14天达到高峰;第20天以后VEGF表达略有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胞质是VEGF的主要表达部位。结论: VEGF参与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的早期改建过程,并可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鼠牙齿正畸形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受力下的表达和分布。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3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牙齿移动1、3、6和10d组。用原位杂交染色方法观察并比较各组中第一磨牙牙周组织中MMP-2的表达和分布。结果:MMP-2基因在受力牙齿压力侧牙周组织的破骨细胞和张力侧牙周组织的成骨细胞和成纤细胞中的阳性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且随受力时间的增加而增强。结论:本实验证明MMP-2参与了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的改建。  相似文献   

12.
正畸牙受矫治力作用后,其牙周组织将发生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多种细胞因子和激素参与了反应的整个过程。高速泳动族蛋白盒1(HMGB1)是一种重要的晚期炎症因子,参与骨组织改建并与成纤维细胞相互作用,据此推测其可能参与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牙周组织改建。本文就HMGB1与炎症反应、骨组织改建、成纤维细胞、牙周炎,正畸牙移动的生物学基础等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肤(Calcti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的变化,探讨CGRP对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35只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40-280g)分为7组,其中一组未加力为对照组。选择右上第一磨牙作为实验牙,制备大鼠正畸牙移动12h、24h、3d、7d、14d、21d时牙周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不同区域CGRP表达发生改变。加力3d时,根尖牙周膜CGRP表达稍增加;加力7d时,所有观察区域牙周膜内CGRP表达显著增加。结论:CGRP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组织重建的多个阶段起作用,参与了牙周膜早期的重建和晚期的再生。  相似文献   

14.
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血管活性肠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的变化,探讨VIP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40-280g)随机分为8组,其中一组未加力为对照组。选择右上第一磨牙作为实验牙,制备大鼠正畸牙移动不同时间牙周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不同区域VIP表达发生改变。加力12小时,牙周膜VIP表达稍增加;加力14天时,所有观察区域牙周膜内VIP表达显著增加。结论:VIP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组织重建的多个阶段起作用,参与了牙周膜早期的重建和晚期的再生。  相似文献   

15.
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牙周组织内的变化,探讨TGF-β1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对大习正畸牙移动不同阶段的牙及牙周组织联合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 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膜内TGF-β1表达增加。强力第5~10天,张力区TGF-β1表达增加的幅度明显大于压力区。结论 TGF-β1在正  相似文献   

16.
MMP-9在大鼠牙齿移动后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大鼠牙齿正畸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的分布 ,探讨大鼠牙齿受力移动对MMP -9的表达和分布的影响。方法 :选取雄性SD大鼠 3 0只 ,分为空白对照组、牙齿移动 1d组、3d组、6d组和 10d组。用原位杂交染色方法观察并比较各组中第一磨牙牙周组织中MMP -9的表达和分布。结果 :MMP -9基因在受力牙齿压力侧牙周组织和张力侧牙周组织破骨细胞中的阳性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 ,且随受力时间的增加而增强。结论 :本实验证明MMP -9参与了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的改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正畸牙移动中牙周血管内皮祖细胞在骨改建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首先建立实验性大鼠牙移动模型,分离和培养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用10 μmol/L Brdu标记EPCs并通过尾静脉注入模型大鼠,观察EPCs在牙周组织的分布情况。将VEGF加入EPCs细胞培养液,MTT法测细胞增殖能力,显微镜下观察细胞黏附情况,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制作不同时间点模型大鼠的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与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时间点牙周组织VEGF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成功建立了大鼠牙移动模型,从心脏血中分离EPCs,显微镜下观察到有些为梭形,将Brdu标记的EPCs经尾静脉注入模型大鼠中,观察到随着时间的增加,荧光强度逐渐增加,在3 d的标本中荧光强度达到最强。各个时间点上颌第一、二磨牙之间的间隙均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无论是张力侧还是压力侧,实验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在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VEGF均有表达,14 d时达到最大值。EPCs增殖、黏附能力实验表明,VEGF促进EPCs增殖,使其黏附力增强。Transwell实验表明,VEGF促进EPCs的趋化作用,VEGF对EPCs的生物作用具有调控作用。结论 EPCs能够聚集于牙周组织,参与牙周组织骨改建。EPCs趋化到牙周组织后,通过VEGF等因子的相互调控作用,参与牙周组织的改建程,促进牙周组织修复和骨改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