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在真实行人识别场景中,获得准确的标注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因此无监督领域自适应成为行人重识别具有潜力的研究方向,这类方法通常需要聚类生成伪标签,往往会存在噪音。此外,在行人搜索过程中,好的排序算法也是取得更好识别性能的关键,但寻常的Re-Ranking排序优化由于巨大的性能消耗,限制了在真实场景下的应用。针对这两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联合多网络、分摄像头训练的框架,利用时空信息对排序进行优化。方法对源域数据使用有监督进行预训练,利用未标记的目标域样本进行多个网络模型的深度互学习无监督训练,提高网络的泛化能力,同时在训练过程中进行分摄像头处理,减小跨摄像头的影响,提升伪标签的质量。在排序匹配阶段利用时空信息对排序进行优化,进一步提升匹配性能。结果 实验在2个跨域实验数据集上进行测试比较,在源域为DukeMTMC-ReID(Duke multi-tracking multi-camera re-identification)数据集,目标域为Market-1501数据集的实验中,本文方法的平均精度均值(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和Rank1分别为82.5%和95...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无监督域自适应的行人重识别方法.给定有标签的源域训练集和无标签的目标域训练集,探索如何提升行人重识别模型在目标域测试集上的泛化能力.以此为目的,在模型的训练过程中,将源域和目标域训练集同时输入到模型中进行训练,提取全局特征的同时,提取局部特征进行行人图像描述以学到更加细粒度的特征.提出将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以端到端的方式应用于行人的建模,将其视为从头到脚的身体部分序列.本文方法主要分为两个步骤:(1)利用StarGAN对无标签目标域图片进行数据增强;(2)源域和目标域数据集同时输入到全局分支和基于LSTM的局部分支共同训练.在Market-1501和DukeMTMC-reID数据集上,本文提出的模型都取得了较好的性能,充分体现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杨婉香  严严  陈思  张小康  王菡子 《软件学报》2020,31(7):1943-1958
行人重识别是指在多个非重叠摄像头拍摄的场景下,给定一幅查询行人图像,从大规模行人图像库中检索出具有相同身份的行人图像,是一类特殊的图像检索任务.随着深度学习的不断发展,行人重识别方法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行人重识别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遭遇遮挡问题(例如背景遮挡、行人互相遮挡等).由于遮挡图像不仅丢失了部分目标信息,而且引入了额外的干扰,使得现有方法往往难以学习到鲁棒的特征表示,从而导致识别性能严重下降.最近,生成对抗网络在各类计算机视觉任务上展现出强大的图像生成能力.受到生成对抗网络的启发,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生成对抗网络的遮挡行人重识别方法.首先,利用成对的遮挡图像和非遮挡图像训练一个多尺度生成器和一个判别器.多尺度生成器能够对随机遮挡区域进行去遮挡操作,生成高质量的重构图;而判别器能够区分输入图像是真实图像还是生成图像.其次,利用训练好的多尺度生成器,生成去除随机遮挡的训练图像,添加到原始训练图像集,用于增加训练样本的多样性.最后,基于此扩充训练图像集,训练分类识别模型,有效地提高模型在测试图像集上的泛化性.在多个有挑战性的行人重识别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行人再识别是在不同环境下再次对特定行人进行检索,近几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行人再识别算法多采用局部特征与全局特征相结合的方法,在单一数据集上的训练和测试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但是在跨域测试中成绩并不理想,泛化能力较低。提出一种基于深度胶囊网络的跨域行人再识别方法,通过视角分类训练任务,模型可以学习图像中行人的有效特征,这些特征可以直接迁移到行人再识别任务中,缓解了行人再识别泛化能力不足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模型优于目前所有无监督学习行人再识别方法,具有良好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行人重识别旨在解决多个非重叠摄像头下行人的查询和识别问题。在很多实际的应用场景中,监控摄像头获取的是低分辨率行人图像,而现有的许多行人重识别方法很少关注真实场景中低分辨率行人相互匹配的问题。为研究该问题,本文收集并标注了一个新的基于枪球摄像头的行人重识别数据集,并基于此设计了一种低分辨率行人重识别模型来提升低分辨率行人匹配性能。方法 该数据集由部署在3个不同位置的枪机摄像头和球机摄像头收集裁剪得到,最终形成包含200个有身份标签的行人和320个无身份标签的行人重识别数据集。与同类其他数据集不同,该数据集为每个行人同时提供高分辨率和低分辨率图像。针对低分辨率下的行人匹配难题,本文提出的基准模型考虑了图像超分、行人特征学习以及判别3个方面因素,并设计了相应的超分模块、特征学习模块和特征判别器模块,分别完成低分辨率图像超分、行人特征学习以及行人特征判断。结果 提出的基准模型在枪球行人重识别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对比于经典的行人重识别模型,新基准模型在平均精度均值(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和Rank-1指标上分别提高了3.1%和6.1%。结论 本文构建了典型的...  相似文献   

6.
祁磊  于沛泽  高阳 《软件学报》2020,31(9):2883-2902
近年来随着智能监控领域的不断发展,行人重识别问题逐渐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其主要研究将不同摄像头下相同身份的行人图像进行关联.当前大部分研究工作关注在有监督场景下,即给定的训练数据都存在标记信息,然而考虑到数据标注工作的高成本,这在现实应用中往往是难以拓展的.本文关注于弱监督场景下的行人重识别算法,包括无监督场景和半监督场景,并且对当前先进的方法进行了分类和描述.对于无监督场景的行人重识别算法,本文根据其技术类型划分为五类,分别为基于伪标记的方法、基于图像生成的方法、基于实例分类的方法、基于领域自适应的方法和其他方法;对于半监督场景的行人重识别方法,本文根据其场景类型划分为四类,分别为少量的人有标记的场景、每一个人有少量标记的场景、基于tracklet的学习的场景和摄像头內有标记但摄像头间无标记的场景.最后,本文对当前行人重识别的相关数据集进行了整理,并对现有的弱监督方法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7.
车辆重识别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旨在从不同监控场景下识别同一车辆,对构建平安智慧城市起着重要作用。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用监督学习的重识别方法存在训练过程对人工标注依赖强、场景泛化能力弱的问题,因此无监督学习的车辆重识别逐渐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点。首先,介绍了当前主流的车辆重识别数据集以及常用的模型评价指标。然后,系统梳理了近几年基于无监督学习的车辆重识别方法,根据目前的研究思路将这些方法归纳为生成对抗网络和聚类算法两大类;从域偏差、跨视域偏差以及数据样本信息不足的问题出发,将前者进一步分为风格转换、多视角生成和数据增强三类;又针对标签的问题,将后者分为伪标签的无监督域适应和无需标签信息两类;以解决问题为着手点,总结出每类方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以及在主流数据集上的性能结果。最后,讨论分析了目前无监督学习的车辆重识别所面临的挑战,并对该研究方向的未来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汪荣贵  李懂  杨娟  薛丽霞 《计算机工程》2022,48(3):229-235+243
行人重识别的目标是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多个摄像头采集的图像序列或视频中识别目标行人,基于监督学习的行人重识别算法虽然提高了目标的识别性能,但难以解决行人重识别中无标注目标域的域内变化问题,从而导致无标注数据检索准确度低。提出一种基于域自适应的无监督行人重识别算法,其主要由ResNet-50骨干网络、跨域特征提取器和用以存储目标域特征的特征库组成。通过跨域特征提取器融合行人样本在特征图与通道方向的特征,以挖掘不同行人重识别数据集间潜在的特征关联关系,同时为无标注目标数据集样本内的特征关联构建特征库,在无任何标注信息的情况下从一个未知数据集学习判别性特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源域DukeMTMC-reID/Market-1501和目标域Market-1501/DukeMTMC-reID的首位命中率相较于ECN算法分别提高8.9和6.8个百分点,能够提高模型在未知数据集上的泛化能力和无监督跨域行人重识别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9.
朱利  林欣  徐亦飞  刘真  马英 《集成技术》2023,12(1):91-104
在现实的智慧城市安全场景中,传统的行人重识别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复杂多样的识别任务要求。为实现多层次的行人重识别,该文提出将行人重识别技术与多层次的城市信息单元深度融合。在行人重识别任务中,现有的模型和注意力只关注鲁棒特征的学习,而该文基于特征向量差异,提出了差异注意力模块,以增强深度特征的判别力。结合差异注意力模块,该文开发了与多种骨干模型适配的差异注意力框架。此外,该文还提出了联合训练和单独训练两种训练策略。与其他行人重识别方法相比,差异注意力框架和训练策略在 Market-1501、CUHK03 和 MSMT17 数据集上均取得了更优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联邦学习技术是一种新型多机构协同训练模型范式,广泛应用于多领域,其中模型参数隐私保护是一个关键问题.针对CT影像综合性病灶检测任务,提出隐私保护的联邦学习算法.首先部署松散耦合的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其次在各客户端使用改进的RetinaNet检测器,引入上下文卷积和后向注意力机制;最后完成联邦训练.各客户端使用局部更新策略,采用自适应训练周期,局部目标函数中加入了限制项;服务器使用自适应梯度裁剪策略和高斯噪声差分隐私算法更新全局模型参数.在DeepLesion数据集上的消融分析说明了算法各部分的重要性.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RetinaNet检测器有效地提升了多尺度病灶的检测精度.与集中数据训练模型范式相比,联邦学习所得模型性能略低(mAP分别为75.33%和72.80%),但训练用时缩短近38%,有效地实现了隐私保护、通信效率和模型性能的良好权衡.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公共安全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智能监控网络的快速发展,行人重识别已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其目标是在不同摄像头中检索具有相同身份的行人.首先,介绍目前经典的行人重识别数据集;然后,重点梳理了近年来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行人重识别方法,根据生成对抗网络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将这些方法归纳为风格转换、数据增强和...  相似文献   

12.
跨场景的行人再识别任务,现有度量学习算法由于小样本问题使得对模型参数的估计存在偏差,从而导致识别精度较低。在交叉二次判别分析度量学习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样本正态性重采样算法,建立了半监督学习度量模型,以增强度量模型的泛化能力。综合泛化后的度量模型和交叉二次判别算法,构建了加权组合的联合模型。选取了公开数据集VIPeR和CUHK01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该算法相比于原交叉二次判别算法以及相关的行人再识别算法有着明显的优势,尤其在rank-1上的识别精度分别超过了MLAPG算法和NFST算法7.79%和4.68%,且该算法对于训练数据量的变化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3.
在行人重识别领域,如何快速在一个新城市进行行人重识别系统的部署为行人重识别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一般情况下,在新城市中没有足够的标注数据来训练一个强大的行人重识别模型,只能依赖少量由目击者提供的罪犯照片。首次对该实际应用场景进行正式研究,将其定义为跨领域小样本行人重识别问题,并仔细讨论分析其与现有行人重识别场景的异同。随后,提出一种基于影响函数的样本权重法来指导模型的训练,并在三个公开数据集Market、Duke和CUHK上对方法进行实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处理不同数据集之间的偏置,性能也超过了已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由于采用延后的关联算法而造成目标错误匹配和子序列漏匹配的问题,提出一种使用鉴别性特征学习模型实现跨摄像头下行人即时对齐的方法.首先基于孪生网络模型整合行人分类和行人身份鉴别模型,仅通过目标行人的单帧信息就可习得具有良好鉴别性的行人外观特征,完成行人相似性值计算;其次提出跨摄像头行人即时对齐模型,根据行人外观、时序和空间3个方面的关联适配度实时建立最小费用流图并求解.实验结果表明,在行人重识别数据集Market-1501和CUHK03上,行人分类和身份鉴别模型的融合能显著提升特征提取的有效性且泛化能力良好,性能全面优于Gate-SCNN与S-LSTM方法;进一步地,在非重叠区域的跨摄像头行人跟踪的基准数据集NLPR_MCT上,该方法的行人即时关联精度比2014年ECCV跨摄像头行人跟踪冠军的延后关联算法高出了3.3%,仅次于当前最高精度算法6.6%,应用于跨摄像头跟踪时,跟踪精度亦超过当前的大部分算法.  相似文献   

15.
跨场景行人再识别方法的关键在于特征识别和度量模型的建立,而这两方面的问题都受到图像样本分布的局限,进而使得模型参数的估计出现过拟合现象。针对以上跨场景的行人再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半监督的改进KISSME算法。该算法在KISSME学习算法的基础上,根据样本数据的正态分布特性进行重采样,并通过构建循环优化的学习方式弱化模型的拟合强度,增强度量模型的泛化能力,以此建立泛化后的度量模型。再通过联合KISSME度量,构建改进的半监督度量模型。最后,利用行人再识别通用公开数据集VIPeR对改进算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并与SLDDL、RDC、ITML、PCCA、QARR-RSVM和KISSME等算法精度相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半监督的改进KISSME算法在不同排名下都有明显的优势,尤其在rank-1识别精度上,相较于现有的KISSME算法提升了3.14%,充分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对行人图像提取一个简单的全局特征,在复杂的行人重识别任务中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局部特征学习的方式有助于获取更丰富的人体特征,但往往需要图像中的人体具有良好的空间对齐,而且,将人体各部分特征输入到独立的分支学习局部信息,忽略了人体各部分特征间的相关性,限制模型的性能提升。在此背景下,提出了一种新的多尺度特征学习算法,结合全局与局部特征学习得到更好的行人表示,提升复杂场景下模型的识别能力。对骨干网络不同深度输出的行人特征图,通过特征对齐模块对其执行空间变换,实现行人特征在空间上的矫正和对齐,进一步增强模型的泛化性能。在公开的大型行人重识别数据集上,与当前一些流行的方法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古印章文本因图像退化与超多分类等特点导致识别难度大,部分字符的标注数据不足造成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识别准确率不高,泛化能力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基于深度残差网络(ResNet)和迁移学习的古印章文本识别方法.使用深度残差网络作为特征提取网络,利用人工合成字符样本作为源域进行预训练.将自建古印章文本识别数据集作为目标域,引...  相似文献   

18.
冯霞  杜佳浩  段仪浓  刘才华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0,37(11):3220-3226,3240
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将深度学习应用于行人重识别任务并提出了大量方法,随之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为系统地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首先对行人重识别任务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介绍;其次,根据训练方式的不同,分别探讨监督学习、半监督学习/弱监督学习以及无监督学习上行人重识别任务的研究进展,并根据现有研究热度介绍生成对抗网络和注意力机制在行人重识别上的应用;之后,列举了该领域中常用的经典数据集,并对比了深度模型在这些经典数据集(Market-1501、CUHK03等)上的表现;最后,对行人重识别领域的未来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跨摄像头的行人跟踪是智慧城市和智能安防的技术难题,而行人重识别是跨摄像头行人跟踪中最关键的技术。针对因领域偏差而导致行人重识别算法跨场景应用时准确率大幅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AN)联合时空模型的方法(STUGAN)。首先,通过引入GAN生成目标场景的训练样本,以增强识别模型的稳定性;然后,利用时空特征构建目标场景样本的时空模型,以筛选低概率匹配样本;最后,融合识别模型与时空模型来进行行人的重识别。在该领域典型的公开数据集Market-1501和DukeMTMC-reID上与词袋模型(BoW)、先进的无监督学习(PUL)、无监督多任务字典学习(UMDL)等先进无监督算法进行实验对比。实验结果分析表明,所提方法在Market-1501数据集上的rank-1、rank-5及rank-10指标的准确率达到66.4%、78.9%及84.7%,比对比算法最好结果分别高5.7,5.0和4.4个百分点;平均精度均值(mAP)仅低于保持主题一致性的循环生成网络(SPGAN)。  相似文献   

20.
跨摄像头的行人跟踪是智慧城市和智能安防的技术难题,而行人重识别是跨摄像头行人跟踪中最关键的技术。针对因领域偏差而导致行人重识别算法跨场景应用时准确率大幅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AN)联合时空模型的方法(STUGAN)。首先,通过引入GAN生成目标场景的训练样本,以增强识别模型的稳定性;然后,利用时空特征构建目标场景样本的时空模型,以筛选低概率匹配样本;最后,融合识别模型与时空模型来进行行人的重识别。在该领域典型的公开数据集Market-1501和DukeMTMC-reID上与词袋模型(BoW)、先进的无监督学习(PUL)、无监督多任务字典学习(UMDL)等先进无监督算法进行实验对比。实验结果分析表明,所提方法在Market-1501数据集上的rank-1、rank-5及rank-10指标的准确率达到66.4%、78.9%及84.7%,比对比算法最好结果分别高5.7,5.0和4.4个百分点;平均精度均值(mAP)仅低于保持主题一致性的循环生成网络(SPG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