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迁西县位于燕山南麓,总面积1439平方公里,人口39万。林地面积达到13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2%。是"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和著名的"中国板栗之乡"。全县以板栗为主的经济林面积83万亩,林果专业村200多个,年果品总产量6000多万公斤,总产值9.5亿元,农民人均林果业收入2000多元,林果业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近年来,迁西县通过大力发展林下旅游观光、绿色食品种植、林下产品采集和特色养殖等林下经济,走出一条经济林产业和林下经济循环相生,"树上生‘金’、树下增‘银’"的现代林业发展之路。2012年全县林下经济总产值4.1亿元,相当于果  相似文献   

2.
张凡  于文军 《国土绿化》2008,(10):60-60
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宁夏固原市将“两杏一果”等林业后续产业培育做为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目前,全市共有以杏树为主的特色经济林104万亩,果品总产量4700万公斤,总产值达到18600万元。到2013年,全市计划新增经济林面积36万亩,总面积达到140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3亿公斤,总产值达到6亿元,使全市农民人均来自经济林的收入提高到4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3.
渭南市近年来依托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经济林产业,至2010年底,全市建成231万亩经济林基地,其中花椒127万亩,红枣48万亩,柿子25万亩,核桃31万亩。全市特色经济林果品(鲜果)产量达22.1万吨,果品及加工年产值14亿元。全市经营林果品加工的企业和农户达500余家,韩城、大荔、富平分别被国家  相似文献   

4.
到2007年底,全省果树总面积2284万亩.全省果品总产量达1039万吨,果品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位。其中梨、桃、红枣、板栗、杏扁、柿子产量保持在全国第一位。全省有30个县(市)被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有22个县(市)被评为“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有80多种果品入选奥运推荐果品。全省果品总产值达280亿元.果品集中产区依靠果品业人均收入1600元左右:果品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的农户150多万户,户均收入6000多元:靠果品业人均收入3000元以上的村达到2000多个。以“培育大基地,发展大产业”为目标.制定和出台了《河北省果品强省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5.
进入90年代,我省经济林建设步入高速发展阶段,全省平均每年新发展经济林90万亩,到1998年底全省经济林面积已发展到1200万亩,占有林地面积3515万亩的34.14%,经济林产品年产量30亿公斤,年产值30多亿元。在经济林高速发展阶段,一些地方缺乏科学规划和市场分析,在技术力量、加工能力和市场建设跟不上的情况下,盲目发展了大量苹果,造成果品质量差,价格低,没有  相似文献   

6.
人均1亩经济林、1亩竹林的全国经济林先进县宁国县,近年来又加快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经济林步伐。现全县经济林面积已发展到5.3万公顷,占有林地面积的38.1%,经济林产品产量达3.4万吨,是“五八”规划前的四倍;经济林产品产值达1.4亿元,占林业总产值的52%。全县农村人均经济林收入220元,依靠经济林致富达小康农户占70%以上。  相似文献   

7.
1993年融水县灭荒达标后,县委、县人民政府及时调整林种结构,把发展经济林作为山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事来抓,经济果木林得以长足发展.据统计,从1994年以来,全县发展以毛竹、八角、沙田柚、猕猴桃等为主的经济林、果木林58.45万亩,使全县经济果木林面积达到67.93万亩.1996年全县水果总产量就达4399公斤,产值达1202万元.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洛川县坚持走“逆向开发,以经促粮,滚动发展”的路子,把发展经济林建设作为以林致富的突破口,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以苹果为核心的经济林建设步伐,到1993年底,全县经济林面积达到25.6万亩,其中苹果面积17.4万亩,成为富县富民的支柱产业。经济林产值8000万元,  相似文献   

9.
秦安县是我省重要的“花牛苹果”和各种鲜桃外销基地。经过10多年的发展,瓜果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以苹果为主,桃、梨、杏、李、花椒、葡萄、草莓、设施油桃等多果并举的经济林面积已达到47.2万亩,农民人均达1亩。年产果品9600万公斤,花椒总产量176万公斤,果椒年收入1.2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213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22.4%,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干旱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发展之路。1997年,秦安县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林果支柱产业建设十强县,2000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桃之乡、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县,2002年被国家林…  相似文献   

10.
“九五”期间,邢台市太行山绿化工程建设完成人工造林77.3万亩,封山育林110万亩,飞播造林40万亩。总投资达1.5亿元。目前,全市太行山区有林地面积达到192.18万亩,其中防护林110.18万亩,经济林70万亩,用材林12万亩;基本实现了人均一亩果的奋斗目标,果品产量达到1.1亿公斤。森林覆盖率达到28.2%,  相似文献   

11.
《河北林业》2012,(1):33-33
涿鹿县为国际公认的葡萄生产的黄金地带。到2011年,全县果树面积达106万亩,居全省第一位,年产果品29.1万吨,果品业总产值11.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3%。涿鹿县先后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县"、"中国杏扁之乡"、"中国葡萄之乡"。  相似文献   

12.
1991年以来,随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宁城县林业建设的重点也向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转移。依托山区气候资源优势、土地资源优势、技术和劳力资源优势,截止到现在,全县各类经济林面积发展到60万亩,占全县有林面积的22%,其中,山杏51万亩,宁丰系列苹果2.6万亩,大扁杏2.8万亩,大枣1.9万亩,其它果树1.7万亩。经济林产品总产量7万吨,总产值1.68亿元,占林业总产值的61%,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2.4%,经济林收入在农民人均收入中所占比重达到20.5%,在山杏主产乡每年人均增收500元,个别地方达到1000元。仅此一项使山头、五化、石佛、布日…  相似文献   

13.
易县是个以林果为主、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区县。全县经济林面积19万亩,其中柿树面积达11.8万亩。全县果品产量达0.6亿公斤,其中柿果产量4500万公斤,柿果产值在易县经济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易县的支柱产业。但前几年,由于柿蒂虫为害,农民科技素质较低,管理水平差,全县柿果产量一直低而不稳,且柿果品质差。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面对这一现状,易县县委、  相似文献   

14.
永春县位于福建省中南部,全县土地总面积1468平方公里,林业用地154.4万亩,有林地143.1万亩,森林覆盖率66.8%,经济林面积占有林地的19.6%。全县22个乡镇,总人口55万人。长期以来,永春县立足山区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经济林产业,形成以芦柑为龙头,茶叶、荔枝、龙眼、枇杷、油柿、油茶等全面发展的经济林产业格局。全县共有经济林28.1万亩,其中芦柑面积15.3万亩。经济林年产量22.1万吨,年产值4.2亿元,其中芦柑年产量19.7万吨,年产值3.2亿元。农民年均收入增加708元,占人均年收入的19.9%。芦柑年出口3.73万吨,创汇1460万美元,出口量多年位居全国首…  相似文献   

15.
至2007年底,天水市干鲜果品基地总面积已发展到180万亩,总产量达到7亿公斤,实现产值11.1亿多元。全市有万亩果园的乡镇33个,千亩果园村120多个,百亩以上重点村1300多个,约有40多万农户种植果园,户均4.5亩。全市基本形成了区域化布局和基地化生产的果品业发展格局。果品业在天水农村  相似文献   

16.
三倍体赞皇大枣来源于太行山区的河北省赞皇县,全县11个乡镇,212个行政村,23万人口,总面积181.5万亩,其中耕地25.3万亩,有林地68万亩(其中经济林41万亩)仅枣树面积31万亩,占经济林面积的75.6%。人均1.3亩枣园。全县果品总产9500万斤,其中赞皇大枣鲜枣产量6000万斤,占果品产量的63.2%,赞皇大枣已成为赞皇县主导产业及主要经济来源。同时,又绿化了太行山,形成了绿色大屏障。“赞皇大枣绿了太行,富了乡民,强了赞皇。我们的经验是:一、开发三倍体赞皇大枣资源,建优种化枣园基地赞皇金丝大枣是目前从全国110个品种中发现的惟一的自然三倍体(细胞…  相似文献   

17.
密云县是北京市的果品资源大县,总面积达到41万亩,1561万株,年产干鲜果品7000万公斤,产值1.13亿元,有4.5万户农民直接获益于果树生产,占全县农民的40%。果品业为耕地资源十分匮乏的密云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密云县尚有21万亩...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山西省林业部门遵照省委提出的把山西建成经济林大省的宏伟目标,在山区、丘陵区大力发展经济林。据统计,全省经济林面积发展到1400万亩,仅1996年果品产量就达到18亿公斤,经济林的加工转化率为20%,贮藏率8%,商品率80%以上,经济林总产值实现39亿元。林果业成为山西经济新的增长点。山区、丘陵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3%,人口占全省的44%,全省有50个贫困县,山区、丘陵区占47个,全省有380万贫困人口,就有350万集中在山区、丘陵区。  相似文献   

19.
姚伟强 《河北林业》2012,(11):23-24
近年来,石家庄市坚持把果品业作为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实现了较快发展。目前,全市果品面积达331万亩,年产量23亿公斤,均居全省前列;平山、辛集等6个县(市)先后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  相似文献   

20.
几年来,洛阳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经济林的决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高起点、高标准、大规模地发展经济林,取得了明显成绩。目前,全市经济林面积达到10万公顷,果品产量超过1.3亿公斤,分别比1990年增长50%和73%,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苹果面积4万公顷,产量7000万公斤。全市出现6个10万亩以上的县;23个万亩乡;130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