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inswanger病(BD),即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1894年山Binswanger首先报告,随着对该病认识不断深入,特别是CT及MRI等榆查手段的推广应用,临床诊断率明显提高,但目前国内仍无统一诊断标准,临床上存在对该病诊断扩大化问题,在认识与诊断上与脑白质疏松症(LA)相混淆,成为目前倍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就BD及LA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进行综合介绍,力求加深对两者的认识。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老年人脑自质疏松症(LA)、Binswanger病(BD)的临床和影像学改变特征。方法对105例LA、41例BD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和CT、MRI所见进行分析;并与47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老年人作对比。结果LA组危险因素多样化,无明显神经局灶体征,仅以轻度记忆力减退、步态欠平稳为主要临床特点;CT显示脑自质异常1型占73.3%,2型占26.7%,MRI显示脑自质异常1型占71.6%,2型占27.0%,3型占1.3%,单纯LA组均无脑室扩大。BD组危险因素以高血压为主(95.1%),均有神经局灶体征、较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卒中样发作为主要临床特征;CT检查显示脑白质异常2型占26.8%,3型占73.2%,MRI检查显示脑自质异常3型占54.3%、4型占45.7%,均有双侧脑室对称性扩大。结论LA危险因素多样化,无明显神经局灶体征,诊断主要以影像学描述1型脑自质异常为依据。BD以高血压、较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常见卒中样发作为主要临床特征,CT显示脑自质异常3型、MRI显示脑自质异常3型或4型为影像学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崔宝文  郭洪志 《山东医药》2003,43(31):30-31
为观察单纯脑白质疏松症(LA)与Binswanger病(BD)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局部脑血流的变化,探讨LA和BD患者经颅多普勒(TCD)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2001年3月至2003年7月,我们对49例单纯LA与19例  相似文献   

4.
脑白质疏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脑白质疏松是多种原因造成的,CT表现为脑室周围或皮质下区(半卵圆中心)弥漫性低密度带,在MRI T2加权像上为弥漫性高信号。小动脉病变导致的白质纤维脱髓鞘是发生白质疏松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章对脑白质疏松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特点及其发病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合并卒中较为常见。研究显示,LA与脑出血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文章对LA与原发性脑出血、抗凝和溶栓治疗后脑出血以及脑微出血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脑白质疏松(leukoaiois,LA)合并卒中较为常见.研究显示,LA与脑出血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文章对LA与原发性脑出血、抗凝和溶栓治疗后脑出血以及脑微出血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老年脑白质疏松症和Binswanger病认知功能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老年人脑白质疏松症(LA)和Binswanger病(BD)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特征。方法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LA、BD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进行评分,比较各组认知功能障碍者的比例。结果(1)BD组MMSE评分明显低于LA组(P〈0.05)。(2)LA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26例(72.2%);BD组中度认知功能障碍8例(25.8%)。痴呆23例(74.2%)。结论LA多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而BD多表现为中度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可作为临床诊断LA、BD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脑白质疏松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脑白质疏松症已作为神经影像学的术语,由于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在老年人群中发现越来越多的白质异常,文章对脑白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临床意义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脑白质疏松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白质疏松症已作为神经影像学的术语。由于神经影像学的发展 ,在老年人群中发现越来越多的白质异常。文章对脑白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临床意义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脑白质疏松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大脑白质病变,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广泛的室周区脑白质损害.随着CT和MRI的广泛应用,脑白质疏松的检出率显著增高.脑白质疏松不仅见于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脑外伤、一氧化碳中毒、Binswanger病、轻度认知障碍、糖尿病等多种疾病,而且在正常老年人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脑白质损伤可破坏神经元之间、皮质和皮质下中枢之间的信号传递,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和步态异常,最终导致持久性或进展性认知与神经功能障碍.现就脑白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病理学改变、影像学特点、临床表现以及治疗等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不仅见于血管性痴呆、Alzheimer病、脑外伤、一氧化碳中毒、Binswanger病、轻度认知障碍、糖尿病,而且在正常老年人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文章就LA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以及治疗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脑白质疏松(1eukoaraiosis,LA)不仅见于血管性痴呆、Alzheimer病、脑外伤、一氧化碳中毒、Binswanger病、轻度认知障碍、糖尿病,而且在正常老年人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文章就LA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以及治疗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脑白质疏松(LA)是1987年由加拿大神经病学专家Hachinski等提出的一个影像学诊断术语,指脑室周围或皮质下脑白质的斑点状或斑片状改变.随着CT、MRI的广泛应用,其发现率逐渐增高.LA可见于阿尔茨海默病(AD)、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血管性痴呆、一氧化碳中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及部分正常老年人.近年来,很多文献报道LA与认知障碍、脑卒中、心肌梗死等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进一步认识LA,及早发现LA并给予积极而有效的干预,对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 脑白质疏松症(LA)是由加拿大神经病学家Hachinski等在1987年提出的一个影像诊断学术语,系指脑室周围或皮质下(半卵圆中心区)脑白质的斑点状或斑片状改变。CT上显示低密度影,MRI T_1加权像上显示等信号或低信号,T_2加权像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上均显示为高信号。LA也称脑白质改变或年龄相关性白质改变(ARWMC)。LA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如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血管性痴呆等各种脑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一氧化碳中毒,也可见于正常老年人。现就LA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病因和发病机制 LA的发病机制尚不明了,有学者认为LA与缺血性损  相似文献   

15.
脑白质疏松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脑白质的异常改变即白质疏松(LA)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文章全面评价了LA的病因学学说,认为L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缺血,以中等度的区域性脑血流量(rCBF)下降为特点的短暂性反复缺血,引起不完全性梗死,进而产生LA。  相似文献   

16.
脑白质疏松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脑白质的异常改变即白质疏松(LA)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文章全面评价了LA的病因学学说,认为L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缺血,以中等度的区域性脑血流量(rCBF)下降为特点的短暂性反复缺血,引起民不完全性梗死,进而产生LA》  相似文献   

17.
脑白质疏松症影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系由大多数因血管性因素导致的脑室周围/皮质下区(半卵圆中心)CT上的弥漫性低密度带或MRIT2加权像上的弥漫性高信号区~([1]).  相似文献   

18.
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是Hachinski等于1987年提出的一个影像学诊断术语,用来描述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区脑白质的斑点状或片状改变。CT显示为低密度影,MRI T2加权像显示为高信号,T1为等信号或低信号。LA是一种非特异性大脑白质改变,见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如Reye综合征、  相似文献   

19.
脑白质疏松和认知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有关脑白质疏松的颅脑影像学及临床近见的报道较多,对脑白质疏松的正常老人、痴呆和伴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等患者的认知功能研究结果证实脑白质疏松对认知功能有损害。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有关脑白质疏松的颅脑影像学及临床所见的报道较多,对脑白质疏松的正常老人、痴呆和伴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等患者的认知功能研究结果证实脑白质疏松对认知功能有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